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氟(fú)胺酮:滥用症状与氯胺酮相似
10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公安局长洲区分局查获装在茶叶包装袋内的氟胺酮。供图/梧州市公安局
幻觉、妄想、易激惹、焦虑、抑郁、血尿,过量可致死亡……近期,广西、广东、湖南等地接连破获吸食、贩卖氟胺酮案件,这一新列管毒品随之进入大众视野。
致损严重 滥用症状与氯胺酮相似
8月的一天晚上,毒瘾发作使得“瘾君子”黎某蜷缩在床上,感觉身体里面像有千百只“毒虫” 爬过一样,痛苦难当。难以忍受毒瘾发作的他马上拨通了吴某的手机……当晚,吴某拿着在别处购买的新型毒品氟胺酮来到黎某的住处共同吸食时,被广西桂林公安民警当场抓获,一袋氟胺酮粉末(经称量,净重0.21克)及用于吸食毒品的两张纸币被现场查获。
近年来,广西、四川、湖南、广东等多个地方均出现了氟胺酮滥用者。广西警察学院教授张晓春表示,广西从2018年开始已查处过涉及氟胺酮的零包贩卖、聚众吸食和运输等案件。同时,在同期的污水检测中,发现了较高含量的氟胺酮, 在吸毒人员、重点行业场所从业人员的毛发检测中,也发现有滥用氟胺酮的现象。但在氟胺酮未被列管前,只有贩卖氟胺酮的行为能够以非法经营罪入罪。
那么氟胺酮究竟是什么?事实上,氟胺酮(F-Ketamine)是一种化学名称为a-邻氟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分子结构与氯胺酮高度相似,只是其中的-Cl基团被-F所取代。
据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副会长张锐敏介绍,使用氟胺酮后会产生镇静、运动控制丧失、疼痛缓解、内生性幻觉、概念性思维、欣快感和感知觉分离。
与氯胺酮相似,氟胺酮存在高度剂量依赖性,低剂量中毒时可造成注意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损伤;较高剂量使用时可导致梦幻状态和幻觉;更高剂量时可引起精神错乱和记忆缺失。
滥用氟胺酮可诱发暴力犯罪、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张锐敏表示,氟胺酮滥用会使成瘾者情绪和行为发生改变,情绪冲动可使他们难以与别人相处,出现短时记忆障碍、面孔识别困难、精神错乱、不辨亲友等,行为改变可导致暴力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
目前,关于氟胺酮的成瘾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张锐敏告诉记者,“氟胺酮可兴奋脑奖赏通路,促进多巴胺释放,这是使用者反复使用氟胺酮的原因,也是停止使用后产生渴求感的原因。同时,氟胺酮可损伤大脑的神经细胞, 特别是主管分析判断、理智思维和冲动控制的前额叶皮质,使用者对用药冲动的控制能力逐渐减弱,出现不顾后果的、不可控制的和强迫性的用药行为。”
伪装性强 有人用它制作“迷奸药”
5月底,浙江省慈溪市警方缴获内含摇头丸和氟胺酮的“毒咖啡”。供图/慈溪市公安局
与“电子烟”“毒邮票”“跳跳糖”等易产生兴奋、致幻反应的新型毒品相似,氟胺酮也经常在与氯胺酮、摇头丸粉末等毒品进行混合后,伪装成是咖啡等饮品冲剂出现在酒吧、KTV 等娱乐场所。
近日,浙江省慈溪市警方对外披露的一起案件中,毒贩便将氟胺酮与摇头丸混合,并为其披上了“咖啡”的迷惑伪装。
2020年,慈溪市警方发现一名隐性吸毒人员, 根据侦查经营发现其毒品来源于四川成都方向,且涉及毒品数量巨大。慈溪市警方对马仔甘某某进行搜查时发现,其住处、车辆和管理的仓库中不仅发现了大量常规的毒品氟胺酮、摇头丸,还发现了大量可疑的咖啡条。在对咖啡条仔细观察后民警发现,咖啡条的外包装比正常的咖啡要稍短一截, 当场撕开检查后发现咖啡中含有一粒一粒红色、绿色、橙色的小颗粒。后经检测证实,咖啡内含有一定量的摇头丸和氟胺酮。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从超市买来咖啡条并剪开一小段,将咖啡倒出与事先捣碎的摇头丸和氟胺酮进行混合,后将混合物灌入空的咖啡条内,再用塑封机进行塑封处理,使人乍一看就是一条普通的咖啡,其实是已经伪装好的“毒咖啡”。目前3名嫌疑人已被移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娱乐场所,有不法分子将氟胺酮与酒精及苯二氮卓类、阿片类和巴比妥类等镇静药物混合。由于中枢抑制作用存在协同效应,极易导致过量中毒及死亡。张锐敏表示,氟胺酮滥用具有群体性、娱乐性、多药合用和放纵性等特点,用药后可出现情绪失控和行为异常,如性亢奋、性乱和无保护性行为等,易增加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风险。
需要警惕的是,除了自身吸食可产生危害外, 由于氟胺酮无色无味,其也常被不法分子加入各种饮料中,轻度性唤起和丧失记忆的作用可使其成为“迷奸药”。
及时管制 防止滥用规模扩大
11月3日晚上8时许,广东省化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抓获一名吸毒嫌疑男子苏某豪,现场从其身上查获疑似毒品一小包。面对民警的审讯,苏某豪态度嚣张,声称自己只是吸食一些香烟,不是毒品。民警经过现场检测,发现苏某豪的尿检结果呈氟胺酮阳性。
化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表示,由于氟胺酮的外观和滥用症状均与氯胺酮相似,所以在列管之前,常被违法犯罪分子作为氯胺酮的替代物进行非法吸食或贩卖,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策划过的物质就能够逃避法律的监管吗?2021年5月11日,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胺酮等1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正式新增列管氟胺酮等新精神活性物质,自2021年7 月1日起施行。此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一定数量的氟胺酮,将依法被认定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
