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与中国经济一起 站在下一个12年的起点

吴悦 投资者网 2021-10-19


  • 温故知新,见微知著。回顾12年来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变化,可以更好地迎接正在到来的新考验

  • 12年前的2008年,说起全球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一个绕不开的标志性事件就是“雷曼兄弟破产”

  • 过去12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与结构的优化

  • 金融政策的变化也是一只调节经济发展状况的“翻云覆雨手”

  • 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房住不炒”将是长期的政策基调

  • 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将更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




文| 吴悦


全球经济正在面临负增长的冲击波,这和2008年金融危机何其相似。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推出一系列举措,以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


温故知新,见微知著。回顾12年来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变化,可以更好地迎接正在到来的新考验。


2020年,投资者网(前身《投资者报》)迎来了创刊12年的日子。


在过去的12年里,时代大潮奔涌向前,作为一家财经媒体,我们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生活的纷繁变化,忠实地记录、书写并传播了这12年的所有重大经济事件,尤其是对资本市场的深刻关照,让我们成为投资者们的好朋友,中国资本市场的“看门人”。


这些变化刻画在一份份专题和报道中。当重新翻看过往12年的一篇篇报道,细细体会那时的用词、逻辑乃至心境,不禁感慨中国经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望过往的12年,我们以专业媒体的操守,为投资者代言,以经久的勇气坚持,为资本市场尽心守望,以我们的点滴努力,为这片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伴随着转型与改革的土地,提供着资本市场制度向好的可能。


当然,这也是一个充斥着巨大诱惑的利益场,所以很多时候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考验着我们内心的坚守与安定。但我们始终坚信,促进信息透明,就是最好的投资者保护。


这里,我们梳理了《投资者网》在研究报道中国经济的过程中记录过的最重要的一些大事,以及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既是对过去12年的一个总结,更是一种责任和希冀,愿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勤奋研究,以烛火微光,为中国资本市场及投资者们映照下一个12年。



1

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12年前的2008年,说起全球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一个绕不开的标志性事件就是“雷曼兄弟破产”。2008年9月15日,雷曼公司根据联邦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引发了一连串旗下子公司的破产官司和繁琐的跨境诉讼。以此为开端,迅速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随之各类市场陷入巨幅波动,全球股市连续暴跌,金融危机由此进入全面爆发阶段。


事实上,雷曼兄弟算不上美国最大的银行,但其破产为何却震动了全球金融体系,甚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这和之前已有端倪的次贷危机密不可分。2004至2007年,雷曼经历了次贷的巅峰时刻,抵押贷款和商业地产被打包成数十亿美元的债券。就在次贷危机蔓延之际,雷曼却逆风而上,大量买进商业和住宅抵押贷款,投资了大量办公楼和公寓楼项目。而当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时,房地产泡沫破灭,资产价格暴跌,雷曼兄弟也被拖入了深渊。当时,与雷曼兄弟一样受累于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为数众多,最终酿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而在中国,2008年的证券市场也充斥着熊市的气氛,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高位,用了一年时间,于2008年10月跌至1664点。如今,这两个点位仍然分别代表着12年内的A股最高点与最低点。A股暴跌的原因与美国不同,当时更多是由于2005-2007年的大牛市本身累积了巨大的泡沫,同时伴随着“大小非”(指股改产生的大、小非流通股)解禁后的大举减持,这才造成了长达一年的暴跌。


虽说造成暴跌的原因不同,但中国的资本市场乃至总体经济发展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随后出台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当时提振了信心,但也为后来的货币超发等问题埋下了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股市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重新复苏,在这12年中经历了一轮长达十年的牛市,道指也从2008年年末的8776点,一路涨到今年最高点接近30000点,截至5月22日,报收24465点,较12年前上涨近两倍。


