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1《放大与缩小》微课视频 | 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六年级资源 2021-08-08

微课视频第一课时


微课视频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1.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法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  )。           

A. 形状相同,大小不变B. 形状不同,大小不变

C. 形状相同,大小改变D. 形状不同,大小改变

2.把一个图形按4:1变化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           

A. 面积扩大4倍B. 面积缩小4倍

C. 周长扩大4倍D. 周长缩小4倍

3.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  )不变。           

A. 面积B. 体积C. 周长D. 形状

4.把长和宽分别为8厘米和6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按1:2的比例缩小,所得到的长和宽分别为(   )。           

A. 16、12   B. 12、16   C. 4、3   D. 3、4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解答】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法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形状相同,大小改变。【分析】此题考查放缩的性质。2.【答案】C 【解析】【解答】把一个图形按4:1变化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周长扩大4倍。【分析】此题考查放缩,对应放大或缩小。把一个图形按4:1变化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对应边扩大4倍,周长扩大4倍,面积扩大16倍。3.【答案】D 【解析】【解答】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分析】把围成这个图形的边长按照相同的比例把图形缩小后和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据此解答。故答案为:D4.【答案】C  【解析】【解答】解:长:8÷2=4(厘米),宽:6÷2=3(厘米)故答案为:C【分析】按1:2的比例缩小,原来的长和宽是缩小后的长和宽的2倍,所以用原来的长和宽分别除以2即可求出缩小后图形的长和宽。


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u     教学提示   本课时教学内容中应明确: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放大;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缩小。在生活中,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映图表、复印机扩印属于放大现象;而照片,复印机缩印等属于缩小的现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一看原图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二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的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三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的放大图或缩小图。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时,对于横纵格线上的斜线,可以把它的两个端点作顶点连接长方形(或正方形),使此斜线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对角线,先将外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再确定对角线的长度。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u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研究图形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u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放大镜,小棒,方格纸。学生准备:小棒,直尺,圆规,铅笔。u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一、创设,隋境,激趣引入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用鼠标拖动图片得到下图:


师:原来的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原来的图片被放大了。师:继续用鼠标拖动图片:


    师:现在图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片缩小了。    师:电脑中的图片可以放大或缩小,那你们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生1:我爷爷是老花眼,读报时,他用放大镜把字放大后来读。    生2:我妈妈复印一份文件时,文件被缩小了。    生3:复印机还可以将文字或图片放大。    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电脑操作,使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二)新授:    二、探究新知    1.摆图形。    (1)摆三角形,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师:拿出我们准备的小棒,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和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    学生独立操作。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学生汇报。    师:观察自己摆的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1:用6根小棒摆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边长是用3根小棒摆的三角形的2倍。    生2:三个图形的大小虽不同,但形状相同。    生3:用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边长是用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3倍。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三个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倍数关系。那么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边长怎样变化可以得到由6根小棒或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呢?    生: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或3倍后得到由6根或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    师:你真棒!用到了“放大”这一词来描述,叙述得非常正确。    师:同学们再想想怎样由用6根或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得到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呢?    生1:把用6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就得到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    生2:把用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就得到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摆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叙述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为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做准备。    议一议: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三个三角形比较,可以怎样说。    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得到第三个三角形;也可以说第三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得到第一个三角形。    (2)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讨论:每个图形的各边用了几根小棒?各边缩小为原来的后是几根小棒?然后再用小棒摆出各图形。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认识。    2.画图形。    (1)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课件出示下图及问题)

    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①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师:请同学们说说“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是什么意思?    生:原长方形长3个格长、宽2个格长,把它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长方形的长为6个格长、宽为4个格长。    师:你分析得很正确,同学们就按这位同学分析的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吧。    学生独立画,投影展示一名学生作品,全班评价。    (电脑出示下图)②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师:先同桌之间说说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专是什么  意思,然后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投影学生作品,全班交流评价。    (2)巩固练习。    ①把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3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②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2、3题。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放大与缩小的认识、掌握画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