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联合培训片区 浙江高校创新模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召开全省高校党员干部校际联合培训工作推进会,组织八大片区牵头高校进行经验交流,研究推动下步工作。
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着眼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积极创新模式、整合力量、优化资源,推动高校校际联合培训全方位系统性重塑,高校干部服务“高教强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等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并产生良好反响。
通过调查问卷征求“干部需求清单”
把课堂搬到攻坚一线、重点项目
创新片区高校互派交流机制
……
以“百花齐放”实现“水涨船高”
八大联合培训片区创新探索
共商共建、共管共育、共进共赢等
联合培训机制
不断打造
高规格、高水平、高实效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真正做到教师好评、队伍壮大、素质提高
之之
一起来了解各片区的创新探索吧——
以高质量培训赋能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党委全面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奠定坚实思想理论基础。
浙江大学启动中层干部研修计划,第1期培训班在中央党校顺利举行
强基铸魂,把新思想的学习作为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重视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推进新思想的学习进培训全覆盖,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加强学习教材建设,编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重要指示精神资料汇编》,校党委书记任少波主编的“新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系列教材已出版12册,入选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好教材。
建章立制,扎实推进全员培训工作计划。持续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出台关于学校2018-2022年干部教师教育培训规划、“育人强师”全员培训、实施“先锋学子”全员培训计划等文件。2012年以来累计委托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开展“育人强师”专题培训153余期、培训16000余人次,2019年以来各院级党委累计举办“先锋学子”专题培训900余期、培训12万余人次。
组织“双专计划”青年学术骨干赴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地贵州湄潭开展专题培训
系统重塑,精准赋能一流大学建设。聚焦靶向精准破题,重塑课程体系,探索开展生成性学习,实施“短、精、专”的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学员“被动参训”到“主动吸收和能动输出”的转变,全面提升干部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重点实施中层干部两年轮训一遍研修计划,中层干部两年内需参加校内和校外共计14天的集中培训,目前已举办中层干部研修班校内培训2期、中央党校培训2期,累计培训472人次。
整合资源,全面保障教育培训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党校教育管理委员会全面统筹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完善“统分结合、分级分类、统筹实施”工作机制。完善“浙大党校·智慧党建”平台,建立教育培训电子档案,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数字化水平,目前已开设网络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学员14000余人次。保障充足经费,学校每年从预算经费中划拨足额经费,定向支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加大投入。
“浙江大学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唱响新时代的‘马兰谣’”入选中组部首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典型案例
“三个强化”精准发力
推进下沙片区高校校际联合培训提质增效
浙江理工大学
2011年以来,下沙片区高校校际联合培训已举办21期,开设专题讲座260余次,“菜单式选学”10次,参训学员达2000余人次。片区“统一管理、分类培训、资源共享、经费共担”的校际干部联合培训机制入选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特色案例。主要做法是:
实践教学:参观首批省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浙江理工大学红色讲习馆
一、强化组织引领,在捋顺培训机制上精准发力。在组织机构上,成立下沙片区高校校际干部联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高校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形成“1+X”推进机制。在工作落实上,定期召开各高校组织部长“圆桌会议”,研究部署培训任务,形成“圆桌会议”会商机制。在办班方式上,采取一所本科加一所高职轮流承办模式,形成“两两组合”办班机制,有效提升各高校积极性。在师资配备上,组建片区高校校际干部联合培训师资库,形成“园区+外聘”专家授课机制。
第十九期下沙片区校际联合培训班在浙江财经大学举行,教育部思政司党建统战处处长蒋宏潮作首场报告
二、强化分层分类,在提升培训效能上精准发力。出台《下沙片区高校校际干部联合培训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按党群思政、机关服务、后勤保障、教学线、科研线等七大类进行分类分层培训,每年举办2期,每期培训100人左右,基本实现“5年内下沙片区高校党务干部轮训一遍”的工作目标。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办班前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了解掌握组织和个人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十期下沙片区校际联合培训班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
