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事件:11月18日,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11月19日,央行发布《2021第3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展望宏观经济和后续货币政策思路。
1、对经济更加担心,强调“新的下行压力”,并首提“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
2、央行仍认为通胀可控,但措辞更加谨慎、担心有所加大(删掉了“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等);并突出供应链摩擦、能源短缺的冲击。
3、座谈会重提“六稳、六保”,央行删掉“货币总闸门”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意味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换届之年,稳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大,政策有望正式转向稳中偏松甚至转向全面宽松。
>货币政策将延续稳中偏松,会更注重结构性宽松,降准降息仍有可能,后续我国社融增速有望稳中小升,短期紧盯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落地情况。
>财政将更加积极、节奏前置,2022年赤字率目标仍可能高于3%,专项债规模相比去年3.65万亿可能只是小幅下调,且年底可能提前下发专项债额度。
4、央行认为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并提出“以我为主”;我们提示,需警惕短期美元流动性可能快速收紧。
5、房地产仍会进一步边际宽松,但不会强刺激,对经济增长应是“托而不举”,是“稳定器”而非“加速器”。
6、央行首提“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金融风险”,会更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
信号1:对经济更加担心。11.18座谈会提出“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11.4国常会也提及),要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很多挑战”;央行删掉了“稳中向好”,并重提两年前各类会议常提的“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首提“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同时,央行对全球经济也担忧加大,认为“Q3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短期内难以回归常态,复苏动能趋缓”。信号2:央行仍认为通胀可控,但措辞更加谨慎、担心有所加大,并突出供应链摩擦、能源短缺的冲击。央行认为“通胀压力总体可控”(Q2没有“总体”二字),删掉“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对PPI走势改为“短期内可能维持高位”(Q2为PPI 阶段性走高),延续认为“CPI将温和上行”。对比Q2报告,央行还新增了“供应链阻滞、能源短缺等冲击不容忽视”这一全球风险,认为“会延长海外通胀的持续时间”。11.18座谈会提出“我国发展遇到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等多重挑战”,继续要求“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中小微企业传导的压力”。信号3:座谈会重提“六稳、六保”,央行删掉“货币总闸门”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意味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换届之年,稳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大,政策有望正式转向稳中偏松甚至转向全面宽松,我们预计:货币政策将延续稳中偏松,会更注重结构性宽松,降准降息仍有可能,后续我国社融增速有望稳中小升,短期紧盯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落地情况;此外,财政将更加积极、节奏前置,2022年赤字率目标仍可能高于3%,专项债规模相比去年3.65万亿可能只是小幅下调,且年底可能提前下发专项债额度。>11.18座谈会再次要求“强化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此前,“六稳、六保”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仍有,但430政治局会议删掉了。此外,11.18座谈会对保就业、保市场主体更加看重,提出“上亿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有力托住了就业基本盘,宏观政策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展开;研究采取新的组合式、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要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顶住困难压力”。>央行删掉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并时隔一年删掉“管好货币总闸门”(“货币总闸门”自去年Q3重提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年8月Q2货政报告),并新增今年8月以来央行多次提及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以及新增“做好流动性跨周期调节”。此外,央行延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央行更注重结构性宽松政策,引导对小微企业和双碳的信贷支持。央行强调“继续落实和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继续落实两个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落实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我们继续提示,年底可能有部分“试水”项目,真正放量要2022年、应会有万亿以上,后续关注央行会否把碳减排贷款规模列为考核目标。信号4:央行设专栏《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及应对》,认为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并提出“以我为主”。我们提示,鉴于当前美联储加息预期明显升温,加息最快的可能时点已提前至6、7月份,需警惕短期美元流动性可能快速收紧。央行认为“本轮发达经济体放松货币政策较上一轮节奏更快、强度更大,开始调整后,推动美元指数上涨、美债收益率上升,并可能对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不过央行认为“当前我国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与上轮相比有明显不同”(列举了“经济体量扩大,韧性更强”等4方面优势),认为“对我影响有限;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同时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以我为主,增强自主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信号5:房地产仍会进一步边际宽松,但不会强刺激,对经济增长应是“托而不举”,是“稳定器”而非“加速器”。和此前一样,央行继续强调“房住不炒;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等表述,并加上了9月底以来多次提及的“两维护”(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继续提示,短期稳增长仍离不开房地产,地产调控边际松动仍可期。信号6:央行首提“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金融风险”,会更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央行首提“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金融风险,全力做好存量风险化解工作,坚决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再结合日前一行两会学习六中全会时提出的“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更加突出防风险、强监管、促稳定,增强工作主动性预见性;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表明后续防风险会以稳为主,会守住底线,会尽可能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次生风险。风险提示:政策力度超预期;疫情超预期演化。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7大信号,2021-08-10
[2]客观看待经济“企稳”,紧盯四大政策线索—全面解读10月经济,2021-11-15
[3]从部委学习六中全会,看最新政策走向,2021-11-13
[4]10月社融好于季节性,持续性如何?,2021-11-10
[5]克制的“放水”—对碳减排支持工具6点理解,2021-11-09
[6]重要的转折—逐句解读7.30政治局会议,2021-07-30
[7]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7大信号,2021-05-12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1年11月20日发布的报告《转向了—总理座谈会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信号》,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