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1《放大与缩小》微课视频 | 练习
微课视频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1.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法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 )。
A. 形状相同,大小不变B. 形状不同,大小不变
C. 形状相同,大小改变D. 形状不同,大小改变
2.把一个图形按4:1变化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
A. 面积扩大4倍B. 面积缩小4倍
C. 周长扩大4倍D. 周长缩小4倍
3.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 )不变。
A. 面积B. 体积C. 周长D. 形状
4.把长和宽分别为8厘米和6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按1:2的比例缩小,所得到的长和宽分别为( )。
A. 16、12 B. 12、16 C. 4、3 D. 3、4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解答】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法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形状相同,大小改变。【分析】此题考查放缩的性质。2.【答案】C 【解析】【解答】把一个图形按4:1变化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周长扩大4倍。【分析】此题考查放缩,对应放大或缩小。把一个图形按4:1变化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对应边扩大4倍,周长扩大4倍,面积扩大16倍。3.【答案】D 【解析】【解答】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分析】把围成这个图形的边长按照相同的比例把图形缩小后和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据此解答。故答案为:D4.【答案】C 【解析】【解答】解:长:8÷2=4(厘米),宽:6÷2=3(厘米)故答案为:C【分析】按1:2的比例缩小,原来的长和宽是缩小后的长和宽的2倍,所以用原来的长和宽分别除以2即可求出缩小后图形的长和宽。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u 教学提示 本课时教学内容中应明确: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放大;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缩小。在生活中,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映图表、复印机扩印属于放大现象;而照片,复印机缩印等属于缩小的现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一看原图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二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的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三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的放大图或缩小图。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时,对于横纵格线上的斜线,可以把它的两个端点作顶点连接长方形(或正方形),使此斜线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对角线,先将外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再确定对角线的长度。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u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研究图形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u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放大镜,小棒,方格纸。学生准备:小棒,直尺,圆规,铅笔。u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一、创设,隋境,激趣引入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