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大眼睛,还好吗?
“班上好几个学生看屏幕开始眯眼了。”
“我们班也是,坐后排的好几个孩子频繁眯眼、揉眼睛。”
……
开学一个多月了,湖州市织里镇晟舍小学班主任们课下聚在一起,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孩子们的视力问题。
据开学视力检查后的结果,以及老师们的一番了解,不少孩子的视力都有明显下降,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不少孩子“阳康”后缺乏户外活动,二是寒假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长。
孩子们的大眼睛,还好吗?
2月14日至21日,杭州市求知小学用了一周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视力筛查。“视力检测不单只有上下左右指出方向,还增加了看热气球环节!”很多同学检测完之后都急着和队伍后排的同学分享。
原来,学校为了检测的准确性,在测量裸眼视力的基础上,新增了屈光度检测。
“低年级近视率相对较低,中年级近视率开始增加,高年级近视率明显增高,呈现阶梯式发展趋势。”该校校长陈群云告诉记者。
“一旦进入假期,中小学生的护眼意识完全靠自主,往往容易或多或少地失控。”陈群云说,学校坚持学期初和学期末各开展一次学生视力检测。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视力异常,校医室会点对点向家长发送筛查信息,提醒家长带孩子去正规眼科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目前,近视的发生趋向低龄化,呈现‘两高一低’的情况。近视实际上是人的眼球发育的过程,孩子出生时眼球比较短,随着生长发育,眼球逐渐由小向大增长,眼屈光度数逐渐趋向于正视,而眼球一旦发育得过长就会变成近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诊疗中心主任毛欣杰说。
他表示,孩子近视不是一天发生的,而是长期不健康、不科学的用眼习惯,生活习惯及缺少及时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导致的。“近视‘防控’,‘防’是主要,要以预防为主,抓早抓小。”
“预防为主”成校园视力防控关键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新学期伊始,各校视力防控工作都在紧锣密鼓进行着,预防为主这四个字,成了大多数学校视力防控的关键点。
开学初,丽水市缙云县碧川小学的老师们正在视力追踪表上根据视力筛查情况逐个登记学生的视力追踪表。“一个寒假下来,不少孩子的视力都下降了。”一位班主任一边登记一边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学期,碧川小学决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视力预警,如果一个班级的近视率超过50%及以上,就给予红牌作为警示,以提醒老师平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近视防控。
“下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眼睛休息一下……”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温州市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的学生们便欢欣雀跃地走出教室,结伴跑向操场,或是在走廊上沐浴阳光。学校鼓励学生课间时间起身离座,缓解视力疲劳。
“有效防控近视,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增加学生户外锻炼的时间。”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开展“课间1平米”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在脚下1平米的位置上边做操、边远眺。
“影响学生近视的因素有很多,预防近视还需结合学校实际,在环境营造等细节上下功夫。”杭州市长阳小学教师应丽丽告诉记者,开学前,学校后勤组便对每间教室的灯管和教学楼前后的绿植进行了检查,更换了已经老化的灯管,修剪了阻挡视线的绿植。另外,教室的地面上也贴上了两米警戒线,时刻提醒学生们桌椅摆放的规范。
“哇!教室的灯变了!连开关都不一样了!”新学期回校第一天,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一眼就发现了教室里的新变化——悬挂在教室上方的日光灯变成了扁平的“造型”。原来,寒假期间,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对部分学校的灯光进行了试点升级改造。
“换了新的灯后,光线变得更柔和了,看黑板、做作业的时候,眼睛也会更舒服些。”谈起教室里的“新装备”,宁波市北仑区华山小学403班学生汪忻淳兴奋地说。
新安装的护眼灯不仅能根据使用情景调节至最有利于保护视力的亮度,还融入了物联网技术,让亮度控制更加精准和智能。
多方合力,坚持长效
在毛欣杰看来,对于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需要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家校医三方共管,做到学校主导、医生协助、家长参与。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省各地各校也都在尝试建立起“家庭+学校+医院+社会”的稳固战线,争取多方联动,综合施策。
据绍兴市越城区教体局普测统计,每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学生的平均近视率都会比秋季学期有所增长。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疫情开放后2个月内,近视度数增加近50-200度左右;据眼科机构反馈,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量也较往年呈明显增长趋势。
“超长寒假加上‘阳康’,学生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对视力造成了一定影响。”绍兴市越城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注孩子眼健康,需要协同学校、家庭、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多方的力量。”据悉,目前,越城区已建成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指导站共51所,实现初中学校全覆盖,小学中心校全覆盖。
