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淳熙秘阁续帖》考
内容摘要:南宋内府所刻《淳熙秘阁续帖》,帖石刻立不久即惨遭回禄,故拓本甚为罕见。南宋至民国各类文献中,对此帖拓本多有记载,但宋拓现似已无存,目前所见该帖拓本多为翻刻或伪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八卷本为清代翻刻本,而有正书局影印十卷本(存八卷)、国家图书馆藏残本(卷四)则为伪刻本。依据相关史料,参考清翻刻本,可以初步复原《淳熙秘阁续帖》之卷目。
关键词:《淳熙秘阁续帖》 流传 版本 翻刻 伪刻
一、《淳熙秘阁续帖》的刊刻缘起
(《淳熙秘阁续帖》)十卷。十二年三月,被旨摹勒入石,皆南渡后续得唐朝遗墨。首卷,则锺繇、王羲之帖;次则羲、献书,内《黄庭经》小楷后有“臣遂良临”四字;三卷,欧阳询、萧瑀、褚庭诲、孙思邈、狄仁杰、张旭、颜真卿七贤书;四卷,则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状;五卷,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帖;六则张九龄三相暨李绅告身;七则李阳冰篆、李德裕、毕
二、《淳熙秘阁续帖》拓本流传考
此一帖,在故签书枢密王伦家。伦出使时,得之故都,予少日尝见之。绍熙改元五月甲子,甫里陆某识,时年六十有六,距初见时四十有五年矣。
《淳熙秘阁续帖》
淳熙间既刻《秘阁法帖》十卷,又诏刻《续法帖》十卷。余得前五卷:第一卷,逸锺元常《克捷表》,羲之书间亦逸去几行。第二卷,有褚河南所摹《黄庭》甚佳,及子敬草书《洛神赋》。第三卷,为欧率更、虞永兴、李北海等书。第四、第五,为狄梁公、白乐天、刘禹锡等书。青州公太史家臣有二大帙,第四、第五卷不全,第六、第七卷俱全,乃唐时诰敕,有楷书、有行书,行书类李北海。第八卷,怀素《自叙帖》止数叶。余托王弘宪双钩郭填,毫发不爽。常州唐尚宝凝庵有第一卷、第八卷,曾许借钩,惜未之竟。一卷今归慈水赵忠甫,八卷归姜仲威。文寿承摹刻陆水邨水镜堂《自叙》,人多称赏。余独知其墨迹之赝,寿承甚嘉余鉴识。今见宋拓,益可知矣。
《淳熙秘阁续法帖》第二卷,有褚河南临本,乃致佳,与黄素《黄庭》颇相类。初疑登善对临,或其力不至此。及检黄长睿《东观余论》,称其单郭未填,笔势精善,乃知从真迹上橅出,非对临也。余以板本重翻,毫发不爽,天下《黄庭》帖,当以吾此本为第一,具眼者必领吾此语。
此明金坛重刻者,他书均不载,惟香光与晋陵唐君俞札云:“《淳熙秘阁续帖》,金坛所刻,止有八卷,尚少二卷,在尊府君处,曾于长安出以相示,有褚遂良、李后主书,亦求一摹。”据此,则原帖仅八卷,惟唐帖何以有褚摹、李书,亦不可解。《戏鸿》之《帝京篇》摹自唐氏,思翁误以《群玉堂》为《淳熙》也。
国家图书馆藏《淳熙秘阁续法帖》
跋《淳熙秘阁续帖》残本
淳熙有《修内司帖》,又有《淳熙秘阁续帖》,以十二年三月模刻十卷,皆南渡后续得晋、唐人遗墨。其第五卷为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今此云三月十九日模勒上石,自系《秘阁续帖》而非《修内司帖》也,但仅存太白、乐天两人书,则五卷亦不全矣。淳熙帖诸书皆志之,何谓知者少耶?前册北海书五行,疑即五卷中物,装者误尔。
又集王右军《乐毅论》不全本,与《黄庭经》起,及唐明皇、欧阳询、褚庭诲、孙思邈、狄仁杰、张旭、颜真卿、李阳冰、李德裕、毕
此则南渡后续得之迹,故名《续帖》也。刻至精。宋亡之后,毁灭无存,故流传绝少。自葛见岩、陈珠泉、俞友之三故友赠贻外,又零星收购,积五十年之久,然仅得十之五六。会并重装,又逾三年。今衰废蹒跚,辄自勉力,书识于后,使揽者知所珍重云。道光十六年丙申九月十五日。
