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看待多省限电和政策“不急转弯”【国盛宏观|高频与政策半月观】

熊园、杨涛 熊园观察 2021-07-17

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疫情发展和与之对应的政策节奏。当前欧美疫情发展和复工进度如何?我国经济复苏形势如何?政策走向和节奏有何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国内外高频数据和重大政策进行跟踪:主要分为1)国外疫情与复工、2)国内经济、3)国内重大政策3个板块。本期为近半月(12.6-12.20)以来的数据跟踪。PS:近期多省限电市场关注度比较高,我们也做个专门分析。

核心结论:

一、近来多省限电为哪般?后续如何走?对经济有何影响?

>需求超预期高增:出口推动工业生产用电高增、寒潮推动居民取暖用电高增。

>供给弹性不足:枯水期用电紧平衡、煤炭供给紧张、新能源占比提升。

>政策性因素:节能环保目标约束。

往后看,一些政策性因素(煤炭供给、节能环保等)可能相对易于调整,但气候(寒潮、枯水期)和基本面(出口高增、新能源占比提升)影响短期内将持续存在。

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电力需求端仍将较为旺盛,而供给端弹性主要取决于政策调整,本质上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权衡。考虑到目前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明年春季前电力供需可能维持紧平衡,将对工业生产的上行空间构成一定约束。

二、国外疫情与复工:美国疫情继续攀升,欧洲小幅反弹,复工率小幅回升

1.国外疫情:美国疫情继续攀升,欧洲小幅反弹,全球总疫情继续恶化。

2.交通运输:商业航班小幅回升,欧美交通拥堵指数继续分化。

3.人员活动:虽然全球疫情继续恶化,但欧美谷歌活动指数和复工率小幅回升至7成左右,可能是受到欧洲限制放松、美国疫苗落地的影响。

4.美国经济:从WEI、申请失业金人数等指标看,美国经济复苏有所放缓。

三、国内经济:原材料涨幅扩大,生产小幅回落,地产景气仍高

1.上游:原材料涨幅普遍扩大。油价、铁矿石、铜价、煤价普遍继续回升。

2.中游:工业生产小幅回落。浙电日均耗煤同比、全国高炉开工率等环比回落。工业品价格普遍上涨。螺纹钢、水泥、玻璃、化工产品价格继续回升。出口运价连创新高。BDI环比回升,CCFI连创新高,侧面验证我国出口保持强劲。

3.下游:地产景气度维持高位。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回升、土地成交回落;汽车产销分化。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回落,12月前两周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19%(11月为8%)。食品价格普遍回升。猪价、菜价回升,水果价格延续反弹。

四、国内重大政策:不急转弯=要转弯+不能急

1.重要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12月16-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12月11日);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发表重要讲话(12月12日);国常会:促进人保扩面提质,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12月9日、14日)

2.货币政策:央行超额续作MLF(12月15日)。

3.行业与产业政策:反垄断行政处罚落地、退市新规、外商投资安审办法发布

>金融监管:央行组织召开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座谈会(12月1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的征求意见稿(12月14日)。

>产业政策: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阅文、丰巢做出行政处罚(12月14日);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12月17日);发改委、交通部发布《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12月17日);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12月19日)。

五、政策展望:收紧和退出仍是必选项,但节奏和力度会比较温和

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大不一样——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年政策收紧和退出仍是必选项(尤其是财政与货币),但节奏和力度比市场此前一致预期会缓和不少,且对防风险、强监管也有所淡化;没提“需求侧改革”而是提出“需求侧管理”,核心还是扩大内需、促消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望取得突破;明年工作重点有重大调整,8大任务都有新要求、新提法,其中: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扩大内需位居前三,“种子安全、反垄断、碳达峰碳中和”是新任务;稳增长仍是硬要求,有可能还会设定GDP增速目标。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外部环境恶化超预期,政策收紧超预期。

正文如下:


一、近来多省限电如何看?

