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友情提示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论文核心观点,亦可点击目次及摘要的标题直接阅读全文。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但林飞,石智勇,梅齐昌,李建设
赵芸蕾,沈乐君,李 婷
刘 洋,程丽芬,徐益雄,曹 洁,赵起生,李 磊,黄中伟,李海霞,陈 超,张 振,冯玉梁,易文娟,王德新
汪 喆,杨若愚
● 运动速度对冰球运动员多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特征:一项EEG研究
摘 要
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的显性要素与隐序路径——基于国际视频网站YouTube的叙事认同研究
卢 兴,郭 晴,荆俊昌
(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是提升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环节。当下,受制于中国与外部世界话语体系的差异、故事讲述方式的单一等结构性因素,中国体育故事的国际认同明显不足。选取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中的1660个故事样本,从受众认同视角切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归纳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的显性传播要素、3种重要的路径组合及其隐匿的接受规律。结合人类文化学理论,分析中国体育故事国际接受浅、中、深3个认同层次,并针对中国体育故事国际认同的特点与难点,建构立场的本土性与视角的全球化、意义的互动生成与文化的隐形渗透、文化的开放与价值的汇通等叙事策略,优化中国体育故事的跨文化对外传播。
西方媒体奥运报道的议程网络特征及北京冬奥会传播对策——基于近6届奥运会新闻报道的语义网络分析
黄 河,李 政,杨小涵
( 中国人民大学 )
运用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分析西方主要媒体在2008—2018年6届奥运会中所做报道的议程网络特征发现:西方媒体奥运报道在议题选择上并不只聚焦于赛事,往往更侧重于报道主办奥运会的“国家”及其政治、经济与社会情况。这一特征在针对非西方国家主办的奥运会时更为显著,西方媒体通常会采用相对更加复杂的报道议程组合,报道属性也呈现更强烈的政治指向性和价值倾向性。基于量化分析,对西方媒体奥运报道的叙事模式与实践路径进行归纳。综合政治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提出北京冬奥会的对外传播对策:在战略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在战术上主动参与话语竞争,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在视野上放眼人类发展,扩大共通意义空间;在路径上善用奥运报道体系,主动设置媒体议程;在格局上融入多元主体,对外开展“中国微传播”。
杨剑锋,姜 威
( 上海体育学院 )
借鉴后现代理论和西方屏幕研究成果,以文字体育新闻、体育赛事转播、体育电子游戏3种现代体育传播现象作为考察对象,解析在从纸张到屏幕、从电视到手机、从大屏幕到小屏幕的演变过程中体育的价值意义与文化精神的变化。认为:屏幕体育不仅改变了体育传播的面貌,也塑造了新型的体育文化;屏幕成为联系体育本身与体育受众的纽带,其模糊了屏幕体育与现实体育的差距;屏幕生成的体育图像成为现代体育的表征,“观看”成为受众与体育产生联系的主要途径。
金成平,胡海旭,杨成波,谢 云,张冬琴,石 磊,高 平
(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山东体育学院 ;西密歇根大学 )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板块范畴、演进逻辑、研究现状、理论关联与未来趋势进行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主要由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2个板块构成,基本理论以运动训练学的教材建设体系为主体内容,前沿理论以奥运攻关项目的科研、训练成果为主体内容;《运动训练学》教材历经近40年的多次重大改版,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理论体系;源自奥运攻关课题的多年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前沿理论体系。提出:应客观认知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范畴,坚定中国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学术自信,未来中国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仍以本学科现有范式向深度发展,前沿理论以多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合作方式向高度发展。
但林飞,石智勇,梅齐昌,李建设
( 宁波大学;奥克兰大学 )
针对石智勇2次超挺举世界纪录的关键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及诊断,为其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助力。在比赛现场采用高速摄像机进行定点定焦拍摄,通过 SIMI°Motion7.50 对视频进行三维运动学解析。结果显示:①在提铃至胸阶段,石智勇挺举199 kg时引膝幅度更大,伸髋伸膝角速度峰值更快,均有利于提升发力效 果,但过快的杠铃回落速度可能对接铃的稳定性构成隐患。②在预蹲上挺阶段,石智勇挺举199 kg时伸髋伸膝角速度峰值进一步提高,上挺发力效果更好。此外,由石智勇上挺杠铃高度峰值预测其成绩存在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③在稳定性参数中,石智勇 2次试举时杠铃重心 Y轴偏移均控制理想,但 2次试举发力时段末的“两心”距离均偏大,可能与甩臂提肘技术有关。因此,下肢伸髋伸膝肌群爆发力和协调性的提升可能是石智勇再超挺举世界纪录的关键。
赵芸蕾,沈乐君,李 婷
( 成都体育学院 )
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攻封配合对羽毛球女双比赛制胜的特殊意义及量化评价。结果显示:羽毛球女双比赛20拍以上的攻守比例明显高于男双和混双比赛,羽毛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均认同攻封配合能力对羽毛球女双比赛制胜的重要意义;建立攻封配合能力量化评价指标与标准,将其应用于世界羽毛球优秀女双运动员的量化评价发现,中国羽毛球女双主力的攻封配合能力处在中下游水平,与日本、韩国女双主力差距明显。
跨项选材视角下散打与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击打效果及相关指标比较
刘 洋,程丽芬,徐益雄,曹 洁,赵起生,李 磊,黄中伟,李海霞,陈 超,张 振,冯玉梁,易文娟,王德新
