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醒!福州女子切除息肉后忘复查,再查发现患癌!


在胃肠镜检查中发现患息肉
是很常见的事
不过,可别因为常见
就不当回事!

最近,两年前曾在肠镜中
切过肠息肉的李女士留了个心眼
去医院复查肠镜
结果发现患肠癌早期!!

2年前,50多岁的李女士出现排血便的症状,担心自己得了肠癌,遂赶紧上医院做肠镜检查。检查只发现了结肠息肉,医生当即在肠镜下为她把息肉切除。术后,得知自己并非患癌,李女士松了口气,将医生叮嘱定期复查肠镜的话抛到脑后。


上周,李女士在刷手机时

偶然看到一篇医疗科普文

说肠息肉可能癌变

这才想起该去复查

这次,她换了一家医院

到福建省老年医院做胃肠镜

不料,这次检查竟果真发现她

患了肠癌



肠镜中,医生在距离她的肛门约25厘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高度怀疑癌变的肠息肉,在镜下切除后送病理化验,结果证实为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肠癌。程度为早期。


所幸病情发现及时

该病灶被完整切除了

医生建议李女士3个月后再行复查


那么,肠息肉到底是什么?

怎么自己每次在等待做胃肠镜检查时,

左看看右听听都能发现,

身边一同排队的市民,

有不少被切出了胃息肉、肠息肉?

难道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李女士很纳闷


省老年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何铖告诉李女士,肠息肉是肠道粘膜表面凸起的赘生物,通俗地说,就是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成人的发病率在40%左右,发病高峰为5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

90%左右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来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肠息肉

都会发展为肠癌。” 何铖指出。


何铖说,根据癌变的可能性

肠息肉可分两大类:

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通常是10-15年),终有一天会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如果长得比较大,存在时间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大多数肠息肉患者

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肠息肉通常是在做肠镜筛查时发现的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

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



医生建议

发现肠息肉,医生通常建议切除。对于体积小、数目少的肠息肉,医生会在行肠镜时直接用活检钳钳除,再将其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安排患者的复查时间;对于较大、数目多的肠息肉,医生一般会先取下肠息肉的一小部分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择期治疗。


何铖建议,增生性息肉切除后,可1年复查1次肠镜;若息肉为腺瘤性,切除后3个月应复查1次,若复查无异常,可半年至1年后再查



医师简介



何铖省老年医院消化内科医学硕士、医师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的诊疗



科室简介
 


福建省老年医院消化内科集临床、科研、教学等功能为一体,在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擅长便秘、胃食管反流病、肝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疗。



福建省老年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位于省老年医院病房楼2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目前国内先进的OLYMPUS CV290电子胃肠镜系统、超声内镜及放大内镜系统、胶囊内镜系统、德国智能电刀及氩气刀、C13呼气检测仪、无痛麻醉设备及各种内镜下治疗设备、胃肠动力检测及治疗设备等先进仪器设备,系福建省食管疾病规范诊治联盟、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授牌单位。



近年来,中心依托省立医院先进的技术力量,开展了系列诊疗特色服务:超声内镜技术,放大内镜精查技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早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等。




转载:福州晚报





1.省老年医院举办第一届老年康复护理新进展学习班
2.患者少跑腿!多学科联合诊疗,提供「一站式」精准诊疗服务

3.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


 

厚德     仁爱     精诚     尚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福建省老年医院服务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福建省老年医院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