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共同守护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心理健康




健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当谈起健康时,我们第一反应是身体健康。然而,除此之外,常常被我们忽视的是我们的精神健康。

自1992年起,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呼吁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又称心理健康日,旨在提高民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知,普及相关精神卫生知识,帮助民众增强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前沿研究的了解。

今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本次的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在这个与心灵对话的日子,让我们一起理解、尊重、关爱自己和他人,共同守护心理健康!


什么是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情感和思想的健康状态。在健康状态下,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身潜力,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有成效地学习和工作,并对他人与社会做出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声明,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和痛苦,同时也是个体拥有良好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和他人,适应周遭环境,保持情绪稳定,实现自我人格和谐。然而,他们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因为他们拥有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的能力,并适度地表达和展现自己个性,与环境和谐相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在诸多生理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出现心理健康水平偏离均值的异常状态,产生各类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精神疾病是指个体出现较严重程度的异常精神活动且持续一段时间,并对个体的个人以及社会生活造成损害,引发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但疾病产生的原因和表现不尽相同,需要对其进行区分和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吧!


常见精神疾病

1.抑郁症

抑郁症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经典类型。它的病理成因非常复杂,涉及到生物学、人格特征、后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长时间地低落消沉,甚至出现胸闷,气短等生理症状。严重者会恶化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精神分裂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2.焦虑症

焦虑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的代表,主要分为“急性焦虑”与“慢性焦虑”两种。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常常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而慢性焦虑则是持续的、广泛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无缘由的提心吊胆,身体紧张和局促不安,甚至会影响神经系统,引发头晕、心慌、坐立不安等一系列生理不适。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患者因此非常痛苦却无法摆脱。大多数人可能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比如,关好门窗又重复检查等,但在强迫症患者身上,这种想法或行为会更持久、苦恼,甚至对日常活动产生严重干扰。


@图片来源于网络


4.双相情感障碍

又称双相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当躁狂症发作时,患者有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现;而当抑郁症发作时,患者又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


@图片来源于网络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常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其中,感知觉和思维障碍是这个病的核心症状,比如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等现象,也因此被称为“思觉失调综合征”。但这类患者一般没有意识障碍,智力也正常。精神分裂症并不罕见,通常在青少年及成年初发病,男女患病比率大致相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神卫生是人们身心健康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此外,随着健康中国倡议的普及,精神卫生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福祉,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但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各种不良诱发因素急剧增加,导致人们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飙升,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守护心理健康行动刻不容缓。


如何守护心理健康?


(1)

学习心理知识,正视心理问题


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我们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学知识是关爱自己的表现,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解决成长路上遇到的困惑和烦恼。

在校园内,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汲取知识;还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文献,了解相关心理问题的前沿进展。了解并正视自己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开始。


(2)

调节不良情绪,培养积极自我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认识情绪,区分情绪,调节情绪是培养“强大心脏”的核心环节。我们通过反思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培养情绪元认知,促进理解情绪的产生原因,由此可以帮助我们认清情绪的前因后果,接纳自身的消极情绪,并调节自身认知模式和情绪处理方式,形成积极自我。

此外,我们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同时,习得一些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深呼吸、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冥想沉思等,可以缓解不良情绪,增强情绪适应力。


(3)

保证充足睡眠,筑牢身体屏障


睡眠质量是身心健康的综合表现,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疲劳,恢复大脑精力,保护心理健康。睡眠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睡眠不足会损害个体调节情绪的能力,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早睡早起,形成良好而稳定的生物钟,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


(4)

进行适量运动,强壮身心状态


运动可以帮助身体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有益于情绪健康和预防、缓解焦虑抑郁。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是天然的抗抑郁药,能够帮助我们清除身体和心灵垃圾,强壮身心。

因此,我们可以制定自身的运动计划,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尽量保证每周运动3-5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


(5)

寻求专业帮助,守护心灵健康


当遇到难以通过自身调节克服的心理困难时,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向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寻求帮助,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逐步走出不良的心理状态。

求助于专业人员不等于患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这更是一种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常用心理热线


①全国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座机用户请拨:800-810-1117

手机用户请拨:010-82951332

②中国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中心求助热线:010 -62715275

③希望24热线:学生希望热线400-161-9995按1;抑郁与自我伤害防治热线400-161-9995按2

④“12355”青少年服务台:12355

⑤雪绒花学生心理帮助热线:010-58800764;010-58800525

⑥厦门市心理援助热线:0592-5395159

⑦福建省福州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661 (24小时热线)

⑧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0591-85666222 (24小时热线)

(⑦⑧还可为来电者提供咨询预约、询医问药等服务。)





尽管生命中有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意外,但我们还是要学会与之和谐共处,就像是斗牛士周旋在愤怒的公牛旁边,要优雅从容,更要让自己不受伤害。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地给自己贴上“精神障碍”的标签。如果感觉自己状态不对,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一定要及时寻找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帮助,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重拾精神健康状态。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有意识地学习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可以疗愈自己。在10月10日这一天,好好呵护自己的心灵,共同守护心理健康。保持对生活和爱的热忱,在今后的每一天里,一路向阳,灿烂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THE END

编辑:李佩莹

美编:许怡馨

校对:毛林江

责编:许琳玲

审核:许琳玲

终审:张   红

 往期推荐 

活动预告 | “心彩斑斓 心之向晴”福州大学第十八届“10ㆍ10”世界精神卫生日系列活动之心理汇等你来!

“10•10”活动预告 | “你我同向同行,共享阳光健康 ”福州大学2023年心理健康校园行线下环跑仪式

【寒露】| 清风泛寒露,夜久气转凉

活动预告 | “缘聚福大 心心向荣”新生大型团训


微信号:FD22866525

服务时间:每日8:00-22:00

邮箱:xinqidian5005@163.com 


关注  支持  陪伴  成长

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