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玉刚:每个人都在自我救赎,芸芸众生就是我的佛…

2017-09-26 圆明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49b1g37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对谈:赵一澄&李玉刚 | 时长:20'34''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苦的人生,如何得自在?

红尘浊世,凭什么力量不被打败?

跟谁在一起,你才更可能完成自我救赎?

谁在吹响般若号角,吹响的,又是谁的般若号角?

......


这些,是碰撞在两个智者之间的问题;

这些,“照见”了两个智者通透的心灵;

这些,让两个智者越过尘世走进你内心。

这两个智者,便是——


亚洲杰出艺术家、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意的使者——李玉刚



影视导演、正心堂创始人、北京正心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赵一澄。



看过直播的人们如此赞叹这场对话:



“两大男神同框,高智慧,高颜值,正能量!”

“芸芸众生皆是佛!”

“一种内心深处的触动,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下来了…吹响自性的般若号角…”

“好期待九月九日吹响的般若号角!”



那让我们看一看,这场发生在智者间的般若对话说了些什么?

1.“般若号角”——不只是触碰耳朵的心灵音乐会


赵一澄:你好玉先生,一方面个人对你久仰了,另外我们也有很多共同的好友。这次在“般若号角”的演出之前一起交流,我觉得这可能是最好的一个缘起。“般若号角”这个词我听了之后很振奋,是有领会的。但是我想很多人会不知道,为什么你会选择“般若号角”这样一个主题呢


玉先生:其实,我也是从原来外部的一个范围和系统的东西渐渐的才走向了自己的内心。同时,开始关注精神方面、心灵方面,甚至更大范围的、能够对人和人类有启示的一些哲学方面。这么说,我一直寻求自己内心的一种升级。之前也做了很多的事情,在这条路上也算是一个践行者。做“般若号角”,其实是我第一次尝试着去做一个 “心灵音乐会”。


赵一澄:你想碰人的心灵而不是只碰他的耳朵。


玉先生:嗯,对。眼耳鼻舌身意的声音都会有。从个人内心来讲,对我自己也是一次历练。说真的,在修行的路上达到自己想达到的一个彼岸,这条路非常非常长。



2.分文未取,吹响智慧号角



赵一澄:在我听到“般若号角”这个词的时候,我就让我们的一个同事写了篇文章《让李玉刚成为明星、让马云成为首富的东西,你我都曾拥有...》,那篇文章点击很高,后来你的平台也转了。我觉得要理解“般若号角”的话,在于 “号角”这个词。一般佛教里讲“般若”讲的是我们本具的智慧。无上智慧,其实谁都有。但为什么要叫号角呢?因为人都有软弱的时候、脆弱的时候、纠结的时候、无力的时候、恐惧的时候,这些我们都会有。这种时候其实最应该吹响的是自己智慧的号角,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这个理解合不合你的心意呢? 


玉先生:是这样。我当时也是这么理解的。“般若号角”是吹响智慧的号角,其实就像是扛起一面大旗,让人有一个精神方面的引领。最起码本意是这样的,这个初心我认为真的是很好的。团队不是我一个人的团队,特别是一潞师兄,她最开始就认定了“般若号角”是她想要的东西。当时我在月溪香林,突然从楼上下到角落的时候,突然之间一潞就回头看了一下我,她说“我有几个字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我以为是书法的字,我说“你但说无妨”,她就提出来“殊贤德玥”,我说“很有意思,这个字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懂的人一听脑子里就已经有很多的画面、内容、词义等,还有吗”,她说“金莲席地”,然后我说“真好”。


赵一澄:这是你最后的那个篇章。



玉先生:我当时不太明白她要做什么,后来她说她要做一场“关乎心灵”的音乐会,问我:“玉刚先生,你可不可以帮我扛起这样一面大旗”,我说:“我力量太弱了”,她说“那么就一点点做”。我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解读,有些人认为我是一个娱乐圈明星,因为有《刚好遇见你》、《新贵妃醉酒》等非常红的歌曲。有些人认为我是一个艺术家,因为我做了很多戏剧作品。其实做舞台是个奢侈品,不如我们唱一首歌来的简单,唱红了一下子就能名满天下。就像 “般若号角”,只有与我们有心灵撞击的人、有共鸣的人才能了解它,更多的人可能并不了解。


赵一澄:对,“般若号角”是更靠近心灵和智慧的东西,给人的感觉不那么商业和世俗。你担不担心,受众会少?


