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今天给大家送出的是

苏教科学六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1.什么是能量

【课标落实】

1.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6.6.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中、高)

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6.6.2 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高)

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

2.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3.本课从总体上认识能量,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知道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教材分析】

《什么是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

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本课内容有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教材首先从一个问题引入——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引导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活动二,通过游戏、观察、交流、分析、汇报,归纳并明确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如泥石流、龙卷风、钱塘江大潮、滚动的保龄球。活动三,则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以及观察生活中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一系列现象,体验势能。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但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

六年级学生经过整个将近六年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经过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训练,六年级的小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有很强的求知欲,会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观察、分析能量在生活中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能量。

2. 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

【教学重点】

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体验动能的材料——棋子2枚;体验势能的材料——小球、米尺,橡皮筋,弹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初识能量

1同学们听到铃声都走进了教室,铃声是从哪儿发出的?生:喇叭里

那喇叭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电

我们走近教室,看到灯光明亮,那灯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靠电

喇叭和灯是靠电工作的,那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呢?(依次出示:风筝、汽车、热气球、弹吉他的孩子、踢足球的图片)

为什么电能让灯发光、风能把风筝送到天上、汽油能让汽车奔跑?他们都拥有?生:能量(板书:能量)

这些能量我们看到吗?生:看不到。那我们怎么知道有能量存在呢?

学生讨论,汇报:电灯亮了、风筝上天、足球滚动……)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来感觉能量的存在。

小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看不到,但是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经验进行解释,在讨论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能量虽然看不见,但是因为能量在物体“工作”、运动中起作用,所以能感知能量的存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能量的描述性定义。]

二、弹棋游戏,感知动能

1你想不想感受一下能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能量。

2游戏规则:第一步,确定起点(也就是棋子A的位置)和棋子B的位置;第二步,把棋子A弹向棋子B,看谁能使棋子B移动的距离最远。

在做游戏的时候,请仔细观察棋子运动的快慢、远近,并思考:棋子为什么会移动?什么情况下棋子B移动得远?

学生活动

汇报:

师:棋子为什么会移动?生:有能量。师:能量是怎么传递的?生:手指运动的能量传递给棋子A,棋子A就弹出去了,碰到棋子B,又把能量传递给棋子B,棋子B就接着移动了。师:像手指运动、棋子移动这样,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就叫动能。

师:什么情况下棋子B移动得远?生:用力弹棋子A的时候。师:用力弹棋子A,那棋子A会怎么样?生:移动得很快。师:棋子A移动得越快,能量就越?生:大。师:棋子B就会?生:移动得越远。

游戏中,我们感受到了运动的棋子具有能量,叫(动能),棋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你能举一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的例子吗?(出示PPT)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

生:泥石流流动有动能,龙卷风运动有动能,潮水涌动有动能,保龄球滚动有动能。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速度越快快,动能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感知动能,并进一步发现动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认知动能的基础上,来例举、分析生活中存在动能的具体事例,来丰富学生对动能的认知。]

三、小球实验,感知势能

1. 出示玻璃球,这个小球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它不在运动。

2.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玻璃球和一个沙盘,请你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到沙盘里,仔细观察造成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思考小球是靠什么下落的。注意让小球下落只能直接松手,不能向下用力。

3. 学生实验

4. 汇报。小球在高处具有能量,松手后,能量释放,小球掉落,越高能量越大。

[设计意图:势能包含引力势能(如本实验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在这儿用小玻璃球掉落在沙盘来研究重力势能,通过分析玻璃球掉落的原因,知道玻璃球因为重力而具有能量,这个能量是储存着的,当释放(松手)时就显现出来了,以此来帮助学生感知重力势能,明确在高处的物体是具有能量,释放后能量显现,位置越高,能量越多,砸的坑就越深。]

5位于高处的物体“储存”了能量,叫做势能,其实不光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橡皮筋、弹簧、塑料尺,请你拉一拉、压一压、弯一弯,感受一下,想想这些物体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