( 上海体育学院 ;南昌师范学院;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佳木斯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公安学院 )
目的 比较散打与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击打效果、双下肢发力指标和 CMJ(counter movement jump)指标的差异,为跨项选材和转项后的衔接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Vicon3D红外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台和测力靶以及同步设备对拳击组(n=11)与散打组(n=16)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进行比较。选取拳速指标(3个)、测力靶指标(6个)、双下肢发力指标(5个)和CMJ指标(7个)进行分析。结果 拳击组运动员接触拳速和速度衰减率指标与散打组差异显著(P<0.001)。拳击组优秀运动员峰值拳速可达 9.301 m·s-1,并表现出较高的接触拳速(7.778 m·s-1)。测力靶数据6个指标中有4个在2组间差异显著(P<0.001),拳击组运动员双下肢的后腿发力各项指标均与散打组差异显著(P<0.050),CMJ各项指标则在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0)。结论 拳击组运动员击打效果优于散打组,双下肢发力指标中的后腿积极发力指标也高于散打组,2组下肢爆发力测试结果相当。如面临转项,散打运动员应弥补技术因素的不足,提升出拳速度、有效击打质量及后腿积极发力能力。
汪 喆,杨若愚
(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上海健康医学院 )
目的 探讨利用赛季前体能测试成绩预测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hinese Basketball Assuciation,CBA)运动员赛季效率状态和综合表现的可行性,研究影响综合表现的关键因素,为干预和强化特定的体能和技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CBA运动员赛季前体能测试(折返跑、强度投篮、负重深蹲、负重卧推)数据,并在 CBA官方网站查询当赛季相应的效率状态值。通过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以赛季前体能测试和基线数据为基础,预测 CBA 运动员赛季效率状态的模型。结果 经逐步回归分析,将强度投篮命中率、负重深蹲、年龄纳入最终预测模型,模型的 χ2=34.014(P<0.010),多变量模型拟合良好(Hosmer-Lemeshow 检验,χ2=5.433,P=0.710)。强度投篮命中率[比值比(OR)=1.041,95% 置信区间(95%CI)1.007~1.075,P=0.017]和负重深蹲(OR=1.084,95%CI 1.013~1.160,P=0.020)是影响 CBA 运动员赛季效率状态、综合表现的独立因素。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 0.753(95%CI 0.679~0.828,P<0.050)。结论 模型可用于预测 CBA 运动员整个赛季的状态和表现,并可通过对投篮能力和下肢力量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表现水平。
运动速度对冰球运动员多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特征:一项EEG研究
张燕会,陆颖之,王丹丹,郑 坚,徐红豆,徐 畅
( 上海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 )
目的 探讨运动速度对冰球运动员多目标追踪表现及神经振荡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5名冰球运动员,按照分组标准将冰球运动员分为专家组和新手组,并选取23名普通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目标追踪任务,设置慢速、中速、快速3种运动速度条件,测试冰球运动员动态视觉注意的行为表现,并采用高频alpha节律的事件相关谱扰动(event related spectral perturbation,ERSP)值评估在完成多目标追踪任务时的神经振荡水平。结果 ①追踪正确率:组别与速度交互作用显著(P<0.05)。在慢速条件下,3组被试之间的追踪正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中速条件下,对照组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专家组(P<0.01)和新手组(P<0.05);在快速条件下,专家组的追踪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专家组与新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高频alpha 节律的 ERSP 值:组别与速度交互作用显著(P<0.05)。在慢速条件下,3 组之间的高频 alpha 节律的ERSP 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中速条件下;对照组的高频 alpha 节律的 ERSP 值显著小于专家组(P<0.01)和新手组(P<0.05);在快速条件下,专家组的高频 alpha 节律的 ERSP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①运动速度的增加会降低个体追踪表现、增加注意资源消耗;②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冰球运动员表现出更强的追踪优势和更少的注意资源消耗,运动技能水平越高,效应越明显。
缪 律,吕季东,吴 瑛,朱 洁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
目的 探究大学男子足球运动员(以下简称“球员”)在不同类型小场地比赛中跑动表现及能量消耗的差异,并比较跑动速度和能量消耗2种划分标准下球员高强度活动的占比。方法 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测定20名大学男子球员8场4对4附门将(4v4+GK)、6场6对6附门将(6v6+GK)和4场8对8附门将(8v8+GK)小场地比赛(3节,每节 6 min,节间间歇 90 s)中的跑动数据,基于加速度和变速跑动的能量消耗计算公式推测能量消耗。结果 ①球员总跑动距离随着小场地比赛人数的增多而升高(P<0.01);在8v8+GK中球员的中速跑距离长于6v6+GK和4v4+GK(P<0.01),在6v6+GK和8v8+GK中球员的中高速跑距离和高速跑距离均长于4v4+GK(P<0.01)。②球员的总变速和低减速次数随着小场地比赛人数的增多而降低(P<0.01);在4v4+GK中球员的低加速、中加速和中减速次数均多于 6v6+GK和 8v8+GK(P<0.01、P<0.05)。③球员能量消耗和代谢功率均随着小场地比赛人数的增多而升高(P<0.01)。④以跑动速度为划分标准的高强度活动占比(11.35%~13.34%)低于以能量消耗为划分标准的高强度活动占比(17.00%~1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一定人数范围内球员人均面积相等的情况下,人数较多的小场地比赛适合发展球员的持续跑动能力,人数较少的小场地比赛适合发展球员的灵敏能力。在 6v6+GK和 8v8+GK中,球员每分钟的能量消耗水平接近正式比赛。以跑动速度为标准的划分方式低估了高强度活动的占比,且在人数较少的小场地比赛中尤为明显。