玉先生:不担心,因为这一次整个的操作方并不是我们。我是因为自己的发心才去做这件事的,做这些事我是分文未取的。


赵一澄:了不起,非常随喜。


玉先生:当时并没有用世俗的眼光去看我能赚多少钱,从昨天到现在我只睡了两个小时,直到刚才整个录音棚在做最后调试的时候,我才补了一会觉。


赵一澄:嗯。


玉先生:所以现在我的脑子没有那么沉静,很乱,联想的特别多,但是这也是一个历练和修行的过程。



3.这世上总有些事物,会在烈火中获得永生



赵一澄:嗯,明白,辛苦了。有一点我可以帮你安心。我们正心堂的平台有真真实实的活跃粉丝十几万,他们都非常期待这次的音乐会。有些在北京的,会去现场看;不在北京的,会通过网络去看。其实我有个很抱歉的地方——虽然之前也知道,您是一个有佛教信仰的艺人,一个艺术家,但是直到这次你参与到“般若号角”里面来,我才认真的看了你的书《玉见之美》,真的认识你。我看到了一个非常鲜活和灵动的灵魂,我不知道别人怎么读的,但是我通过读你写的“建盏”、“茶”、“云锦”、“緙丝”、“宣纸”,感觉到你其实是在讲你自己,对吗?



玉先生:对,是这样的。你在书中看到的非常朴实的文字,就是我内心想要表达的。我没有刻意的让这本书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相反我觉得,就是这样非常朴实的一本书,在里边能够还原成一个真实的李玉刚。


赵一澄:“建盏”里有一句话我专门把它摘出来了,配着你的照片,“这世上总有些事物,会在烈火中获得永生”,你说实话,这说的是建盏还是你自己?


玉先生:都是吧。我觉得这是一个化茧成蝶的过程。当我躺在福建建阳的一个遗址堆里的时候,其实很多画面就已经在我脑海当中了。我躺在泥土里,跟宋朝去遥相呼应,那个感觉真好,就像“花瓣落定的那一下子被你看到,流星掠过你一下子用眼睛看到”的那种欣喜。


赵一澄:看来你是无时无刻的不在感知自己和世界的交互,然后去找到了一种力量。很多有信仰的人,不管是信仰什么的,哪怕他信仰的只是自己生活中的某一种价值观和操守,往往会软弱,会无力,有方向但不知道怎么做。很多人期待着通过这次交流,你能够给他们鼓舞。但他们更多的看到的是《新贵妃醉酒》,看到的是你的才华,所以当我看到“在烈火中永生”,还有你在《茶》里面写到的“与苦涩里体悟自在,在隐忍中透视成长”,我就想怎么才能让大家跟玉刚先生之间有更好的一种交互呢,你能从你自己的经历里得出一些建议分享给大家吗?给大家一些鼓励?


玉先生:嗯,其实每个人对李玉刚有不同的解读。我是18岁离开家乡,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就像我做上一部舞台剧《昭君出塞》,我切入《昭君出塞》的那个点,跟以往做的昭君都不一样。他们认为昭君就是一个天生具备高格局的人,那我正好相反,我认为,无论人和事,格局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个人也是这样子的



4.如何出“苦”?苦是常态,苦中有甜。


赵一澄:在咱们短暂的沟通里,我通过你说的话知道你经历过很多苦。一个人背着包去外地闯天下的时候不可能不经历苦,但是你却一点没有苦相。你是怎么出的苦呢?这个很重要,能帮到人。