“指导站建成后,学校严格通过‘校长+分管副校长+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四级近视防控工作网落实管理职责。”绍兴市越城区东湖中学副校长赵建红分管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她告诉记者,除调动校医、卫生保健老师、各班班主任的力量,落实本班学生在校视力健康日常管理外,学校还在探索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用好家校平台,使近视防控好理念、好方法辐射到每个学生家庭。
“不仅在校内要守护好学生的‘心灵之窗’,更要发动家长在家期间严格管控学生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盛海宝说,新学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积极倡导“家校共护”。
杭州市临安区晨曦小学联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从学校活动、劳动实践、户外运动等方面进行干预,落实体育家庭作业长效机制,开辟家长“运动场”,使孩子在家也能实现每天运动量达标。
该校校长庄瑞明介绍,家长“运动场”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场地,“放学后,家长可根据学校提供的运动清单在家中或小区里带孩子运动;周末,学校会开放篮球场、排球场等运动场地供学生运动。另外,学校还对接了耕织园、临安区博物馆等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能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从而充分亲近自然,‘目’浴阳光。”
“学校还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主申报运动项目从而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运动保护视力。”庄瑞明说。
科学用眼,从细节做起
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新学期开学健康第一课就是视力健康教育课。五年级四班学生程奕彬听完课后说:“我以前并不知道手机、电视、平板这些电子产品对视力的影响会这么大,从今天开始,我要保护视力,争取做到不玩电子产品,每天科学用眼。”
在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有一间“特别教室”,名为爱眼小屋,里面张贴着视力表和眼肌训练图,还摆放着专业的护眼仪器。学校利用中午和下午的时间,会不定期给学生加一节“护眼课”,由专业眼科机构的医师前来,为处于真假视力转变期的二年级学生进行视力调节。“在爱眼小屋里坚持训练了半年,感觉视力恢复了一些,看黑板比以前清晰了。”多名学生这样反馈。
“背挺直,坐端正,眼离书本一尺远。”课堂上,绍兴市袍江中学的老师们会不时提醒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学期初视力筛查后,学校发现本学期各类数据与上学期基本持平,学生的低下视力率和新发病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看来,经常对孩子们唠叨一下还是有效果的。”不少教师欣慰地感慨。
此外,各地各校纷纷开展眼保健操比赛、编制特色护眼操、护眼歌、情景剧……层出不穷的“新花样”都是为了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爱眼护眼意识。
杭州市滨江区月明幼儿园坚持做多维视觉爱眼体操,除有效预防近视外,还可预防小朋友手上的细菌可能进入眼睛和嘴部。
湖州市织里镇晟舍小学开放了打羽毛球、乒乓球训练区,让学生在游戏、运动中保护视力。
嵊州市长乐镇锦水小学开展第三届“亮晶晶”爱眼护眼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
绍兴市树人小学教育集团创作防近视主题歌——《锻炼吧,小主人!》。
金华市义乌市宾王小学教育集团开展眼保健操比赛。
衢州市龙游县北辰小学给每个孩子配备可调节坐姿矫正器。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双屿港幼儿园积极打造“长廊运动”,开展室内微运动护眼活动。
台州市天台县白鹤镇中心小学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学生每天两次眼保健操。
“学校的各类护眼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重视近视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的眼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休息。”毛欣杰提醒,近视眼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虽然很难完全控制,但科学的用眼习惯能够有效延缓近视发展。
“预防近视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是确保孩子每天两小时户外时间。重点在‘户外’,不一定必须跑跳,每天处于户外自然光环境两小时以上就能有效护眼;另外,两小时也不需要集中,充分利用早中晚及课间时间,累计达到即可。第二是减少用眼负担。‘负担’有两个含义,一是距离负担,距离越近,负担越重;二是时间负担,连续用眼时间越久,负担越重。”毛欣杰建议,“将时间分块,增加间隔,缩短持续性用眼时间,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开始预防近视。”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数媒中心记者 吴锦珑
责任编辑丨丁锦烨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高二、高三学生均可报考!西湖大学2023年本科创新班招生启动
» 浙江疾控提醒:学校和幼托机构等需重点关注聚集性疫情|孩子春天的第一个喷嚏,可能不是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