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0.7%(前值-2.9%),三年平均增速4.6%(前值3.5%);社零同比-6.7%(前值-11.1%),三年平均增速0.6%(前值-1.1%);1-5月固投累计同比6.2%(前值6.8%),三年平均增速4.7%(前值4.7%),其中:地产投资同比-4.0%(前值-2.7%),三年平均增速4.2%(前值4.6%);狭义基建投资同比6.7%(前值6.5%),三年平均3.8%(前值3.6%);制造业投资同比10.6%(前值12.2%),三年平均增速4.3%(前值4.1%)。核心观点:5月经济环比有所反弹、但同比跌幅仍大,主因本轮修复较2020年有4大新制约;基于4大核心高频指标,目前经济好于4月、略强于3月、明显弱于1-2月,总体仍处底部区间。继续提示:6月可能是经济和市场的分水岭,能否走出“经济底、市场底”,6月是重要观察窗口:6月应是经济反弹期,中性情形看,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是1-2%,下半年可能5.5%-6%左右,全年目标可能“保4争5”;政策当前处于“存量落地期、增量酝酿期”,短期关注疫情演化、降准降息、特别国债、核心一二线松地产等。1、整体看,5月经济环比弱修复、同比跌幅仍大,略好于市场预期,中微观仍存背离。2、结构看,地产、消费、进出口、就业等普遍有所好转,基建、制造业维持韧性。3、对比2020年看,本轮经济修复面临4大新制约(居民信心更差、地产回升更难、外需带动更弱、物流限制更多),复苏斜率也因此更缓;基于4大核心高频指标(电影观影人次、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韩国出口、整车货运流量),目前经济弱复苏、仍在底部区间,景气度好于4月、略强于3月、但明显弱于1-2月。>供给端:工业生产增速回正,需求、物流制约仍明显。>就业端:城镇失业率小降,大城市和青年失业率续创新高。5、往后看,目前经济仍明显低于正常增速水平、仍在底部区间,继续提示:事情正在起变化,6月可能是分水岭,“经济底、市场底”能否走出底部,6月是重要观察窗口。
1、整体看,5月经济环比弱修复、同比跌幅仍大,略好于市场预期,中微观仍存背离。5月国内疫情较4月明显趋于受控,经济反弹是市场共识,发电耗煤、地产&汽车销售、PMI等高频指标也已有明确体现,市场预期也较充分。从高频看,消费、生产、出口、制造业投资等走势均与高频指标走势接近,基建和地产的变动方向与高频一致、但幅度背离仍较大。
2、结构看,地产、消费、进出口、就业等普遍有所好转,基建和制造业维持韧性。其中,关注几个重点数据:5月地产销售增速升7.2个点至-31.8%,短期拐点可能正逐步到来;5月社零同比-6.7%,跌幅仍大,疫后并无报复性消费,复苏较慢;5月失业率小降至5.9%,但大城市失业率、青年失业率续创新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3、对比2020年,本轮经济修复面临四大新制约、复苏斜率更缓;基于四大核心高频指标,目前经济弱复苏、仍在底部区间,景气度略强于3月,但明显弱于1-2月。对比2020年,我们认为本轮疫后复苏面临居民信心更差、地产回升更难、外需带动更弱、物流限制更多等四大制约,导致经济复苏速度、斜率更缓。观测经济修复的高频指标繁多,我们认为,从上述四大制约入手,本轮疫后复苏主要可关注四大核心指标:1)居民信心/服务业观测指标:电影观影人次;2)地产景气观测指标: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3)外需变动观测指标:韩国出口;4)物流观测指标:整车货运流量。综合看,截至6月前两周,四大核心高频指标指向经济如期呈现弱复苏态势,经济景气略强于3月,但仍明显弱于本轮疫情爆发前的1-2月。1)消费端:如期弱反弹,修复速度和空间均受限。5月社零当月反弹至-6.7%,略好于市场预期。结构看,汽车、升级类消费跌幅最大,地产系、食品消费跌幅较小。往后看,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受控,各地常态化核酸的推广,消费增速有望继续反弹;但受制于居民信心恶化、失业率高企等因素,修复速度和空间预计都将受限,6月消费可能延续弱反弹。>地产销售、投资均触底反弹,关注回升的持续性。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回升7.2个点至-31.8%,地产投资当月同比-7.8%,较4月的-10.1%跌幅收窄,地产景气短期拐点可能正逐步到来;但应注意,近期地产反弹部分原因在于疫情期间需求的滞后回补,后续能否全面回升仍需持续跟踪。土地市场景气仍弱,开工施工竣工累计增速普遍回落。5月地产数据与百强房企销售额、30城商品房成交等高频数据变动方向一致,跌幅仍有差距。后续需求端(居民)和供给端(房企)进一步松动可期,尤其关注核心一二线地产可能松绑。>基建投资延续高增,后续空间仍大。根据统计局数据,1-5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分别为8.2%、6.7%,较1-4月同比的8.3%、6.5%变动不大,与沥青开工率等中高频指标走势一致,但幅度差别仍较大;基建投资当月增速有所反弹。往后看,6.1国常会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基建,对基建投资直接拉动达4-5个点。维持前期观点:预计2022年新老基建共同发力,基建投资可能升至8%或更高。>制造业投资高位继续回落,韧性仍强,企业预期继续恶化。1-5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10.6%,较1-4月的12.2%继续回落,韧性仍强。