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洋 ¦ 对美军《2017-2042财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的初步看法

兰军21 空天防务观察 2022-04-11

2018年8月30日,美国防部发布《2017-2042财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下称《综合路线图》),这是美军公开发布的第5版(2007、2009、2011、2013、2017)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发生较大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军关于未来无人系统发展的新认知、新安排。从新版《综合路线图》的内容和近年来的发展动向,可以判断出美军无人系统发展正进入高效提升整个谱系能力、全面推进概念技术融合、逐步推动装备更新拓展的“三管齐下”的新时期。但在这里,我们暂不去结合美军近年来无人系统的发展关键动向做综合分析,仅阐述我们对新版《综合路线图》的初步看法。



●美国防部《20172042财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封面(美国防部图片)


一、围绕四个全局主题设计并阐释路线图


新版《综合路线图》抛弃了早期版的结构安排,首先直接提出互用性、自主性、安全的网络、人机合作4个事关军用无人系统发展的全局主题,再围绕主题分别梳理若干支撑因素并制定路线图,并提出相关挑战、未来方向和关键技术。


新版《综合路线图》共梳理出通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模块化和零件互换性、数据权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信息保证、电磁频谱与电子对抗、人机编组等14项支撑因素,提炼了在设计灵活性和确保数据权利方面缺乏远见、对人机交互缺乏了解、缺少灵活的采办、脆弱的网络等17项相关挑战,实施灵活的敏捷采办、用新方法保护数据权利、采用个性化自主系统策略等11个未来方向,按优先级划分的公共/开放体系结构、通用数据库、自主建模与仿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GPS拒止环境下的解决方案、韧性稳健的网络、自主数据策略适配等19项关键技术,形成了新版《路线图路线图》的核心内容。


●新版《综合路线图》针对互用性主题及其支撑因素设计的路线图(美国防部图片)



●新版《综合路线图》针对安全的网络主题及其支撑因素设计的路线图(美国防部图片)



●新版《综合路线图》针对人机合作主题及其支撑因素设计的路线图(美国防部图片)


此外,围绕各项支撑因素设计了涵盖近期、中期(2029年前后)和远期(2042年前)的路线图,并并列出了小型无人系统自主架构、无人系统联合架构等6项在国防部长层级考虑的措施


二、从三个方面对主要内容进行重要调整


一是适应新的战略背景,大幅度缩减了内容篇幅。新版《综合路线图》的制定适逢美国公开锁定我、俄为战略对手,加强落实大国战略博弈,篇幅仅有58页,比以往版本大幅缩短(2007年版188页,2009年版211页,2011年版108页,2013年版168页),且未详细阐述关键技术和无人系统装备发展。2018年以来发布的美国防部《国防战略》、美海军《无人系统战略路线图》、美空军《下一代情报、监视与侦察优势飞行规划》等文件公开版都很简短,旨在避免提示战略对手,形成对手“一直搞不懂这个计划到底落实在哪,要朝哪个方向发展”的效果,新版《综合路线图》的篇幅大幅缩短,可能也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同时,根据其他一些专家的意见,也有可能是美国防部在进行采办改革之后,可能形成了美国防部只管共同问题和通用技术、各军种各自制定的无人系统路线图再具体、详细地规划装备技术发展的格局,使美国防部的新版《综合路线图》篇幅大幅缩减。



2018529日,期待已久的美海军无人系统路线图(《美海军无人系统战略路线图》)公开版发布,整个文档一共……8页,并且正文页的内容那叫一个“稀疏”(上图左侧为封面);82日,美空军发布期待已久的《美空军下一代情报、监视与侦察主宰飞行规划》的公开概要,整个文档一共……2页(上图右侧为封面,同时也是内容首页)。有关后者,美空军释放的一些信息,可参见本号201883日的报道:“黑暗传说2:美空军秘密构建未来情监侦架构,或以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机‘蜂群’和高超声速等为支撑”(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美海军、美空军图片)


二是首次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列为影响无人系统发展的一个支撑因素。美军在早期版《综合路线图》中也都提到人工智能,但都是一带而过,并未突出,新版《综合路线图》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列为“自主性”这一全局主题的首要支撑因素,提出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一项快速进步的技术,在推动无人系统指挥控制、导航、传感器情报与融合、障碍探测与规避、集群行动和战术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使无人系统能够自主学习并作出高质量决策,从而提升自主性,拓展和改进无人系统的功能,极大地增强作战空间感知,最终变革作战空间管理和指挥控制。这表明美军意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进步加速无人系统的发展。



●新版《综合路线图》针对自主性主题及其支撑因素设计的路线图,注意其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单独作为支撑因素列出和设计(美国防部图片)


