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惠州拿下全省第一!
在惠州
13105株古树名木扎根生长
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这一数量
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位居第一
占比超15%
领先的不只是数量
惠州还是全省第一个完成
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的地级市
也是第一个
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全市古树资源“一张图”的地级市
春日的南粤大地草长莺飞,正是植树的好时节。惠州的植树行动却早已悄然开始。据统计,今年以来,惠州已种植乔木13.4万株,完成了全年总任务的四成有余,77个示范村已全面完成乡村绿化种植工作。
从薪火相传的古树保卫战,到全民参与的增绿攻坚战,惠州的绿美生态建设工作,是一场“由古至今向未来”的全生命周期行动,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春分刚过,在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的中心村,一棵树龄超过1015年的古榕树抽出了新芽,郁郁葱葱地迎接着又一个春天到来。
这是惠州现存的两棵超千年古树之一,树干之壮硕,需要至少10个成年人才能完全合抱。
对于一棵树来说,1000多岁的树龄已是暮年,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衰老带来的病痛。当地村民记得,早在2017年,这棵古树已经开始出现老去的迹象,不仅枯枝变多,开花结果周期也有所延缓。
2020年的一场洪水中,古榕树被冲断了一大段树枝,一度徘徊在枯死的边缘。
很快,这棵古榕树被列入惠州市濒危古树抢救复壮名单。通过树冠整理、树干防腐、树洞修补、打孔施肥和根系复壮等系列措施,年迈衰弱的老树逐渐恢复了生命力。
王利军带领的“树医”队伍,是惠州少数能处理林木疑难杂症的团队。这几年来,他们整天奔忙在乡间,为一株株百年老树“把脉问诊”,让近420株古树“疾病缠身”的古树重获新生。仅2023年,他们就对分布在惠州7个县区的149株古树给出了治疗方案,为107株古树实施了救助措施。
抢救复壮濒危古树名木60棵以上,是2024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任务。这也意味着,“树医”王利军将迎来更加忙碌的一年。
“医树就像给人治病,同样需要‘望闻问切’。”王利军说,每次给古树“治病”前,他都要到现场查看树的具体情况,眼看、手敲,必要时利用专业设备,对古树作出详细诊断,写好“病历”,并与当地林业部门确认最终治疗方案。
如今,惠州每一棵古树都悬挂了一张“身份证”,记录了树高、树龄、生长状况、病虫害防治等详细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林业部门制定了“一树一策”保护方案,让每一棵古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一株古树,就是一个“活化石”。为了摸清全市古树名木资源状况,自2002年起,惠州组织开展了5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根据2022年的最新调查结果,惠州共有古树名木1.3万株、古树群144个。
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的古榄园,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古树群。这里有着208棵古榄树,树龄均有近200年。
走进春日的古榄园,不少榄树挂有“吊瓶”,正在输注技术人员专门配置的营养液。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在做好古树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联动古榄园周边的茶叶种植加工产业,引入社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开拓了乡村民宿、农家乐、茶室、陶艺体验馆等多元文旅业态。
家住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千亩古榄园附近的村民张日明,每天都要到镇上的集市采购新鲜食材。一年前,看着古榄园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擅长烹饪的他嗅到商机,在自家院子添置了10套桌椅,和妻子一起经营家庭式农家乐。生意最好的时候,这间小小农家乐一天就能盈利3000多元。
如今,古榄园每年接待的外来游客数量超过10万人次,周边的农户种植的茶叶等农产品,被游客们争相购买,每年销售额近1200万元。和张日明一样,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考洲洋畔,鹭鸟齐飞,虾蟹成群,连片成林的红树林成了各类生物栖居的天堂。
位于惠州市惠东县的考洲洋是典型的淤泥质岸线,也因此成为红树林生长的天然港湾。作为广东打造的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之一,惠东考洲洋已成为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的一张生态名片。
朝考洲洋西岸望去,海岸边的一处未对外开放的保护区,正在建设大型的海洋湿地公园——惠州市好招楼湿地公园。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正加快建设。
走在公园里延绵曲折的木栈道,听徐徐海风摩裟着红树叶,很难想象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此处却是另一番光景:由于围海造田、围塘养殖无序,原生红树林被过量砍伐,考洲洋生态调节功能几近丧失,红树林遭受了“灭顶之灾”。