5月企业投资前瞻指数等仍在低位,企业预期恶化仍然明显。总体看,2022 年制造业投资有望高增、韧性强,节奏上前高后低。3)供给端:工业生产增速回正,需求、物流制约仍明显。5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0.7%,较4月同比的-2.9%小幅反弹,季调环比5.6%,与发电耗煤、制造业PMI低位反弹的走势一致。高频看,目前全国企业开工复工率已经较高,但需求仍弱、物流不畅仍然对生产修复有较明显制约。分行业看,汽车、通用设备、化学制品等行业生产回升较多。往后看,6月疫情制约将继续减轻,叠加需求恢复,6月工业生产大概率将继续反弹。4)就业端:城镇失业率小降,大城市和青年失业率续创新高。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小降0.2个点至5.9%,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续升0.2个百分点至6.9%,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高达18.4%,均续创有数据以来新高,就业形势仍然严峻。5、往后看,目前经济仍明显低于正常增速水平、仍在底部区间,继续提示:事情正在起变化,6月可能是分水岭,“经济底、市场底”能否走出底部,6月是重要观察窗口,其中:基本面看,6月应是经济反弹期,中性情形看,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是1-2%,下半年GDP增速可能5.5%-6%左右,全年目标可能转向“保4争5”;政策面看,当前处于“存量政策落地期、增量政策酝酿期”,短期关注疫情演化、降准降息、特别国债、核心一二线放松等。风险提示:疫情演化、外部环境、政策力度等超预期变化
与2020年相比,本轮经济修复面临四大制约,复苏斜率更缓本轮疫情冲击严重,5.25稳住经济大盘会议指出目前“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对比2020年,我们认为本轮疫后复苏面临居民信心、地产、外需、物流等四大制约,导致经济复苏速度、斜率更缓。>居民信心更差:据央行调查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居民储蓄意愿升至54.7%的历史高位,4-5月大概率进一步上行,已明显高于2020年疫情爆发时水平,4月社零降幅也明显大于按去年冲击强度测算的跌幅,指向除了疫情直接限制,居民信心、消费倾向的恶化也较过去几轮疫情更为严重,相应需要更多时间修复。>地产回升更难: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地产政策趋于松动,5年期LPR、房贷利率持续下行,但5月30城商品房销售跌幅仍有48.3%,地产景气仍未明显好转;除了疫情因素,也指向居民对地产市场的长期预期恶化、投资性需求退潮、居民杠杆率高企等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地产回升更加艰难。>外需带动更弱:2020年我国疫情受控后,全球疫情爆发,美欧供给受限,但在政策刺激下需求依然旺盛,推动我国出口增速由2019年的0%左右升至2020-2021年的13%左右,也带动我国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等迅速恢复。而今年在俄乌冲突等影响下,美欧经济回落已是大势所趋,外需带动作用明显趋弱。>物流限制更多:本轮奥密克戎疫情传播性更强,各地疫情防控措施也更加严格,物流不畅的问题趋于缓解,但仍不容忽视:从整车货运流量指数来看,6月初的同比跌幅仍有20%以上,6.6总理考察交通运输部时也指出,要“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通而不畅问题”,反映当前物流对供给端的限制仍存。化繁为简,从四大制约入手,本轮疫情复苏应关注四大核心指标当前看,经济复工复产率已经较高,整体复工率应已在9成以上。全国据上海证券报,“5月上海民企工业产值环比增长超过99%...随着上海‘重启’,目前民企已基本全面复工”;工信部5月底表示“1722家部级白名单企业复工率达92%,上海5872家白名单企业整体复工率达到75.4%”。结合6月第一周全国焦化、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分别为76.4%、64.1%,高于1-2月、近3年平均水平,指向整体复工率已经较高。但应注意,复工率高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水平也高,实际生产可能受到物流、需求等制约。据上海经信委,截至5月下旬,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维持生产经营的约占65%,其中75%的企业员工线下返岗率不足30%,80%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50%;高频看,6月第一周沿海发电耗煤同比-14%,较5月的-15.8%跌幅收窄但仍大,除了近期水电高增,也指向需求仍弱、物流不畅仍然对生产修复有较明显制约。往后看,如上所述,本轮经济复苏面临四大制约,可根据以下四个核心指标进行跟踪:1、居民信心/服务业观测指标:电影观影人次。居民信心较难直接观测,但可从受其影响最大的服务业消费恢复情况侧面观察。