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钥匙玩校学院制夏令营, Teaching by being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Yixiao 的黄砖路 Author Gap第二周的小米
编者按:
小米是钥匙玩校2023年学院制夏令营的志愿者,夏令营刚结束不久,小米写下了这篇文章,回顾并分享了她在这14天里的所思所感,正如标题所说:Teaching by being.
此刻,坐在去往理塘的大巴上,远离了成都的炎热,进入一片高海拔世界。天空变成高原独有的青灰色,但不觉得压抑,眼前是绵延不绝的沟壑,更能让我的思绪荡漾驰骋开来。展开在路上买的地图,像夏令营遇到的室友一样,开始用笔标记住自己走过的地方。喏,真的有了那种在路上的感觉。
今天是七日格聂徒步之旅的第一天,从成都开往理塘,一整天的车程。四点多起床出发,预计要晚上七八点才能到达。以往这样的安排会让我无聊压抑,不过这次窃喜,终于可以有一大段时间来梳理回顾Gap第二周的感受了。手机打字,格式未免粗糙,大家多多包涵。
上周的文字写得比较即兴。很多内容没有展开。不少朋友后来私信问我关于营的具体信息,所以这篇内容会相对完整一些。
1. 这是一个怎样的营?
这是钥匙玩校(一个base在成都的教育组织)举办的为期两周的学院制夏令营,营地选择在了安仁古镇的康礼中学,学校环境很惊艳,听钥匙玩校创始人说,这也是他七八年前就看中的地方,场地曾是四川地主刘文彩斥资两百万美元为当地建造的。
记得周贤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学习的“地点”》,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一个学习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与ta学在其中的某个地方的某个方面,产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在回想起来,的确如此,每一个夏令营期间闪现的回忆片段,都粘连着它们所在的地方,甚至连着那个地方的味道、明暗和声响。
还记得这些片段,这些地方。清晨带着学生在古塔下站着肯特·基思中英版本的《无论如何》,那天早上有些阴沉,但是旁边全程参与的猫咪增添了几分恬静温暖;在日头暴晒的操场,我们不顾中暑,拼了老命地玩着巨幅真人跳棋,还有极限飞盘,很奇怪的是我对于那种干热和暴晒,有种出奇的迷恋,阳光晒在皮肤上有一种消过毒的干净味道,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太厌倦潮湿,还是喜欢被阳光暴晒后皮肤发黑的样子;在那个有些古旧闷热,但颇有年代感的礼堂,我记得那一段段让我听了热血沸腾的演讲、即兴表演和脱口秀,场外灯光骤然暗下,聚光灯打到演员身上,那些平日看起来吊儿郎当、漫不经心疑惑极其害羞的学生们,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和专注,就像小天使一样在台上展现着ta们独特的样子。每一段回忆,都离不开它所发生的那片场域。
补一句,学校所在的安仁古镇,距离成都车程大概一小时,也被称为“中国的博物馆小镇”,这和企业家樊建川出资建造的建川博物馆有很大关系。夏令营中,学生也有机会来到这里沉浸参观一天,既有从正面战场讲述抗战这样宏大叙事视角的主题展馆,也有类似于“长江漂流”这样相对小众但颇有趣味的展馆,有机会一定要待它个两三天,看个尽兴。
对于夏令营和建川博物馆的具体介绍,我不在此赘述,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移步钥匙玩校和建川博物馆的公众号,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今年各地的夏令营产品应接不暇,之所以报名成为钥匙玩校夏令营的志愿者,缘于我的一些“卡点”和好奇,比如:
1)从教育产品设计的角度 - 上学期我开设了《商业世界初体验》的课程,也尝试了游戏化教学的方法,但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完整的闭环设计(比如玩完桌游,简单做了复盘,然后呢?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如何来评估?),也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作为一种底层设计思路,融入到教育产品的前中后设计流程中;
2)从团队协作的角度 - 在报名成为钥匙玩校的志愿者之前,我专门看过钥匙玩校的团队背景和产品介绍,团队背景非常多元,而且让我惊诧的是,夏令营产品从七月中旬一直排到八月中,满满当当。之前光是设计一个营就已经让我觉得力不从心,是什么样的人和团队协作机制能够支持ta们产品的完成设计和落地?有多少环节是刻意设计,又有多少是即兴生长的?我想一窥究竟;
3)个人价值探索的角度 - 我观察到钥匙玩校对志愿者的定义是比较模糊机动的,没有具体的岗位描述,而这也恰恰是吸引我的,在这样一种看似混沌的状态中,每位志愿者也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自己最擅长、最喜欢投入精力和时间(当然还有不擅长)的部分,这对于我的自我发现和探索也大有裨益。
两周下来,总的来说,我认为自己这两周的北极星基本算是达到了,不过不想把这篇文章写成一个冗长的总结报告,所以对于以上三点,只捞几个最深的体会展开说说:
1)对于游戏化设计,之前一直有误解:游戏化教学就是通过带着学生玩游戏来支持学生,基于夏令营的感受,也回想起曾经在服务设计课上学习到的内容,游戏化设计中的游戏并不单是表面形式,而是一套能够驱动和激励学生去探索尝试的系统。