而A股的上证指数在这12年里再也没有突破过6124点,截至5月22日,报收2813.77点。




2

经济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


2010年,中国在经历了两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在“四万亿”及一系列后续政策的刺激下,当年GDP实现了10.6%的高增速,时隔两年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但这也是整个一零年代唯一的一次两位数增长。2013年政策层提出了“三期叠加”的说法,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三期叠加”,说明在官方看来,“三期叠加”也属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2010-2011年由于“四万亿”刺激政策的延续效应,仍存在产出过剩。其后几年,宏观政策出现了一系列摇摆和修正,2012年-2014年财政及金融政策收紧形成了产出缺口。2015年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形成了两年的产出缺口,2017年开始中国经济在长期产出缺口后,自身形成了一个小的增长周期,也就是当时所说的“新周期”。


始于2016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实上正是对前期产出过剩或缺口的一种修正,当时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此前的刺激政策使得中国各部门杠杆率出现了大幅上升。


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实体部门宏观杠杆率上升了16个百分点。不过从2009年到2016年,实体部门整体杠杆率8年间上升了100个百分点。在这个过程中,加杠杆模式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其中地产与基建是加杠杆的主要途径。


不过,随着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出,由此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去杠杆”战役。在随后两年里,“去杠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宏观杠杆率稳住了”。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7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48.9%,较2016年仅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在过去五年里,这一比率年均上升13%,杠杆率的增长势头明显趋缓。


但“去杠杆”过快过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经济增速明显下滑,消费、基建、投资均疲软,民营经济下滑,出口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资本市场也出现动荡局面,A股指数持续下跌引起股票质押危机,债务违约频发,市场信心受到打击。从2018年开始,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再次转换到稳增长上来,从“去杠杆”阶段进入“稳杠杆”阶段。到2019年,居民部门杠杆率由2016年的45%升至53%;企业部门由2016年的158%降至153%;地方政府降得更早,由2014年的23%降至20%。可以从“去杠杆”到“稳杠杆”的一系列政策调整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3

金融市场12年变奏



另一个显著影响中国经济的因素是金融政策的变化。过去,我国货币发行主要依靠外汇占款输入导致的被动基础货币投放,央行为了对冲基础货币的增加,采用了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回笼相结合的方法控制货币超量增长。但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以外汇占款为主要基础货币发行渠道的模式戛然而止了。


受人民币贬值影响,我国资本由净流入变为净流出,导致外汇占款开始减少。同时,受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变化的影响,货币政策也在宽松、稳健之间动态调整,市场流动性也因而在过剩与不足之间不断变化。


金融市场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人民币汇率结束了1994年以来未发生大幅贬值(特别是2005以来基本以单边升值为特征)的历史。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随后人民币汇率经历了长达17个月的贬值,直至2016年末在6.95附近企稳。2017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走强,首次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浮动的预期。2018年二季度开始人民币再次进入贬值通道,并在6.97附近成功守住7关口。2019年人民币在“贸易风波”影响下先升后贬,在8月首次破7,一度接近7.2关口,随后中美贸易风波缓和后开始企稳升值,并在当年末回到7以内。


到了2017及2018年,在人民币汇率逐步形成双向宽幅波动预期后,我国国际收支首次实现了基本平衡,这是多年来我国宏观调控首次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可以说汇改的目标在3年后终于实现。



4

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



如果问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过去12年最好的投资项目是什么?他很可能会回答“买房”。确实,甚至再往前推,近二十年来中国地产经历了一轮大牛市,堪称黄金时代。


这一轮地产牛市是经济红利、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带动了海量的住房需求,并围绕房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一级土地整理、各类建材、设计/建筑/园林、施工建造、营销/金融、二手房交易服务等。一时间好似整个国家或城市的财政经济都跟地产兴衰紧密相关。


与此同时,房价的一步步攀升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金进入楼市,买房炒房成了最稳当最赚钱的投资项目。同时,开发贷与住房贷款严重挤压其他实体经济的融资,这也使得更多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


因此,过去12年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的12年,2008年,中国销售额最高的万科全年销售额约为500亿元,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CREIS)数据,万科、中国海外发展、保利地产等13家企业2008年的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


而在2019年末,同样来自于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排名前两位的碧桂园和万科的全年销售额分别是7715亿和6312亿,而千亿俱乐部的成员有19家房企。


