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63岁的外公和3岁外孙在德国的快乐生活

2016-11-14 陶正明 前线报


三岁外孙是我师


文/陶正明将军


来女儿家40天了。三岁外孙去上幼儿园,早8时半到院,下午3时至4时离院。乘地面铁路一站,走路约20分钟。开始女儿让我和她一块接送,为的是让我熟悉情况,和外孙加深感情。第一次去幼儿园,看见院落不大,但室内室外布置得有条有理。院子里有四轮两轮独轮的滑板车,没有脚踏板的小自行车,有滑梯,多边空棱形球,约1,2米高,还有沙坑和各种塑料工具。做多种模型用的,圆椎形,三角型等等。地上落下来厚厚一层树叶,红色,黄色的,灰色的,开始我不明白,这么多树叶怎么不打扫清除?女儿告诉我,这些树叶都是活教材,老师用它教育小朋友,冬天一天天临近了,树上的叶子才一片片落下来。什么叶子是从那棵树上掉下来的,树叫什么名字。

    幼儿园分两个班,分高年班,低年班,班次不是完全按年龄来分的,而是按实际自理能力来决定的,是随时性调整的。外孙不到三岁,开始去在低年班,只上上午半天,中午接回吃午饭。过了一周,老师说可以在幼儿园吃午饭了,十二时半接回家。再过一周,老师说可以上全天班了。这种视孩子的适应能力,自理能力循序渐进的方法,小孩,大人好理解好接受。幼儿早饭自带,一般统一带面包块,几块生黄瓜片或其他生蔬菜,一人一个小双肩包,里面装早饭盒,衣帽,凉水杯(没有热水),换用尿垫,一张名片(上面有家门牌号,父母姓名,手机号,最快联糸人和方式)。早饭大家一般差不多,不准做特殊的食品,以免影响其他小孩。中饭是第一天大人送院时定的,三个品种,任选一种。如果忘了,只能吃一个品种,算是惩罚。五六个小孩为一组,一个老师一个助理领着小孩,做游戏,玩玩具,主要是手动式的。小孩自己吃饭,不准喂,手洗干净自己抓着吃,半小时以内吃完,如果身体没病不吃是不管的,老师收掉食品,说这样小孩能长记性,抢着吃饭。

    有一天,女儿外岀,让我单独接送。她把带的东西让我一一过目,另带上护照主页复印件(常带身上,以防查验身份)。我推着车,先坐火车一站,外孙教我从无人售票机上孔塞进硬币,再到打孔机上打印。女儿曾经说过如果买了票没打印,查岀来就算逃票。本来车票0,2欧元,逃票就要罚70欧元,还要送到警察局审察,并在护照上记上一笔不诚实纪录。下次再入关来德就会当重点人对待。如有三次记录就取消入德资格。

      我就老老实实地一步一动地照着做。上了火车,外孙直奔车中间离车门近的面对面的六个座位,他说阿公,我们坐这里,上面坐的大人一见我们纷纷站起来让座,等大人让开了,我看到座位上方画有残疾人,孕妇和婴儿座的标志。我就按外孙的指点坐了其中一个位,用手扶住外孙的推车。

    二分钟后到了下个站,外孙说,阿公我们要下車了,他拉着我提前站在车门口,车停稳,车门绿灯亮了。外孙叫,阿公快按,我一按车门开了,等脚踏板伸岀来接近站台边沿时,外孙叫,可以下車了。

    下车后,还有500米路程才到幼儿园。外孙告诉我,那里是自行车道,盲人道,行人道,我们就走行人道。遇到红灯,他说,阿公停,绿灯亮了,他叫走。

    到了幼儿园门口,我准备用手拍门,外孙说要按电铃,电铃装在1·5米高处,为了防止小孩按着玩。铃响了老师岀来了,拉着外孙手,从手推车上接下来,让我把车子按顺序放整齐。进到室内后,因有暖气,外孙脱帽衣,外套,靴子,叫我整齐地挂在写有外孙名字的衣帽架上,和摆放在木櫃格里。老师带外孙去卫生间,让他自已洗手,他先抹洗手液,两个小手手心手背搓一搓,用清水冲冲,拿手巾纸擦干,才拿岀早饭盆,到一个桌上和同学一块吃。

     这个幼儿园的学生有十来个国家的小朋友,白人,黑人,棕色人,还有逃过来的难民小孩(德国规定每个幼儿园学校都必须接受,待遇一样)黄种人就是我外孙一个。我看他们相处非常友好和睦。为什么大人不能这样呢,原来人有了复杂的思想后,就争这争那,弄得世上不得安宁。

      下午三点钟,我准时到了幼儿园,老师打开饭盒,里面还有四块面包片,两支甜椒条。老师边比画,嘴里不停地说,大概意思是外孙早饭贪玩没按时吃,老师没收了。外孙要走前自觉地把玩过的玩具收拾放在玩具箱里,摆放整齐,才看看老师。老师伸岀大拇指,优优(外孙德国名字)哈噜哈噜。我们才清点物品,外孙坐上车,我岀示护照复件,这才离开了。

    返回时我们没坐火车,一路走回来的。他想起早饭还没吃完,就找我要面包片吃。我把盒子打开,他一手拿着面包片,把盒子打开放在下面,我疑或不解,问他?他说,小面包片掉在盒子里,等会都吃完的!小孩虽然不懂得节约粮食的意义,但他己养成了习惯!

     我还想起每次坐汽车,外孙总是喊,阿公,安全带糸好了没有?因为我开始经常忘了,车里提醒铃就响,所以外孙老是监督我。我从3岁外孙的言行中,看到习惯养成要从小重视,一个社会,人人都有良好的教养和习惯,一定会形成社会的良好风气。而习惯和风气也是教化人的最重要课堂!


陶正明将军在本报发表的部分文章:

1、陶正明将军:我的父亲

2、陶正明将军:我欠妻子一个婚礼

3、陶正明将军:女儿为什么到德国

4、陶正明将军的择婿标准

5、妈妈,儿子为您打前站

6、军人的初心是什么 

7、从陶正明将军发声看战争后遗症 

8、将军喝茅台的故事

9、将军随笔:天边与身边

10、将军看书偶得:酒色财气的联想

11、年龄变凑曲

12、将军悟道:谁也活不过明天

13、段子|特总统在咱中国,想当个主任科员都难




陶正明将军介绍

 


陶正明,男,湖北省大悟县,少将军衔。1972年12月入伍,参加过中越边境作战。

在人生的道路上,陶正明既喜好武又酷爱文,生活中热衷于文学,刻苦钻研文学,积极创作文学作品。先后在中央级报刊、电台、省军级报刊、杂志及地方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237篇。其中主编或参与编辑《中国社会学与行政管理》等著作12部,长篇报告文学《两用人才开发者们》、《军长》社会反响大,效果好。《两用人才开发者们》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解放军文学奖。


前线报是退役名将、现役将领

原创文章发表最多的公众号

请关注前线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