陈珠泉明府集翠轩小集……观《集翠帖》,帖系海宁杨自西司马之孙晚研太史之子致轩太守所藏,集《汝帖》《淳化》《淳熙秘阁续帖》丛残之品所成,有□□小楷跋、王虚舟行楷跋,明府因以“集翠”名轩。观《淳熙秘阁续帖》。明府云:靖海县斗大一城,惟励宗万家是大家,昔年舟过其地,偶然游览,见地滩上有此帖,灰尘满面,随手倒烟口袋中,钱不五六十文,与之,携以归,令工装治,零星约四十许叶。此元明旧拓本也,明府自有跋。
书晨至承未奉,惠及《淳熙秘阁续帖》首卷,残拓王书《千字文》四十七行,即刻付匠者,装于所装《淳熙帖》未全足本之首,而以尊札并装,以当题跋。弟于此帖,数十年中于良友数人零星与赠,积存若干,今又得嘉惠,谢不可言。
此帖只第一、第五、第七、第八四册。按,《淳熙秘阁续帖》十卷,淳熙十二年被旨摹勒入石。乃南渡后续得晋唐遗墨,所摹目见《石刻铺叙》。此第一卷,锺繇、王羲之十五开。第五卷,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书五帖十开又半。第七卷,李阳冰、李德裕、毕
三、《淳熙秘阁续帖》卷目考
国家图书馆藏《淳熙秘阁续法帖》
宋刻无传,明金坛重摹八卷,此本是也。程兰川作《帖考》不之及。张叔未搜辑丛残,往往羼入别帖,兰川亦误以王《千文》为此刻,皆谓宋遗,无知有金坛者。《戏鸿堂》曾收数种。他伪刻每有采取,见此悉知其所本,镌拓之美,明帖罕能及者。视刘铁云所藏伪刻,不可同日语。八卷具全,尤可宝也。庚辰七月张伯英。
1《力命表》 (三国魏)锺繇撰并正书 8行
2《游目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10行
3《诸从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4行
4《七十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6行
5《旦夕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5行
6《远宦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2行
7《慰情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4行
8《快雨帖》 (晋)王羲之撰并行书 6行
9《六月十一日帖》 (晋)王羲之撰并行书 6行
10《诸贤子帖》 (晋)王羲之撰并行书 6行
11《尔今帖》 (晋)王羲之撰并行书 9行
12《州民帖》 (晋)王羲之撰并行书 4行
13《乡里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1行
14《行成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6行
15《官奴帖》 (晋)王羲之撰并行书 11行
16《送梨帖》 (晋)王献之撰并草书 2行
17《大佳忧卿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8行
18《寒切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5行
19《适书至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2行
20《弘远帖》 (晋)王羲之撰并草书 2行
21《十月五日帖》 (晋)王羲之撰并行书 8行
王虚舟谓《淳熙续帖》之右军书,比《淳化》有清迥绝尘之致。《淳化》虽杂赝迹,真者自是绝伦,瑕瑜不相掩也。南宋内府晋迹本已平庸,此重摹者又失于细瘦,何曾清迥?况《官奴》《五日》等帖俗恶。虚舟所抑扬《淳化》,有人指摘,疑其尽属劣迹,谓《淳熙》是不足凭也。
《官奴》《五日》非惟书恶,其帖语殊无伦次。《二王帖》《澄清堂帖》皆取之。思翁摹《澄清》亦选入。识帖洵未易言,何不一审文义耶!
