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发展】以空制海:美国P-8A增强反潜战和反舰战能力;韩国采购P-8A;美国、以色列和意大利的无人机反潜
《空天防务观察》导读:本期为《以空制海》首期,关注国外以航空装备(有人机或无人机)实施或参与执行反潜、反舰作战的新动向。本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美海军授出P-8A飞机高空反潜战能力发展合同,并采购“捕鲸叉”第2+批次反舰导弹;
——美国批准向韩国出售6架P-8A飞机;
——美国诺格公司演示MQ-8无人直升机参与反潜战的能力;
——以色列扩大海上情监侦无人机装备规模,提高其飞行速度,推出无人机反潜战任务载荷;
——意大利推出可供无人直升机使用的一体化反潜战系统。
一、美海军授出P-8A高空反潜战能力发展合同,并采购“捕鲸叉”第2+批次反舰导弹
2018年9月26日美国防部宣布,位于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的美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已授予美国波音公司一份总金额1542.2132万美元的合同(N00024-13-C-6402)修订,开展为P-8A(反潜巡逻机)集成“高空反潜战武器能力”(HAAWC)而发展空中发射配件的工作,同时订购14套相关的遥测套件。波音公司将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履行合同修订,全部工作预计将在2020年9月之前完成。在授出合同时,美海军从2018财年的研究、发展、试验和鉴定经费中拨付了289.4563万美元。
●“高空反潜战武器”是在Mk54轻型鱼雷的基础上配装“远射”组件形成,将使P-8A通过增量改进形成高空、更远距离上的反潜打击能力。P-8A增量改进很可能还增加或加强使用空射无人机进行低空探潜跟潜的能力(美国洛马公司图片)
同一天,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帕图克森特河的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则依据之前发布的一份基本订货协议(N00019-16-G-0001),授予了波音公司一份总金额1425.3926万美元的固定价格类交付订单(N0001918F1652),采购53套“捕鲸叉”第2+批次(Block Ⅱ+)战术导弹升级套装。波音公司将主要在密苏里州的圣查尔斯履行该订单,全部工作预计将在2020年12月完成。在授出合同时,美海军从2018财年的研究、发展、试验和鉴定经费中拨付了1425.3926万美元。
●2018年1月22日,AGM-84N“捕鲸叉”第2+批次(Block Ⅱ+)在穆谷角海上试验场由F/A-18E/F完成作战试验发射。在AGM-84D“捕鲸叉”第1C批次(Block 1C)的基础上增加GPS制导和网络赋能能力,后一能力使之可借助数据链在飞行中更新诸元,改进了目标选择能力;提供了取消任务这一选择;增强了应对电子干扰的能力。该导弹正在配装P-8A飞机,以及F/A-18E/F战斗机;美海军正继续发展该导弹的增程型(美海军图片)
此前在2018年9月24日,美海军还授予雷神公司总金额4611.4946万美元的合同修订,为美海军采购4套APY-10雷达系统生产型,为英国采购8套,为澳大利亚采购4套,以及相关服务。支持P-8A飞机第8生产批次和第9生产批次(这样计算得到的每套APY-10雷达的单价不超过288万美元)。
●P-8A飞机从任务载荷舱投放“磁鹰”无人机想象图。该无人机可在低空跟踪潜艇,并将数据提供给高空飞行的P-8A飞机,使后者可装订诸元并投放“高空反潜战武器”(美国波音公司图片)
二、美国批准向韩国出售6架P-8A飞机
2018年9月13日,美国防部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向美国国会通报一项已获美国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军售,即韩国采购6架P-8A飞机计划。该交易金额估计为21亿美元。
●隶属美海军第20飞行试验与鉴定中队(VX-20)的P-8A飞机飞越切萨皮克湾(美海军图片)
韩国海军拟使用P-8A飞机替换其现役的P-3C“奥利安”反潜巡逻机,主要执行反潜战、反舰战、情报和侦察任务,配备各型鱼雷。通告中称,“韩国是美国印太司令部战区最亲密的盟友之一。拟议的军售将提升韩国保卫国家并为联合作战做出重大贡献的海上能力,从而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目标。”韩国的P-8A飞机将配装战术开放式任务软件、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MIDS-JTRS)终端、AN /AAQ-2(V)1声学系统、MX-20HD光电/红外传感器系统、AN /ALE-47箔条/红外干扰弹发射装置和AN/AAR-54导弹来袭告警传感器等任务系统和设备。
三、美国诺格公司演示MQ-8无人直升机参与反潜战的能力
2018年9月19日,美国诺格公司宣布,该公司使用一架M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的角色扮演机,在美海军于2018年8月举行的2018年度先进技术演习(ANTX 2018)中投放了声呐浮标。该公司还演示了利用开放式体系架构的任务系统,指挥控制该角色扮演机、携带该公司微型合成孔径雷达的便携式无人潜航器、其他无人水面艇合作执行任务的能力。
