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权,成功,幸福和行动力
也谈一二
“女权主义”自产生以来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词汇,大多数人将“女权主义”和“强势”“反叛”“仇恨异性”等词语挂钩,从而“谈女色便”。
而我所理解的女权主义,则是可以和平地争取权益,同时尊重男性的选择,解放女性社会压力的一种主义。
它不需要太过强势,只需要让大家理解,女性没必要放弃事业,结婚生子可以和发展事业同时进行。
它也不需要太激进,每一个女性都可以为自己选择立场,没必要受社会胁迫,适龄就一定要结婚生子。
它更不需要仇恨男性,男女本就是平等而生存的动物,男性可以选择软弱,女性也可以选择强大,女性可以选择在外打拼事业,男性也可以选择在家煮饭带孩子。
但是现在的社会准则却否定了我们选择的权利。
从小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是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这一点了呢?毕竟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凭借一己之力与社会抗衡。
尤其是了解了这个社会的运营规则以后,在这个被欲望和恐惧所劫持的社会,一个渺小的个体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也不过是这个社会赋予人类所谓的“成功”,历史的发展从不以人类为核心,也不会去关心人类是否得到了福祉,所以女性选择独身或者离异,男性选择辞职做家庭煮夫有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多少人感叹家长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不让谈恋爱,但是一毕业接着就催促自己找一个如意郎君或是美娇娘,这样可笑的事情怎么应该发生?
尤其对于女生来说,不马上在30岁嫁掉,结婚后不立即生个孩子,或是因为种种原因离异,就好像犯罪了一般,被亲戚数落,被社会揶揄,顶着大大的“剩女”“离异女”“没孩子”的帽子,不光不彩的过活。
而男性如果没有正经的职业,没有车房,也会被人评论为不稂不莠。资本主义社会贯彻的浪漫消费主义,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价值的基准,在这个游戏规则下,你的生活是真正的活得幸福,还是看上去很漂亮而已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追求成功的,但资本主义定义的“成功”有时候却无法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今天买了一个香奈儿包百达翡丽的表,我快乐了一阵子,但是这个快乐会持续多久呢?
社会定义的功利性成功状况也许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改变,但我们却可以从现在开始,减少专注于外界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内在的个人发展上,预防手段就是在生活中别拥有大量愚蠢的欲望,减少持有物质商品。
一提到的内在,就是一个人的心境状况。《哲学的慰藉》中讲到,“一切人生都是艰难的,而有些生命之所以得以凸显完美,是人对痛苦的态度使然,每一次痛苦都是一个本能的信号,说明有些事情不对头,而其孕育的结果是好是坏,全依赖于承受着的智慧和力量”。
经常会听到别人给我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甚至连老爸也给我说,我一生太顺风顺水,应该受点挫折教育。其实,谁的人生可以真正的一帆风顺呢?不可否认我确实得到了20%的命运女神的垂青,可以很早的找到自己兴趣,想要得到的东西也都不费很大力气。但剩下的80%,很大程度还是取决于内在的承受力和在机会到来时是否准备充足。
内在的承受力可以归功于读书和冥想(以后再详细谈),而对于机会的准备,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沃伦·巴菲特的终身挚友和商业合作伙伴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提到,每天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就会有所进步,这种进步虽然不一定会很快,但却会为你之后的快速进步打下基础,并让自己时刻为机会做好准备,这样在机会来临时,就会不慌不忙顺利成章的把握机会取得成功。
一直就是行动派,也深知行动的力量如何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
上学的时候看《死亡诗社》,记住了那句著名的话语---“carpe diem---seize the day”。及时行乐的主旨并不是让你花天酒地,而是珍视当下的力量,立即行动起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表面看起来是嘻嘻哈哈,其实内心戏比谁都多,看似在短暂时间做了这么多决定,其实各种计划早已经在脑海中演练千百遍。不过光演练不实施就如同纸上谈兵。《琅琊榜》中梅长苏十年磨一剑,《司马懿吃三国》中司马家族四代称霸王。他们是做大事之人,必然不会急功近利,也深知“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但他们在盘算途中也并没有只观不动,长远大计的实施也是一个个小小的行动积累而成。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自己本身是个不喜欢抱怨的人,如果不满意当下的情况,那就抓紧将制定计划,向下一步前进。动起来,事情才会向着未知发展,甚至是自己喜欢的方向;而停下来,事情则不会得到改观,甚至更坏。
动起来是靠自己的力量扭转乾坤,而不动,则是等待别人的“蝴蝶效应”带来改观,或者靠时间治愈一切。比起后面这两种让自己处于被动的方法,我更倾向于人为的主观能动性。
也许事情会在行动中走向深渊迈入底谷,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份人生的宝贵财富呢?事情总有两面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你永远无法预料这件事情终究是好的还是坏的,甚至在你结束生命之时都无法了解,梵高不自杀也许现在就没有那么的有名,这些如果性的假设,又有谁可以提前给出答案呢?
作为在这个宇宙的个体,能用自己有限的智慧为自己选一个最好的决定(期待Elon Musk的Neuralink让人工智能可以为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第二步就是行动起来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早晚要去做的,那何不现在就行动起来呢?
生活不是一副多米诺骨牌,而是千千万万副多米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连续行动才能推动至最后的辉煌。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很多,但真正行动起来的人却少之又少。行动派中又有鲁莽无知的,不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 所以真正成功的才是那1%的人吧。
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十分的奇妙,人们可以近乎无限的获取信息,所以形成了什么都能知晓的错觉,但问题也来了,在这种对于知识接触不设限的情况下,人们并没有都成为知识分子,或者取得相应的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指出,一个人接收到信息跟他眼前的行动越来越不相关,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行动”不成正比。通俗来讲,就是你知道的太多了。
知道的太多,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韩寒说的好,懂了这么多大道理,可还是过不好一生。你现在掌握的知识,是真的可以让你的生活受益匪浅的,还是为了和别人聊天时显得自己很牛逼的呢?
长按二维码,和球姐一起来玩小密圈吧!
Camellia
微信号 : 新西兰的球姐
新浪微博:@翊瑄_Camel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