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我提升、媒体洞见和生活小贴士
上周分享了英文博主Maria Popova发表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自我提升法则:上篇》。这周再来补充下篇:
1. 滋养高尚的关系。美国诗人艾德琳٠瑞奇在一部小众的散文集《论谎言、秘密和沉默On Lies, Secrets, and Silence 》中提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用「爱」来维系。「爱」微妙又暴力,常常让参与其中的人感到恐惧,但「爱」却是彼此双方可以提炼真理的过程。爱让人们打破自我欺骗和孤立的格局,让人们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类的复杂性,高尚的关系很稀少,但却值得培养。
2. 抵抗心不在焉的忙碌。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索伦·祁克果在《非此则彼 Either/Or: A Fragment of Life》写道,人们总是陷入无端的忙碌之中,而忘记活在当下的意义,忙碌成为人们逃避生活的借口,这也是导致人们永不满足和不快乐的原因。
3. 留心观察我们的世界。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桑塔格曾经说过,作家是职业观察世界的人。她在随笔集《同时:桑塔格随笔与演说 At the Same Time》中介绍了普通人也应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世界之大复杂性之深,是我们需要特别地留心观察并独立思考才可以理解的,万不可轻易地下结论,这是为人处世和获取智慧的谦卑之道。
4. 享受无聊和单调的生活。伯特兰·罗素在《幸福之路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中描述了现代人对于「无聊」的焦虑。罗素认为我们现代的生活和人类祖先相比已经有趣得多,但是人们对于无聊的恐惧却日益加深,从而去追逐无止境的娱乐和消遣,让自己摆脱无聊。但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平静单调的生活,唯有寂寞才能使人有所创造。Do nothing with nobody all alone by yourself 是很多伟人的特质。
5. 学会在痛苦中重生。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西蒙娜·薇依 《最初和最终的笔记First and Last Notebooks》中记述了自己与痛苦作斗争的经历,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的痛苦,只要我们还没有最终死亡,都是可以战胜并让我们得以重生的经历。
6. 用自律精神维系创造力。没有哪一个人比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更看重记日记的好处。斯坦贝克在《 愤怒的葡萄背后的故事Working Days: The Journals of The Grapes of Wrath》中提到了习惯是比意志力和灵感更具力量的能力。人们的本性总是享乐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系去支撑,很容易为自己找借口而一事无成。斯坦贝克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督促自己每天都要坐在那里写作,最终完成了《愤怒的葡萄》这样的著作。
7. 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尼采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Schopenhauer as Educator》一书中阐述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人们畏惧于世俗,害怕他人的评判,因而怯于成为自己。人们或者为懒散和羞怯,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而不敢去做自己。但伟大的思想家诸如叔本华则鄙视这种懒散和羞怯,他们冲着每个人的良心呐喊:做回你自己吧!所有这一切,你现在所作的、所欲望的、所认为的,这些都不是你!这类敢于冲良心呐喊的人就是唤醒时代活力的人。如何找到自己?别无他法,只能通过深思观察然后独自走上这条探索之路。问问自己到目前为止,你真正爱过什么?是什么使你振奋?是什么使你拥有使命感?将这些事情物罗列出来,也许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相互结合,从而呈现出一种规律,那就是你深深埋在心底的真我。
8. 知足常乐。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回忆他的朋友约瑟夫·海勒时写道,约瑟夫·海勒是一名知名又有趣的作家,我们共同参加了一个亿万富翁举办的聚会。我问约瑟夫,你看招待我们的富豪主人昨天一天赚的钱比你卖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辈子赚的钱都多。约瑟夫说,我拥有他永远无法拥有的东西。我问他,那是什么?约瑟夫说,知足常乐的精神The knowledge that I’ve got enough。
9. 理解并学会爱的艺术。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了人们需要意识到爱是一门艺术。就像其他艺术一样,我们需要学习才可以获取和享受爱。学习艺术是一个先学习理论然后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期间必定会有失败发生,人们可以接受学习艺术上的失败却往往惧怕在爱情中的失败。大多数人认为,爱就是找到合适的对象。但实际上,爱却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获得爱的能力是一项罕见的成就,人们理应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10. 学会理解而不是评判他人。美国艺术家安妮·特鲁伊特在《艺术家日志 Daybook: The Journal of an Artist》中写道,除非我们非常非常谨慎,否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厄运就是基于先入为主的评判。人们习惯凭借自己固有的知识去评判他人,我们总是专注于那些早已在脑海中成为默认的概念,除非培养一种特定的意识去说服自己以开放的态度聆听他人的声音,否则人们会一直保持自以为是的态度固步自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世上最纯正的感情。