记得之前在任职的学校,很多老师都苦于没有办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使命感和内驱力,不过很少反思我们激发这种驱动力的方法是否有待商榷,如果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可以为ta赢得徽章,获得个体和集体的荣誉,甚至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特权”,ta的驱动力会不会被开始激发;当ta上的课是自己认知格局之外的“稀缺”课程,比如非洲鼓,比如恋爱习题课,比如给内向者的罚站party,那ta们还是否会上课睡大觉和走神?如果当ta们知道自己也要在gap 开设课程做老师,还是否会平时晚上花大半时间沉迷游戏...游戏化设计背后更多的是一些核心要素,比如使命感、成就感、稀缺性、创意授权等等关键要素,这些才是游戏化设计背后的精髓;
2)对于组织协作,我并没有全程参与钥匙玩校团队的前中后设计流程,更多是从志愿者的角度观察了ta们在营期间的讨论、协作和决议机制。实话说,作为一个非常需要秩序来获得安全感的人来说,开头的几天让我很慌张和不适应,这都马上开营了,为什么具体的学生课程信息还没有给到?明天就上课了,为什么志愿者的具体分工还没有明确?明天就要结营了,大巴车的预定为什么会出岔子,但是事实证明我的这些担忧确实是有些杞人忧天了,我还在用原来项目管理时“全包制”“零失误容忍”的心态在做事,很多事情花了很多时间提前计划演练,但不及临时变化的突如袭来,或者掠夺了让更多人(包括学生自己)参与的可能性。强耦合性的组织看似强大,但也许面对变化,往往会不知所措,弱耦合的组织“形散神不散”,把握住一个事情的大方向去和原则,对团队的成员知根知底,足够信任,很多东西就让它自然发展,机动补位就好;
3)对于个人感受和价值的思考,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我一度不知道该如何消化这种像毛线团一样的复杂情绪,导致有几天心情并不好,似乎产生了一种抽离感。
一方面,我为这里所有的人老师和学生感到欣慰和欣喜,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我相信这对ta们来说算是一次“天花板”级别的体验了,不管ta们曾经被外界贴了怎样的标签,“学霸”“小透明”“轻度抑郁”“社恐”“脑回路清奇”,大部分的人都能够被看见和接纳,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对于周围人的价值,只是每个人的认知程度和贡献程度大小不同罢了。
不过,我不想把自己的情绪和学生揉杂缠绕在一起,用ta们的亢奋掩盖我偶尔低落的情绪,毕竟我来这里的目的之一也是探索倾听自己的声音,不是压抑自己的主体性感受。
开始的一两天,我是非常好奇和亢奋的,短短一两天时间,迅速接触体验到了很多不同的教育模方式和课程,自己在做着支持工作的同时,也像一块海绵一样,充分吸收着周围所有的新知识,观察不同的人,甚至中午也会不想休息,找时间在印象笔记简单整理自己在某些课上听到的有趣的话和知识,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
到了第三四天,开始产生了了一种倦怠和不甘的情绪,倦怠是我早就预料到的,重复性的拍照、家长沟通还有查寝工作,让我需要一直保持一个紧张的状态,感觉像是一台忙但没有思想的机器,我羡慕那些可以开课和学生产生深度交流的老师们,那种双向互动带来的认可和满足感,让我艳羡。
还好,Gap day的时候,在玩伴的鼓励下,我开设了两门课程,内容是自己相对熟悉的板块,虽然报的学生没有那么多,但和ta们互动交流的过程。确实让我内心充盈很多,备受滋养。
不过,这样的喜悦又很快被之前的不甘所笼罩,其实除了不甘,还有另外一种更底层的,我之前不敢面对的情绪涌出来,是恐惧,是质疑,“我不配吧,凭什么是我,我有什么能力?我想帮助那些内向的学生逐渐打开自己,可是我自己有做到吗?” 第一天开营的即兴暖场环节,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紧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样子,如果是这样,学生为什么要信任我的引导?我也想开一些课程,比如有关商业,有关运动,有关文学,我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吗?我真的喜欢这些领域吗?如果只是临时抱佛脚的准备,学生都是火眼金晶,能够看出来我是真的对此热爱感兴趣,还是为了这门课现去找的素材,画的ppt,而这种真实流露的状态,这种being,才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而不仅仅是术层面的doing和teaching。
在某一天的下午,我逐渐释然了。那天我的心情非常不好,不想和别人对话,离开了有正在进行比赛的礼堂,跑到外面买了一盒120g番茄味道的饼干,开始pressure eating,回到宿舍想自己静静一个人待会儿,开始像仓鼠一样啃着饼干,没有间断,不假思索。啃着啃着,我的压力似乎缓解了一些,我看到群里面陆续发出来的第欧根尼学院孩子们运动的视频,那么热血,那么无所顾忌,即使有的时候输了球,也没关系,继续向前看,玩好下一局。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处在一个无限比赛中,在这一回合,这一盘,我确实没有办法扳回一局,但是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和状态,接下来不断精进就行了呗,为什么要强迫自己一下子就修炼成完美的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炼节奏。
想到这里,我把剩下的几小包没吃完的饼干放到了抽屉里,背上了我的包,走向我喜欢的,暴晒的操场,去看学生们的篮球赛了...
