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衰退”算衰退吗?—美国二季度GDP点评【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刘新宇 CFA
核心结论:美联储实际GDP两个季度环比负增,已陷入“技术性衰退”,但距离实质性衰退尚有距离。继续提示:未来3-4个月,流动性预期转向对美股的利好将强于盈利放缓的利空,从而美股有望迎来“黄金窗口”,并且成长风格大概率占优。
1、美国二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0.9%,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已达到“技术性衰退”的标准。分项来看,商品消费、库存、住宅投资是主要的拖累项,三者合计对实际GDP造成3.8个百分点的拖累。
2、若按照NBER对衰退的衡量标准,目前美国经济尚未发生实质性衰退,预计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达到。但由于居民和金融部门十分健康,预计本轮美国经济衰退程度较为温和。
3、美国GDP数据公布后,美股和黄金上涨、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下跌,市场加息预期小幅降温。目前市场预期9月加50bp,11月加25bp,12月可能加25bp也可能停止加息;明年5月开始降息,到明年底将降息至2.6%。
正文如下:
1、美国二季度GDP环比延续负增,商品消费、库存和住宅投资是主要拖累。
>整体表现:美国二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为-0.9%,低于预期值0.5%,前值为-1.5%,实际GDP已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为负,这通常被市场认为是“技术性衰退”的标准。二季度实际GDP同比为1.6%,低于预期值2.1%和前值3.5%,是2021Q1后的最低水平,也已低于2000年至今的均值2.0%。
>分项表现:二季度美国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对实际GDP的环比拉动率分别为0.7%、-2.7%、1.4%、-0.3%。从细分项看,私人消费各分项对实际GDP的环比拉动率分别为:耐用品-0.2%、非耐用品-0.9%、服务1.8%;私人投资各分项对实际GDP的环比拉动率分别为:建筑-0.3%、设备-0.2%、知识产权0.5%、住宅-0.7%、库存变化-2.0%。因此,美国二季度GDP主要拖累项是商品消费、库存和住宅投资,三者合计拖累3.8个百分点。其中,库存的下降一方面由于消费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主动去库,另一方面也与国内疫情导致的供应中断有关;住宅投资的下降主要由于利率水平大幅提高导致住宅销售大幅下滑,以及企业融资成本抬升。
2、美国经济目前尚未达到实质性衰退,预计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达到。
>本轮的特殊之处:从历史衰退记录来看,NBER认定的衰退大多都伴随着实际GDP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但除此之外,还会伴随着失业率开始上行。截至6月,美国失业率依然维持在3.6%的历史低位,并且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依然紧张,就业短期内尚不会明显恶化。消费和工资增速虽已放缓,但绝对水平依然较高。实际上,收入法统计的美国实际GDP(GDI)在一季度的环比折年率为增长1.8%,并未转负。因此,若按照NBER的衡量标准,当前美国经济尚未发生实质性衰退。
>加息预期变化:利率期货数据显示,GDP数据公布前,市场预期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为3.3%,数据公布后小幅降至3.2%,但具体加息节奏保持一致,均是9月加50bp,11月加25bp,12月可能加25bp也可能停止加息。此外,GDP公布前市场预期2023年底将降息至2.9%,GDP公布后这一预期变为2.6%。
4、继续提示:未来3-4个月是美股的“黄金窗口”,特别是纳斯达克代表的成长股。
目前看,美国经济硬着陆基本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这将对美联储加息形成掣肘,并带动流动性预期转向。现阶段美股的交易逻辑主要集中在盈利放缓与估值修复之间的博弈,未来3-4个月,美国经济大概率不会发生实质性衰退,从而流动性预期转向的利好将强于盈利放缓的利空,这将带动美股阶段性反弹,并且对成长股更有利。
具体分析请参阅前期报告《把握相对确定性—2022年中期海外宏观展望》、《美股有望迎来“黄金窗口”—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点评》。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美联储货币政策、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变化。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