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的鳢肠。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阳光植物志”,即可订阅。原创心血,欢迎转发。
文 图 | 最好的阳光
今年初秋,我在京城遇到了鳢肠。
就是图上这个小菊科。开着丝丝白花,大不盈寸,和一个纽扣似的。不蹲下来,绝对发现不了它。
去年深秋,与朋友一起在绍兴兰亭闲逛,她看风景,我寻植物。
兰亭中有处茶室,还有陶艺体验项目,几个残器,觉得挺有味。
友人在和茶室主人聊天,我就在庭园里顺着黄瓜菜、一年蓬、通泉草一路看过来,找到了鳢肠。
鳢肠这个名字也是够怪的。
《唐本草》最早记录了它,鳢,“lǐ”,黑鱼、乌鳢。《本草纲目》中也说:“鳢,乌鱼也,其肠亦乌。此草柔茎,断之有墨汁出,故名。俗称墨菜是也。”
把鳢肠的茎或叶折断,甚至网上有很多视频,搓揉大量的茎叶,一会儿就能流出黑色汁液,所以它的俗名叫墨汁草。据说,汁液能够染发。
简单理解,就是像能流出黑汁的乌鱼肠子。
明明是白花,确是墨菜。
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或波状
鳢肠茎红,叶长,对生。茎与叶上都有毛,还是糙毛,所以手感挺硬。
总苞绿色,两层,球状钟形,内层短于外层
作为菊科,它小小的头状花序白色,开花后,花心有淡淡的黄。外围的两层舌状花是雌花,中央的管状花是两性花。
整体的质感特别像小人国里的白色向日葵,尤其是当它结出瘦果的时候。
白花右上角那个就是瘦果。
现在是绿色,过一久就变成黑褐色,和向日葵结满瓜子的花盘差不多一模一样。特别好玩的一点就是它的果实还有两种。
边上雌花结出的瘦果是三棱形,中部两性花的瘦果呈现扁四棱形,感兴趣的又有的观察了。
李时珍还记载了它另一个名字——墨旱莲。得名因为“细实颇如莲房状,故得莲名。”
小果盘也是挺像莲蓬头的。
如今,有时候还能在中药房里发现鳢肠。只不过,小抽屉上写的是“墨旱莲”。
鳢肠记自《唐本草》,《兰亭序》比它还早。观察完了鳢肠,就可以愉快地欣赏《兰亭集序》中的二十个“之”了。
(鳢肠,Eclipta prostrata,菊科鳢肠属一年生草本)
此际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