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都报道 | 广州学霸高二被北大录取!学习方法好特别,值得一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方都市报 Author 南方都市报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第564次图文,今年第284篇内容


广州学霸高二被北大录取!

学习方法好特别,值得一看


“他是第一个被我主动劝不要交数学作业的学生”

这是初中奥赛教练刘燕萍对他的印象

●●●

“看到数学他会两眼发光”

这是班主任刘知南对他的评价

●●●

“他会把数学当玩具,把题目不停地组合拆分”

这是父亲对他的评价

●●●


胡苏麟接受媒体采访

他是华南师大附中高二学生胡苏麟。这个夏天,他不仅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收获了在英国巴斯举行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金牌。作为华南地区惟一学生代表出征国际奥数竞赛,他以个人成绩39分,位列中国队第三名。今年的金牌分数线是31分,银牌分数线是24分,铜牌分数线是17分。而他与其他五名中国学生一起,获得团体总分227分,在本届大赛中,与美国并列总分第一。

【南都N视频】

文字:梁艳燕 视频:实习生 李绮淇 王一同

编辑:陈蓓蕾



|   下月将前往北大报到   |

23日下午,在华南师大附属中的会议室里,刚下飞机的胡苏麟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记者面前。尽管经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面带倦容的他仍不失礼貌地跟大家打招呼。

这是一枚来之不易的金牌。从60人集训队到19人预备队,从19人预备队再到6人代表队,一步步走来。但在胡苏麟眼中,这一切最终归功于同学、教练、学校和父母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幸运与坚持。

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金牌

“集训不是一帆风顺,经历很多场考试,有几场考试发挥不是很好。为了接下来的挑战,必须调整好心态,我会选择跟父母或教练沟通。经过他们的耐心开导,我又重新树立信心。”谈起比赛前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训练,胡苏麟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奥赛不仅是一个烧脑活,还是一个体力活。胡苏麟补充说,“竞赛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几个月前,集训队选拔的时候,有很多场时间比较长的考试,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稳定发挥”。

IMO被誉为数学竞赛中最高荣誉、最高规格、最高竞技水平的"世界杯"。比赛共举行两天,每天上午连续进行四个半小时,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选手将分布在不同的考场,每个考生有三张考卷,一题一张。

“出征的时候,放轻松,不要特别在意争第一,只求顺利快乐完成比赛。”胡苏麟称,获得团体冠军,自己既惊讶又开心。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奥数,参加比赛,再到华附初中奥校、华附高中奥班,胡苏麟表现出非比常人的毅力与坚持。虽然才读高二,但他已收到了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的录取通知书,8月份将前往北大报到。他的梦想是希望自己能对数学的发展、研究做出贡献。


|   他是同学眼里的“胡神”   |

集训生活也不是一味的单调枯燥。胡苏麟说,“大家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但许多人都喜欢玩红心大战等游戏。考试、学习之余一起放松放松,也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集训期间,宿友令他印象深刻,是参加过最强大脑的“酱油少年”胡宇轩。“他十分开朗,很活跃地组织大家进行牌类游戏。和他住,我也能更好地融入同学当中。”

胡苏麟的好人缘在学校中是被公认的。同学都开玩笑地喊他“胡神”。热爱数学的他,所有的零碎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书桌满是数学草稿纸。

有同学这样评价:“他特别好的一点是,从不藏私。任何时候问他题都愿意讲,有好题也分享出来跟大家一起做。”

班主任赞胡苏麟常与同学分享解题方法

也有老师表示:“他的这种做法,带动了班里的好风气,大家有好的解题方法都会共享。”


|   不服输 眼里有数学之光   |

“天赋极高,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不服输。”高中奥赛教练韦吉珠告诉记者,胡苏麟读高一的时候进入冬令营,排名61名的他,无缘进入国家集训队,仅仅是差了一个得分点。“开家长会时,我跟他妈妈说,只要继续努力,明年就可以进入集训队,甚至进入国家队。”

奥赛教练谈起胡苏麟进集训队的不服输劲

韦吉珠的话在胡苏麟身上应验了,但这种“应验”有着极大的必然性。

从读初中开始,胡苏麟就被奥赛教练刘燕萍劝不要交数学作业,这是她首次劝学生不交作业。“他对数学的痴迷程度在于,从不肯去糊弄问题,不为得分去做,不为考试拿好成绩去学。对老师课堂上的问题他会深思,并形成小习作。初三第一个学期,还为他办了一期数学习作,全是他的思考和原创。”刘燕萍说,“数学是胡苏麟的真爱”。

一提起数学,胡苏麟的话就多了起来

在高中班主任刘知南老师眼中,胡苏麟的勤勉其实与其他学生并没有很大不同,”他谈起数学时两眼会发光“。胡苏麟是学校国旗班的成员,还是短跑健将,在校运会上获过短跑团体冠军。


|   五六岁时曾用数字画画   |

知子莫若父,胡苏麟对数学的兴趣被爸爸看在眼里,并予以全力支持。

胡苏麟从小就喜欢数字。五六岁的时候,爸爸送他去美术班学画画,当别的孩子像模像样地画出一幅画来的时候,他却把一张白纸填满了数字。“白纸上全是数字组成的他心目中的形状。

胡爸爸发现儿子很小就对数字感兴趣

让胡爸爸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带儿子去黄花岗烈士陵园参观,回到家,让他画出来,结果他写的还是数字。“我就觉得他对数字很敏感,所以就有意观察他。”胡爸爸称,在孩子成长中,给予他正向的激励,让他获得满足愉悦,更有干劲做喜欢的事情。

数学很枯燥,胡爸爸和胡苏麟经常会一起讨论一些著名的思想实验。例如薛定谔的猫,激发孩子对科学和未知领域的兴趣,把数学当成玩游戏一样。他发现胡苏麟并不满足于把题目做完,而是研究题目是不是有很多变化,把题目像拆解玩具一样,组合起来,拆解、再拆解。“我经常观察他的学习状态,为攻克一道难题,他常常可以持续一天思考。曾担心他身体受不了,后来发现他顶得住。有一场关键的选拔赛,他遭遇了前一个半小时没有思路无法下笔的困难,好在这种状况平常经常遇到,所以关键时刻没有心慌,最终成功拿下这场考试。”

胡爸爸表示,在胡苏麟进步道路上,不断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支持。作为家长,则是更多地给予生活上的照顾。“我跟他说,你就像剑客一样,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男孩最重要的品质——勇气。”

胡爸爸笑称,未来还会慢慢跟儿子传授更多致胜法宝,比如责任和毅力。“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会慢慢跟他讲一些事情。”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实习生 林少娟 通讯员 李芸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转载自:公众号“南方都市报”7月25日

▌编辑:卫嘉瑜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