●M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的角色扮演机在ANTX 2018演习中投放声呐浮标(美国诺格公司图片)
此前,2018年7月,MQ-8C在英国皇家国际航空涂装会上进行展示时,陈列展示了英国超级电子公司的声呐浮标任务吊舱。该吊舱中能够携带25~63个声呐浮标,为该无人直升机参与反潜战提供了装备。
●MQ-8C无人直升机在英国皇家国际航空涂装会上进行展示,图中左侧吊舱为超级电子公司的声呐浮标任务吊舱(美国诺格公司图片)
四、以色列扩大海上情监侦无人机装备规模,提高其飞行速度,推出无人机反潜战任务载荷
2018年8月31日,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报道称,以色列航宇工业公司(IAI)为提高以色列海军海上情监侦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进行了设计更改,并正在进行试验与鉴定。
随着以色列海军将海上情监侦任务由有人机转移到无人机,以及以色列空军在数年前决定将其海上巡逻任务(包括反潜任务)由“空中国王”B200有人机转移到“苍鹭”1和“苍鹭”TP长航时无人机(为此,“苍鹭”TP正在配装适应该任务的新型传感器和通信系统),以军这些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变得更加重要,因为需要无人机快速飞抵疑似目标位置进行调查。此前,“苍鹭”1和“苍鹭”TP的最大飞行速度分别约为120海里/时(约220千米/时)和200海里/时(约370千米/时),而美国P-8A反潜巡逻机可达490海里/时(约910千米/时)。目前,以色列空军无人机系统飞行时数已占到其整个机队飞行时数的一半以上,并且这个比例还在提高。以色列空军还制定了无人机系统未来15年主规划,其内容包括继续扩大装备数量。
●以军的执行海上情监侦任务的“苍鹭”1长航时无人机(以色列国防部图片)
此前,IAI于2018年7月12日,宣布推出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反潜战设备。该设备的需求来自以色列海军“海鸥”(Shahaf)有人驾驶海上巡逻机的退役和“苍鹭”无人机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海上巡逻任务,为此需要给后者增加反潜战能力。IAI推出的是可供“苍鹭”使用的声呐浮标(声学探测器)和磁异常探测器(MAD,磁探仪)。其中,声呐浮标是小型、轻质的创新型声呐浮体,由无人机投放后伞降触水。浮标可在高海况下发射并接收声信号,并实时向无人机控制站传送情报。MAD装在无人机上,通过识别磁通量变化探测潜艇并发出警报。两种传感器是互补的:声呐浮标用于广域搜索,MAD用于检验目标是否是潜艇并确定疑似目标的当前位置。无人机可搭载若干声呐浮标,在疑似有潜艇存在时被精确投放到海中。使用无人机探潜具有的显著优势包括更长的在站时间、可长时间向后方传送声呐探测信息、后方人员可通过轮换持久监控态势、不会使人员遇到生命危险等。
五、意大利推出可供无人直升机使用的一体化反潜战系统
2018年7月18日,在第51届英国范堡罗航展上,意大利列奥纳多公司推出了可供无人直升机使用的一体化反潜战系统。该系统以列奥纳多公司的“超轻型声学增强系统”(ULISSES)处理机技术为核心,综合美国L3技术公司的先进低频“直升机远程主动声呐”(HELRAS)吊放声呐技术和下一代中频轻质“萤火虫”(Firefly)吊放声呐,以及英国超级电子公司的声呐浮标,可从2020年开始向客户交付。
●列奥纳多公司展示SD-150“英雄”无人直升机。本图只显示了该机可配装雷达和光电/红外传感器及转塔系统(意大利列奥纳多公司图片)
列奥纳多公司此前已在为意大利和荷兰的NH90直升机提供OTS-90声学系统。基于该系统的经验,列奥纳多公司发展出质量仅6.5千克的ULISSES处理机,可配装到该公司的SD-150“英雄”无人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50~180千克)上。该处理机可结合超级电子公司的声呐浮标进行多基处理。
张洋先生已为《空天防务观察》提供15篇专栏文章,如下表:
序号 | 篇名 | 发表日期 |
1 | 2015年2月13日 | |
2 | 6月17日 | |
3 | 6月19日 | |
4 | 6月23日 | |
5 | 2016年1月18日 | |
6 | 2月17日 | |
7 | 11月4日 | |
8 | 2017年2月8日 | |
9 | 3月15日 | |
10 | 3月31日 | |
11 | 5月10日 | |
12 | 5月12日 | |
13 | 5月15日 | |
14 | 5月26日 | |
15 | 2018年9月12日 |
有兴趣的读者,可点击相关文章的“篇名”阅读原文。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张洋,王睿)
关注本公众号有以下三种方式:
1、点击本文顶部蓝色“空天防务观察”字样,点击“关注”;
2、在微信的“通讯录”-“公众号”中,点击右上角的“+”号,输入“AerospaceWatch”查到到本公众号之后点击,再点击“关注”;
3、长按下面的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本号:
您还可以关注我中心“民机战略观察”公众号,掌握和深入了解民用航空领域动向和进展!
您也可以关注我中心“航空简报”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航空领域各最新动向!
本篇供稿:系统工程研究所 编 辑:王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