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第二届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在华附启动!
转载自南方都市报9月27日报道
严歌苓、叶兆言任评委,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将精选部分获奖作品拍摄微电影
昨日,第二届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启动仪式现场,上届大赛获奖者孙可嘉分享写作心得。
(南都讯) 南方都市报邀请学生写真实故事表达真情实感。9月26日,第二届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式启动。即日起至11月15日,大赛官方网址https://nandu.xinjijiaoyu.com/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本次作文大赛一等奖奖金3000元。同时,活动组委会将筛选出5-10篇作品,邀请专业的创作团队对作品进行剧本创作,并将作品拍摄成非虚构系列微电影。
著名作家叶兆言现场与学生分享了写作心得,并对大赛充分肯定,“这个比赛很好,让学生去观察社会,观察自己,而不是虚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南都报系总裁任天阳出席了启动仪式。大赛由东风日产冠名支持。
大赛不设固定题目
本次大赛参赛对象是全国的中小学生,分小学、初中、高中三组别。比赛不设固定题目,学生可在非虚构的基础上自由选材,以纪实故事为主,体裁是除诗歌、文言文外,其他文体均可。
不设固定题目的大赛,有哪些选材范围?大赛主办方表示,文章选材可以来自于真实的生活细节,如校园生活、街坊百态、人生故事、家族记忆、口述历史……也可以描绘挚爱亲友、巷尾路人……希望中小学生们能观察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现实。
“我们向青少年征集优质文本,捍卫中文写作、提供阅读典范,这是南都发挥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举措之一。”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海军在致辞中指出,思想深度、思考能力、思维方式、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是传统媒体人的珍贵资产,是印刷媒体时代新闻生产者独有的印记。在自媒体并起的格局下,碎片化阅读在改变人的阅读方式,但人们对于深度阅读和逻辑思考的“悦读感”更需要得到满足。思想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伟大的思想更不可能批量生产。一个向上成长的社会对严肃新闻的需求一定会回归,思想、价值、精神产品一定会得到尊重,社会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南都希望能通过非虚构作文大赛,倡导青少年关心身边人和事,用平实的视角观察社情百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正确审视他人,反省自我。“首届大赛在半年多时间里,共吸引7000多篇作品参赛,我们通过孩子的视角,看到他们的生活,听到他们的心声,字里行间,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旋律和风采。”
严歌苓叶兆言担任评审会名誉主任
本次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评审会阵容强大。评审会成员由来自高校、文学界、新闻界、基础教育界的专家组成。著名作家严歌苓、叶兆言担任大赛评审会名誉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任大赛顾问;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担纲大赛评审会主任。
2016年,首届南都杯非虚构作文大赛拉开帷幕,组织专家团队,深入校园,开展非虚构写作讲座,与学生互动。去年,南都教育联盟成立。传递教育前沿理念、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是联盟追求的目标之一。联盟面向中小学生,征集了一批“南都小记者”,开展“名师作文课和新闻写作课”,带领小记者体验各行各业,感知社会温度。
声音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
以独特视角彰显时代细微
本届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给同学们寄来了一封信,提出勉励: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这个活动的参与者,我对参与大赛的同学们有三点期待:
一是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作文当中充分展示出一个非虚构的自己,我们能够在里面看到大家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思考,与其说希望看到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我倒更希望看到那种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自然。
二是 希望能够看到同学们在作文中能够映现出一个非虚构的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和充满梦想的时代,这种时代梦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种种细节在吐纳生长,它们以各种形态或明或潜地散落在我们的周围,希望同学们能够发现这些时代梦想的天光云影,并能以我们独特的视角彰显这个时代的种种细微。
