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是什么?中医是如何辨治秋燥的?
诗里的秋天,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你可知道,在秋天,无论是长晴无雨,秋阳更盛,还是秋风萧瑟,天气转凉,都有可能导致燥邪侵体,使人患病?
秋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指秋天气候干燥。
在部分人看来,它只是秋天的一种特征,算不上病。但事实上,早在《内经》中就有燥邪为病的记载了——“燥胜则干”、“燥者濡之”。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燥邪的认识更为全面和完善,到明末清初时,著名医学家喻嘉言首创“秋燥”病名,并编写了论述燥邪为病的名篇《秋燥论》,秋燥一词,自此延续至今。现代普遍将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称之为秋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虽然历代医学家对秋燥是因凉致病还是因热致病有不同的看法,但被后世广为接受的是“秋燥可根据燥性的凉热,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类”这一说法。
对伤寒和温病颇有研究的俞根初在《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害-因》中提出,“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之暮春风温为重。”
简单来说,在初秋季节,天还很热的时候,人们更容易因燥热而患病,到深秋时候,秋风寒凉,人们则容易因燥凉而患病。
恶寒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伴有较为严重的发热,但出汗较少,有鼻塞鼻干、唇燥咽干、心烦口渴、咳嗽等症状,咳嗽时有粘稠的痰,且量少难咯。
会出现较重、较长时间的恶寒,发热比较轻,一般不会出汗,有鼻塞症状,或流清涕,唇燥咽干但不会口渴,咳嗽时痰较为稀薄,且量多易咯。
补水。预防秋燥,多喝水是最基础的方法。白天要及时补充温开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有条件的话,可以喝点淡盐水,能够防止体内水分快速流失。晚上则可以喝些蜂蜜水,能够起到润肺作用。
清淡饮食。秋天要尽量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容易使人上火,宜多吃时令水果蔬菜,比如秋梨,就有很好的止咳去燥效果。
注意生活方式。秋天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应适当增减衣物,同时也要坚持运动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要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学会调节自身情绪,避免烦躁焦虑。
用药治疗。患者可在辩证后用中药治疗,比如温燥可用桑杏汤,凉燥可用杏苏散等。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性,季节的变化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哦。
更多精彩
★减肥失败,应该怪谁?★炎症就是感染了?一文带你了解炎症★雨季结束,秋季上场,初秋要谨防秋燥!★哪些药物宜饭前服用,哪些药物宜饭后服用?★还敢每天坐8小时?当心下肢静脉血栓!★心血管病患者中秋佳节这些事情要当心★秋渐凉,胃渐寒,护胃大法送上!★经常染发,真的会致癌吗?★智齿发炎,除了甲硝唑还要吃什么?作者:张金蒙
主编:郁 杰
编辑:小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