修复考洲洋湿地生态刻不容缓,提高红树林的覆盖率是最关键的一步。
“以前没有种植过红树林,很多技术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去其他省市考察学习获知。”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工程师李庆勇曾负责红树林种植基地的选育种工作,为了筛选出适合考洲洋种植的红树品种,他和同事们做了大量的试验。经过几年的试种,最终选出了秋茄、白骨壤、木榄、红海榄、桐花树这5个适合考洲洋海域种植的红树品种。
在一场又一场和潮汐的赛跑之后,在2019年,800万株的红树林种植任务终于提前完成。不仅如此,考洲洋上还新建了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站、景观栈道、生态观光及科普长廊、观景平台、观鸟亭等设施,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红树林湿地景观带。
过去10年,惠东县先后完成10个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并在考洲洋建设1000亩的盐洲岛红树林湿地公园和8000亩的好招楼湿地公园,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保护、恢复红树林的行动在更大范围进行。过去一年,惠州新造红树林1250亩、总面积达1.16万亩。
从过去的不足500亩到如今的近万亩,生活在考洲洋的渔民,亲眼见证了这片近乎消失的红树林的重生。
随着考洲洋生态好转,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旧时靠打鱼为生的渔民纷纷转产,将自家村宅改造成民宿出租。
“上岸”后的渔民,摇身一变成了导游、民宿店主、农家乐老板。如今,开船带游客下海观光,已经成为他们的新营生,平均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
在位于考洲洋内岛——盐洲岛上的白沙村,旅游服务已经成为村民的主业。“现在村里有50多条观光渔船,四五家农家饭店,还有很多民宿出租,旅游服务已成为村民主业。”白沙村委会主任林忠民说,村里正计划再修建一条沿岸绿道,将滨海美景串联成线,增加旅游体验感。
绿美环境持续改善,蕴藏着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机遇,也让村集体经济壮大有了更多可能。
“今年春节期间,这些项目为村集体带来超16万元的收益,已超过去年全年12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是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党总支书记刘红兰最近记下的“绿美账本”。
作为古村落,过去的墨园村,尽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农业产业资源,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近几年,墨园村重新梳理家底,盘活了一大片曾经不起眼的房前屋后空地,以绿树、鲜花打造小景观,将破旧的小村落里里外外翻新,全新的乡村美景很快走红网络。
如今,走进墨园村,农房色调协调、地线划一,家家有绿、庭院落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让存留此处400多年的古建筑有了新的风采。
“增绿”以后,如何增收?这成了摆在刘红兰面前的难题。2023年,墨园村探索村企合作,成立了强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对产业资源统一策划、开发、运营、管理。
今年春节前,由该公司打造的首批文旅项目集中“上新”——咖啡营地、茶野小馆、稻田小火车……这些文旅项目甫一推出,就受到了众多游客追捧。为了组织村委会和村民做好旅游服务,刘红兰在春节以来几乎没有休息过。
“我在村里住了60多年,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墨园村村民陈日强说,以前他靠鱼塘养殖勉强维持生计,如今村子美起来了,生活品质也越来越好。
作为省内首批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级市,植树增绿正在成为惠州各地的新风潮。
黄竹沥古荔枝公园里拥有30多株最高600年树龄的古荔枝树。
今年,惠州提出了新目标——新建义务植树基地60个以上,新增植树30万棵以上。
最近,惠州抢抓春季造林绿化黄金期,加速推进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四级林长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植绿护绿。截至目前,惠州共组织义务植树活动1377场次,7.2万人次参加,植树26.5万株。根据计划,惠州将在植树节前后完成全市1043个行政村的绿美绿化任务。
在博罗县长宁镇,因松树命名的松树岗村,最近也种起了黄花风铃木、小叶榄仁、嘉宝果等花木。“我们村每年都会定时植树种花。”松树岗村党总支书记朱见聪说,今年春节前后,松树岗村抓住乡贤集中返乡的契机,开展乡贤助力“乡村绿化”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捐资捐树、认种认养,为乡村绿化植下“未来之树”。
如今,从村口到各家门前,松树岗村沿路鲜花紧簇、绿树成荫,成了罗浮山下一座鸟语花香的网红乡村。
关注“惠州党建”视频号
↓了解更多资讯↓
“学习”获取每月学习清单
“招聘”获取近期惠州招聘信息
▼ 大家都在看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文章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星标3连”
我们就能天天见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