看得出来,这12年来,不论是市场的整体规模还是房企的单体规模,房地产市场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如果细数2017年往前的中国富豪榜,地产商入选的人数之多令人咂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程度。


不过,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一路伴随着政策调控力度的变化,当市场泡沫过大时,调控政策会出台一些收紧措施,如限购、限贷等。但收得过紧时,地方财政入不敷出,整条产业链上的行业企业都会受影响,于是,“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呼声也一直存在。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这轮地产牛市由经济红利、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共同作用而成,而当这三大红利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时,推动地产价格不断上行的根本性作用力也就不存在了。


最近两年,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地产市场的降温,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空城”、“鬼城”的报道常常见诸媒体。政策层面也一直在抑制投机性买房需求。最新的政策动向是,今年2月19日,央行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从这个表述看,“房住不炒”大概率将是长期的政策基调,房价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中报告中并没有提及此前传闻中即将推出的房产税,这也说明决策层对待房地产发展问题的谨慎态度,不能过热,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作为体量巨大的产业体系,维持其平稳运行或许才是最佳的选择。



5

互联网进入巨头时代



如果说房地产市场在过去12年经历了一轮由万众瞩目到渐归平淡的轮回,那么接下来,中国经济社会最引人关注的力量来自于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崛起。


以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为节点,标志着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均已完成了上市。但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兴起,互联网世界的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及海外科技互联网潮流更迭,全球资本市场的市值巨头已经被科技公司占据绝对优势。


12年前,说起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人们举出的例子都是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能源、金融企业。而到了2019年,占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前两位的已经变成了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截至目前,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分别为3.93万亿元、3.65万亿元。而在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当天,其市值为2383.32亿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1.63万亿元,腾讯控股2004年在港股上市,2008年末的市值不到千亿元,距离现在的3.65万亿,涨幅更为惊人。


如果放眼全球范围,这种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调整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苹果、微软等公司市值早已突破万亿美元,而在2019年末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科技互联网公司占据了七席。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12年前,互联网还只是部分人的应用工具,而到了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角落,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过去12年,中国是被互联网改变得最彻底的国家。从购物到娱乐,从生活服务到办公应用,从投资理财到支付方式……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和信息的关系(网络媒体、社交工具等)、人和服务的关系(如电商平台、各类生活服务应用等)、人和金钱的关系(比如国民级应用支付宝,以及2013年出现的互联网金融,虽然P2P等模式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弊端)。


以至于今天很多人会感叹:手机已经成了身体的一个器官,离开它简直寸步难行,因为手机上承载着我们的社交、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物流、获取资讯等各种刚需。这也就意味着过去12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由物理层面的道桥建设,又叠加了一个信息化层面的网络建设。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过去12年,中国互联网科技发展的成果更多是集中在消费端,也就是面向C端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但在B端,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基石作用的制造业,互联网及各类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还远远不够,中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远远滞后于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物流的发展,电商平台的高效和智慧物流的顺畅在倒逼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大力提倡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时代背景。


如今,包含着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领域在内的“新基建”已经吹响了建设的号角,在“To B”的互联网下半场,政策大力扶持叠加热钱大量涌入,中国有望迎来产业互联、科技实力加速提升的下一个12年。(思维财经出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精选/Editor‘s Picks 

 年度A股商誉警钟长鸣榜:1.26万亿高悬还藏着多少“雷”?

  2019年A股完成并购总额逾7900亿 影视、游戏并购几乎绝迹

 A股上市公司年报分红榜:解密如何布局高分红股组合





商务合作 · tzzb@tzzw.cn

内容合作 · gaofangfang@tzzw.cn

官方网站 · www.investorchina.cn


招聘


 产经行业研究员               前台行政

 金融行业研究员               公关经理

 研究院 · 研究员               新媒体销售经理

 医药产经分析师               美编

 微商城/小程序运营专员


联系方式


招聘电话:021-33833319

加入我们:tzzbhr@tzzw.cn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