在常规分析近半月高频数据前,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近来较受市场关注的限电问题。12月8日,湖南发改委发布《关于启动2020年全省迎峰度冬有序用电的紧急通知》,称电力供应形势紧张,全省启动有序用电。随后江西、浙江、内蒙等多省发布限电措施。国家发改委日前回应称,电力紧张主因工业生产高增和低温寒流叠加导致电力需求超预期高增。我们认为,限电的背后除了需求端超预期高增,可能还有供给端弹性不足、政策性因素等。

1、需求超预期高增

>出口推动工业生产用电高增:11月当月我国出口交货值增速大幅升至9.1%,带动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位上行至7.0%,随着欧美圣诞购物高峰来临,我国出口预计仍将保持高增,对应工业用电量增速可能接近两位数。

>寒潮推动居民取暖用电高增:12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冬首个寒潮预警,此次寒潮天气影响范围广,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天气,推动南方地区冬季取暖用电高增。

2、供给弹性不足

>枯水期用电紧平衡:冬季是传统枯水期,水电发电少,火电占比则在全年高点,对应火电富余发电能力较低,电力供需紧平衡。

>煤炭供给紧张:受10月下旬山西、内蒙等煤炭主产地接连发生事故,安全检查收紧及全年生产任务基本完成等因素影响,造成近期煤炭供给较为紧张,环渤海港口货源不足,库存同比下降超30%,同时煤价持续上行,对火力发电形成了一定约束。

>新能源占比提升:从中长期看,一方面,近年来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相应全国火电发电占比已经下降至7成左右。另一方面,水电难以在冬季枯水期提高出力水平,风电、光伏发电不稳定,均难以应对用电高峰。两方面原因造成火电调峰能力持续下降,电力供给弹性不足,用电高峰时期易出现用电紧张。而目前湖南火电占全省发电比例已经跌至55%左右,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3、政策性因素

>节能环保约束:近日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针对目前省能源“双控”和“减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绿色发展的要求,从即日起至12月31日,省级各有关单位办公区域在气温达到3℃以下(含3℃)时方可开启空调等取暖设备,且设置温度不得超过16℃”。可见部分省份限电的主因是年底为达成节能环保目标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澳煤影响不大:2020年1-10月,我国的原煤产量为31.3亿吨,同期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数量是0.74亿吨,占比仅2.5%,叠加其他国家的替代效应,禁止进口澳煤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本轮电力紧张的主因是电力需求超预期高增(出口高增、寒潮等推动)和电力供给弹性不足(枯水期、煤炭供给紧张、新能源占比提升等导致),以节能环保约束等。

往后看,造成电力紧张的一些政策性因素(如煤炭供给紧张、节能环保约束等)可能相对易于调整,但气候性因素(寒潮、枯水期)和基本面因素(出口高增、新能源占比提升)短期内可能持续存在,错峰用电等措施也只能部分缓解。 

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电力需求端仍将较为旺盛,而供给端弹性主要取决于政策调整,本质上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权衡。考虑到目前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明年春季前电力供需可能维持紧平衡,将对工业生产的上行空间构成一定约束。

二、国外疫情与复工:美国疫情继续攀升,欧洲小幅反弹,复工率小幅回升

1、国外疫情

全球疫情继续恶化。近半月(12.6-12.20,下同)以来,全球累计确诊近7600万,总死亡超160万,全球日均新增确诊病例63万例,较半月前提升5.9%。其中:欧洲封锁放松后,疫情再度反弹,单日新增升至10万例左右;美国疫情续创新高,单日新增超26万例;印度、巴西疫情维持震荡。综合看,美国疫情继续攀升,欧洲小幅反弹,全球总疫情继续恶化。

2、交通运输

商业航班有所恢复。截止12月19日,全球商业航班数量约7.9万架次/日,为疫情前正常水平的70%左右,环比有所提升,显示各国航空管制有所放松。

欧美交通拥堵指数维持分化。截止12月18日,欧洲各国限制措施有所放松,城市交通拥堵指数维持在去年水平的6成左右;而美国随着疫情持续恶化,纽约、洛杉矶交通拥堵指数继续在3成附近徘徊。