玉先生:其实说到苦,现在也很苦。我觉得人生当中,苦是一个恒久不变的东西,但其实你在苦里面能够找到甜或者咸。就像茶叶一样,小的时候我们喜欢喝糖水,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喝茶,等长大了之后才知道,只有在茶里才能孕育出芳香和甘甜。你的话提醒了我,我自己都从来没有分析过——是的,我从没带过苦相。


赵一澄:对,你没有苦相,真的没有。你给我展示的是非常美好的一种状态。


玉先生:我会自我怀疑。但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我又踏上了自己旅程



5.不忘初心,你不可能被打败。

赵一澄:我其实想,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个细节。我坦率说,我现在其实也确实不太怕苦了,但是我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有时候自己躺在床上,我特别想我房间的柜子里能有个角,我把自己放在那个角那待着,虽然我没有去,我只是在床上躺着,但真的会有那样恐惧、无助和苦的时候。我想如果连我都有,我现在都还是不怕苦的人,那么很多人其实在面对自己的生命成长的时候,一定也会有。你是怎么过来的呢?


玉先生:其实在心灵上有共修的人,那种恐惧、无力、无奈,甚至无人承担,只有自己去承担的感觉,我认为真的是跑不掉的。那我怎么走过来的?


赵一澄:对呀,这是真知灼见,鲜活案例。



玉先生:这个问题我真的是比较难回答的。如果说当我最苦的、无力支撑的时候,我想到我的家人、想到我朋友,好像有些牵强。我认为真正需要的是内心的强大,苦只是表象。当你软弱的时候,你会把自己强大的那个部分调动出来,去战胜所有你自己可能要投降的东西。


赵一澄:其实这也是一种不忘初心。


玉先生:对,不忘初心。刚才你也讲过了,用什么样的东西去战胜它?我觉得是无数次的告诉自己,你是强大的,你不可能被他们打败。 


赵一澄:你一定不能被打败。 


玉先生:对,如果你被打败了,在这个世间你就白来一回了。


赵一澄:您刚刚说的话,让我想到一首禅诗:个中滋味各领受,恰似哑巴吃黄连。唌到舌边欲说时,一剑走过玉门关。


玉先生:非常准确。


赵一澄:自己领受,不忘初心。


玉先生:嗯,其实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去跟别人分享的。


赵一澄:对,说出来就不是那个味道了。但是还是要尽力去表达,这也是要吹响“般若号角”的原因。



6.向着光明,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玉先生:还有一点正知正念也很重要。就是在你最无奈的时候,你去寻找一个东西,就像去寻找阳光。我们无数次去寻找正面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寻找正能量的东西。我也是这样,比如有一本书,我看到它是特别有正能量的东西,它就会吸引我。我无数次告诉自己,我也是具备正能量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一个人特别正派、有正能量的时候,我特别愿意跟他走近。当然了,身边其实也有一些人,他们可能会跟一些非正能量的人在一块。通过这个节目,我想跟他们讲:我们眼睛有分辨能力,我们内心有甄别能力,一定要跟最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赵一澄:还有就是人性很复杂。所以,一定要尽量去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要老让自己去看别人的不好再去污染自己的内心,不要自污染很重要。  


玉先生:对,这个很重要。你刚才讲过的,也算是对我的引领。希望通过这个节目的播出,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方法,那就是跟好的人在一起,跟阳光的人在一起。我们沐浴在阳光下行走在春风里,那有多好啊。



7.生如白纸,不染凡尘

赵一澄:这次“般若号角”最后一个环节是你自己表演,这跟你之前的歌曲《莲花》有关系吗?


玉先生:有关系。因为我只有一首作品,是跟禅意信仰有关系,而且那个作品很特别,就像我写的这本书一样,歌词非常的简单。“我愿化作来生,我愿化作莲花伴你身旁,只为那一年的盛开”。


赵一澄:宣纸是书写人生的。你为什么会在用宣纸去放在你书的结尾?


