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好戏连台
你知道吗?
今天
也就是每年的3月27日
是“世界戏剧日”
这是国际戏剧协会创立的一个纪念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戏剧艺术的重视。
说到戏剧艺术,不得不提到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且有趣的中国戏曲。2017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一系列戏曲进校园活动也由此蓬勃开展起来。
戏曲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了哪些变化?一起去校园中看看——
孩子们喜欢戏曲吗?
“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每周三下午,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幼儿园的戏曲活动室都会如约响起稚嫩的唱腔。
“从站不稳踏步到坚持保持站姿,从发音不准到咬字逐渐清晰,孩子们的身段唱腔越来越有模有样。”该园教师郑钦心告诉记者,自从学校开展了越剧社团活动,孩子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国粹,也令更多孩子迷上了越剧。
但实际上,越剧社团开设之初并不顺利。原因无外乎孩子们兴趣不大,基本听不懂唱了些什么。
绍兴市华舍小学教师戴芳也有同样的烦恼。她告诉记者,学校成立越剧社后发现,很多老家不是绍兴的孩子都听不懂越剧。“因为越剧起源于绍兴嵊州,唱腔也以嵊州话为主,很多加入社团的孩子在听了几段曲子后,对咬字发音有了畏难情绪,觉得自己肯定学不好。”
“但孩子们一旦有了兴趣,就能坚持下来。”戴芳说,有个老家是四川的孩子对越剧兴趣浓厚,练习很刻苦,还获得了浙江省第六届小金桂金奖。
她也由此悟到,孩子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其实很强,老师要做的就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她在课堂教学上动足了脑筋。比如在纠正咬字发音上,她会告诉学生“我要给这个字施魔法了,你们看看魔法会让这个字发生什么变化”。
就这样,孩子们能直观地明白像“我”这个字,如何从自己熟知的普通话发音,在越剧中变成了另外一个发音。
“学校音乐教研组也给予了越剧社团很大帮助,我们一起配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戴芳说。
永嘉县第三幼儿园参观永嘉县昆剧团活动。
龙游县柳园小学将婺剧元素与体育课健身操结合,创编婺韵操。
“其实,孩子们不是没有机会接触戏剧,他们的祖辈很多都会唱传统戏曲。只不过孩子们日常接触到的几乎都是流行乐曲、网络歌曲。”在德清县洛舍镇中心学校教师沈瑜看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魅力,是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要着力思考的。
永嘉县桥下镇第七小学与京剧的结缘,要从五年前温州市文化馆开设的一堂流动公益课说起。
“以前不太了解越剧,但接触后才发现原来这么有趣,剧情也很有意思,水袖一舞,感觉就上来了。”下了课,孩子们一个个都神采飞扬。
“我们学校不少孩子都来自贫困山区,平时很少接触到课外知识,‘流动课堂’把这么好的课程带过来,使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很高兴也乐意做些事。”校长王发明说。
学生们的“捧场”,加上校长的支持,原本只计划开一个季度课程的京剧流动课程就这么在这所山区学校扎根了下来。五年间,在文化馆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了一大批热爱京剧传统文化的孩子,更让这群乡村娃因为京剧而频频登上区里、市里的大舞台一展风采。
“温州有着南戏故里的美称,近年来却面临着京剧观众减少、演员青黄不接的现状,所以京剧要从娃娃抓起。京剧进校园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内涵,也使得传统曲艺能够在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作为永嘉县桥下镇第七小学流动课堂的授课教师,温州市业余京剧团团长唐陈岳颇有感触。
传承戏曲文化,教育能做些什么?
2017年年底,文化部曾发布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348个戏曲剧种,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纂《中国戏曲志》相比,有47种剧种已经消亡,17种濒临消亡。
采访中,不少学校认为,将戏曲引入教育领域,能够系统性、科学性地教授戏曲知识,更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和技艺。
绍兴市华舍小学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员、两度中国梅花戏剧获得者、越剧范派传承人吴凤花老师作为社团长期专家指导老师。
在大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越剧月课、社团课、课后托管课中,或是揣摩戏曲马鞭的拿捏动作,或是模仿唱腔中的眉眼步态,或是试唱经典越剧片段,个个乐在其中。
“戏曲课程可以尝试从最基本的戏曲故事学习、戏曲人物解读和经典曲目欣赏入手。”杭州市江晖小学开展的百花戏苑课程充分结合杭州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小学生学习活动特点,通过唱、念、做、画、说等多种形式,让小学生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位感受戏曲的丰富和优美。
常山县五里中心小学这些年在师资方面给足了力量,依托校本课程,不断探索婺剧教学进课堂的多种途径。
据介绍,该校分年级分学段开展适合学生的婺剧教学活动。其中,中、低年级以欣赏婺剧音乐为主,高年级则以学唱学演为主。
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园内,昆曲选段正在上演,孩子们看得出神。
德清县洛舍镇中心学校在最近的一场大剧设计中,沈瑜带着老师们巧妙地在越剧中加入了昆曲元素。
同时,老师们会一句一句讲解铺设剧情,让孩子们了解每一句唱词的意境,“当他们知道自己唱的这句是沮丧还是高兴,是无奈还是恼怒后,就很容易被代入角色,沉浸到戏曲中来。”沈瑜说,作为教师,戏曲进校园后如何更贴近孩子,也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谈起这两年学校戏曲社团的发展,沈瑜挺欣慰的。“孩子们平时排练的剧目会在校园文化节、运动会等场合表演,这个过程也吸引了更多孩子和家长围观。戏曲氛围就这样慢慢浓厚了起来。”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学校除了把戏曲“引进来”,也在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多地“走出去”。
近几年,舟山市定海区定海小学海滨校区向专业学校和专业院团输送了许多优秀的艺术苗子,“戏曲进校园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亲近戏曲精粹的积极性,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了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同时也拓宽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培养了一批学有所长、业有所精的少儿艺术人才。”该校教师章祎说。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主动对接各中小学,与多所中小学或其属地街道共同建设戏曲教学实践基地,助力中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并组织师生进校园演出。
浙江开放大学戏曲课
京剧、越剧、婺剧、湖剧、平调、宁波走书、台州乱弹……
校园里的好戏轮番上演,动听、动人。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数媒中心记者 吴锦珑
责任编辑丨丁锦烨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孩子在校被欺凌怎么解决?“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家庭指导课程上线
» 今天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丨阿江“历险记”教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