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报道 | 今年9月,这所“神学府”将迎来一个“男神班”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第490次图文,今年第142篇内容



今年9月,

这所“神学府”将迎来一个“男神班”

19日晚,受雷雨天气影响,无锡机场部分航班延误3小时,机场挤满了焦急等待的人群。突然,30多位青年学生走到一起放声“快闪”歌唱,引起上百名候机乘客的围观。

这群暖心的男孩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华附”)纯男声合唱团,刚代表广东在苏州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准备返回广州。他们的即兴表演不单为滞留机场的旅客带来温暖的正能量,还得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转发点赞。

近年来,人们对华附这所“神学府”的印象正在发生变化:这里并非只有醉心学术、埋头竞赛的“学霸”,还有能歌善舞的少女、绿茵驰骋的少年,未来还将走出矢志报国的舰载机飞行员……



华附,正朝着办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品质中学的目标而砥砺奋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铸魂育人:

  在红色传承中不断革新  

20日下午,华附初一级全体少先队员前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清明祭扫”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纪念碑前,学生们席地而坐,静静聆听历史老师倪骊珣讲解广州起义的历史。

像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华附已经坚持多年。作为一所有着130余年历史的名校,华附有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历史底蕴和鲜红的革命底色。

华附是全国红军学校中唯一一所红军中学、全国红军学校华南地区总校。“为国育英才”的责任与使命早已流淌于一代代华附人的血脉中,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新人,一直是华附的育人追求。

2018年,华附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于高二级上学期集中授课,课程内容有理论课程、实地调研、交流分享、志愿服务等,受到学生广泛欢迎。今年暑假,华附还将作为广东革命老区学生英才计划培养基地,接受汕尾等革命老区的学生到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华附也在不断变革创新。早在上世纪60年代,华附曾创办“滑翔学校”,培养出空军广州校友会会长莫作善大校等空军人才;今年,华附新设广东首个“海军航空实验班”,为海军选拔培养舰载机飞行员。

“开设‘海航班’,圆了华附人的航空梦。”华附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说,创办海航班,是为我国实现强国强军梦作贡献。实验班将发现和培养更多热爱海空、适合飞行、素质全面的飞行学员苗子,为海军航空兵战斗力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除了开设国家必修课程外,海航班还将开设军事体育、国防教育、航空理论等特色课程,并实行双导师制,选择责任感强、有家国情怀的男班主任,还配备国防教育导师。除了在华附校园中学习,学生还将到海军基地和飞行学校基地学校开展学习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 华附参加第60届IMO国家队

第一阶段集训的正式队员及旁听队员合影

“我常对学生说,一个人的成才不仅仅关乎个人,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姚训琪说:“华附向世界各地名校输送了很多优秀学生,而他们都怀着为国成才的信念,立志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

五育并举:

  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舞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因为持续涌现出的竞赛获奖者和高考学霸,华附“自由、自主”的智育理念一直为人所称道;而实质上,华附多年来坚持“五育并举”,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腿抬高!头压低!”华附的运动场上偶尔会出现一道高大的身影,他是退休体育教师王勋华,也是学校的田径队教练。他还有一个更为显赫的身份——1978年曼谷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王勋华自1989年起在华附任教,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如每一位华附教职工。放学后、双休日、寒暑假,都能看到他带领学生开展训练、参加比赛的身影。为了带好最后一届学生,王勋华甚至推迟了自己的退休时间。王勋华说:“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让社会更重视体育运动,让中国的青少年不仅学业有成,还要身强体壮,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2014年,高一新生余稷荣以体育生的身份进入华附学习,虽然一开始有点跟不上同学们的步伐,但华附给了他足够大的舞台和足够强的推力。他开始发挥自己体育以外的特长,成为语文课代表,在高一时主创舞台剧《克隆风云》,惟妙惟肖模仿众多华附老师说话,有趣又正能量满满,从而引发热议。

