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最新认定!浙江31个!

教育之江 2024-04-29

通过县级自评、市级初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督导评估程序,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2023年认定148个县(市、区、旗)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浙江共31个,全国最多。一起来看——

杭州市: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


宁波市:江北区、北仑区;


温州市:瓯海区、洞头区、文成县;


湖州市:吴兴区、德清县;


嘉兴市:平湖市、海宁市;


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


金华市:兰溪市、东阳市、浦江县;


衢州市:柯城区、龙游县;


舟山市:嵊泗县;


台州市:天台县;


丽水市: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


通知要求——


各地要加强省域内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的统筹谋划,充分发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示范引领作用,学习借鉴上海市金山区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以教育督导为抓手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以及浙江省绍兴市域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典型经验,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之之

一起来学习绍兴市域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经验做法——



浙江省绍兴市域全面推进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绍兴市持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构建“区域统筹、城乡同步、多元保障、资源共享、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模式。至目前,绍兴市共有幼儿园573所,在园幼儿14.1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9%,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


一、坚持“三个优先”解决“入园难”问题


一是规划优先谋发展。坚持将学前教育纳入五年规划,自“十二五”起,每个五年规划都明确学前教育入园率、幼儿园教师待遇等重要指标,将幼儿园建设纳入五年规划项目库和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三轮五年规划共安排学前教育重点项目421个。坚持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愿景规划,市委市政府在2020年制定了“1610”教育现代化愿景规划(即1个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纲要、6大实施意见、10大行动计划),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纳入《五大创建行动计划》,并梳理了2021—2025年各县(市、区)的争创节点、年度任务和整改重点。坚持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螺旋式开展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达标升等、民办园扶持发展、幼儿教师素质提升等四大工程,城区实现5分钟社区生活圈有1所幼儿园,乡镇实现中心园全覆盖。


二是资源优先配到位。2011年以来,绍兴市、县两级政府先后出台《幼儿园园舍安全实施计划》《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奖补暂行办法》等30多个政策性文件。优先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土地供给、项目建设、设施落地。教育部门作为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城建规划和小区规划建设审核。十二年来,全市投入资金99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50所,新增学前教育建筑面积361万平方米。优先保障保教人员配备,通过用好员额制教师、储备教师等新型编制,盘活中小学、幼儿园剩余事业编制,择优招聘男教师及本科以上高学历教师,统一招考合同制教师,使全市“两教一保”全部按标准配置到位。近三年,绍兴新增在编幼儿教师694人,现有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3.7%,市级以上名优教师651人,为普及普惠提供了充足的优秀师资。


三是资金优先强保障。2020年,绍兴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地按要求建立了“政府主导、多元筹措、分层推进”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做到学前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全覆盖、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2011年以来,市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每年用于学前教育的占比从3.3%大幅提升到9.2%,学前教育年度财政性投入从2.3亿元增长到16.4亿元,学前教育发展年度专项经费支出从0.3 亿元增加到4.5亿元,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从每年200元增加到900元。另外,幼儿园在编教师工资、绩效、年终奖等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一视同仁,非编教师收入由财政专项补助,实现“同工同酬”。


二、坚持“限高”解决“入园贵”问题


一是公办普惠抓扩面。抓好政府兴建公办园,2011年以来财政投入资金75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园371所,新增公办学位4.3万个。抓好小区配套公办园,2011年,绍兴全面实施住宅小区配套公办园建设制度,做到幼儿园与小区开发在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交付“五同步”,累计交付使用公办小区配套园163所。抓好农村改建公办园,通过将中小学网点调整后的闲置校舍改建为公办园,把乡镇中心园、中心村园全部改制为公办,把部分有意愿的民办园通过关停奖补方式转办成公办园,并通过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园办园标准,累计新建、改扩建农村公办园150所。


二是扶持民办普惠发展。政府对普惠民办园实施系列兜底政策。坚持公用经费全额补助,对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实行与公办园同标准奖补。坚持教师收入定额补助,2007年起设立非编幼儿教师收入专项补助制度,补助标准逐年提高至2022年底人均每年3万元,非编教师年度收入也大幅递增到人均超10万元。坚持专项支出政府买单,财政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支付幼儿园安保人员工资,全额支付在职在岗所有幼儿教师培训费,近四年投入培训费3798万元,实现幼儿教师培训“零收费”、继续教育“全覆盖”。坚持设施财政资助,对民办园的园所租赁及维修、设施配置等实施优惠或奖补,大大降低了民办园运行成本。