又发现一档很对我口味的播客节目:Patrick O’Shaughnessy主持的Founder’s Field Guide。最近比较有意思的一期节目是采访MTV创始人和iHeartMedia首席执行官Bob Pittman,简单总结一下:
1. Bob以往总喜欢自诩为社会学家,因为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和理解消费者。因为他对于消费者的透彻研究,使得他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领域和产业并取得成功。Bob认为每个公司在做消费者画像时不要仅仅参考平均值,比如说你的用户都是20岁和40岁的人,但是数据给你的答案是平均用户年龄是30岁,但事实上你没有一个30岁的用户。
2.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能使人们节省时间或者让人们感到便利,那么消费者愿意为之支付相应的费用。有时候人们为了方便甚至会降低对质量的要求,这并不是让你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而是提醒你消费者喜欢便利的心理。流媒体的兴起是给予消费者随时随地想看任何节目的权利,而不用受困于传统电视媒体自行安排的节目时刻表。
3. 早期MTV频道更像是现在的播客节目而不是电视节目,人们喜欢把它当做可以提供精神陪伴的背景频道。观众会和DJ以及主持建立一种联系,因为观众并不把他们当做明星,而是可以在闲暇时间陪伴自己的朋友。
4. 如果你的媒体公司把卖广告赚钱当做使命,聪明的观众也会发现这一点并逐渐离你远去。做媒体的重点是和受众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你当然可以卖广告,但需要格外的谨慎,不能让广告主毁了你和受众的关系。尊重你的受众,这是一个媒体公司能长久存活的真理。
5. Bob保持创意的秘诀就是有一颗开放的内心,他会收集力所能及的全部信息,然后让创意灵感在自己最放松的时候自行出现(比如说洗澡的时候)。同时,他会认真聆听身边所有人的意见,很多时候好的主意都不是来自他的创意总监,而是来自他的孩子或者路上遇到的出租车司机。
6. Bob认为世事无常,人们做长远的规划只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感。Bob认为世上没有成功和失败的概念,这些只不过是一场无尽旅途上的垫脚石,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暂时的,只要你还活着就需要勇往直前。
几条实用的生活小建议:
1. 经常对着电脑屏幕的小伙伴们可以试试:20-20-20。每20分钟站起来走20步并向远处望20秒。
2. 每天常用的东西值得投资,比如站立式办公桌,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以及质量好的床垫和枕头。
3. 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不是下决心或者靠意志力,而是先把阻碍你的障碍移除,比如说不买零食你就不会有机会吃,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4. 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先写下来,把脑中混沌的问题清晰罗列到纸上的过程中,50%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5. 很多问题虽然不是你导致的,但你有责任去解决。
6. 不轻易用标签绑架自己,但可以给自己加上标签去尝试新鲜事物,比如从来没有跳过舞的人想去体验跳舞,可以在脑中默念「我是个舞者」然后尝试。
7. 拖延症有时候也是一件好事,比如说你当下想借酒消愁或者暴饮暴食,可以告诉自己,我有拖延症我等上一小时再做,试试看会有奇妙的效果。
8. 想你父母或者朋友的时候就立马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缺少太多掩埋在心底的爱,你自己知道还不够,一定要让你爱的人们听到感受到。
9. 找到一个可以和你共享沉默而不觉得尴尬的人。
10.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和你一样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多点耐心和同情心,世界已经对他们很残酷了,但你可以选择be kind。
最后再推荐一下英国封城期间看的一部片子《希望沟壑Hope Gap》。特别适合在英格兰的冬日,喝着热茶吃着小饼干细细品味。两大老戏骨安妮特·贝宁和比尔·奈伊饰演了一对老年突然离婚的伴侣,纠结的儿子(《王冠》中查尔斯王子的扮演者乔什·奥康纳)则在中间当传话筒还要忙于调节自己的生活。影片取景于英格兰小镇Seaford,可以看到熟悉的海岸线、高耸陡峭的白崖、海滩上绚丽多彩的小房子... 尽管剧情有些单一甚至略显无聊,但片中美景搭配着略带哀伤的音乐和贯穿影片的诗歌,倒也不影响观影感受。
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孩子会把父母的一切视为榜样并受到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片中被抛弃的妈妈在撑不下去的时候,正是儿子的一番话又让她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如果妈妈可以挺过感情上的难关,那儿子也可以继续效仿她,知道前路是充满希望的。
片中提到了两首很美的诗歌《Sudden Light》《Say not the Struggle nought Availeth》让我很有共鸣,欢迎在各大播客平台搜索A Paradise of Poems进行收听,或者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