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之刺。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阳光植物志”,即可订阅。原创心血,欢迎转发。
文 图 | 最好的阳光
京西卧佛寺中的蜡梅开得正好,前几天介绍过:卧佛蜡梅香。
闻过了蜡梅香,行至寺中三世佛殿西侧,还有一株皂荚古树,清代植下的。
树根露在地上的部分粗壮黝黑,如象腿。
一个着粉衣的孩子站在旁边,参照一般,也能一窥这棵皂荚的分量。
叶子已经落尽,迎着光看,除了枝条,还能看到一串串深色的粗线条存在。
这些依然留恋着枝条的存在,其实是皂荚的果实,荚果。
皂荚是我国的传统树种,东西南北都有。山坡林地或谷中可见,庭院、寺宅也有种植。
因为是豆科乔木,结出来的果实长得像大一号的豆角,棕褐色或红褐色的,两面膨起,带着白霜。
皂荚为人所知,很大程度是源于这荚果。
皂荚的荚果可不比豆角那么好剥,它非常坚硬致密。要想打开,取出种子,要用刀子或剪子。把里面的种子捣烂,泡在水里,就能洗衣服或洗头发了。
皂角里含有皂苷,是大名鼎鼎、历史久远的清洁用品,相当于肥皂了。据说,秦汉时期就开始使用皂角。到了宋代,又发明了将香料融入皂角的“香”皂。
还听说某地喜欢用皂荚做的砧板,因为有自清洁作用。
四月的时候去爬阳台山,在入口的妙峰古香道中北道遗址处,也见到了一株皂荚树。
那时正值它的花期,但树上仍能见到去冬宿存的大荚果。
一回羽状复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花序正在含苞
皂荚的花黄白色,组成长长的总状花序。植物志记录它的花杂性。花杂性,就是指花序中同时存在雄花和两性花,雄花只传粉,不结果,只有两性花结果。
至于雄花和两性花的分布情况,查了半天资料,感觉有点复杂,不同状态的皂荚有明显区别,比如嫁接和原生的就不同。
继续观察吧。
皂荚还有一个身份标志,让人又爱又恨。
那就是它的刺。
这些刺看上去很凶狠。
坚硬分叉的刺不同于玫瑰表皮组织上的皮刺,皂荚之刺属于茎刺。就是茎的一种变态。
它们内部连通着茎,吸收着茎里的营养,又硬又尖,不易剥离,所以也叫皂角针。
枝杈密布尖刺,铁藩篱一般,鸟儿都不敢轻易靠近。杜甫管它叫恶树,抱怨它“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但民间认为皂荚之刺正可以护佑家宅,于是,它成了“将军树”。
汉魏之间古书《列仙传》有记,皂荚是修仙时“飞升”的平台,是“神仙树”。五代十国中前蜀之君王衍更是很喜欢这传说中的神仙树,常用皂角来熏香。
再加上荚果和刺都能入药,有消肿排脓,祛风杀虫等效,这驱邪加祛病,皂荚很受欢迎。
其实,不管什么神仙树,什么恶木,皂荚之刺就是它自我保护的一种进化。
上面这个皂荚,是有年夏天,在晋祠的唐叔祠中见到的。
爽爽利利的小院落,两旁的抄手游廊上有题壁帖。黄豆去看帖,我则安静地观察皂荚。
一个老奶奶带着孙子,捡起落在地下的皂角,还念叨着回去洗东西。
(皂荚,Gleditsia sinensi,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或小乔木)
此际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