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药究竟是什么?吃了它真的会变聪明吗?
赵玉宝 绘
近年来,聪明药滥用问题多次被媒体报道,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每到中考、高考前夕,一些考生家长微信群、QQ群里就会疯传聪明药广告,那么,聪明药究竟是什么?吃了它真的会变聪明吗?记者了解到,滥用聪明药的群体主要为学生、上班族、考证族等,他们将成功的希望寄托于所谓的“神药”,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遭遇接踵而至的身心伤害,包括失眠、焦虑、抑郁,甚至自伤、伤人……
患儿吃了治病
非适应症人群服用有害无利
“在国内,被滥用的聪明药主要是处方药利他林,但不应该叫聪明药,这会引起民众的误读。事实上,聪明药并不会让人变得聪明。”北京高新医院戒毒科主任徐杰介绍,利他林本来用于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一些患儿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差,吃完这种药注意力集中了,成绩也变好了,所以有人将其称为聪明药。而对非适应症人群来说,吃了利他林不但不会变聪明,还会引发精神方面的问题。徐杰接触的患者普遍反映,服用利他林能够让他们短期之内精力充沛,对工作或者学习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药效一过或者停药就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而这些就是药物戒断反应。
徐杰曾对北京高新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1例服用年限1-12年不等的利他林药物依赖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入院时具有药品耐受性患者52例,具有戒断反应患者54例,61名患者全部患有严重焦虑症和抑郁症。
“精神症状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这些递质分泌异常就会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例如精神分裂症就是多巴胺分泌过多导致。”徐杰进一步解释,利他林会让体内的神经递质分泌增多,患者服药后会提升注意力。然而,对于非适应症人群来说,其神经递质的分泌是正常的,服药相当于给人体增加兴奋,这就会引发精神问题。
徐杰介绍,精神类药品包含兴奋剂、致幻剂、抑制剂。其中,兴奋剂有苯丙胺类兴奋剂和非苯丙胺类兴奋剂,苯丙胺类兴奋剂包括冰毒、摇头丸、麻古等,非苯丙胺类兴奋剂包括哌醋甲酯等,哌醋甲酯也就是利他林的主要成分,属于国家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正常情况下,这种严格管控的药物只有通过医生处方才能买到,据他了解的情况,利他林滥用者大都通过网络和黑市购买,这些药几乎都来自国外。而国内的利他林是缓释剂,起效相对温和,并不会达到药物滥用者想要的立刻起效、迅速提高注意力的效果。患者按照医嘱服药并不会成瘾,而非适应症人群为了追求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变聪明滥用利他林,最终会导致成瘾严重。
药瘾逐渐加大
一些人吸毒解“馋”
在开展脱瘾治疗工作时,徐杰发现,利他林滥用者多处于学习或者工作的压力下,希望通过药物提高学习或者工作效率;普遍自信心较强,面对挫败,希望通过提高注意力达到成功的目的;多数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和引导,希望引起家人注意。
这些药物滥用者来到北京高新医院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自己药物成瘾,而其中大部分人是在对这种外来药物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服用的。因此,即使追溯病史,徐杰从患者口中了解到的用药情况也很有限。对此,徐杰通过实验室检测,了解药物在患者体内代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其开展排毒、对抗戒断症状等一系列治疗。
2017年开始创业的王新(化名)总是感觉压力大,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服用了利他林,没想到朋友却对这种药的副作用有所隐瞒。药力起效后,王新起初感觉精力十足、专注,但药效一过就烦躁不安。服用了两个月的利他林,他感觉这种药已经无法让他摆脱不适。这时,那个朋友又给他推荐了一种“药”,王新难以忍受戒断症状,服用了这种红色药丸,后来才知道那是毒品麻古。随着毒瘾越来越大,王新转而吸食冰毒,直到来到北京高新医院戒毒。经过规范、系统的治疗,他戒了毒,在徐杰的“厌恶疗法”等帮助下摆脱了心瘾。如今,王新不但重新开始工作,还当起了医院的志愿者,主动开导其他患者,让他们早日明白吸毒的危害,戒掉毒瘾。
“长期服用利他林可产生药物依赖和耐药性,致使一些使用者不断加大用量,甚至更换神经兴奋作用更强的,比如冰毒等毒品。”徐杰介绍,大部分患者出现了耐药性,他们一开始服用剂量都很小,但是最后剂量变得很大,每天都需要数十片。这些患者坦承,想用毒品来代替药物。徐杰跟踪调查的61例患者中,有21例在药瘾逐渐增大后开始购买冰毒。
除了身心的伤害,滥用者还要承担激增的费用。服药剂量增加,费用自然就会高起来,一些药物滥用者转为吸毒,花费会更大。
“要让公众远离聪明药,就要先了解它,只有正确认知,才能更好预防药物滥用。”徐杰说。
提升成绩切勿乱投医
药物成瘾需规范治疗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教官胡钟鸣从事成瘾行为分析与心理治疗,曾经接到多名高三学生家长关于聪明药成瘾的咨询,因为考生服用完聪明药出现了诸多精神问题。在这当中,胡钟鸣注意到,一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在吃聪明药。“班里成绩前几名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不一定比后面几名的压力小。”
胡钟鸣介绍,小学生的专注度一般为30分钟左右,对于高中生来说,保证一节课45分钟的专注度是没问题的,必要的休息和运动娱乐可以让精力恢复。非适应症人群服用聪明药,会干扰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交互抑制过程,让使用者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从而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停药后,身体会感觉特别累,会引起生活习惯改变、人际关系紧张等生理、心理问题,严重者可能会产生精神问题。
向胡钟鸣咨询的一名高三学生家长,在高考前夕通过家长群了解到聪明药,开始让孩子一天吃一颗,看成绩没有提升,又改为一天两颗,孩子说不像以前那样累了。家长也担心药物有副作用,高考结束后立刻让孩子停药。然而,孩子开始严重失眠,并且脾气异常火爆。胡钟鸣介绍,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年轻人失眠主要还是受心理因素影响。药物戒断反应会导致失眠问题,如果忽然停药,各类戒断症状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家长一心想让孩子短期内成为学霸,但却对聪明药的危害缺乏了解,这是乱投医。”胡钟鸣说。
胡钟鸣还发现,聪明药会引发孩子人格特征的改变,造成社会功能严重退化。一般而言,参加完高考的孩子会选择正常的放松方式,比如旅游、打工等。而服用聪明药的学生一般选择宅在家里,反感同外界沟通,甚至与父母的关系也会紧张敏感,时常发生冲突。“这主要源于聪明药导致的生理与心理问题,即我们常说的药物滥用问题。但是很多家长不了解这个情况,反而会责怪孩子变懒散了、性格变差了、毫无斗志。”
“问题还不止这些,服用聪明药的学生哪怕进入大学,也会出现适应性问题。比如入学后高强度的军训就很难过关,并且一旦遇到更大的校园学习与生活压力,更易引发心理冲突,例如采取退学、甚至自伤自残这些极端的方式逃避现实困难,这些孩子几乎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胡钟鸣接触的一些案例,让他担忧不已:一些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以为是思想问题,不愿意带孩子去医院解决心理问题,怕医院留下记录,给孩子戴上“精神疾病”的帽子。
“这些孩子能不能走出来,一方面要看能否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能否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一般情况下需要一个月左右,严重者需要数月。对于明显存在药物成瘾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及早寻求医疗干预,不能讳疾忌医。”胡钟鸣提醒。
赵玉宝 绘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
图文编辑:张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