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赋能教育助力,绘就山区26县共富新图景③丨看浙工商、中国计量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创新实践
为深入贯彻省委关于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动员全省高校聚焦山区26县发展所需所盼,充分发挥干部人才专业优势,集成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各高校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干部人才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在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彰显了担当,展现了作为,贡献了力量。现将首批30个创新案例的有关经验做法予以刊登连载。
“教育之江”推出栏目“人才赋能教育助力,绘就山区26县共富新图景”,敬请关注。
- 浙江工商大学 -
人才挂帅、专家揭榜,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围绕苍南肉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学院抽调由高层次人才牵头的骨干专家团队对接当地产业需求,开展科技帮扶工作。由省特级专家、学院院长顾青牵头,学院党委书记顾振宇教授带队,20余名优秀师生骨干组成服务“天团”,与矾山镇政府及10余家肉燕企业深入对接产品创新发展技术需求,明确传统文化传承强化品牌、标准化生产做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学院从一流学科建设经费中拨出1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团队产业帮扶。双方筹划设立苍南传统食品加工技术转移中心,学院对相关派出人员在科研考核、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保障。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着力破解产业难点痛点。团队充分发挥学院科研平台优势和人才技术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开展技术攻关。组织东海食品研究院、食品加工研究所及食品口腔加工与感官研究所等3个高层次科研平台,开展从工艺配方到技术装备及口感风味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研究。团队以经典技艺传承、质构风味保真、消费模式创新、高质规模量产为目标,进行产品形态的创新和复合调味包的开发,着力解决传统肉燕产品形式单一、储运不便、货架期短和口感风味失真的难点痛点问题。
龙头领航、标准引领,推动肉燕产业迭代升级。团队与龙头企业密切合作,将攻关技术运用到企业生产全过程,引进机械化数字化手段实现标准化提升,推动肉燕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和工业化转型。针对企业商超配送模式下标准化量产的发展需求,通过机器代人提升加工效率,通过油包加粉包的模式开发复合调味技术。团队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苍南相关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目前苍南县在册经营的肉燕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经达到100余家,仅矾山镇就超60家,2022年矾山肉燕产值增加到1.6亿余元。
- 中国计量大学 -
建团列队,五线作战,打造产业帮扶矩阵。围绕司前畲族镇绿色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成立结对帮扶量大团,学校主要领导挂帅,汇聚干部人才力量,采取“五线作战”。五年来,组建9支60余名干部人才投身司前畲族镇共富事业,派出2名农村工作指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聚焦“一罐茶叶”,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茶叶专家韩宝瑜为村民提供茶叶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培训,强化三杯香茶叶品牌效应;聚焦“一瓶蜂蜜”,养蜂专家李红亮指导百花蜂蜜合作社提升改造;聚焦“一根竹子”,协助引进竹材首台技术装备应用项目落地台边村,首期投入7500万元,带动就业400人;聚焦“一篮水果”,土壤营养专家林欣大与农户结对子,解决猕猴桃掉叶、百香果结果率低、杨梅甜度低等问题;聚焦“一包干菜”,帮助企业完成梅干菜自动化生产线选型、设备引进和产品包装设计,年销售额800余万元。
群策群力,多点开花,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围绕“五个一”产业,通过红色文化渲染、乡村人才培训、消费帮扶拉动等助力共同富裕。推进红色文化与畲族文化融合,建成潭边红色主题公园,占地面积4558平方米,成为红色主题教育、青少年研学、乡村振兴展示于一体的公园。遴选100多名镇村管理人员和从事竹木加工、种植养殖产业的农民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通过科技政策宣贯、专业技能培训、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场学习等形式,全方位地提升乡土人才的致富技能。通过教职工采购、直播带货,销售茶叶、蜂蜜、笋干等20余种农产品,销售额超过50万元。
锚定标准,学科赋能,专业带动产业升级。围绕“五个一”产业,依托计量标准等办学特色,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引领产业蝶变。制定产业标准,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体系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创建国家级三产融合精准扶贫示范区;严控产品质量,与泰顺县科技局、司前畲族镇积极对接,联合申报省科技厅26县绿色发展专项科技需求项目。优化产业生态,组织300多名师生赴司前畲族镇开展“最美民宿”设计、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彩墙绘制等活动,改善村域产业环境。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科研成果落基层,产研结合显效应。围绕磐安县在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种植加工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学校与磐安县共建“江南药镇大健康研究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同时,积极组织专业教师、科技人员走进地方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指导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协助引进科研项目落地、联合开展研究。其中,一支由8名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常年驻守在磐安的田间地头和企业单位,用科技创新的力量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以产研结合助力共富美好前景。
中药产业得扶持,江南药镇成美名。依托中药资源与栽培等科研人才团队力量,学校指导磐安县中药材种植和产地加工,助力提升“磐五味”品牌价值和产品质量。开展技术合作,指导磐安当地企业研发30多种药膳,助力打造“磐安药膳”品牌,擦亮药膳产业成为当地的一张“金名片”。协办中国(磐安)中药材交易博览会,鼓励校办企业集团赴磐安开展购销活动,助推当地中药材产业向好发展。
“书记”专家齐上阵,打造共富新图景。学校连续15年派出党员干部担任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驻村第一书记,“书记”们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发挥所学所长,帮助筹建村集体旅游服务公司、创建省市级旅游村、推进共享农屋项目等。发挥医学教育资源优势,选派附属医院专家送教上门、送医下乡,通过专科帮扶、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当地医务人员学历层次和医疗服务水平;开设浙江名中医馆分馆、组建博士团开展义诊,既发挥中医药治疗简便验廉优势,亦满足了当地群众家门口看名医的夙愿。
责任编辑丨方柔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转给家长!卫生、运动、用电、出行……这份事关孩子的寒假安全健康生活提示请收好
» 人才赋能教育助力,绘就山区26县共富新图景②丨看浙师大、宁大、浙理工的创新实践
» 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双减’集成改革”上榜!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拟奖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