三、坚持“全域共建”解决“入好园”问题


一是组建优质发展共同体。2022年,绍兴市出台《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五同步”的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即一所城区园结对一所农村园,通过教师双向流动、师徒结对,做到师资同盘;通过全覆盖配备数字化设施,一体化、在地化设置课程内容,做到课程同享;通过统筹教师培训和园本研修活动,做到培训同频;通过一体化考核保教质量、队伍建设、绩效奖励,做到考核同体。目前,已培育12个“融城乡、跨领域、多质态”的示范性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示范单位,带动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落实《农村幼儿园提质二十条》。2020年,出台《绍兴市农村幼儿园提质二十条》,聚焦农村园关键堵点设立20条指标,引导具备规模、确需保留的275所农村园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办园水平。针对师资配备,严格设置每班配备两教一保、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及以上专业发展培训等指标。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省二级及以上农村园47所,全市农村省二级及以上在园幼儿覆盖面达86.5%。


四、坚持“督导压实”解决“入园好”问题


一是以“必督”提升规范度。绍兴市委市政府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纳入对各县政府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市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落实五项必督,即必督教师工资收入等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必督园舍安全、师德师风等5项重点指标,必督农村园、民办园、准办园、教学点等薄弱园整改,必督教育部《关于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中“两教一保”、班额等短板指标达成,必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提升办园规范度。


二是以整治提升均衡度。全市推出“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等抓手,通过教育、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联动,会同属地镇(街)实施三项整治工程。实施园舍安全工程,确保园舍设置在安全区域内,消防监测、建筑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全市成功创建为全省校舍园舍安全建设示范区。实施无证园消除工程,集中整治全市188所无证幼儿园,停办158所、整改达标后发证30所,整治率达100%。实施薄弱园撤并工程,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奖补引导政策,通过转型为0—3岁照护机构、并入相近幼儿园、彻底关停等方式,撤并薄弱园107所。2020年以来,幼儿园总量下降21.3%,学位数增长22.2%,实现镇镇学前教育质量达标。


三是以监测提升满意度。绍兴市人民政府每年梳理省对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结果、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形成《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情况通报》并下发给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政府统筹发挥责任区督学作用,“一园一策”引导幼儿园推进课程建设,加强园舍安全管理,改善办园条件,指导幼儿园补短板强弱项。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就《通知》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工作?


答: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时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并明确提出“制定普及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以县为单位对普及学前教育情况进行评估,省级为主推动实施,国家审核认定”。二是县级人民政府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地方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还不足,学前教育经费保障还不到位;有的地方教职工配备不足、待遇保障不到位,对幼儿园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监管不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为抓手,促进各地加快完善学前教育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建立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制度。2020年12月,教育部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了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有21个省份的190个县通过了省级评估认定。通过这项工作,各地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强化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教职工待遇保障水平,解决了许多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疫情影响,2021年、2022年未大范围开展评估认定工作。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有必要继续推进这项工作,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评估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答:《办法》从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情况、幼儿园保教质量保障情况等3个方面,提出了17条具体指标和标准。在评估认定过程中,着重把握五个方面:


第一,普及普惠程度达标。核心是三项指标:一是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确保该上、想上幼儿园的孩子都能顺利入园,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二是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保证普通家庭孩子能上质优价廉的幼儿园。三是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体现以公办园为主导的导向,同时又为社会力量办园留足空间。


第二,保教质量合格。关键是三方面:一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时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特别要保证幼儿户外活动。二是注重全面发展。幼儿园活动内容要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三是没有“小学化”现象。幼儿园不能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不能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训练。


第三,教师队伍建设合格。核心是四方面:一是教师数量达标。要足额配备教职员工,落实每班“两教一保”(即两名专任教师,一名保育员)要求。二是教师资质合格。专任教师要全员持证上岗。三是教师待遇有保障。公办园编内编外教师要“同工同酬”,编外教师在工资收入、福利、培训、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编内教师同等权益。编外教师工资收入应由财政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各类幼儿园应为教职工足额足项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四是师德师风规范。不能发生师德失范行为重大事件。


第四,经费保障到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不低于600元/年·人,并及时拨付到位。二是落实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健康稳定发展。


第五,群众满意。面向家长、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般群众等群体开展的社会认可度调查,社会认可度要达到85%以上。



三、评估认定的程序是什么?