2023学院制夏令营:挥舞着营员设计制作的院旗为学院加油
标题中“teaching by being”的表达其实并不是我我想的,是结营之后的那天和一位朋友聊天时,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联想到了之前他的这句洞察,我觉得它能够特别精辟地总结我这次做志愿者的感受,拿来和大家分享。
教育是漫漫长路,或许有的时候我先不要着急去关注影响力,去冥思苦想我能带给别人什么具体的价值,先让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深度学习自己想学习的东西,和自己希望成为的人多连接交流,有了这样逐渐被内化的being体验,接下来的doing和teaching也就都顺理成章了。
最后一天是离别日,因为一个临时的小任务,错过了和所有人当面的道别、颁奖和合照,其实一般在离别的场合下,我的情感会比较克制的,总觉得和那些拥抱热泪盈眶着的人们不在一个时空,但是恰恰因为错过了这些重要的仪式,我会去想念、去想象、去回忆。那天我接到的一个任务是送一位学生去机场,他算是这次夏令营的“明星学生”之一了,和他一直在聊,基本没停,虽然我和他的沟通之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似乎也建立了某种连接,在送他过了安检的那一刻,不知道怎么地就没有控制住,在默默地流泪,似乎是联想到了之前爸妈送我到机场的场景,又似乎是把我对这个营的体验和怀念,映射到了这个孩子的背影中。我呆呆地站在这个机场,不知所措,怅然若失。
也许,没有正式的离别是一种寓意,未完待续,路上再见。
刚停笔,我们就到了今天理塘下榻的地方,下一段旅程又要开始了。迎来了Gap的下一站,格聂神山见。
让孩子释放天性 寻找热爱的
钥匙玩校2023夏令营
还剩少量余位 欢迎报名
12-16岁 招牌通识营:要有光
成长为有光的人
7.30 开营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10-16岁 成为埃勒里 · 奎因
在密室推理中邂逅心理学
7.30 开营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10-16岁 鬼马想象营
不要停止你的幻想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11-16岁 奶茶挣钱营
在真实行动中培养创业精神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8-11岁 搓搓创造营
在创造性的玩耍中释放想象力
仅剩3席!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10-16岁 招牌跨学科通识营
万物复苏 世界重启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10-16岁 联名化工场
双语沉浸式音乐剧营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11-16岁 数学桌游营
在推理游戏中爱上数学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14-18岁 学习方法升级营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欢迎添加小助手详询
好奇学习社区间隔年成长计划正在招募中适合15-20岁青少年欢迎加入 一起学在真实中
如果您希望获得专业的青少年教育支持欢迎预约好奇教育全新咨询服务家长一对一聊愈咨询
关于我们
营地教育|短期活动|课程策划|游戏化设计
钥匙玩校,开门的钥匙,好玩的学校。好品味爸妈给孩子的最佳暑假礼物。成立于2015年。坐标成都。专业的青春期营地教育品牌。以原创能力著称的教育创意集散地。坚持小规模的高质量教育。我们的使命是“让教育好玩起来”,以“游戏即学习”为核心理念,通过游戏式的创造活动,传递学习乐趣。服务8-18岁孩子的家庭,解决孩子假期既要放松又要学习的问题,提供深度沉浸的游戏式学习体验。
目前,我们的营员已经遍布全球各地的知名学府,很多孩子在这里告别了厌学状态,很多孩子在这里发现了自己的隐藏技能。很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在钥匙玩校成为了彼此的至交。“每个青少年都该去一次钥匙玩校”。曾被三联生活周刊、华西都市报、教育导报、新城快报、新华网、36氪、BIE别的、GQ中国等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已推出超过40种原创冬夏令营系列活动,以及超过500个游戏项目:“达芬奇的眼睛”通识营、“反恐精英”创造力训练营、“埃尔特”神经联动营、重走人类创造之路、“电光火石”电影制作营、数学桌游营、“心灵捕手”心理健康营、鸡蛋通识营、学院制夏令营、世界重启营、桥梁工程营、游戏设计营、学习方法营等。好奇教育旗下除了钥匙玩校夏令营,好奇学习社区提供更加沉浸的通识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详见好奇学习社区公众号。
联络咨询
好奇教育微信:curionesty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