从近年来走势看,全国电影观影人次增速与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走势较为一致,主因电影观影虽然受到影片质量等因素影响,但作为典型人员密集活动,仍能较好的反映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程度。2-5月、6月前两周的观影人次同比分别为-35.5%、-53.2%、-74.6%、-58.2%、-48.9%,指向6月服务业弱复苏,略强于3月,但明显弱于本轮疫情爆发前的2月。2、地产景气观测指标: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从近年来走势看,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增速与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走势较为一致,2-5月、6月前两周的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26.4%、-46.9%、-53.8%、-48.3%、-45.3%,指向6月地产弱复苏。3、外需变动观测指标:韩国出口。从近年来走势看,我国与韩国的出口增速走势较为接近,且韩国会公布前10日、前20日出口增速数据,时效性较高。6月前10日出口同比-12.7%,考虑到韩国前10日出口增速波动较大,6月出口情况仍待进一步观察。4、物流观测指标:整车货运流量。货运增速与工业生产增速走势较为一致,2-5月、6月前两周的整车货运物流增速分别为27.3%、-2.6%、-26.3%、-18.9%、-15%,结合6月沿海八省发电耗煤跌幅仍大,指向6月工业生产也是弱复苏。全年看,目前经济仍明显低于正常增速水平,但随着全国疫情持续受控,“政策底”、“执行底”也被确认,经济底、市场底可能正逐步到来;二季度GDP增速应是0-3%,全年目标可能转向“保4争5”,中性情形下,下半年GDP增速可能在5.5%-6%左右。5月消费弱反弹。随着疫情冲击减轻,5月社零当月同比回升至-6.7%,略好于市场预期的-7.6%左右,较4月的-11.1%大幅回升4.4个百分点;4月社零三年平均增速为0.6%,较4月的平均增速-1.1%回升1.7个点。结构看,汽车、升级类消费跌幅最大,地产系、食品消费跌幅较小。>商品消费方面,5月商品零售同比-5%,三年复合增速1.5%,较4月平均增速的-0.3%回升,其中可选消费的化妆品、汽车、服装、通讯器材、金银珠宝等反弹较多;必选消费的食品饮料、药品等增速变动不大。>餐饮消费方面,5月餐饮消费同比-21.1%,三年复合增速-6.8%,较4月平均增速的-8.0%小幅反弹,疫情冲击仍然显著。往后看,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受控,各地常态化核酸的推广,消费增速有望继续反弹;但受制于居民信心恶化、失业率高企等因素,修复速度和空间预计都将受限。根据统计局数据,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6.2%,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较1-4月的6.8%回落,三年平均增速4.7%,较1-4月持平;5月季调环比0.7%,较4月的-0.8%显著回升。据我们测算,基数调整后,5月固定资产当月同比4.7%,较4月的2.3%回升,三年平均增速4.7%,也较4月的4.5%回升。地产销售触底反弹。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31.8%,较4月回升7.2个点,三年平均增速-6.5%,较4月平均增速回升4.2个百分点。土地市场景气仍弱。5月土地购置面积当月同比-43.1%,较4月回升14.2个点,三年平均增速为-26.8%,与4月基本持平。地产投资累计增速转负,当月同比跌幅收窄。1-5月地产投资同比-4%,较1-4月回落1.3个点,三年平均累计同比4.2%,较1-4月回落0.4个点;5月地产投资当月同比-7.8%,较4月的-10.1%跌幅收窄,三年平均3.1%,与4月基本持平。开工施工竣工普遍回落,新开工下行最多。1-5月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30.6%、-1.0%、-15.3%,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3.5%、3.7%、-4.4%,普遍较1-4月继续回落,其中新开工面积增速下行最多。5月地产数据与中观高频数据变动方向一致。5月百强房企操盘销售额环比增长5.6%、同比降低59.4%,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48.3%,虽仍大于本月统计局公布的商品房销售跌幅,但跌幅收窄的变动方向一致。年初以来,地产政策持续松动,5月疫情有所受控后,地产景气触底反弹,但可能包含一定积压需求滞后释放的支持;后续能否全面回升仍需观察。需求端(居民)和供给端(房企)进一步松动可期,尤其关注核心一二线地产可能松绑。基建投资增速保持高位。根据统计局数据,1-5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分别为8.2%、6.7%,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9%、3.8%,较1-4月同比的8.3%、6.5%,三年平均增速的4.9%、3.6%变化不大,与5月沥青开工率、挖掘机效率维持震荡的走势一致。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分别为7.9%、7.2%,较4月有所反弹。5月基建数据与中高频指标走势一致,但幅度差别仍较大。如5月沥青开工率24.7%,与三月基本持平,仍处于历史低位;挖掘机销量、水泥等建材价格增速继续处于低位。往后看,5月稳经济33条继续把基建投资作为稳经济的关键抓手;6月1日国常会进一步明确,“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8000亿增量贷款可直接拉动基建投资4-5个百分点,支持力度较强。维持前期观点:预计2022年新老基建共同发力,基建投资可能升至8%或更高。制造业投资:高位继续回落,韧性仍强,企业预期仍处低位
