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姐妹给我留言说,黛西,每天读你的文章,现在还看你的视频,感觉慢慢在被你影响改变,人变得不那么紧绷了。我以为她是来表白的,结果下一句是,你能改变一下我家男人吗?。。。。我连自己家男人都改变不了,我改变你男人?😂其实你也不是被我改变的,是你自己不想紧绷了,所以你才“允许”我影响你,成了你本来就想成为的状态。一说起“改变别人”,我就想到之前写断舍离的文章,好多姐妹都在吐槽世界上最难改变的两大人群:老人和男人。
老人就不说了,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人,舍不得丢东西很正常,但我队友就有点匪夷所思了。问题是,他在家从来不穿旧T恤,从来都是在我买家居服的时候,让我“顺手帮他带一件儿”。一个书包从高三背到了三高,拉锁坏了修,修了坏,皮子掉色了,边上开线了,不让扔。他说出去旅游背这种包最好了,护照钱包重要物品装里面,小偷看都不看你一眼。出去玩买VIP门票包游艇的是他,在景点抢着当韭菜的是他,坐邮轮放着免费餐厅不吃非要去付费餐厅炫龙虾的也是他。前几天居然和我商量,说要给车贴个磨砂膜,花四五万?!我一直搞不懂,他是怎么做到既持家又败家的,而且把两样都做到了极致!吐槽差不多了,继续说正题。
自从三年前开始断舍离,我就想劝队友一起。
我俩衣服都是放在一个柜子的,如果只断我的,衣柜一定会被他那些无性繁殖的衣服侵占。别问,问就是不能扔,每件旧衣服都是青春,每双破球鞋都是回忆。后来我了解到,不舍得丢东西不一定是因为抠,也可能是“强迫性囤积症”。症状表现为,持续地难以丢弃大量无用或没有价值的物品,说极端点儿,这是一种精神障碍。治疗别人不如开导自己,我努力说服自己接受他的囤积症,并决定划分界限,尽量把他的东西和我的分开放。而就在我放弃抵抗的一年后,他却出现了积极配合治疗的迹象。原因是,划分界限后,他囤积的衣服不能侵占我的地方,单位空间内堆的衣服越来越多,经过长达十年的囤积,已经达到了饱和。好几次了,他在一堆乾隆年间留下的衣服里翻啊翻,然后垂头丧气地关上门嘟囔,我那件蓝的球衣去哪了?衣柜确实不大,但承载了十年的“青春”和“回忆”们,翻到一件衣服哪会那么容易!我在隔壁屋子里听到,露出了姨母微笑,渐渐地笑容收不住,笑得好大声!结婚七年终于悟到了,让男人改变,唯一好使的招儿就是让他撞南墙!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南墙就是被淹没在“青春”中丢失的球衣,大饼就是我那一半清爽的自留地。我特别喜欢“潜移默化”这个词。
中国汉语博大精深,把“如何改变一个人”总结得精辟又到位。而不是有计划有意识地大声告诉他,你应该改变这个,你应该改变那个。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包括对待孩子的方式,其实都是在成长中被“潜移默化”的结果。
闺女一哭,他就一句话,哭什么哭,哭又不能解决问题!她和我说,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一点同理心都没有!谁哭是为了解决问题吗?怎么就不能理解别人的情绪!我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他从小就是被他爹妈这么说大的?他爹妈不允许他哭,不接纳过他的负面情绪,所以他从来就没有机会正视“悲伤”这种情绪,当然也就没法接纳别人的悲伤。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些被潜移默化的“后天基因”,我队友也不例外。最近我录了几个视频,承蒙姐妹们的喜爱和支持,播放和点赞都很高。他又分析道,是不是正好高考结束,都把你当留学中介了?他甚至开始和我聊玄学:我送你的那个招福小猫,起作用了!我说,难道就没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内容好,是因为我这该死的人格魅力和无处安放的才华??可能是儿童心理学的书看多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他可能从小很少得到鼓励称赞,所以在这个领域一窍不通。咱们父母那代人,很多都是信奉“孩子不能夸,一夸就翘尾巴”。你考了全班第一,他们会让你别骄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后又不是光和同班同学竞争!一个从小没有被由衷欣赏称赞过的孩子,长大后很难真正欣赏称赞别人。自己的容器是空的,怎么可能从里面拿出东西给予别人呢?所以怎么办呢?改变不了队友,难道就一直忍着吗?
忍一时不会海阔天空,只会卵巢囊肿;退一步不会风平浪静,只会乳腺增生。明知道改变不了,你可以说出来,告诉他你的感受,你的期待是什么。他不改不等于“没用”,不是必须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才叫“有用”。没有结果,但你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情绪有出口,这也是用处。最怕就是一肚子埋怨憋着不说,婚姻里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是一根又一根稻草。说了,也别报任何期待,让人痛苦的永远是“期待”和“求而不得”。你不一定能和时间做成朋友,但永远可以和南墙做朋友!📍📖 你可能还喜欢读
🍪 女儿收到了同学送的贝壳,却非要回礼一块手表,这个冤种我当累了
我又带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围笑出镜了😂
📍🛒 你可能很需要买
🍪 儿童洗护 | 行李超重了也要从国内背回来,确定是真爱了
🍪 早餐零食 | 吃的还得是国货,把健康零食做这么好吃才叫能耐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