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2023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许浑诗集的稿本与定本之辨 赵庶洋
内容摘要: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六所收唐代诗人许浑乌丝栏诗真迹,乃是许浑生前亲手抄录,与许浑诗集传世宋、元刻本在文字上存在众多差异,有学者认为它代表了许浑诗原貌,在校订整理时将之作为首选底本。但是通过对乌丝栏诗真迹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写本上有许浑修改的痕迹,而且其抄写时间距离许浑去世尚有十年之久,此后仍有继续修改和增补的可能,其中诗歌编排也无义例可言,应当只是许浑诗歌的一个稿本,而非最终定本。宋蜀刻本《许用晦文集》文字与乌丝栏诗真迹的异文大多不是文字讹误所致,也并非出于后人改动,应当是许浑亲手所改,代表的是许浑诗集定本的面貌。
关键词:许浑;唐诗;异文
三十卷本《商文毅公全集》诗文重出与校者辨伪考 宋佳霖
内容摘要:作为在明季首次以“全集”面貌问世的商辂集,三十卷本《商文毅公全集》看似较之已有的十一卷本和十卷本增容甚夥,但实际在新补录的约 500 首诗、100 篇文中,近七成均系他人之作。诗作的重出主要集中于《古今诗删》及高启、骆问礼、许相卿、俞安期、谢榛、张居正、梅守箕等作家别集;文章的重出在窜易别集作品之馀,还挪用了通行类书中的翰墨示例。三十卷本删减了诗文中涉及原作者身份经历及所处时代的副文本信息,篇名的改动反映了编纂成书时更为具体的作伪细节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纰漏,作品重出实属编者刻意造伪。卷端署韩敬、茅维、臧懋循为文集校者亦不足信,更可能是书商妄托商辂三元及第的科考宿望,并藉三人梓集之盛名,以滥充珍,冀图射利。
关键词:《商文毅公全集》;三十卷本;诗文重出;校者辨伪
诗曲互见与《浣纱记》的文本网络
——从国图藏《鹿城诗集》之整理异文谈起 赵鹏程
内容摘要:梁辰鱼《十哀诗挽王中丞叔丈》与《浣纱记》的文本互见,可以进一步拓展对《浣纱记》经典价值的认识,但由于文献整理等问题,这一细节尚未引起学界注意。考察国家图书馆藏《鹿城诗集》及有关史实,可发现《十哀诗》不仅与王忬事件有关,更有众多关联文本。由此不仅可进一步确定《浣纱记》的最终写定不早于嘉靖四十年,也可梳理出《浣纱记》“诗曲互见”的层级性文本网络。在《浣纱记》的文本网络中,既有“曲中见诗”也有“诗中见曲”,因此也就具备“诗曲互见”的基本特征,由此也可进一步发掘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本质,发现“文人化”在明中期传奇戏曲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价值。
关键词:梁辰鱼;《鹿城诗集》;《浣纱记》;诗曲互见;文本网络
王世贞《艺苑卮言》版本流变及其经典化 贾飞
内容摘要:对《艺苑卮言》版本流变进行再次探究,发现日本所藏四卷本只是《四部稿》本的一部分,八卷本除了“6+2”模式外,还可能是“N+2”之后的再整理,《宛委馀编》因编纂体例而脱离《艺苑卮言》单独成书。同时,还纠正了当下的部分错误认知,即明确八卷本中“隆”字墨钉不是避讳造成的、六卷本中“文通拟古”“诗自枚李、三曹、陶谢、沈宋、李杜”“妇人有谥”三条条目是被修改而不是被删除。再者,《艺苑卮言》版本流变与其内容增删相关,由于王世贞规范文本的创作方式、与复古尊体之论相维系、整体框架随编纂思想的变化而调整,使之呈现出由碎片化趋于理论化的发展特征。正是得益于王世贞地位的上升、复古后学的推崇,以及后人对其内容的高度认可,该书逐渐经典化,王世贞最初创作目的得以达成。
关键词:王世贞;《艺苑卮言》;版本流变;理论化;经典化
清高宗御制诗文创作流程及代笔问题探疑
——以新见“乾隆御稿”为核心 高策
内容摘要:清高宗御制诗文体量颇丰,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过其创作主体和创作流程存在较大疑问,文臣“代笔”之疑团构成对其研究、利用的阻碍。近年来进入学界视野的“乾隆御稿”,即清高宗诗文手稿及誊抄稿,为探究此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结合相关序跋、清人笔记等,再将实物资料与历史记载相互印证,可厘清清高宗诗文具体的创作流程。进而通过区分御制诗和御制文,对创作主体进行考察,可得出结论:御制诗应当大多为清高宗自己创作,文臣主要负责誊抄、作注等;而御制文中,碑文、序、记等存在文臣代为撰写的情况。上述结论对久已有之的代笔说做出了回应,并为充分研究、合理使用清高宗诗文奠定基础。
关键词:清高宗 御制诗文 代笔 乾隆御稿 创作
姚鼐诗文集刻印研究 黄汉
