查看原文
其他

20天8次逆行追风!他行万里路追寻龙卷踪迹!

逆行追风的 中国气象数据 2024-01-12


追风者勇敢向前!


“汝强,今天麻烦您开车。实在顶不住了,到黄埔路上还有两小时,我想补个觉。”7月4日9 时,蔡康龙抱着无人机、电池包上车后,和同行的工程师商量。


受西南季风和台风“暹芭”外围环流等因素影响,今年6月中下旬起,龙卷风在广东多地出现。广东省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科学研判“暹芭”影响期间的龙卷风潜势,认为佛山及周边地区出现龙卷风的概率较大,加密了值班值守。

7月3日,蔡康龙上了一天白班后,又替发烧的同事顶了一个晚班,一夜未眠,直到天亮。

蔡康龙说:

收到龙卷风信息,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们都需要即刻出发。

为了抢抓时间开展灾情调查,蔡康龙一边在食堂快速吃着早餐,一边提前了解广州黄埔龙卷风母体风暴的移动速度、方向以及可能出现龙卷风的时间和位置。前研判,可以节省时间,因为龙卷风灾情调查必须要抢在市政以及交通部门大规模清理受灾现场之前。


7月4日上午,黄埔区一直风雨不停,无人机无法起飞。“汝强,你先和广州市气象局、黄埔区气象局的同事一起走访周边群众,核一下龙卷风视频拍摄的角度和时间。”蔡康龙紧盯手机雷达图,利用降水间歇和雨势暂缓时段,立即起飞无人机进行航拍。


“没错!这个龙卷风自西南向东北,与雷达图上特征匹配。”蔡康龙遥控着无人机,飞一阵,停一阵。由于无人机图像和控制信号在建筑较高、较密集地方变得很不稳定,通信距离也较短,他不得不多次换地点,再飞、再拍。

开展龙卷风灾情调查,利用无人机航拍确定灾情范围远远不够,还需要实地测量龙卷风受灾路径长度、最大受灾宽度,以及灾情特征和周边地形、地貌资料等,才能与气象监测数据和对应雷达图上的“蛛丝马迹”逐一比对、相互印证,为龙卷风科学定级,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返回途中,灾情调查小组又收到佛山市气象台发布的三水区龙卷风警报,了解到三水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和市民同时拍到龙卷风。于是,蔡康龙和团队成员直奔三水云东海街道开展现场灾情调查。

图为蔡康龙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开展龙卷风灾害调查 图/李兆明 文/李聪聪

蔡康龙说:

雷达上有龙卷风涡旋特征不一定会有龙卷风,网传视频也真伪难辨,必须通过现场确认。

从6月16日至7月4日,在不足20天的时间里,蔡康龙和团队先后“逆行追风”,开展龙卷风灾害调查8次。


“龙卷风灾害调查是基础性工作,没有足够的案例,就很难统计分析,更难找规律。”蔡康龙表示,“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案例实证和统计分析,解释在相似雷达特征出现时,为什么有的地方容易出现龙卷风,有的地方则没有,进而研究龙卷风生成、发展、消亡过程及致灾机理。”

为蔡康龙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开展龙卷风灾害调查 图/李兆明 文/李聪聪


2015年,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灾害调查工作组。截至2022年7月,中心研究团队已参与国内67次龙卷风等致灾雷暴大风灾害调查(其中蔡康龙参加51次),行程10万余公里,确认了57次龙卷风过程,参与制定了《龙卷风强度等级》国家标准,编写了龙卷风灾情调查技术规范和业务手册,建成了广东历史龙卷风查询系统,目前正在打造中国最大、最全、最详细的龙卷风灾情调查数据资料库。

蔡康龙说:

龙卷风预报预警是世界难题,相信我们一定能‘撼动’龙卷风预报预警这座大山。



来源 | 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钊


 🔗 往期回顾🔗

浙江杨梅的气候密码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哪些气象要素?

《梦华录》火了!竟藏有这么多古人的气象智慧?

让瀑布倒流?强对流这么猛的吗?


长按识别小程序

了解天气实况信息


 小据喊你点亮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天8次逆行追风!他行万里路追寻龙卷踪迹!

逆行追风的 中国气象数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