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2.7《草原上》同步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
教学设计
《草原上》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 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创编活动, 节奏练习, 旋律片段创作。
教学难点:
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 欣赏歌曲
1、 听听这首歌曲, 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愉快的、 欢跃的”)
(歌曲的学习已经从歌曲的情境特色、 歌词特点、 旋律特点找到了突破口, 现在用整体感受的方式学习歌曲, 保持了音乐的完整性。)
2、 师:“那你觉得什么地方我们还需要注意, 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些呢?”
a、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比较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
师:“有没有发现曲子里, 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 有的词唱得长一些?”
(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引导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为下一环节的创编作好铺垫。)
b、 实践练习。
师:“同学们真聪明, 老师决定奖励一下你们。看, 老师带来了什么?对, 打击乐器!听听它们的声音, 你觉得哪种能表现出长音, 哪种可以表现短音呢?”(学生说一说, 个别上台演示。) 老师指导演奏方法。
(打击乐器在课堂上的利用, 并不是单纯为了增添气氛, 而是在实践中培养音乐能力, 让学生拥有“音乐的耳朵”。)
3、 边演唱边律动表现歌曲。
(1)“同学们唱得真不错, 老师觉得要是能加些优美的动作就更好了” ——放《草原上》 的歌曲。(学生律动创作, 表演歌曲形象)
(2) 第二遍表演时, 教师做一定指导。(学生随教师一起律动, 再次表现歌曲。)
(节奏舞蹈律动, 调动学生的“动”。美的旋律更需要美的舞姿, 这是进一步理解音乐、 体验情感的过程, 孩子们通过自我展示的形体之美、 神韵之美, 诠释音乐运动的内在变化, 让学生人人都处于愉悦之中。)
二、 创作表现
1、 分小组合作创编。
“对啊, 我们跟着小牧民们, 在骑着马放牧以后, 休息一下看看草原上的风景, 那是多么有趣的事啊!小朋友们想用什么来表现一下你现在的高兴心情呢?”(学生分小组自选各种与音乐相关的形式, 进行创编)(探究表演, 才艺展示, 调动学生的“创”。)
2、 表现和互评。(请部分小组表演两段音乐。学生对各种创编的节目进行互评。)
(这环节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 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的潜能, 最大程度释放和宣泄了内心的情感, 升华了歌曲的主题, 更从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也在互评和自评中, 提高了鉴别、 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 课堂小结
蒙古族是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多收集些关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歌舞的资料, 然后大家互相交流。
别忘了文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