三、强化资源整合,在凝聚培训合力上精准发力。为提高干部培训实效,下沙片区联合培训强化资源整合,取长补短,进一步凝聚培训合力。在培训内容上,根据高校干部队伍培养规律,规范设置政治能力、领导艺术、思维开拓、业务管理等8个模块。在培训方式上,涵盖课内集中培训、课中交流研讨、课外考察、素质拓展等环节,探索推行“菜单式选学”,选学学分实现高校间互认,进一步满足干部个性化学习需求。
念好“三字诀”推动滨江片区
校际联合培训行深走实
浙江中医药大学
自2010年11月以来,滨江片区高校校际联合培训单位已增至14所,累计举办培训班近20期、各类讲座(报告会)200余场,培训干部1800余人次;此外还开展了2次主题调研活动和1次境外培训活动。
滨江片区校际干部联合培训工作推进会
一、制度为“本”搭建“主引擎”。为切实加强片区校际联合培训工作的力量,确保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成立片区基层党务干部联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各校组织部长组成,将片区联合培训工作纳入各校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每年召开滨江片区校际干部联合培训工作推进会,编印《资料汇编》,完善协调会商机制,统筹谋划三年培训方案,确保各校二级学院(系)及以上党务干部3年内全部轮训一遍的目标。
二、人才为“引”构筑“强磁场”。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八项本领”“七种能力”,精心谋划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推进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模式,针对高层次人才、优秀年轻干部、基层党务干部等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去年开始,每年举办高层次人才、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暨片区党务干部校际联合培训班,每期培训50人左右,重点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党性修养。
202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暨片区党务干部校际联合培训班
三、资源为“脉”打造“金招牌”。结合滨江片区各校自身优势、发展定位及社会服务的功能,整合校内教学和管理资源,形成培训的集约力量和自身培训特色,实现“1+1>2”的目标,重点打造突出中医特色、国美之风、工匠精神等品牌的培训项目,量身定制教学计划,逐渐凝练培训特色。同时,搭建政、学、研互动平台,加强与政府、党校和红色资源阵地的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办学、课程共享等方式,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奋进者姿态为建设“重要窗口”和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共建共享 打造“五个学堂”
推动校际联合培训实现高质量好效果
浙江工业大学
10余年来,小和山片区持续探索,推动联合培训向共建共享跃迁。目前累计举办联合培训班8期,培训各类干部近800人次。实践中,聚焦打造“五个学堂”的品牌名片。
参观“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党建育人综合体,进行现场教学和观摩交流
一、坚持理论联学,打造学习培训的“红色学堂”。紧扣学习贯彻新思想主线。先学深学强武装,每期都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修课,任何模块都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集中教育强武装,紧抓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契机,开展大学习大培训。跟进学习强武装,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推动干部深学细悟。
二、坚持业务联培,打造提升素养的“能力学堂”。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共性+个性”联培体系。一方面,突出优势导向强化共性培训。围绕高校思政、共同富裕等主题,邀请名师专家授课。另一方面,突出需求导向强化个性培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建立差异化需求清单,分层分类精准培训。
三、坚持队伍联训,打造充满活力的“知行学堂”。突出实战实效,丰富载体形式,推动培训有温度接地气。教学模式由“单一型”转向“立体型”,搭建集授课自研、专题调研于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由“灌输型”转向“实践型”,把课堂搬到攻坚一线、重点项目,综合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四、坚持数智联动,打造数字赋能的“智慧学堂”。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线上培训新模式。集中授课在“云端”,开设空中讲堂,确保学习不停顿。干部自学在“指尖”,在线开展选学课程、选听报告、选读书籍、选研问题“四选”活动。思想碰撞在“网络”,建立及时推送一轮指令、实时发放一套资料、即时分享一段感悟、定期开展一次研讨“四个一”机制。
小和山片区高校校际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期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
五、坚持效果联考,打造量化闭环的“实效学堂”。突出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把严实要求贯穿全过程。管理上,各校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跟踪学员日常表现。反馈上,配备班主任、课程负责人,汇总学员需求,通过课后测试、满意度测评等强化反馈。运用上,建立干部培训档案,纳入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融入干部队伍整体建设。
筑“三实” 增“三力”
提升宁波舟山片区校际联合培训实效
宁波大学
在省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宁波大学作为宁波舟山片区高校干部校际联合培训牵头单位,以高校间“联合培养、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为目标,聚焦筑“三实”增“三力”,切实提升校际联合培训实效。2011年以来,宁波舟山片区高校校际联合培训举办17期,参训学员达2500余人次。主要做法如下:
2021年宁波舟山片区高校基层党务干部校际联合培训学员参观考察宁波大学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力学系教工党支部
一、建立严实化培训机制,增强培训“组织力”。一是建立领导小组。片区17所高校签订《宁波舟山片区高校联合培训干部实施方案》,建立由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联合培训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培训事宜。二是实行部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部长联席会议,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商讨确定下阶段培训班方案,总结阶段性培训工作。2011年以来,联席会议召开20余次。三是建立共建共享承办机制。依托宁波市党建“双月谈”等平台,建立共建共享的联合培训机制,培训轮流由各高校承办,在课程设计和师资配备上实行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宁波舟山片区高校干部第三期联合培训班学员考察宁波港(2012年4月)
宁波舟山片区高校干部联合培训第六期集中培训班合影(2013年5月)
二、依托实用化课程设计,增强培训“吸引力”。一是创新培训形式。从最初的以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为主,扩展增加了分组讨论、大会交流、实地考察、警示影片、素质拓展、交叉挂职等多种形式。二是丰富培训内容。片区培训内容既考虑政策性、理论性,确保培训有“高度”,如开展“十九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也考虑实用性、应用性,确保培训有“效度”,如开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管理和业务知识、领导能力、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廉洁自律等各方面课程,受到参训学员的普遍欢迎。
省委党校邱巍教授主讲《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
三、追求实效化学习成果,增强培训“向心力”。一是定制培训内容。采用分层分类方式,结合培训对象岗位类别,设定培训主题。如针对院系党组织书记开设“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提升党建‘四个融合’行动能力”等主题,针对院长开设“校院二级管理”,针对机关干部开设“提升机关治理能力”等专题,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开展培训反馈。在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意见征求表》,搜集学员对课程安排、教师授课、后勤保障等情况和意见,持续改进和提高办班效果。
精准赋能 多维培养
高质量打造温台片区区域特色培训品牌
温州医科大学
2011年以来,温台片区高校拓展至14所,举办校际联合培训14期,培训干部1360人次。
参观嘉兴南湖红船旧址,在重温党史中感悟红船精神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联动机制。一是建立统一管理的领导机制。完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由牵头高校分管副书记担任组长,片区各高校组织部长参加,动态开展线上共商联络。二是建立任务共担的教学机制。各高校轮流承办,共同承担班次设计、培训组织等;其他高校做好干部选派、跟班管理等。三是建立双向联动的反馈机制。由承办高校对参训干部进行考核鉴定,向所在高校反馈,强化培训结果运用;各高校定期向片区牵头高校反馈自主培训组织情况。
二、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培训实效。一是依托优质教育资源。与省委党校、浙江大学干部培训基地等教育机构,南湖、古田等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引入教育部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市委巡视组等高水平专家授课。二是推进学习走心走实。架好政治“天线”,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赴安吉余村、温州大型民营企业等开展现场教学,创新组织团队合作攻关活动,如让学员们扮演记者和政府公职人员召开媒体沟通情景模拟教学新闻发布会等。三是干部交流互学共进。通过分组讨论、实战模拟、汇报交流等,鼓励干部主动思考、展现自我,善思愿讲、共同提高。
温台片区校际联合培训2021年第一期院系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开班式
三、优化分类培训,提高培训精度。一是分类分层,精准设定培训班次。探索交叉融合,根据干部不同岗位工作特点,举办过党务类、行政管理类、教学类、学生工作类、后勤保障类,学院党组织书记类、党支部书记类,新提任处科级干部类等多种形式培训,使一些没有行政职务的干部也获得了学习机会。二是立足高校,精准设计培训课程。始终聚焦高校视角,重视加入高等教育发展方面的课程,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干货。三是成果共享,精准评估培训效果。注重运用学员反馈机制,对评价较好、反响热烈的课程,列入本片区师资库,推进培训资源共享智治。
加强统筹,精准赋能
抓实抓好金衢丽片区高校干部联训工作
浙江师范大学
在省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浙江师范大学作为浙中片区高校联合培训的牵头单位,按照“联合培养、互帮互助、交叉挂职、共同提高”的思路,完善联训工作机制,贴近上级要求和个人需求,拓宽片区内、外部两个资源渠道,切实加强片区高校间的协同联动,提升联学联训实效。2013年以来,浙江师范大学先后牵头举办浙中(金衢丽)片区联合培训13期,培训干部9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成效和社会反响。
现场教学:智慧教育场景化—海康威视
一、建立三大机制,加强统筹谋划。建立由浙江师范大学党委牵头抓总,片区高校密切配合,覆盖校、院、系各层次,囊括中层干部、科级干部、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党外干部等各群体的“大培训”格局。一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年碰头研究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重点,做好培训统筹。二是建立培训管理机制,制定学员管理、学习评价等制度标准,并将联训情况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明确培训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不能为称职以上等次,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三是创新片区高校互派挂职机制,与衢州学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开展优秀干部双向互派挂职,放大联合培训的工作效应。
