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古籍保护研究》第九辑
编后记
作者/王振良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古籍保护“四校联席会议”正在有序推进。联席会议旨在加强相关高校在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古籍保护教育事业的聚合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古籍保护研究》第九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本辑共刊出稿件23篇,分别纳入9个栏目。
“古籍保护综述”栏目刊文3篇。刘惠平《勠力同心 主动作为 积极推进中国古籍保护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是作者在2021年7月20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代表第一届理事会所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工作,在组织导向明确的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古籍保护技术研究和标准研制、面向社会开展古籍保护专业培训、服务会员促进业界交流与合作、引导社会公益力量助力古籍保护、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重视专业委员会等分支机构建设、搭建古籍保护宣传推广平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继续推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深入实施,报告提出六点建议。郭晶《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评审工作综述》,介绍了国务院公布的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的16个文种113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情况,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评审原则,同时分析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编排体例和著录规则,解析了所收录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特色,最后针对相关保护工作的推进给出具体建议。王沛《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碑帖拓本评审略谈》,以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的碑帖拓本为重点,结合此前入选的碑帖拓本,介绍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碑帖拓本的收录范围、著录项目、编排体例及评审情况,认为做好碑帖拓本的申报评审工作意义重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碑帖收藏普查,加快碑帖拓本类人才培养。
“普查与编目”栏目刊文3篇。张珂卿《〈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述论》指出,2007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启动以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取得不俗成绩。进而从编辑出版缘起、特点、价值三方面,对《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进行分析和论述,指出其具有覆盖范围广,参与单位多,收录古籍全,珍本、善本、孤本全面著录,专业特色和区域特色明显等特点,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陈小青《无锡市图书馆古籍普查札记》介绍了无锡市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情况,同时从个人编目实践出发,结合“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数据,对《东京梦华录》十卷等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归纳了古籍普查著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周艳《古籍编目中“明刻本”“清刻本”版本具体化问题》指出,无论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还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及正在编制的《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都存在相当数量版本项著录为“明刻本”“清刻本”的条目,其中多数版本信息可以进行完善。文章结合对明刻十二行本《吾学编》的鉴定,认为目前已有条件对面目模糊的“明刻本”“清刻本”予以精确化界定,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修复与装潢”栏目刊文6篇。范雪琳、安平《“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综述》,回顾了2019年至2020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的情况,对参赛的修复师和参赛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归纳了近年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成果。王希《古籍修复伦理学体系建构初探》,提出了“古籍修复伦理学”这一古籍修复领域的前沿理论,探讨了其概念、原则、规范及教育与评价管理等内容,初步建构起古籍修复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同时阐释了古籍修复师应当具备的道德自持、责任认知、精神境界及其在修复过程中应该秉持的原则规范。段羿仲、李勇慧《黄丕烈购书修书价格考略》通过梳理黄丕烈855部藏书的题跋,对有关购书与修书价格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揭示了清中期苏州地区古书购买与修复的市场价格,并由此管窥黄丕烈为求真求实、遵循旧貌而不惜代价以求良工的护书理念。王岚《古籍修复中的“简修”不简单——浅谈古籍简修的特点与方法》探讨了古籍简修的问题,分析了选择简修的原因(包括文献仅为书皮破损、若干书页有难以打开的折角、书页个别部位有少量破损等),认为简修不必将书册全部拆开,具有修复页数少、修复范围小的特点,同时指出根据不同破损状况,简修方法也要各有不同。安文萱《〈雅尚斋遵生八笺〉修复纪要》通过天津图书馆藏明刊本《雅尚斋遵生八笺》第一册修复实例,探讨了古籍修复中的准备、修复、还原等具体流程,并通过反思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修复中的力度把握、随机应变、整体思维及敬畏之心等说法进行了重新认识。张榕榕《不独装池称绝艺——古诗文中的装潢匠人》指出,中国书画装潢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而装潢匠人作为书画装帧艺术历史的创造者却鲜有记载。文章从古代诗文中辑录书画装潢人物和技法信息,指出装潢匠人“不独装池称绝艺”,还有着科学的装潢修复原则和理念。