3、人员活动

欧美国家谷歌活动指数小幅回升。截止12月15日,从零售娱乐、公共交通、工作场所三类人员活动指数来看:1)虽然美国疫情持续恶化,活动指数仍逆势回升至70%左右;2)欧洲受疫情回落,封锁放松的影响,活动指数小幅上升至7成左右。据此推断,欧美复工率走势分化,美国升至近7成,欧洲维持在约7成。

2)亚洲国家复工水平维持高位。其中,日本活动指数维持90%附近;韩国疫情再度扩散,活动指数维持在85%左右;印度疫情震荡向上,活动指数回升至80%左右。

整体来看,虽然全球疫情继续恶化,但欧美谷歌活动指数和复工率小幅回升至7成左右,可能是受到欧洲限制放松、美国疫苗落地的影响。

4、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复苏放缓。截止12月12日,美国周度经济指数(WEI)下降至-2.7%,而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重新上升至88万人,显示美国经济复苏放缓。

三、国内经济:原材料涨幅扩大,生产小幅回落,地产景气仍高

1、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幅普遍扩大。近半月以来,受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影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IPE布油价格收于52.4美元/桶,环比上涨5.0%;铁矿石、铜价,煤价环比分别上涨9.8%、3.2%、3.7%。

2、中游:工业生产小幅回落。近半月以来,浙电日均耗煤同比增速下滑8.8个百分点,全国高炉、焦化企业、PTA开工率环比分别下滑0.4、0.1、0.5个百分点,可能与近期南方多省限电有关。10月挖掘机销量同比60.5%,增速较上月小幅回落,仍维持高位。

工业品价格普遍上涨。受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影响,近半月螺纹钢、水泥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6%、0.2%。出口运价连创新高。近半月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环比反弹1.6%,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环比继续上涨15.0%,反映我国出口仍然强劲。

3、下游:

地产市场景气度维持高位。近半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上涨2.8%,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2%。100城土地成交面积环比下跌27.1%,100城土地溢价率环比下跌21.3%。

汽车产销分化,销售仍强。近半月以来,汽车半钢胎开工率高位回落6.4个百分点;据乘联会,12月前两周乘用车零售同比回升至19%(11月8%),考虑到经济复苏和政策支持,后续汽车销售仍有支撑。

食品价格普遍上涨。近半月以来,猪肉批发价环比上涨7.1%;菜价环比上涨6.7%;水果价格继续反弹,近半月价格上涨3.3%。

四、国内重大政策:不急转弯=要转弯+不能急

1、重要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12月16-18日)

事件: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李总理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总体看,会议延续了“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和12.11政治局会议的主基调(《转折与转向——逐句解读12.11政治局会议》),但也有三大不同:

一、政策退出的幅度和力度会小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对防风险、强监管也有所淡化,对市场应是利好;

二、没提“需求侧改革”而是提出“需求侧管理”,但核心还是扩大内需、促消费;

三、明年工作重点有重大调整,8大任务都有新要求新提法。

>对内外部不确定性更加担心,新增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底线思维。

>稳增长仍是硬要求,明年有可能还会设定GDP增速目标。

>明年政策收紧和退出仍是必选项,但节奏和力度比市场此前的一致预期会缓和不少,而且对防风险、强监管也有所淡化(防范债务风险是重头)。

>明年工作重点有重大调整,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扩大内需位居前三,“种子安全、反垄断、碳达峰碳中和”是新任务。

>“需求侧改革”重回“需求侧管理”,核心还是扩大内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望取得突破,也不排除比如对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的销售约束有可能松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收缩幅度会小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疫情后针对小微企业的免还本付息等非常规政策到期后可能会灵活处理,要关注绿色贷款。

>房地产调控仍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的地位从稳增长切换到稳民生、要着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主抓手是保障房、长租房、配套的土地制度保障。

>其他一些新提法,比如: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考虑加入CPTPP

(具体请参考前期报告《三大不一样——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12月11日)

