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坊 | 董晓萍:《跨文化民间文学十六讲》

碎金书坊 2023-05-18
新|书|坊

2022年18期


通俗易懂,新见迭出,一部有滋有味、轻松好读的民间文学入门指导书。

董晓萍教授在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重镇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几十年。她对这门学科的理论、概念、文本谙熟于心,信手拈来;她对大学生的需求、问题了如指掌;她长期从事钟敬文先生书稿的整理工作,对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十分熟悉;她近年借助跨文化理论研究民间文学,视野和方法更加宽广。

——编辑推荐


跨文化民间文学十六讲


董晓萍 著ISBN:978-7-100-21006-5

2022年5月出版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内容简介】

“民间文学”看似简单,却吸引了钟敬文、季羡林、普罗普、巴赫金、列维-斯特劳斯、艾伯华等中外大家和海外汉学家的目光。

本书是董晓萍教授的民间文艺学理论著作。作者站在全球化的视角,把民间文学放到本国特质文化与多元文化对话的纵横坐标系上重新考察;引入跨文化学的新视角、新方法,阐释民间文艺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双重特性,揭示其理论科学与经验科学的二元性;立足信息时代,呈现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全书共十六讲,分为基础理论、体裁分论、个案研究三大部分,阐述民间文学作为民俗叙事的本质、故事现象学、信仰故事、讲述人,解读神话传说、老故事与网络故事、传统民歌与通俗歌曲、谜语与谚语、史诗,剖析跨文化中印故事、中俄故事、中欧故事、中日故事等经典研究个案。

【作者简介】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青海师范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主要出版学术著作有《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全球化与民俗化》《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钟敬文与中国民俗学派》《跨文化民间文艺学》《跨文化民俗学》《跨文化民间叙事学》《跨文化技术民俗学》等,主编《钟敬文全集》(全16卷30册),发表中、英、法、日文论文近400篇。
目录

绪论 中国文化•跨文化•民间文学

上编 基础理论

第一讲 民俗叙事的本质

第二讲 故事现象学

第三讲 信仰故事

第四讲 讲述人

第五讲 搜集论

中编 体裁分论

第六讲 神话传说

第七讲 故事

第八讲 传统民歌

第九讲 通俗歌曲

第十讲 谜语

第十一讲 谚语

第十二讲 史诗

下编 个案研究

第十三讲 跨文化的中印故事

第十四讲 跨文化的中俄故事

第十五讲 跨文化的中欧故事

第十六讲 跨文化的中日故事

后记


精彩试读

21世纪的人,人人都在跨文化中生存。在电视机前、电脑前和手机前,从政府官员到学者精英,到普通市民,再到打工者,乃至中外各阶层观众,都是自媒体的叙事者,也都是跨文化的故事员。什么故事?现在大体有三种:作品故事、人生故事和故居故事。请问:怎样知道莎士比亚的故事?意大利人说,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原型就在意大利小城维罗纳(Verona)。据说朱丽叶住在那里,罗密欧就在那所房子的阳台上望着她的倩影。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游客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城,为的就是再听一遍这个动人的故事。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比讲故事。欧美人很会讲故事。莎士比亚故事的传播在全球化时代更快。意大利人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保护了维罗纳的古老建筑。中国人也会讲故事,在网络时代,中国故事就像烂漫的山花,开放在互联网上。网络用最新潮的设备挽留最土气的民间文学,还成为一种时尚。一个小小的鼠标,点燃了当代人的激情。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小说汹涌澎湃,“80后”和“90后”作者占绝大多数。海外青年作者(包括华侨、华人和外籍)用英语写民间文学的多达9万之众。有的网络小说搬上银幕后大红大紫,人称“精品”。这是一种雅与俗、古与今的完美之恋,网络对此有了不起的贡献。

——摘自《绪论》第9页

位于维罗纳的朱丽叶的阳台




后记

为祖国西部奉献绵薄之力是我多年的心愿,这次与李国英教授共同主持和参加撰写以“教育援青”为主题的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著作,正是一次实际行动。

最初的想法来自钟敬文先生。钟先生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有重大贡献。他以北京师范大学为基地,创建了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两门学科,并招收和培养了研究生高级人才,其中的一个计划就是培养多民族研究生。我为钟先生做学术助手15年,全程参加了这个计划。来自青海、新疆、西藏、甘肃、内蒙古、宁夏、四川、云南、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藏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土族、土家族、锡伯族、彝族、壮族和纳西族等多民族青年才俊,从家乡飞到北京深造。他们学习写作科学论文,我们倾听他们的文化心声。当他们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返回家乡报来工作喜讯时,我能感受到钟先生的巨大喜悦。钟先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乐观的文化建设者,他在晚年提出建设多民族一国民俗学的学说,与此一以贯之。民族地区的学生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热情淳朴,把个性品质与民族风俗融合在一起,也让人难以忘怀。他们在钟先生身后,继续来到我们身边求学,不曾间断。今年年初,我承担主要负责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与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疫情防控期间签约,共同进行“丝路跨文化研究”重大项目,项目内容就包括这套书。认真完成此役,在我的思想深处,首先要感恩钟先生的教诲,而项目的顺利实施,则要感谢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教授。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理事会的集体支持。我们从2019年立项,到2020年启动,中间虽有疫情肆虐的干扰,但从未动摇过信心。我本人这次提供的三本书,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民间叙事学和跨文化学等课程的讲义基础上改造而成,不过也借此机会新写了若干章,删除了若干章。新写的内容,力求体现我近年在国际民俗学大本营北欧高校和跨文化研究前沿阵地法国高校工作的思考,而从外部反观中国民俗学的特色和未来,这在我的脑海里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书中的部分内容,也曾写成专题讲稿,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等校试讲,得到过很多鼓励。自2019年起,我响应学校号召,赴青海师范大学支教,包括讲课,当时听讲的师生接触到这套书,也许会感到耳熟或眼熟,要知道这种听者的记忆也是对讲者的鼓舞。我在本次写作中又增加了新的西部文献资料,还写了心得,希望能够继续与青海师范大学师生互动。若有理解不当之处,欢迎老师、同学们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教。借此机会,向在青海师范大学支教期间遇见的同事们致谢,他们是: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曹昱源主任和马晓琴老师,负责教育基金会工作的马德明副校长与杨迎春老师,民族师范学院的吉太加书记和卓泽加老师,文学院的刘晓林教授、张韧教授、李成林副教授和王琪老师,是他们让我们对西部高校人文学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增加了理解。董晓萍2021年6月25日初稿2021年10月27日定稿



新书速览






新书坊|徐浩:《相似还是相异?:18世纪中英农村经济与社会比较》


新书坊|赵元任摄:《好玩儿的大师》


新书坊|《西方青年史》(上下卷)(新史学译丛)


新书坊|《西学研究》(第四辑)


新书坊|侯建新主编:《中西文明十九讲》


新书坊|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性》(汉译名著版)


新书坊|《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


新书坊|罗伊·波特:《创造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钩沉》


新书坊|《跨文化对话》(第45辑)


新书坊|伊恩·伍德:《西部罗马的转型》(古典文明译丛)


新书坊|时殷弘编著:《大黑暗前后的翻腾跌宕:对<三国志>的政治/战略解读


新书坊|陈祖武:《中国学案史》(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新书坊|薛瑞生:《周邦彦行实新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新书坊|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新书坊|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增订版)


新书坊|朱青生:《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文案 | 陈洁
  微信编辑 | 许亚飞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众号

欢迎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豆瓣小站:"碎金书坊"(cpclassics)https://www.douban.com/people/23189945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