“保藏与利用”栏目刊文3篇。李致忠《两宋公牍档册管理制度考论》从两宋公牍档册的管理制度、剔除公牍档册的多种用途、公文纸印书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当时“公文纸印本”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以《王文公文集》《北山小集》《新定三礼图》为例,指出两宋公牍档册印书是学问家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文献,然仅据书页背面文字所反映的年份判断版本年代极易出错,在进行版本鉴定时应格外注意。刘炳梅、侯欣瑜《浅谈图书馆古籍类藏品的点交流程和规范》指出,古籍类藏品不仅历史文物价值高,而且保存现状复杂、资源不可再生,故藏品点交的流程和规范对于古籍的科学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权属交接容不得任何偏差。文章参照目前的文物保护行业标准,总结日常工作经验,针对图书馆古籍类藏品的不同点交情况,从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点交单、细化点交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可供推广的建议。霍艳芳、崔旋《敬惜字纸:古人对废纸的利用探析》探讨了古人敬惜字纸的观念和实践,指出废纸处理除学界熟知的专人回收焚烧之外,实际还有多种处理方式,如利用背面写字和印书、对废纸重新进行抄造、将废纸当作商品出售等。这些处理方式对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史事与人物”栏目刊文2篇。朱向峰、姜颖、张小锋、邱小红《景培元的图书馆生涯及古籍保护实践》综论近代目录学家景培元的生平和贡献,以景氏在上海震旦大学图书馆、巴黎大学北平中法汉学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图书馆的三个任职阶段为切入口,从文献保护、目录学、读者教育和特色馆藏几方面探讨了其在图书馆学领域的实绩。王国香《邱学士及其对津门乡邦文献的贡献》发掘拼接点滴资料,介绍了几乎被遗忘的天津藏书家邱学士,通过邱氏所编《梅树君先生年谱初稿》和所撰四篇书跋,管窥了其藏书和学识状况,探讨了他在保存整理天津乡邦文献方面的成绩。
“名家谈古籍”栏目刊文1篇。沈津《由稿本〈汲古阁集〉而想到影宋抄本》认为,毛晋作为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传世手迹罕见,现藏常熟图书馆的毛氏《汲古阁集》稿本四卷极为珍贵。文章由此展开对影抄本、汲古阁影宋抄本的深入探究,认为汲古阁影宋抄本在影抄本这一版本类型中质量精善,地位重要,特点鲜明,影响带动了钱曾述古堂、徐乾学传是楼、黄丕烈士礼居、汪士钟艺芸书舍的影宋抄本、影元抄本。因此,分析汲古阁影宋抄本的抄写方式、存藏数量与保护状况,对于丰富与深化对影抄本的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版本与鉴赏”栏目刊文3篇。宋世瑞、赵华超《宋代建本蜀本字体考——以傅增湘宋本字体论述为中心的考察》针对宋刻本研究中建本、蜀本属于何种字体的三种观点进行辨析,并以著名版本学家傅增湘关于宋刻本字体的论述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对宋代建本、蜀本字体的评论文字,同时参照见存南宋时期闽、川两地刻本书影157种(宗教类除外),最终得出建本、蜀本主要流行颜体字,间有欧体、柳体、褚体的结论。李建西《〈广字汇〉及其对清代字书的影响》以新发现的乾隆元年(1736)三畏堂翻刻本《广字汇》残卷为研究对象,认为陈淏编撰、李渔初刊的《广字汇》是最重要的《字汇》增补改编本之一,对清代《字汇》版本系统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中晚期流行的“暮春序本”《字汇》即以《广字汇》为增补依据。康冬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史部善本古籍未刊题跋辑释》辑录该馆所藏《南疆绎史勘本》《鲍氏国策》《战国策》《史通注》《水经注》《帝京景物略》《石墨镌华》等七种史部善本古籍的未刊题跋,并对跋文内容略作考释,对于古籍收藏流变及相关学术研究颇有裨益。
“书评与书话”栏目刊文1篇。向辉《听蛙鸣室春 典守善本闻———评李国庆先生〈古籍清话〉》认为,作为古籍研究与探讨的专论集,《古籍清话》是作者四十年古籍职业生涯所见所闻、所知所想的学术成果,是其研究古籍刻工、藏书家、古籍版本、古籍整理出版,以及参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亲身经历和学术思考,不仅是李国庆个人职业生涯的文字记录,也是中国图书馆古籍保护事业四十年发展历程的文字见证,有着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所评可谓切中肯綮。
“研究生论坛”栏目刊文1篇。王媛媛《文化传承视域下两种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通过对古籍修复技艺传承历史的回顾,对古代古籍修复人才的师徒制培养与现代古籍修复人才的学历制培养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各有优劣——学历制弥补了师徒制中学生数量偏少、理论知识缺乏、修复技能单一的不足,师徒制则解决了学历制中人才实践缺乏、短期难以独当一面的问题。因此建议要“两结合”,接受学历制培养后继续随师父学习,或随师父学习后再补充理论知识,以便适应古籍保护事业对修复人才的需求。
第九辑稿件编竣,或可云《古籍保护研究》已渐入佳境。2020年12月15日,集刊论文开始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纸质文本和数字文本的叠加传播,不仅迅速扩大了《古籍保护研究》的影响,吸引稿源的能力也日益增强——特色重点栏目“修复与装潢”本辑刊文6篇,而无奈转入下辑的稿件仍有6篇之多。由此即可看出《古籍保护研究》的蓬勃活力!而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绝不仅仅属于编辑部同仁,更属于倾情指导的顾问、勤勉约稿的编委、精细审读的专家,还有惠赐佳篇的作者、严谨审校的出版社编校人员!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