三是 希望同学们把这次参加南都杯非虚构作文大赛的过程当成是一个审视自己、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使参赛过程真正成为一个非虚构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过程,获奖可能是一个目的,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不应成为唯一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中的发现与检视比最终获奖更为重要。
华师附中副校长吴青
华附已开设非虚构写作课程
华师附中副校长吴青在启动仪式致辞中称,在去年的“首届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中,华附有多名同学和老师获奖,在全省高中组的五个一等奖中,该校有两名同学获奖,其中一位已考入北京大学。同时,学校也开设了非虚构写作课程,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此次大赛。
吴青认为,“非虚构”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文学概念之一,南都杯将“非虚构”之笔交到中小学生手中,是对青少年能力和潜力的尊重与信任。通过非虚构作文大赛,能够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非虚构作文大赛的意义所在,也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初心与目标。
现场
首届获奖学生
分享写作心路历程
在启动仪式现场,首届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的两位获奖学生———华师附中初中学生孙可嘉分享了她的写作体会,执信中学初一学生朱子越朗诵了自己的获奖作品《何小满》。
“从小到大我参加过很多作文比赛,非虚构作文大赛最大的不同就是‘非虚构’三个字,它让你把目光投向生活。”上届大赛的获奖者、华师附中学生孙可嘉现场分享了她写作《食堂的面条》一文的心路历程。她选择写食堂里的面条,是想表达华附不仅是学霸强师的聚集地,更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她记得,在首届大赛中,南方都市报请来了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黄灯给学生讲非虚构作文写作。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以个人视角表达公共情怀,“我觉得这就是非虚构的意义,让我们更多审视我们的生活。”她认为写作由思考而发生,是一个思想传递的过程。她透露今年将会继续参加比赛,将关注环境问题。
“我突然很想问问那个留在老家、一年只能见爸妈一两面的何小满:你现在还好吗?为什么你现在不爱笑了呢?”执信中学初一学生朱子越现场朗诵了自己去年的获奖作品《何小满》。
《何小满》在首届大赛中获得小学组一等奖。朱子越用细节刻画儿时好友“何小满”的形象。他对“何小满”这个跟着父母捡废品的外乡孩子深刻印象,正是文中写到的“何小满”抱着他不慎落下的棉衣等在电梯口这件事。
在《何小满》文末,朱子越提出了两个问题。何小满现在为什么不爱笑了?朱子越找到了答案,因为何小满常年与父母分开,一年只能见面一次。何小满现在还好吗?朱子越说,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何小满了,但无论如何,他希望何小满一切都好。
征稿启事
题目:不设题目,题材自选
字数:不限(500字不嫌少,5000字不嫌多)
体裁:纪实故事为主,诗歌、文言文等除外
截稿日期:2018年11月15日
参赛平台:官网:https://nandu.xinjijiaoyu.com/
还可以扫码通过小程序(扫下方二维码)交稿哦!
参赛要求:
1.真实。人物、地址等真实细节可化名或隐去。大赛有关部门有权对文章真实性进行核实。
2.原创。征文务必为作者原创,不得抄袭、套用。一经发现,取消该生参赛资格。
3.若参赛学生有访问录音、纪实照片和访问视频等资料可通过报名系统上传附件(学生自主选择,非必须的参赛内容)。
奖项设置:
一等奖15人,奖金3000元二等奖30人,奖金1000元
三等奖90人,奖金500元优秀奖150人,颁发证书
人气奖150人,颁发证书
大赛还将精选一、二、三等奖作品,由名编名导拍摄成为微电影,作者将作为微电影的编剧身份进行呈现,微电影将通过南都自媒体渠道进行广泛传播。
评审专家
名誉主任:严歌苓 叶兆言
顾问:蒋述卓 范以锦
主任:屈哨兵
副主任:张志安 张晋升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土荣 广东省教研院教学教材研究室正高三级教研员、语文科主任
任天阳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都报系总裁
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张晋升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屈哨兵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
黄天骥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德初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华师附中语文科组长
梅志清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
总编辑
蒋述卓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谭健文 中学正高级教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贺蓓 叶斯茗 李春花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