事件:会议认为“2021年是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对今年经济满意、对明年有信心,仍担忧内外部压力(尤其是中美关系)。“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意味着稳增长仍是硬要求,明年也可能还会定GDP目标。政策主基调,延续强调:稳中求进、“六稳+六保”、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双循环”、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也继续提出“夯实农业基础”(指向的是粮食安全、种子安全等)。

具体政策部署上,3个首提+6个风向:

>首提“注重需求侧改革”,据此,需求侧改革核心应是扩大内需,主抓手有三:畅通内循环、出台促消费举措、推动配套制度改革。

>首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互联网巨头首当其冲。

>首提“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我们继续提示,稳杠杆、防风险是明年重点,2021年很可能是监管大年。

>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未提“房住不炒”,对此不应过分解读;明年房地产调控将总体趋紧,但节奏可能会比较温和。

>要求各级干部增强政治意识。

>未提及货币与财政政策,但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具体部署;维持我们年度观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稳中渐退、逐步回归正常。

(具体请参考前期报告《转折与转向——逐句解读12.11政治局会议》)

>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发表重要讲话(12月12日)

事件:总书记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讲话中表示,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今年9月,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此,我愿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国常会: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12月9日、14日)

事件:会议指出,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一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二是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三是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涉及企业和群众的非紧急政务服务热线,号码能归并的尽量归并,尽可能使用一个号码,方便群众记忆和使用。从2021年1月1日起,对动产和权利担保在全国实行统一登记。

2、货币政策

>央行超额续作MLF(12月15日)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1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9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12月7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简评:央行继11月底意外投放后再次超额续作MLF,量超预期,背后原因可能包括应对跨年流动性需求、银行结构性存款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等。意味着短期内央行货币政策的退出节奏有所放缓,缓解了前期市场对货币政策过快退出的担忧。

3、行业政策

>央行组织召开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座谈会(12月11日)

事件: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近年来,我国评级行业在统一规则、完善监管、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评级行业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评级能力,提升评级质量。监管机构、发行人、投资人等各方应各尽其责,共同推动我国评级行业健康发展。

>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的征求意见稿(12月14日)

事件:在新版退市制度中,新增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市值低于3亿元、信息披露或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重大违法财务造假等退市指标。退市整理期从30个交易日缩减至15个交易日;同时放开首日涨跌幅限制,压缩投机炒作空间。科创板、创业板同步优化退市指标和程序;深交所删除创业板不接受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申请的规定,深市设立包含风险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在内的风险警示板。

4、产业政策

>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阅文、丰巢三家企业做出行政处罚(12月14日)

事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告称,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收购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权、深圳市丰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收购中邮智递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等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进行了调查,并于2020年12月14日依据《反垄断法》第48条、49条作出处罚决定,对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阅文集团和深圳市丰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12月17日)

事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公布《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公告》提出,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130纳米(含),且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发改委、交通部发布《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12月17日)

事件:《意见》提出,发展市域(郊)铁路,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意见》从总体要求、明确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完善规划体系、有序推进实施、优化运营管理、创新投融资方式和建立持续发展机制七个方面做出建议。

>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12月19日)

事件:《安审办法》共23条,规定了适用审查的外商投资类型、审查机构、审查范围、审查程序、审查决定监督执行和违规处理等,进一步提高了审查工作的规范性、精准性和透明度,尽可能减少对外商投资活动的影响,保护外商投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根据《安审办法》,国家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承担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的日常工作。《安审办法》将于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正式施行。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外部环境恶化超预期,政策收紧超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何宁,国盛宏观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三大不一样—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12-19

[2]11月经济的5大关注点,2020-12-15

[3]转折与转向——逐句解读12.11政治局会议,2020-12-12

[4]重塑与重估——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2020-12-06

[5]高频与政策半月观—价格涨、政策退、监管严,紧盯年底两大会议,2020-12-05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0年12月20日发布的报告《高频与政策半月观—如何看待近期多省限电和政策“不急转弯”?》,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