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 | 用创新之功开新局 以奋斗之姿谱新篇——西安市2022年应急管理工作纪实
2022年,西安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年来,西安市立足西安实际,紧紧围绕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这一重点,以应急管理创新任务为突破,不断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治理体系建设,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未发生重特大事故,汛期经历降水过程20轮次,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险情灾情,全市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创新发展 围绕中心
织就应急管理“一张网”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探索创新,示范先行。这是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精准施策、科技兴安,推动城市本质安全的有力抓手。年初,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梳理出34项应急管理创新任务,其中包含管理类20项,科技类14项,涵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各个方面。任务中既有打基础管长远的“面上”创新,也有解难题求突破的“点上”示范。一年来,该局通过举办首届“2022西安国际城市安全高峰论坛暨应急产业博览会”,开展“高层应急逃生”、“智慧井盖”、“智慧电梯”、“电动车智能存放”试点推广,充分发挥创新工作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科学统筹谋划,加快试点先行,注重总结提升,有重点有节奏地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事业的整体提升。
对标实战 突出重心
布局救援体系“一盘棋”
空中应急力量开展人员急救
危难关头,救人民于水火。当遇突发事件时,为尽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一直在自我革新中,不断向更加快速、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奋进。
2022年,西安市将贯通全市应急指挥体系纳入全市重点工作,构建高效协同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该市加速推进西安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接入整合17个市级部门34个业务系统。打造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贯通汇聚全市7个已有信息系统共22067个监测点位,实现全市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城市内涝5个专项管网运行数据实时监测。同时,推动市应急管理在线管理、精准监管上持续发力,开发森林火情预警及救援、防汛“人盯人”防抢撤系统,优化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监测预警系统,已建成6个防火预警监测点位覆盖林区约1500平方公里,在线监测危化品重点企业91家。与公安、气象、水务、城管以及武警驻军、消防救援支队、安能集团建立常态联络机制,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指挥协同。
西安市完成命名两批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共72支5498人,绘制全市“应急力量布控联络图”, 实现快速高效调动。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应急救援队伍责任义务与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出台了《西安市应急救援队伍调用补偿及补助暂行办法》,提高救援队伍参与救援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出台了《西安市应急管理专家管理办法》,组建5个专业类别共271人的“西安市应急管理专家库”。同时,在修订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地质灾害、防汛等23个市级专项预案的基础上,制作预案简本及“明白卡”,让预案执行更高效。组织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等应急演练350场,不断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直达基层镇街、社区一线,是应急救援的先头部队。2022年,西安市印发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全市204个镇街(园区)全部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6224名基层网格员全部赋予相关工作职责,全市各镇街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挂牌、人员配备并实体化运行,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实现全覆盖。在森林防火期,全市设立防火检查站175处,瞭望哨112处,防灭火物资储备库61个,配备护林员1324名;协调争取甘肃森林消防队伍330人驻防,落实西北空中应急救援中心、陕西航空护林站2架灭火直升机和3架无人机常态备勤,社会应急救援队伍9支481人、扑火队伍24支1035人保持热备,森林火情创近年来新低。
坚守底线 紧盯核心
深耕安全生产“责任田”
统一综合执法队伍
事故猛于虎,责任大于天。防范化解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不断夯实安全生产责任链,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积极推进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西安市及时出台《西安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的60条具体举措》,对安全生产责任实行清单化管理,制定了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安全生产职责清单、行业部门领导干部责任清单,对部分重点行业领域完善全链条监管责任,对职能交叉和新业态领域明确了监管责任。在全市开展“五查、四会、三卡、两课、一承诺”活动(五查:员工每班查、班组长每日查、安全主管每周查、分管领导每月查、主要负责人每季度查;四会:召开班前安全提醒会、安全管理总结会、安全生产讲评会、安全形势分析会;三卡: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安全操作“明白卡”、应急处置“流程卡”;两课:积极组织“法律法规培训课”“事故案例警示课”;一承诺:企业以“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企业安全我尽责”为主题,规范安全承诺事项,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承诺活动),全面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2022年全年,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围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主线,制定安全生产“百日行动”方案,深入开展建筑、危化品、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检查企业94760家,查改隐患20.3万余处,对128家单位实施联合惩戒。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建立“严督实查、严抓实改、严防死守、全员备战”工作机制,制定“一方案两清单”,签订四级安全生产“军令状”,各级领导干部包抓到点、一线坐镇,以超常举措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同时,针对危化行业,西安市开展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先后完成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风险管控、老旧装置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等7个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市23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全覆盖检查,对17家气体生产充装企业、45家仓储经营燃料、易燃易爆液体和精细化工、小化工企业开展专项风险评估。推进3座尾矿库闭库治理,明确三级包保责任人,开展13轮督导检查,实现全市尾矿库闭库销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1.7万余栋自建房“一栋一策”实施改造、加固、拆除等措施;摸排燃气管道2.74万公里、燃气场站设施350座,完成餐饮场所燃气报警器安装3万余家;围绕“人、车、路、企、管”5大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建立“1+1+5”交通安全责任体系,暨1个交通安委会,1个交通安委办,以及道路(水路)、建设工程、公路养管、城市公交出租、城市轨道交通5个专业委员会,有力促进交通行业持续稳定;建成西北地区首家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中心,将10万余部电梯纳入监管范围……一项项措施直面新风险、破解新难题,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全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组建完成市、区县两级14支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该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力量实现了机构升格、编制增加,同时举办全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轮训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全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效能得到极大提升。在全国率先提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五标准”,在全省首家制定《综合执法量化评价实施细则》,出台《西安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西安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全市应急管理执法队伍权威性、专业性大大增强。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先后开展了集中执法、专项执法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等各类执法活动,通报安全生产行刑衔接案例7起、典型执法案例14起,受理群众投诉举报300余件,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形成了强大震慑。
主动防御 牢守初心
激活灾害治理“动力源”
开展森林防灭火演练
主动防范远胜于被动救灾。面对各类自然灾害,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始终严守“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底线,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实施立体化防范、标准化治理、产业化推动,不断推进灾害治理体系建设。
为避免、减轻暴雨灾害损失,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根据《西安市防汛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西安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联合编制了《西安市暴雨灾害防御指引》。《指引》从暴雨预警信号解读、暴雨防范准备措施以及防御措施等多个方面,向群众系统讲解了如何根据天气预警信息及时有效采取防御措施进而减少灾害损失。同时,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将1小时雨强标准纳入预警信号发布内容,明确以“气象预警信号”为预案响应启动条件;为沿山村配备卫星电话2192部,安装防汛喇叭624套,转移避险4.3万余人次,实现“零伤亡”。
西安市制定颁布陕西省第一部地方标准《社区(村)应急避难场所设置规范》,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供了设置规范,实现了与国家、省级相关标准有效衔接。该市制定颁布地方标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为全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提供规范性依据,2022年共对20个区县(开发区)进行检查验收,筛选推荐36个社区,指导灞桥区开展全国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同时制定颁布地方标准《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为行业部门实施监管提供指导,为企业开展有关工作提供依据,推动全市3428家企业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立。
全市储备救灾物资183万件,发放救灾补助2973万元,救助受灾群众1.46万人,建成应急避难场所220处,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END -
审核 | 徐海军
西安报业融媒出品
往期推荐
迎小年 安全隐患“大扫除”
喜讯 ! 高陵区应急管理局获评“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周至县、西咸新区严厉打击烟花爆竹违法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