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根据统计局,1-5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10.6%,较1-4月的同比12.2%继续回落;三年平均增长4.3%,较1-4月平均增速4.1%小升,韧性仍强。企业预期仍处低位。5月PMI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小幅回升0.6个百分点至53.9%,企业投资前瞻指数继续回落7.2个百分点至48.6%,反映企业预期恶化仍然明显。往后看,维持此前观点,前期利润高增的支持下,预计 2022 年制造业投资韧性仍强;但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速走势较为同步,且经济压力较大,全年看仍趋回落。四、生产端:工业生产增速回正,需求、物流制约仍明显工业生产增速回正。5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0.7%,略高于市场预期的-0.1%左右,三年平均增速为4.6%,较3月同比的-2.9%、平均增速3.5%小幅回升;环比角度看,5月工业增加值季调环比5.6%,较4月的-5.8%明显反弹,4-5月平均环比-0.1%,仍明显弱于近年来0.5%左右的平均水平,与6月发电耗煤跌幅收窄但仍大、制造业PMI反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的走势一致。高频看,目前全国企业开工复工率已经较高,但需求仍弱、物流不畅仍然对生产修复有较明显制约。一方面,目前企业开工复工率整体已经较高,6月前2周全国焦化、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分别为76.5%、64.1%,较1-2月分别高8.7、21.6个点,较近3年平均水平分别高1.4、1.8个点;工信部5月底表示“1722家部级白名单企业复工率达92%,上海5872家白名单企业整体复工率达到75.4%”。但应注意,复工率高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水平也高:据上海经信委,截至5月下旬,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维持生产经营的约占65%,其中75%的企业员工线下返岗率不足30%,80%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50%;另一方面,6月第一周沿海发电耗煤同比-14%,较5月的-15.8%跌幅收窄但仍大,除了近期水电高增,也指向需求仍弱、物流不畅仍然对生产修复有较明显制约。
服务业弱反弹。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回升至-5.1%,三年平均增长2.5%,较4月当月同比的-6.1%、平均增速2.0%小幅反弹,与服务业PMI的走势一致。分行业看,汽车、通用设备、化学制品等行业生产回升较多。5月各工业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多数反弹,其中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7%,三年平均1.6%,较4月当月同比的-31.8%、平均增速-8.1%大幅反弹,反映供应链约束有所减轻。往后看,6月疫情制约将继续减轻,叠加需求恢复,6月工业生产大概率将继续反弹。五、就业端:城镇失业率小降,大城市和青年失业率续创新高4月城镇失业率小降,大城市失业率续创新高。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小降0.2个点至5.9%,结束了此前连续6个月上行趋势。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续升0.2个百分点至6.9%,续创有数据以来新高,已大幅高于疫情爆发时期水平。青年失业率续创新高。1-5月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占年初目标的48%,明显低于2017-2019年同期平均进度的55%左右。结构上看,5月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升至18.4%,续创有数据以来新高,今年高校毕业生首超千万人,就业压力是近年来最大。风险提示:疫情演化、外部环境恶化、政策力度等超预期。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穆仁文,国盛宏观研究员;朱慧,国盛宏观研究员。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6月15日发布的报告《本轮修复有何不同?应如何跟踪?—兼评5月经济》,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