答:督导评估按照《办法》规定的“县级自评、市级初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程序开展。其中,县级教育督导部门对照《办法》规定的标准要求开展自评,自评合格的于每年4月底前申请市级初核;市级教育督导部门依据已有数据、日常工作掌握情况和县级自评情况进行初核,初核合格的于当年5月底前申请省级评估;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申报县指标进行审核,对指标合格的县开展实地督导评估,实地督导评估前要向社会发布公告,督导评估结果要向社会公示至少5个工作日,通过省级督导评估的县于当年9月底前申请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包括4个程序:一是指标审核。由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会同部内基础教育司等多个相关司局,对照《办法》规定的17项指标,对申报县进行指标审核,各项指标须达到标准要求。二是社会认可度调查。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社会认可度调查平台对申报县的家长、教职工、园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开展调查,社会认可度须高于85%。三是实地核查。组织专家组,对所有申报县指标审核和社会认可度调查均合格的省份开展实地抽查。四是结果认定。根据实地抽查情况及核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按程序确定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名单。



四、评估中发现了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答:通过评估发现,有关省份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指导市县对照评估标准有序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了一些典型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例如,浙江省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纳入省政府对市县政府季度调度内容;天津、四川、新疆等省份连续多年将幼儿园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内蒙古、山东、贵州等省份设立专项资金,对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予以奖励。


第二,经费保障力度大。例如,浙江天台县、福建漳州市长泰区、贵州龙里县等地,近年来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年均增长超过25%;上海、新疆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超过每生每年2000元,天津市达到每生每年1200元。


第三,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大。一是及时足额补充幼儿园教师。天津、上海市出台公办园机构编制标准;福建明溪、泰宁县,山东高青、齐河县,四川汶川县,新疆拜城县等地,为公办园足额核定教师编制;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等地,通过备案制、员额制等多种途径补充幼儿园专任教师。二是教师待遇保障到位。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山东邹平市、湖南临澧县、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等地,专门制定了保障公办园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的制度文件;湖南长沙市芙蓉区、西藏拉萨市达孜区等地,为来自外地的幼儿园教师提供免费住房或发放租房补贴。


第四,幼儿园专业化管理水平较高。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同时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水平也较高:一是卫生保健人员专业化管理。一些地方,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由卫健部门统一配备管理,卫健部门定期开展培训,实行专业化管理。二是保育员、营养员分级管理。一些地方,公办园保育员、营养员实行初、中、高分级管理,薪酬与技术等级挂钩并纳入财政保障,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技能竞赛。三是安全风险防控专业化。各地普遍落实了幼儿园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员配备、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一键报警”装置与公安机关联网四个“百分百”要求。四是食堂管理专业化。有的地方打造幼儿园“智慧食堂”,制订带量食谱,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实现食堂管理及食品采购使用全链条、全时段动态监督。


第五,努力提高保教质量。一是出台标准规范办园行为。例如,山东省济南市出台地方标准《幼儿园保育教育服务规范》。二是提高幼儿园活动质量。许多地方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儿童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三是加强教研培训。天津河西区、江苏如东县等地,成立研训基地和乡村教师培育站,帮助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四是以城带乡,以强帮弱。许多地方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园和城乡幼儿园结对共建,帮助乡村园和薄弱园提高保教质量。


总体来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使当地学前教育走上了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特别是:


上海市金山区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公办园专任教师全部有事业编制,普遍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保育员、营养员实行分级管理,中、高级保育员和营养员占比达到95%以上;幼儿园为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外还缴纳职业年金;幼儿园室内和户外活动丰富多样,幼儿在园内有充足的自主游戏时间,教师支持、引导幼儿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以教育督导为抓手,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出台《拜城县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2017年以来,投入1.8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0所,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幼儿园改造提升,完善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幼儿园全部为公办园,专任教师全部持证上岗、有事业编制、普通话合格,平均工资收入超过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出台《拜城县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全面提升保教质量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幼儿园规范管理、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浙江省绍兴市域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将学前教育纳入市域统筹规划,加大市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从2007年起建立公办园编外教师收入专项补助制度,保障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市级出台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农村幼儿园提质二十条等文件,推动市域内幼儿园保教质量整体提升;2023年,市域内6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为了供各地学习借鉴典型经验,我们将上海市金山区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以教育督导为抓手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浙江省绍兴市域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典型案例作为附件与《通知》一并印发。



五、评估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答: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督导评估“重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督促整改”。实地核查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对照评估标准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指出了一些短板弱项和差距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办园条件不足。部分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面积不足、活动用房面积不足;没有独立卫生间;便池、洗手池配备数量不足;图画书和玩教具配备种类单一、数量不足。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个别地方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招聘幼儿园专任教师;部分地方公办园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保障水平偏低;个别民办园没有为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部分幼儿园教师培训不规范,培训效果不佳。


三是安全管理不到位。部分幼儿园安保人员年龄偏大,“一键报警”系统失灵,视频监控不到位,消防设施不齐全,台阶、玩具存在安全隐患等。


四是卫生保健工作不到位。部分幼儿园未按要求配足保健人员;紫外线杀菌灯配备数量不足;食堂管理不规范,未安装防鼠设施,未制订带量食谱,食材储存和登记不规范;儿童毛巾未按要求消毒等。


五是办园行为不规范,保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幼儿园名称不规范,名称中包含外语词汇、外国国名或地名等;个别幼儿园仍存在“小学化”倾向;部分幼儿园保教活动单一,没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组织游戏活动。


发现的问题,各地均已整改或制定了可操作的整改方案。



六、评估中如何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


答:主要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实现申报材料信息化。县级、市级、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均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信息平台上传申报材料,不需上报纸质材料;县级材料一次性上传后,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均能看到,不需重复上传。二是压实指标审核。对于所有申报县指标审核均合格的省份才组织开展实地抽查。2021年以来有21个省份的190个县申报国家评估认定,经指标审核,有13个省份的152个县具备实地抽查条件。三是精简专家组人员。国家实地核查评估专家组由5人左右组成,专家中既有宏观政策的制定者、解读者,又有基层实际操作者、实践者,专家精干专业。四是实行抽查。实地核查中,每个省份仅随机抽查2个县,随机选择各类幼儿园2—3所作为样本进行核实。五是简化流程。实地核查中,每个县仅用一天半的核查时间,专家组直接到第一个被抽查县,在第二个被抽查县核查结束反馈意见后即刻返程;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实地核实等方式进行核查,不要求幼儿园为迎评专门准备材料。



七、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是什么?


答:各地在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过程中,压实县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县级自评、市级初评、省级和国家实地评估,查找问题、促进整改,解决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系列瓶颈问题,促进了学前教育的整体提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已成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有力抓手。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的决策部署,按照《办法》规定的评估标准以及2023年11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稳步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加强幼儿园教师数量配备资质达标、公办园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为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幼儿园安全卫生食品等问题的督导,促进各地补齐短板弱项。二是严格评估标准,既全面把关,又突出重点。《办法》规定的17项指标都要合格,特别注意把握好普及普惠程度达标、保教质量合格、教师队伍建设规范、经费保障到位、人民群众满意这5项督导评估重点要求。三是结合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幼儿园布局是否合理、数量是否充足,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人口情况等具体认定,不搞“一刀切”。四是克服形式主义,求真务实,稳步推进。严格按照督导评估工作流程和要求开展督导评估工作,不干扰幼儿园正常秩序,切实减轻基层迎检负担。坚持标准,不赶进度,确保评估质量。



来源 | 教育部官网

责任编辑丨方柔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浙江冻雨、暴雪来袭!春节期间,呼吸道疾病流行情况如何?防护要点→


» 这份寒假安全锦囊,家长跟孩子一起来看


» 寒假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这节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课程值得一看


» 217+56!2023年浙江省一级幼儿园认定和复核通过名单公布


» “一分钟”服务圈、“暗区”突围……新一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名单公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