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进阿里巴巴
二、做到两个贴近,突出精准赋能。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根据干部特点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选定培训内容,突出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分层分类开展培训。一是契合上级要求,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对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新部署,始终把政治素质提升放在首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领域的重要指示,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政策理论的学习宣讲,以及高校立德树人、意识形态等热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和交流研讨。二是贴近干部需求,着眼“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突出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调查问卷征求“干部需求清单”,做到“按需排课”,有针对性地开设关于数字化能力提升、心理健康调试、危机管理及舆情应对等专题课程,做到精准赋能。
第八期浙中片区高校校际联合培训——体验长征
三、拓宽资源渠道,推动质量提升。重视整合片区内和片区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既扎根浙中又借力“外脑”。一是整合片区资源,注重用好陈望道故居、施复亮施光南故居、义乌国际商贸城等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分享交流片区内高校全国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以及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建设经验,充分依托浙中片区校、地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优秀学者和专家教授,开设培训课程,开展情景和实践教学,丰富培训载体;二是跳出“片区”办培训,推动资源最优化,比如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干部教育数字化能力专题提升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并走进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集团等知名企业学习交流,切实拓宽视野,提升培训实效。
聚焦“三强化、三确保”
打造湖嘉绍片区高校校际联合培训特色品牌
嘉兴学院
截至目前,湖嘉绍片区高校校际联合培训共举办了8期,培训人次达500人次左右。主要做法是:
第八期嘉兴、湖州片区高校干部联合培训班实践教学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高标准管理有蓝图。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经费共担”的要求,根据“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嘉兴学院党委组织部将校际联合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各高校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定期召开推进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坚持需求导向,按基层党务干部、学生工作管理干部、教学工作管理干部、科研学术型干部、优秀年轻干部等大类实施分类培训,提升培训精准性。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安排,分小组进行管理,注重学习成果展示,安排参训干部进行学习交流,强化培训实效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确保高水平师资有亮点。充分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等的研究力量,聘请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的建设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方面的专家、业务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等组成讲师团,将党建党史方面的前沿内容融入到授课内容中,提升课程含金量,帮助参训干部从不同思维角度和实践操作上受益。
第八期嘉兴、湖州片区高校干部联合培训班
三、加强课程安排,确保高质量课程有特色。充分发挥片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依托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嘉兴南湖红船、嘉兴市地方党史陈列馆、湖州长兴新四军纪念馆、安吉余村等教学实践基地,科学合理地安排影视教学、理论教学、党性体验教学和现场教学。开展重走“一大路”的体验式教学和“六个一”实践教学活动(听一次党课、瞻仰一次红船、看一次展览、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让参训干部在沉浸式教学中加强交流互动,感受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品味“红船味道”。
责任编辑丨方柔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寻访重温重要足迹丨浙江深悟“八八战略” 上好“大思政课”
» 今天是全国爱牙日,@家长们,关于孩子口腔健康的误区你都知道吗?
» 别忘打印准考证!本周末两项全国性考试开考,防疫要求要看清→
» 全面摸排受疫情汛情旱情影响学生情况!教育部要求做好秋季学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