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sanova | WeWork,比想象中伟大

Casanova 地产与远方 2023-11-04

前两天,小伙伴转了张截图给我,


发生了如下对话,


其实吧,小编一直以来对于WeWork并不太服气。一则,是骄傲,老子辛辛苦苦在Old school学习这么多年,所学所知,若是简简单单被这样的新生事物颠覆,没面子是小事,青春与人生被否定是万万无法被接受的。二则,是结怨,之前WeWork延平路刚开业的时候小编写过一篇《算算wework赚不赚钱》,与对方有些交集,一篇自觉比较中性的文章被对方用不怎么光明正大的手段要求删帖,谈不上愉快,自己反而觉得有种“你瞧,被我揭穿了吧”的得意。


总结一下,自己之前对于WeWork以及类似业态模式的一些判断,大致如下:

  1. 产品仍旧是空间本身,而Business mode上无疑与中低端商务中心雷同。对应的市场其实也是一样,无非是Coworking大多比传统商务中心更多一些运营与推广。

  2. 如同商务中心一样,Coworking的产品与主流市场错位。可能可以开发一些市场空白地带,比如中小型企业或是高端灵活办公。

  3. wework靠租金收入估计不怎么赚钱,但可能牛就牛在这种“能不赚钱”,就好比滴滴、饿了么,能砸钱也需要本事。


总而言之,其实真的没把Coworking当回事,似乎就是一种投机取巧,通过低劣的概念包装忽悠外行的投资人们。而初期的爆棚也或只是市场的好奇心和前期的预热所致。甚至一直对市场上多数Coworking宣传中的出租率表示怀疑,“看着你们吹”,有没有人真的牛我不知道,反正肯定有人说假话。


但我们看看最近WeWork的一些特别之处,

  1. 与商务中心的差异化。WeWork现在的项目拓展首选大面积,10000平米左右。这就很有意思了。这种做法无疑是把自己与商务中心差异化了。市场上的多数商务中心其实size都很小,搞个3000+平米的已经要人命了。原因无外乎是出租率压力、管理难度等等。更重要的是利润率,以及对应的承租能力。面积越大,可能造成的出租均价越低,而业主的房租往往都卡在商务中心脖子上,进而影响商务中心运营方实际的利润收入。我不知道WeWork拿一万多的点,底气来自何方?不怕亏?目前几个大的点,看过rentroll的小伙伴都知道租金不低。不过抛弃利润率这个不说,超大面积的体量,对应的正是一个社群的概念。要有人才能有互动有交流,才能发挥WeWork那个APP的作用啊!而如此大手笔、大魄力的扩张策略无疑让人惊叹。

  2. 客户资源的多元化。毫无疑问WeWork已经抛弃startups的定位。我们提到说Coworking的产品似乎是与主流市场错位的,因为它固然可以提供很好的设施、配套,但是无法提供核心的企业形象与私密需求。但无疑,WeWork正在用一种非常进取的姿态拥抱传统市场。我们都知道了HSBC与WeWork的合作。似乎是传统企业基于财务考量认可了一种传统办公+部分灵活空间为一体的双形态办公空间策略。灵活空间提供财务上的高效以及扩张的灵活性,同时,良好的运营和设施也弥补了员工的不适感。裸心社在上海新虹桥俱乐部的新site顶楼全部租给一家传统企业,也是一种传统与新潮结合的启发形式。既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去做ABW(activity based workplace)的尝试,那为何不干脆与Coworking结合起来,寻找一种私密与开放的平衡点。相信这种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多。

  3. 最让我这样的传统从业者胆寒的,其实是WeWork的那种执着。如果说传统商务中心的核心卖点在于灵活租约和拎包入住,那么今天我们在WeWork看到的无疑完全不同,WeWork执着于文化、社群、生活方式。毫无疑问,WeWork并不觉得自己是卖空间的。他们卖的是精神与理想。当我从WeWork参观回来,看着身边陈腐的组织,不可否认,我也有冲动去拥抱WeWork。你有吗?有多少人有?谁不喜欢开开心心上班呢?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或许组织文化的更新是Coworking市场容量扩张最大的障碍。市场的变化或许来得比我们预想得更快,而WeWork的执着每天都在不停教育着市场。有一天,当WeWork继续扩张,当WeWork无处不在,这种市场培训也将无处不在,不停蚕食迂腐的传统组织文化。谁敢说,未来WeWork不是市场主流?


细思恐极。作为一个传统地产行业从业者,我的职业生涯或许已经倒计时。



前文回顾:

独家 | 惊讶!错愕!Wework中国项目平面图首次曝光!

Casanova | 算算wework赚不赚钱

Casanova | 怎么看待联合办公/创客空间?




脚踏实地,心存远方

地产与远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