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版画—基希纳
德国画家,中学就开始从事绘画和木刻
早年在德累斯顿学建筑,后转到慕尼黑学绘画
基希纳 E.L.Kirchner
1880年5月6日生于阿沙芬堡
凯尔希纳特别崇拜“反自然主义”那种对于色彩的表现以及突显主题的方式。他是1905年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与海克尔、洛特鲁夫等在德累斯顿成立的“桥派”组织的主要成员。1911年定居柏林,开办“现代绘画研习所”。1931年被推举为柏林普鲁士美术学院院士,两年后院士资格被纳粹当局取消,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639件作品也被当局没收 。由于不堪这种迫害与折磨,他于1938年在瑞土自杀。
木刻版画
石版画
铜版
手绘作品
◎ ◎ ◎
早在年轻时代,他就开始悉心研究德国的晚期哥特式艺术,那种“尖尖的、间断式造型的、强调坦率的直觉和强烈感的德国哥特式”艺术风格,对他一生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绘画上,基希纳追求简洁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通过对形和色的凝练处理而达到其画面独特的装饰性平面效果。基希纳的艺术被灌注了一种沉重而痛苦的精神性,充满蒙克式的悲观主义情绪。
也许是由于他身体多病、性格内向的缘故,其作品常常流露出某种病态的焦虑与压抑,并带有一些神经质倾向。他常常通过某种歪曲形状、色彩和空间的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象征性和表现性的追求。他在画上,充分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冲突,并将由这种冲突而产生的痛苦,绵延不断地传达给观者。
1911年,桥社成员由德累斯顿迁往柏林。从此,大都市景象便成为他们画中的新主题。基希纳以简洁的造型和强烈的色彩创作了一批表现柏林街景的作品。
他曾经这样写道,“现代的城市之光,大街上的运动——那里有我的刺激,观察运动能激发我的生命脉搏,我的创作源泉。一个运动中的身体显示它的各个局部的外貌,这些外貌又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形状:内在形象。”
在基希纳所画的都市街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这种内在形象:时髦女郎、高级妓女以及花花公子等。画家所要表现的是人及其强盛生命力的即刻存在,因而其画中的人物有着某种更深层的含意。
通过这些表现街景的作品,基希纳将其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敏锐感受,将都市所特有的那种冷漠、拥挤以及快节奏的感觉,真实而充分地层示出来。在那浮华喧嚣的热闹场景中,无时无刻不渗透出孤独、隔阂和焦虑之感。
而这些作品上所充斥着的极度紧张的线条与笔触的形式张力,在某种意义上正反映了基希纳自身那濒于崩溃的精神世界。
传统经典
十竹斋书画谱(356幅图文明崇祯版)
手绘本 / 印本
浮世绘
浮世绘 (12个画家的600个画作)
艺术家的版画和手稿
爱德华 · 蒙克(版画)
乔治 · 莫兰迪(铜版画)
高更(纸本和版画)
技法视频
Tor-Arne Moen木版画创作过程
当代艺术
伊夫·克莱因
彼得 · 多伊格
安塞姆·基弗 & 木刻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