我国的毒品管制制度在复杂的毒品形势中不断更新与完善。事实上,为了防范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规模的扩大和继续策划,我国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策略采取了事前监管的模式。既往的毒品管制中,以拟管制毒品的成瘾性、滥用性与社会危害性作为事实基础,根据其已产生的危害将其纳入毒品管制体系。然而,这种事后防范的管制模式已无法适应毒品形势的变化。随着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泛滥,我们逐渐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的更新并不是出于消费需求,而是不法分子有意识策划“创制”出来,以逃避法律惩罚。为了着重封堵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策划路线和技术手段,我国在某种新精神活性物质还没有形成滥用规模时就进行及时的管制,从而封堵不法分子继续策划的路线,抬高其策划的技术门槛或制造成本,让不法分子知难而退。
珍爱生命 毒品预防无“新”“旧”
根据刑法、禁毒法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 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7月1日整类列管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新增列管氟胺酮等1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后,我国管制毒品包括449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121种麻醉药品、154种精神药品、174种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整类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合成大麻素类物质, 数量之多在全世界位于前列。
面对种类繁多的毒品,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预防?张晓春表示,毒品预防无“新”“旧”,事实上, 对每一种毒品提出独有的防范措施,既不切实际也不太可能。教育部在今年10月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指南》,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划分为5个领域30个核心点,毒品预防教育的内容与5个领域中的认识健康、珍爱生命、情绪与行为调控、传染病预防、用药安全等多个核心点密切相关。
无论是防范新型毒品抑或传统毒品,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张晓春建议, 结合我国既往颁布的毒品预防相关文件和大纲要求及“全覆盖毒品预防体系”工作开展的需要,防范氟胺酮等新型毒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毒品滥用的防范,应该从单个毒品危害知识的宣讲转向拒止行为的引导、情绪和行为调控能力的培养,以及生活技能的培养上来。二是毒品预防教育是关于生命安全的教育,不能寄希望于每年一两次的宣讲就达到相应的效果,应该把防范毒品危害贯穿于个体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三是全民普及化的毒品预防教育要做到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地开展,宣传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四是毒品预防教育的师资、宣传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提高宣传活动质量。
小贴士
什么是氟胺酮?
氟胺酮(F-Ketamine),化学名称为a-邻氟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其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氟胺酮与氯胺酮同属苯环己哌啶类物质,分子结构也与氯胺酮高度相似,只是其中的-Cl基团被-F所取代。初步药理实验表明,氟胺酮具有与氯胺酮类似的麻醉活性。
氟胺酮的滥用症状及危害有哪些?
氟氨酮滥用后会产生跟氯胺酮相似的症状,主要体现为依赖综合征(停药后12至48小时后可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精神差、疲乏无力、皮肤蚁走感、失眠、心悸、手震颤等戒断症状)、精神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易激惹、行为紊乱等)、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执行任务困难、注意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躯体并发症(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夜尿增多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
吸食、贩卖氟胺酮如何处罚?
2021年5月11日,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胺酮等1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正式新增列管氟胺酮等新精神活性物质,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此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一定数量的氟胺酮,将依法认定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吸食氟胺酮行为,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之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
图文编辑:宋米亚 孙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