6. 学生活动

7. 学生汇报:橡皮筋拉长产生势能,储存在那儿,所以松开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弹簧压下去产生势能,所以松开会恢复原样;塑料尺被弯曲产生势能,所以松开就会恢复原样。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又什么发现?生:物体发生形变时又具有能量,叫势能。

8. 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形变的程度有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拉橡皮筋、压弹簧、弯塑料尺等活动,来感知弹性势能,知道形变的物体会储存能量,释放时就会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来完善势能的概念。]

四、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研究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看不见,却能感觉到它。移动、发热、发光、生长……等现象都是能量在起作用。我们还知道了势能和动能,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2. 你能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古诗吗?

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飞流之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     )能。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在拉弓的过程中蕴藏着(        )能。

[设计意图:用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古诗,其实是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既是对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途径,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能量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1什么是能量

动能

能量           势能

……

【知识要点】

1. 能量是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

2. 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3. 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

【课堂流程图】

                                      

 

 

 

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发声等现象,就是能量在起作用)

 

通过游戏感受动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初步感受能量有大小,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通过游戏感受势能,知道高处的物体、变形的物体都具有势能,下落物体势能大小跟物体高度有关)

 

 

2.各种各样的能量


【课标落实】

通过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科学探究:

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功能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

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时。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对能量形式的感知,使学生意识到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了。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认识最直观、最常见的热能,通过观察冰融化时的状态,体验冰块融化时手逐渐变冷的感觉,理解热能在其中起的作用;回顾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活动二,以交流、分析的形式认识电能和化学能。活动三,通过比较光能大小的实验,了解能量越大,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效果越明显。活动四,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核能及其运用。

【学情分析】

能量对于学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学生根据经验,对能量有一定的认知,缺乏系统的认识。他们不会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六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善于分析和比较。因此,本课就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能量,并感悟能量的作用,意识到能量对事物的影响。此外,经过六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实验已经有了较多的基础,已意识到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课中比较光能大小的实验,把重点放到对学生控制变量能力的培养上,,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能量有多种表现形式,理解热、电、光、核、化学能等能量的作用。

2知道能量的大小会导致不同的工作效果。

3懂得能量对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

2依据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

3注重实验习惯、实验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控制变量,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并交流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实事求是,乐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在科学探究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初步了解所学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多种能量形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冰块、纸片、手电筒、激光笔、玻璃瓶、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已知,聚焦主题

1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还了解到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你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

2谈话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各种各样的能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直接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各种各样的能量”。]

二、观察体验,认识热能

(一)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体验热能作用

1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些冰块,如果把它握在手里,它会怎么样?

冰块在融化的时候会有哪些变化?你的手又会有哪些感觉呢?

2学生观察并体验冰块的融化过程。

3汇报。

4提问:为什么放在手里的冰块会融化,同时我们的手会觉得越来越冷呢?你们能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吗?

5小结:我们的手具有热能。当手握住冰块时,手上的热能就传递给了冰块。冰块由于吸收了热能,所以开始融化。而我们的手,因为热能变少了,所以手会变冷。冰块融化和手变冷这两种现象是因为热能在其中起着作用,热能在手和冰块间进行了传递。

6提问:冰块融化的现象在自然界也经常能见到。例如,到了春天,冰雪会消融。这一现象说明冰雪吸收到了哪种能量?

这个热能从哪里来?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把现象与热能进行关联,能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进而感悟热能的作用。]

(二)观察图片,回忆热传递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

1谈话:热能能传递。在这张图中,你能找到哪几种热传递的方式?

2观察图片,学生讨论

3汇报

4小结:热能能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5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热能?

6小结:热能就在我们周围,时刻在为我们服务和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一步了解热能的作用。随后通过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热能?”让学生意识到热能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三、认识电能和化学能

(一)认识电能

1谈话:除了热能外,还有一种能量,它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让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它的世界。你知道它是哪种能量?