周成林,陆颖之
( 上海体育学院 )
作为高精度的大脑皮层电生理检测工具,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技术是在运动认知心理学领域探索大脑活动的主要评价手段之一。然而,基于体育运动场景的动态化需求,在动态环境下提升大脑活动监测的有效性,是通过脑科学推动体育运动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 年,英国学者在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期刊上总结了脑电技术应用于运动表现监测的主要时域和频域指标,强调在未来研究中采用移动脑电(mobile EEG)技术监测移动场景下大脑的动态认知变化过程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虽然移动脑电技术应用于体育运动场景是提升研究生态效度的重要方式,但如何保障在动态环境下捕捉和提取有效的脑电成分是该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近几年,为提升移动脑电技术在体育、航天等领域中使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探讨了“干-湿电极的信号采集”“动态活动下的核心脑电指标”“身体活动复杂程度与信号采集有效度的关系”等核心问题。研究结果提示,移动脑电技术正在逐渐提高测量的效度,通过主成分分析(ICA)等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动态大脑信号的捕捉。这一技术的革新将为运动认知心理学打开新的局面:一方面,能够反映个体在真实运动状态下的动态大脑活动规律与特征,为研究竞技运动的认知特征和运动锻炼的大脑效益机制提供新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在运动过程中个体大脑状态的反馈时效性,是预测训练水平和锻炼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今后的运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移动脑电技术的理论研究应更关注对不同场景(如不同运动项目、锻炼人群等)下信号采集与提取的特异性,并将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通过各场景下的脑电指标与行为表现建立联系,借助机器学习,对未来运动员比赛成绩和训练效果做出精准预测,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科学对接。
杨雨馨,温 煦
( 浙江大学 )
身体活动不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峻问题。增加身体活动量、减少久坐时间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心肺适能,进而改善超重、肥胖等问题,然而,精准测量人的身体活动水平是前提条件。在目前主流的身体活动水平测量方法中,问卷法主观性较强且效度较低,惯性传感器法因需要随身佩戴传感器,经济性、便捷性不足。2020年,在计算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s computing)领域,美国学者Carlson等创新性地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学校、公园等场景下的身体活动水平测量。其采用普通摄像机拍摄记录场景内所有人员的活动视频,利用经大样本数据集训练的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视频画面中的特征值,再以人工计数和加速度计数据为标准,将60%的特征值用以训练多层感知机回归模型,将剩下40%的特征值代入模型用以估算画面中的总人数和进行中-高强度活动的人数。研究结果显示,与在研究中同期使用的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游憩行为观察系统(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SOPARC)相比,该方法的误差更小,效度更高。具体表现为:①指定活动区域内总人数的测量误差比采用SPOARC少41%,与真实值之间的一致性相关系数非常高(CCC=0.88);②测量获得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人数误差比采用SPOARC少48%,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CCC=0.66)。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①受试对象无须佩戴任何传感器,身体活动不因佩戴设备而受到影响;②可自动采集和分析数据,并有望实现实时监控反馈;③大幅降低身体活动测量的人工和设备成本。然而,该方法的效度会受到目标区域中人数、分析视频片段截取方式以及样本量的影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身体活动水平测量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身体活动水平测量方法的问世为未来身体活动与健康、学校体育、运动休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型研究工具,可以为身体活动干预方案制订、体育课程评价、休闲场所设计提供客观数据支撑,进而推动相关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革新。
推荐阅读: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9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7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4卷第3期目次●《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4卷第2期目次●《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4卷第1期目次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公众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官网
网址:www.styb.cbpt.cnki.net
微信:stxb1959
电话:021-65506286
邮箱:xb@sus.edu.cn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编:200438
感谢您支持,欢迎您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