三是放弃无人系统要回到正常采办程序的提法,重新强调要实施多路径敏捷采办。美军在2013版《综合路线图》中曾提出:为应对紧急作战需求而快速采办无人系统带来了挑战,随着紧急作战需求的逐步放缓,无人系统的采办过程将要逐渐正常化。但新版《综合路线图》则指出:美军应通过“更好的购买力3.0”计划、“其他交易协议”和“国防创新单元”等新方式、新途径与工业界合作,简化和理顺采办流程,跟上工业界步伐,持续快速发展和采购无人系统核心技术。这也是新版《综合路线图》的一个鲜明变化,体现出美军意图比对手更快速地利用无人系统形成军事优势。


三、几点看法随笔


首先,新版《综合路线图》的内容值得关注,但要注意它的价值限度。我们认为,它已不足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美军无人系统装备技术发展重点和方向。若要结合美军各军种可能的规划,又很可能继续面临美军只发布寥寥数页、十几页的公开版情况。因此,亟需加强系统跟踪和综合研判,持之以恒,尽量避免在新战略背景下继续传统研究方式——提出一个论断,却只有一两个案例可以“支持”这个论断,事实上这一两个案例是否真的有典型性?是否有普适性。可能并没有底。这种方式在当前背景下可能就是“以片面求深刻”。调整需要时间,但我们自己的心里一定要有个数,知道这有可能会存在问题。同时,面对信息过载、信息不足和信息虚假,真的该补结构化信息库、数据库、模型库建设并持续更新优化的课了,否则这行很难满足需求和高质量持续发展。


第二,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无人系统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问题。美军无人系统将以我军为主要作战对象,并不适合我军直接参照。在未摸清底数、厘清需求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直接对标,更不适宜以直接对标的思路、技术差距的现实,直接搞很多型号试图媲美或超越美军少数型号。相关需求、体系、装备(形态)和技术等,都需要深入论证;是否和如何借鉴,怎样对抗,都要充分的系统评估。特别是,要深入思考无人系统特点,主动地去调整采办、体系、研发、升级等方式,用新方式适应,如不要把研制一型高端平台当主战装备、当骨干装备的老思路,简单直接地挪用到无人系统谱系发展之中。要考虑如何制造“时代差”——“代差”可能不足以带来1991年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完胜伊拉克的结果,那就是“时代差”的战果;僧格林沁的铁骑一往无前、勇猛冲锋,但在英法联军的枪炮面前,同样只能面对完败。现在和未来的“时代差”可能更危险,枪炮看得见,但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武器系统,其“原力”却往往是难以察觉的。在深度信息化和逐步智能化加持之下的无人系统,或许又将给国家带来制造“时代差”的新机遇。


张洋先生已为《空天防务观察》提供15篇专栏文章,如下表: 

序号

篇名

发表日期

1

美国2015年版《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分析

2015年2月13日

2

第51届法国巴黎航展:主要合同签订和重要信息公布情况

6月17日

3

第51届法国巴黎航展:主要合同签订和重要信息公布情况(更新)

6月19日

4

第51届法国巴黎航展:主要统计数据及初步评价

6月23日

5

最美丽的世界纪录:英特尔公司的百架无人机流光共舞

2016年1月18日

6

管窥美空军下一代远程轰炸机发展

2月17日

7

美空军《2016~2036年小型无人机系统飞行规划》制定背景及内容要点

11月4日

8

2016年世界军机装备重大进展盘点

2017年2月8日

9

美军空射无人机“蜂群”朝实战化方向迈进

3月15日

10

俄空天军未来战略打击能力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3月31日

11

美国空基反弹道导弹系统中的无人机发展与运用:引言及第1篇(侦察/拦截一体化装备方案)

5月10日

12

美国空基反弹道导弹系统中的无人机发展与运用:第2篇(基于无人机的预警探测装备)

5月12日

13

美国空基反弹道导弹系统中的无人机发展与运用:第3篇(无人机机载反弹道导弹武器)及结束语

5月15日

14

从战斗力竞争的视角分析美军第三个“抵消战略”中国防科技博弈的核心思路

5月26日

15

对美军《2017-2042财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的初步看法(即本篇)

9月12日

有兴趣的读者,可点击相关文章的“篇名”阅读原文。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张洋,谭健美)



关注本公众号有以下三种方式:

1、点击本文顶部蓝色“空天防务观察”字样,点击“关注”;

2、在微信的“通讯录”-“公众号”中,点击右上角的“+”号,输入“AerospaceWatch”查到到本公众号之后点击,再点击“关注”;

3、长按下面的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本号:

您还可以关注我中心“民机战略观察”公众号,掌握和深入了解民用航空领域动向和进展!

您也可以关注我中心“航空简报”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航空领域各最新动向!


                                                                                                                                                                                                          本篇供稿:系统工程研究所                                 编  辑:王  晨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