▲ 华附学生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持续3年的体育训练,对人的意志力和思维方式都是一种磨砺。我学会了如何抵抗压力,如何保持对自己的高要求。”在完成体育加试后,余稷荣全身心投入高考之中,用他的话说,“学习比训练简单多了”。后来,他以优异的文化课成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现正修读历史学专业。

除了锻炼体魄、磨砺精神外,华附还在体育教育中强调以集体为单位的竞争文化,以此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在2018年中国中学生游泳锦标赛中,华附游泳队以11金8银3铜、破4项赛会纪录、总分302分的优异成绩,获得高中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

体育卓有成效,美育、劳育同样不甘人后。华附的所有理科生都必须选修至少一门人文艺术课程,以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合唱团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代表广东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亮相,还在机场上演了一场正能量快闪; “三同”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开展30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 华附足球队赢下粤港澳中学生足球赛

“通过‘五育并举’,践行立德树人,我们最终要打造基于信仰、信念、信心的激励性德育文化。信仰,是长期以来传承的红色基因;信念,是坚持为国成才的志向;信心,是我们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姚训琪说,通过回馈社会、服务大众的志愿活动,华附师生要带动起大众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这是华附人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



■■■

抓住机遇:

  将向港澳学校开放特色课程  

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正式公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面对历史新机遇,华附人也在思考,改革创新到底路在何方。

从创办广东奥林匹克学校到省创新班、大学先修班,再到今年的海军航空实验班,华附一直敢为人先,这是其作为大湾区基础教育“排头兵中的排头兵”的积淀与底气。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学校在体育、美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加。去年华附承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中学生足球邀请赛”并摘得桂冠,队员们在与港澳学生球员的切磋中挥洒汗水、直面挑战,收获了难得的友谊。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持有港澳居住证的港澳居民随迁子女在广东可按当地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入读义务教育学校、高中学校。

“粤港澳教育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我们欢迎港澳的孩子到华附入读,但目前仍受限于有限的学位。”姚训琪表示,华附乐意到香港、澳门一些姊妹学校开设特色课程,同时还将积极开展与省内、香港、澳门学校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师资培养、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华附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分享到更多学校。



|   校长专访   |

  勇当大湾区基础教育  

  “排头兵中的排头兵”  

▲ 华附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

南方日报:

大家都知道华附是广东基础教育的改革先行者。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教育高地和国际教育示范区带来的新机遇,华附有怎样的新定位?

姚训琪:

这确实是摆在华附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华附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民族振兴、中国梦联系起来,更加强调信仰教育,同时要坚定务实地走改革创新之路,勇当大湾区基础教育“排头兵中的排头兵”。


南方日报:

在打造教育高地的过程中,华附作为大湾区基础教育“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姚训琪:

响应打造教育高地的新要求,华附提出办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品质中学的新目标。学校的高品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高品质,这种高品质又包含“三高”,也就是高价值、高品位、高素质。

高价值就是学生不能只谋求个人的成功、幸福,而是要为国家为民族而成才;高品位就是,学生的思想不仅要符合主流,还要领跑主流,做一个品味高雅的人;高素质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长,能力出众。


南方日报:

华附将如何实现这一新目标?

姚训琪:

华附要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想,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全面发展、特色发展,然后才能追求一流卓越的“精”和“尖”。在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在特长领域中朝着高水平方向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同时,我们也更重视信仰教育,更强调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放到民族复兴和中华梦当中。这种信仰教育要无处不在,无时无刻都要进行。

建设教育强省、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既是广东的新使命,也是也将是华附的新担当。华附有站到时代正中央的豪气,也有再当改革先锋的勇气。


记者:钟哲 马立敏

▌统筹:吴少敏

▌摄影:郑一见 

▌摄像:郑一见 部分图片为受访者供图

▌剪辑:罗斌豪

▌校对:李冠洁

▌转载自:《南方日报》4月29日A7版,南方+“广东教育头条”4月29日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