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阳毛巾“变形记”(三):创新驱动 让传统产业“新”起来

HEBRTS 河北新闻联播 2020-09-05

作为传统纺织大县,高阳企业代工生产的国外高端品牌毛巾在国际市场上能卖到1700元一条,而与此同时,由于产品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高阳本地品牌的毛巾却卖不上价,高阳一度还被贴上“代工基地”和“低端品牌”的标签。如何改变这种窘境?

《高阳毛巾“变形记”》,今天来看,创新驱动 让传统产业“新”起来。

视频


在河北柏立信家纺股份有限公司,一个视频电话,越洋过海,连接起了中方公司员工和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日本设计团队。对“青虫”系列产品的设计方案,已经到了最后的定稿阶段,再过一周,这款产品就会登陆国内外各大商超。


河北柏立信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珈岐:

通过我们的合作,我们现在研发的新的产品比普通产品的利润高八倍以上,快速地打开了国外的销售市场。


凭借与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际创新团队的合作,企业每周都有两到三款新品面市,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销售收入的翻番,年出口额达到1个亿。而就在两年前,这家企业对创新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抄袭。


河北柏立信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俊山:

原来我们对创新的理解很模糊,我们跑到了法兰克福展、欧洲展,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曾经的窘境,在高阳的上千家中小型纺织企业中都曾出现过。产品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高阳,一度被贴上“代工基地”和“低端品牌”的标签。


高阳县委常委 常务副县长 蒋东方:

面临这样的问题,倒逼一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质量,也是当前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


应对高要求,高阳打出精准发力“组合拳”: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的专项资金,支持纺织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引入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天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为产业转型注入“源头活水”;并同步出台一系列促进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方案。


高阳县工信局局长 董艳杰:

我们制订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我们连续5年,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支持工业设计的发展。


把握机遇,一大批高阳纺织企业纷纷走好创新这步“先手棋”。现在,由企业自主创建的各级技术中心就有十多个,有的企业研发投入甚至从最初的不足2%提升到现在的8%,远超国内同行业水平。


高阳县毛巾行业协会会长 高阳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 张瑞春:     

各个环节都讲创新,企业的创新激情,我感觉是非常大。


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纺织业特有的淡旺季,再次成为制约产业增长的“天花板”。破解营销瓶颈,高阳借势电子商务,搭上互联网快车,全面拓展销售渠道。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三利的网络订单量就超过了18万。从零起步,到日单量18万的突破,这家老字号企业再次走到时代前列。


三利毛巾仓储运营中心 B2C主管 卢庆林:

现在运营都在杭州那边,客服在保定,我们现在这边只负责订单的处理和发货,一天大概就是六千(单)左右。


帮助企业打破天花板的,还有当地政府对“线上市场”的积极支持。政策红利,吸引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落地;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大数据监测、资源对接以及人才技术的支撑。还有仓储物流、渠道建设......多方面的利好,让高阳电子商务的产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高阳县毛巾行业协会会长 高阳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 张瑞春:

现在通过互联网国内平台和国际的平台,我们都会去参与,而且会积极响应。


现在,全县利用网上销售纺织产品的企业达到3000多家,年交易额超过170多亿元,占到全县纺织行业年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日本、俄罗斯、欧盟、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阳县委书记 高文才:

我们想把纺织产业打造成产值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通过努力,在两三年的时间可以实现。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谷琳:

有了创新做驱动,老产业焕发新生机,实现从高阳制造向高阳创造的华丽转身;有了信息化做支撑,小县城也有全球视野,实现了从遍布全国到走出国门的不断超越,依靠科技和信息化的力量,这个有着400年纺织历史的古县,不断升腾起新的希望。



来源:河北新闻联播

记者:沈泽宁、谷琳、高京原、郑中辉、保定台 

编辑:海坡、静毅

主编:建民、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