快雪本《玉润帖》,刘雨若谓各本皆宋高宗临,则非包安吴谓王凝之书,所考甚确。
《道护帖》见《法书要录》〢〩(二九)。《月十三日帖》亦见《要录》〤〨(四八)。
《追伤》《道护》《诸贤》,与《淳化》之《追寻伤悼》,皆王玄之没时右军与人书,而远不及淳化。代笔、他人临仿,虽不似《官奴》《五日》之毫无影响,究不愿信为右军手迹耳。
《宝晋》第三卷重摹此帖最多,笔画较肥。张孝彬有《黄庭》一卷,亦不如此细瘦。
《宝晋斋》第三卷右军书多同此本,而字较肥,当是重摹此帖。辛巳清明以赵松雪所藏《宝晋》宋拓全帙校记。
22《乐毅论》 (三国魏)夏侯玄撰;(晋)王羲之正书 19行
23《黄庭经》 传(晋)魏华存撰;(晋)王羲之正书;(唐)褚遂良临 61行
24《洛神赋》 (三国魏)曹植撰;(晋)王献之草书 26行
张孝彬有宋拓《黄庭》,即《淳熙》原刻,格韵远出此上,因知小楷最不易摹也。思古斋本与此同为褚临而全不相似,思古别饶神致,实胜此刻,至伪《星凤楼》则依此刻重摹,益薄怯,不足观矣。
25《道失诗》 (唐)欧阳询撰并行书 8行
26《度尚帖》 (唐)欧阳询撰并行书 8行
27《庾亮帖》 (唐)欧阳询撰并行书 9行
28《戏旦偶成长句》 (唐)萧瑀撰并正书 7行
29《孝经帖》 (唐)褚庭诲撰并草书 4行
30《粟米帖》 (唐)孙思邈撰并草书 2行
31《孟冬帖》 (唐)狄仁杰撰并正书 12行
32《率意帖》 (唐)张旭撰并草书 5行
33《祭颜元孙稿》 (唐)颜真卿撰并行书 27行
34《送刘太冲叙》 (唐)颜真卿撰并行书 23行
褚庭诲书与《淳化阁帖》第四卷之萧礭相同,实宋太宗之仿书,亦非萧也。此又赝为褚庭诲,编辑者乃未见《淳化》耶!
35《请刊石纪功德状》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撰;(唐)裴耀卿正书 22行
36《请刊石纪功德状御批》 (唐玄宗)李隆基撰并行书 37行
玄宗此书,胜《鹡鸰颂》,伪《绛》摘桓山六字,以充大令,不知唐前铭石无“行狎体”也。刘东武未见此迹,断为唐人,自是特识。王篛林有此帖,尚疑玄宗亲见《桓山颂》,从而临学,则谬论矣。乙酉中秋廿有二日灯下。
37《春日醉起言志》 (唐)李白撰并草书 11行
38《送贺八归越诗》 (唐)李白撰并草书 9行
39《伤歌行》 (唐)胡英行书 12行
40《奉别帖》 (唐)李邕撰并行书 5行
41《与梦得书》 (唐)白居易撰并行书 36行
42《与运使郎中书》 (唐)白居易撰并正书 7行
43《张九龄等告身》 47行
44《李绅告身》 77行
45《李绅告身跋》 (宋徽宗)赵佶撰并正书 16行
46《篆书残字》 (唐)李阳冰撰并篆书 8行
47《李阳冰篆书残字跋》 (唐)韦处厚撰并行书 4行
48《与侍郎书》 (唐)李德裕撰并正书 19行
49《南山帖》 (唐)毕
50《月赋》 (南朝宋)谢庄撰;(唐)李商隐正书 38行
第七卷,李少温阳冰篆书二种,并韦处厚记。王吏部澍谓:“类帖多传摹失真,虽古刻亦不能免。”余谓李监篆迹,现今惟《般若台》及《颜氏家庙碑额》与慧山“听松”字可信为真原刻,余则多是重摹。然此或尚是从墨迹钩摹者,特笔少弱耳。