2提问:电能可以用来干什么?

3小结:电能是现代化生活所必须的一种能量,被我们大量地使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它还能转变成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4提问:你知道电能是从哪里来的?

5谈话: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生产出来的电能,一部分被我们立即消耗了,还有一部分会被储藏到电池中,在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

[设计意图:电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种能量,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电能的作用,并意识到电能和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被储存。]

(二)认识化学能

1谈话:了解了电能,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家比较陌生,但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种能量——化学能。

2提问:有同学听说过化学能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谈话: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化学能。(播放视频了解化学能)

4提问: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化学能了吗?它有什么作用?

5揭示概念:化学能是储存在物质当中的能量,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释放出来。

6小组讨论:下面这些图中,化学能是在什么情况下释放的?

7交流汇报

8小结: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它会储存在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石油等物质中。化学能它可以变成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设计意图:化学能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通过问题来激发、展示学生对化学能的前概念,然后利用视频,让学生对化学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接着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化学能的认知。]

四、认识光能并比较光能的大小

(一)认识光能

1提问:有谁知道,绿色植物所储存的化学能是从哪里来的?植物是把哪一种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

2谈话并思考:对,阳光,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下来。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光能,人类会怎样?

3学生交流

4小结:阳光中的光能给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和照明。离开了光能,人类无法生存。

5谈话: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光,但我们看到的就是全部的光了吗?光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一下光。

6播放视频。

7提问:现在你对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8小结:光其实是一系列的电磁波。一部分电磁波能被人眼看见,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还有一部分电磁波人眼看不见,是不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都是不可见光。光所具有的能量属于电磁能。

[设计意图:光能学生是熟悉的。但他们的认识并不全面。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光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比较光能的大小

1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了两种可见光(出示手电筒和激光笔,并打开)。手电筒的灯光和激光笔的激光。光具有能量,也就是光能。那手电筒的灯光和激光所具有的光能一样大吗?请你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2学生交流

3介绍比较光能大小实验的方法

4提问:为了公平,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再次梳理实验步骤和注意点

6学生实验

7汇报交流

8提问:为什么现象不一样?说明什么?

9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激光所携带的能量集中在一条极细的光束中,在单位面积内产生的光斑更亮。所以激光具有的能量比手电筒的灯光更大。也就是说,不同的光所具有的能量大小其实是不一样的。正因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有大小,所以它们产生的现象或作用也就有了差异。例如充满电的玩具车跑的更快,而电量不足的玩具车跑得慢甚至会无法启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的光具有的能量大小不同。进而发现能量的大小关系到物体的工作状态和效果。]

五、认识核能

1谈话: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这种能量,是最近几十年我们才开始开发利用的。它潜力无限,但又让人闻之色变。你知道是哪种能量吗?

2提问:关于核能你知道什么?

3阅读并思考:老师还准备了核能的资料卡片,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然后思考几个问题:核能是如何产生的?核能的产生需要消耗什么?为什么说核能是一把双刃剑?

4学生交流

5小结: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消耗很小的质量就能获得巨大的核能。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但是在使用时要注意核安全。

[设计意图:核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交流和阅读资料,让学生对核能有较全面的认识,意识到核能的两面性,正确看待核能。]

六、总结延伸

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各式各样的能量,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些能量,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会怎样?

2小结:没有了能量,人类和所有的生物都将毁灭,地球将变成荒毛之地。可见能量之重要。

3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和核能。生活中还有什么能量呢?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不同的能量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对于地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去认识更多的能量,更全面去了解能量的作用,并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能量的转换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2各式各样的能量

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

(储存)

能量有大小,效果有不同

 

【知识要点】

1物质具有能量,所具有的能量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2能量的大小关系到物体的工作状态和效果。

3能量对人类和自然界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截图


怎么获取配套完整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714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