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手记】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
□市疾控中心派驻东红柳村第一书记 胡全林
驻村蹲点6年来,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村里的发展建设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村里的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支部的聚集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支部先后被评为旗、镇优秀党支部。在杭锦旗呼和木独镇东红柳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成绩显著,培育挖掘出了一批村民带头人,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成功引进了新西兰安格斯肉牛养殖项目落户东红柳村。村办面粉加工厂投入生产,“福茂喜牌”农村白面进入了超市,东红柳村在全旗率先建起了自己的经济实体。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惠民政策深入民心,产业支持等多项措施的落实,两年时间让90%的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我个人先后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全区“五个一”千村帮联行动优秀基层书记,被鄂尔多斯市委评为全市“三到服务”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被市直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充分利用沿河独特的地缘优势,强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是要以村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集体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农牧民增收。2015年筹集资金近15万元帮助村委会新建起了面粉加工厂,我和村委一班人在市场销售、加工设备、包装、商标设计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2016年加工销售农村白面近10万公斤,实现利润10万余元。2017年,东红柳村又争取到农综项目资金120万元,新扩建800平方米加工厂房,新购加工设备已安装,2018年,加工收入预计突破50万元。与此同时,我还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为巴音温都尔、查汗淖、巴拉亥、大套子4个嘎查(村)建立了经济实体,实现了全镇嘎查(村)集体经济全覆盖。
村集体有了经济实体,如何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秋,在村两委会上,我这样说过:“随着产业的发展,我们村集体经济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定要与贫困户脱贫紧密结合,在做好扶贫的同时,要加大对贫困老党员、大病重病户的慰问与帮助,多为村里做些公益事业。拿出方案,给全村98户贫困户进行分红。”这一提议得到了两委班子的一致认可,经集体研究,很快就完成了方案的制定,并开始实施。方案实施时间为2016—2018年,按60%面粉、40%现金比例分红。同时,村委会还以每斤高于市场价格0.1元收购贫困户种植的小麦。实践证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实现农村牧区发展、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更是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
依托调查走访,理清发展思路驻村蹲点以来,我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专业合作社,选择有文化有能力有经济基础素质高的村民带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先后帮助组建了东红柳村天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三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巴音温都尔嘎查满都拉沙漠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协调落实中国银行鄂尔多斯分行、包商银行巴彦淖尔分行益农贷款200万元,通过与市发改委、杭锦旗农综办协调争取棚圈建设项目两个,落实到位资金170万元。村民的种养殖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几年来,我和村委共同培育挖掘了一批村民带头人,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成功地引进了新西兰安格斯肉牛、黄河鲤鱼、肉鹅养殖项目落户东红柳村,农牧民的收入大幅提高。
依托信息平台,将干部驻村效应放大2017年春,我创建了杭锦旗农牧民创业微信群,得到全旗各苏木(镇)嘎查(村)领导干部、合作社理事长、农牧民致富带头人的积极响应。创业群在为大家及时传递各类种养殖信息的同时,围绕党中央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精神,每天不定时为大家全面解读如何从产业规划、布局、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经济,就新农村建设和农牧民致富方面与大家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提出了“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牧户”“企业+村集体经济+农牧户”和建立大型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模式,通过微信群帮助众多的嘎查村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
更多推荐本期编辑:何苗 校对:高正彦
鄂尔多斯日报客户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