李卫公书学甚深,李樊南序其《会昌一品制集》云:“公重以多能推于小学,王子敬之隶法遒媚,皇休明之草势沉着。”推重极至。此与表弟札,词语、笔迹俱凄冷可惋。
毕
李玉溪书《月赋》,深有劲健之气,《悦生堂古迹记》谓“家有李正书《月赋》”,想即此迹。
51《自叙帖》 (唐释)怀素撰并草书 123行
52《此斋帖》 (唐)高闲撰并草书 8行
第八卷,怀素草书,“横行破汉祖”起,止七行,涿州冯氏《快雪堂帖》亦刻之。“右军云”起,至“当不虚也”止,未见他刻。
《圣母帖》全。案:是帖秦中有元祐戊辰仲春刻石,明董思翁有临本并释文。又自跋云:“昔人谓观孙过庭《书谱》,如食多骨鱼,得不偿失,以草书难读也。因临怀素帖,并为释之。”亦有刻石。
四、《淳熙秘阁续帖》的几种伪帖
卷一,晋王羲之兰亭、佛遗教经、适得书、先期、差梁、奉对、集聚、奄至、日月;卷二,晋王羲之临锺繇张乐帖、丙舍帖、曹娥碑、七儿……;卷三,晋王羲之奉橘、迟复、秋月……;卷四,晋王羲之快雪、海问、伏想……;卷五,晋王献之胜风、诸舍、诸女……;卷六,晋王献之中秋、悬心、吴兴……;卷七,晋王献之忽动、地黄汤、鸭头丸……;卷八,晋王徽之帖、王坦之、王涣之……;卷九,唐褚遂良乐毅论、乐志论、潭府帖……;卷十,唐颜鲁公自书帖、送刘太冲序、游虎丘诗、鹿脯帖。
摹刻精良,笔意具足,宋纸宋墨,自有一种静穆之气,令人爱玩,不忍释手,允为全帖之冠。戊寅春日重装因题。吴云。
《秘阁》全部续帖中,亦以此第一卷为致佳。即两宋各类帖,亦属罕觏,可宝可宝。愉庭又记。
《阁帖》之后,如绛州、临江、汝州等帖皆本《阁帖》翻刻者也。若武冈等帖,则又绛州之翻本,品逾下矣。惟《淳熙秘阁续帖》系孝宗南渡后续得晋唐遗墨模刻上石。孝宗工书法,赏鉴尤精,非若王著之多收赝鼎,贻讥后世,故品在《阁帖》上也。石至理宗宝庆中即毁于火。世间传拓极少,得其数行者珍若球图。况此第一卷为天下锺书祖本,右军《洛神赋》亦世所未见,一旦并得,喜欲狂矣。甲辰三月二十八日,获见于苏州护龙街汉贞阁,四月初二议定,初五日回上海。初八日补志。铁云。
《石刻铺叙》云,《淳熙秘阁法帖》十卷,皆南渡后续得晋唐遗墨。首卷则锺繇、王羲之帖,次则羲献书,三卷则欧阳询、萧瑀等七贤书,与此不合,恐有错简也。端午日。
《淳熙续阁帖》,见宋曾宏父《石刻铺叙》。其前帖则修内司重摹《淳化》也。海上影印刘铁云藏者,吴让之、吴平斋题识,同深激赏。乃与《铺叙》不合,心知其非,莫由取证。
《秘阁续帖》甚为难购,予仅有此残本,亦可尚也。
予有宋拓《十七帖》,乃刘铁云旧藏,乃宋人罗升镌本,纸墨与此同。以是证之,此本亦非明人翻刻也。今共置一处,备考他日。己丑五月眘微记于寒斋。
五、结语
拙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毕斐师指导,又蒙故宫博物院秦明老师提供资料,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刘鹏、徐慧二位老师以及外审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