玉先生:对,白纸。我总感觉自己就是一张白纸,不停的去描绘新的东西。


赵一澄:白衣服也一样的。


玉先生:其实,当我用胭脂把自己的脸画成一张白脸的时候,我觉得我又重新来过了,就像白纸一样。



赵一澄:心底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可以真正的千变万化,还不落在里面。如果心底染了色彩,就很难呈现出万紫千红了,所以要保持心底的“白纸”不被环境污染。


玉先生:嗯,是这样的。我在很多人眼中属于你说的这个,尽管有的时候我自己每日三省吾身时会感觉“哇,我今天怎么又跟他有一点脾气呢,我怎么又因为这点小事就不能原谅他人呢”。只能说,人,总归还是人。但是纵观看来我内心还是单纯。


8.自我救赎,芸芸众生皆是佛


赵一澄:因为今天时间很有限,你后面还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休息又那么少,所以不能太打搅你。刚刚我跟你所有的沟通都是围绕这次的“般若号角”——我们要吹响自性的智慧号角、勇气的号角、能量的号角、不纠结的号角,去面对人生。可不可以说,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完成一种自我拯救,你觉得你这一路来是在自我拯救吗?还是让你越来越觉得可以去享受某种状态?


玉先生:享受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过,都是在苦中。


赵一澄:拯救了自己,还是会很享受的。


玉先生:对,的确是这样。每个人都是这个样子,通过各种方式去完成自己的自我拯救,人终究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对我来讲,这一次吹响智慧的号角,我认为是自己的福报。能够走到这样的一个项目当中,是我的福报。我说的福报,是冥冥之中我一定会是这样,冥冥之中我就是在这里而没有在那里。



赵一澄:你明显是有信仰的人,你也曾短期出家过。那么,什么是你眼里的佛?


玉先生:我眼里的佛,说句心里话,芸芸众生就是我眼里的佛。


赵一澄:芸芸众生是你眼里的佛,你知道你这句话了不起到什么高度吗?我是很会引经据典帮人背书的,佛经里面有一本非常重要的经书叫《法华经》。《法华经》被誉为成佛的《法华经》,就是这本经是足以让一个凡夫真正的觉悟成佛的。这本经书里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芸芸众生就是佛,为什么?


玉先生:嗯,跟很多经历有关系吧。


赵一澄:其实你是充满感恩地走完这一路的。


玉先生:是这样,充满着感恩,充满着欣喜和喜悦。


赵一澄:众生里一定有对你好的和对你不好的,你居然说他们都是佛?


玉先生:对。其实我都想过,此时此刻,我都想到能当9月9号,我们在舞台上出现,看到全场14000名观众的时候,我知道那些就是我心中的佛。


赵一澄:你认为是他们成就了你,谢谢你了不起的发心,我们也就祝愿般若号角圆满成功。我发自内心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多接触你,了解你,从你身上感受这份生命的正能量,去觉悟自己人生更美好的一个方向。谢谢玉先生好吗?


玉先生:谢谢一澄师兄,也感谢大家!



本文图文转载自微信订阅号:“照见”。





显密本圆融

愚执自他宗

圣法原一味

无偏应普弘


推荐阅读




陈坤:我为什么一再地推荐《西藏生死书》?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生死书 | 李开复谈生死:除去虚名与成就,人生还剩下什么

生死书 | 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

《西藏生死书》中的18句经典,领悟生死之间的智慧


佛法会让我们快乐吗?|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萨新电影上映,梁朝伟、周迅无偿出演

业力不是宿命论,善恶来自于动机的判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全球范围免费流通、广大结缘

适合当代人根性的佛法书籍,

涵盖修行各个次第的精华。


期盼为所有想一窥佛法堂奥的读者,

筑一条方便之道,

不再寻寻觅觅!


恭请正法书籍

敬请关注以下公众号

选择我要恭请-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近期可恭请书籍


《不只是要快乐: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繁体版)


《白莲花——莲师七句祈请文阐释》

(繁体版)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繁体版)


祈愿我们所有的人,

在亲近佛法的路上,

都能解除困惑,

得受传承加持,

契入心之自性!


虚空法藏流通中心志工

慧莲 手机(微信):13601319336

慧悟 手机(微信):13970791744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圆明文化事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