内容摘要:嘉庆初年,姚鼐手订、刊刻、增补诗集十卷与文集十六卷,付之江宁刘文奎家雕刻,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印本。其后,李际春补刻诗外集,姚雉续刻诗后集,梅曾亮续刻文后集,又有姚原绂翻刻印行诗文集。道光以降,诗文集流传产生了“全集”的形式。同治五年,李瀚章因《惜抱轩全集》书板毀于兵燹,故重作校勘,另刻新本,是为省心阁本。此本有原刻与翻刻之分,原刻亦有初印和后印之别。翻刻本不仅改正了原刻后印本许多错讹,而且刊刻更为精良,上海校经山房、会文书局皆据之印行出版。徐宗亮又因省心阁本“翻雕于楚而不常印行海内”,故取文集别为校刊。目前学界普遍使用的《惜抱轩诗文集》,实据省心阁本之原刻后印本整理而成,故书中错讹甚多。姚门弟子校阅、助刻姚鼐诗文集,诗文集反过来又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姚门弟子,吸引了众多读者依附姚门。
关键词:姚鼐;诗文集;刊刻;印本;姚学
梁德绳续成《再生缘全传》说献疑 金菊园
内容摘要:《再生缘全传》是一部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长篇弹词,其中的前十七卷是陈端生所作,后三卷续作的作者长期被认为是梁德绳。如果仔细推敲,可以发现此说与其文献依据实际支持的许宗彦、梁德绳共续说之间存在参差。而且,《德清许氏族谱》中记录的梁德绳子嗣情况与续补作者的自述也是不相符合的。由此可知梁德绳单独续成《再生缘全传》之说不能成立。鉴于当时存在众多《再生缘》的续补之作,许宗彦、梁德绳共续之说也应是事实,只是续成《再生缘全传》者当另有其人。
关键词:《再生缘》;梁德绳;《德清许氏族谱》
元白集诗题的“应然”与“例校” 李成晴
内容摘要:从体制、义例角度切入,可发现元白诗在从唐写到宋刻的流变过程中,许多卷轴古本中的题下注羼入到诗题之中。宋刊《元氏长庆集》《白氏文集》将这种变貌加以固化,并在后世渐渐形成了阴差阳错的制题“传统”。通过元稹、白居易诗集内部文本体制和义例之比类归纳,辅以唐集文本通例之互证,可发现元白诗题目结穴之文本体制有“酬…… 见寄”“厶厶韵”“厶厶首”及歌引等例;元白诗题下之题注有“时”字作为题注追述的文本标识、名讳字例皆入题注、题下注来诗之梗概、诗作体制诠解入题下注等例;元白诗人物名物类诗题,有人物诠释、名物地名诠释皆入题下注等例。凡此之类,皆可参酌唐人诗题的制题规律抽绎文本通例,并对已经失传的元稹、白居易写卷“手集”中的诗题体制、义例进行基于“应然”逻辑的“例校”。在古籍整理实践中,“例校”可以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但“例校”成果仅宜通过校记说明,不宜径改底本。
关键词:元白集;诗题;题注;义例;例校
明清以来辑本古籍失落原书体式现象及其恢复问题 沈畅
内容摘要:在明清以来的辑本古籍中存在失落原书体式的现象,失落的原书体式有标准式与非标准式两种。失落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客观方面受辑佚材料信息不足的限制及主观方面辑佚者的删改。《朝野佥载》条首国号体式的恢复过程为原书体式恢复工作提供实践示例。原书体式恢复工作在依据研究对象特点全面辨析各来源文献所见体式可靠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有条件的研究对象优先进行辑本与其来源文献体式的重点对比分析和对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体式条例的发掘,而且,对非标准式体式恢复时切忌类推。恢复失落的原书体式是文献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原书编纂体例及作者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辑佚;原书体式失落;恢复;《朝野佥载》;文献整理
《广装潢志》的四部稿本 陈腾
内容摘要:中国古籍与书画的修复装潢由来已久,然而这门技艺的发展演变,长期缺乏总结。上海图书馆藏有《广装潢志》“稿本”“副本”“新定本”各一部,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佚名”所编《广装潢志》誊清稿。比勘文本与字迹数过,确定四部稿本的作者皆为民国收藏家宣哲,并厘清其先后顺序。《广装潢志》全书体例严明,囊括了海量的修复装潢方面的史料,为古籍保护发展史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从学术史的脉络回溯,宣书接续了明中叶文人论述书画装潢技艺与清中叶经生考证书册制度的传统,同时参照了民国时期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间附按语。其中《巧工》篇一章当为潘景郑《历代装潢工人考略》的直接来源。
关键词:《广装潢志》;宣哲;古籍保护;潘景郑;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