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安夜空】第21期 | 程云芬:黎阳旧事

程云芬 黄山日报
2024-08-28

让文学唤醒梦想,用艺术点缀人生



青 丝 有 言



程云芬是一个通情达理且心地善良的女子,有着徽州女人传统的特征和形象。她以文字为知己,对文字极其喜欢,也极其认真。在程云芬笔下,你很难看到那些唯美的风花雪月,更多的是生活的柴米油盐——包裹着记忆碎片的柴米油盐,但我们可以看到桥头的柳树枯了又绿,可以看到流经桥底的小船,可以看到狼藉的酒桌以及沉睡在角落里的童年。就像小时候去看新娘子一样,从未想过某一天自己也会成为新娘,在唢呐与泪光中化作风景。








乡  关



        





程云芬





在屯溪,我有三个姑婆,柏树婆,黎阳婆,山上婆。她们都是以其时住址为标签,今天要提到的是黎阳婆和一些黎阳旧事。


黎阳婆是父亲的亲姑姑,黎阳婆住黎阳,其意简单明了。黎阳婆是长辈,逢到年节,父母便带我们上门探望。


黎阳婆家住在屯溪一中过去的一条巷弄里。巷弄口有棵小柳树,进去十余米,往左手边上去有四五个青石台阶,抬脚就进了她家。独门独户的民国时期老房子,不大,朴实,很平民的那种格局。







那时候黎阳婆正直壮年,她个子高大,五官长得很是大气,说起话来,老远就能听见她爽朗洪亮的嗓门。印象里从未见过她丈夫,后来我仔细一想,她是寡居多年。黎阳是蔬菜种植地,黎阳婆家也不例外,他们的身份当时叫做“菜农”。


黎阳婆种菜很是行家里手。说起她家的菜园,黎阳婆那叫一个眉飞色舞。黎阳婆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三个子女都长得高大粗犷,黎阳婆的基因实在强大。小儿子叫建国,我叫他建国叔,是1949年出生的吧?和黎阳婆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源自这个表叔,因为父母带我去吃了建国叔的结婚喜酒。







那是一个初冬的下午,父母带着我早早来到黎阳。我们在黎阳婆家里看见了新娘,五官端庄,眼神清澈,她正笑盈盈地给客人们递烟,大家交口称赞“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堂前正中挂着喜庆的红楹联,条桌上一对大红的蜡烛热烈地燃烧,空气里都是幸福的味道。


因着自己家房屋和院落都不大,黎阳婆便将婚宴摆到离她家不远的一户人家门口,一片空旷的晒谷场上,算是借用了别人场地。黎阳村的孩子们都在这喜庆的晒谷场上追逐嬉闹,他们也不排外,很快将我纳入他们的队伍打成一片。


“嘭,啪,嘭,啪……噼里啪啦……”黄昏时分,随着鞭炮声声急促次第响起,婚宴开席了。来帮忙的农妇们,陆续从旁边棚子搭就的简易厨房里端出了一盘盘红烧肉,清炖老母鸡,糖醋排骨,花生米……这些平常不大见到的美食诱惑了大家,顿时觥筹交错,笑声一片,吃得快哉至极。孩子们也上桌风卷残云一番,很快就把肚皮撑了滚圆,于是不再恋吃,顾不得擦拭嘴角的油腻,便又在围着二十多桌酒席满晒场欢快奔跑捉迷藏。







“哥俩好啊,五魁首啊……”不知道我们疯跑了多久,从酒桌上传来阵阵猜拳行酒令声。听到熟悉的声音在晒场的上空响起,我突然怔了一下,扭头一见,端杯喝酒的正是我父亲。


酒精作用下的父亲一改平日里的严肃木讷,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嗓门也大起来,和他猜拳的是黎阳婆的大女婿——把客人陪好喝开心,尽显东家热情好客是这里的习俗。旁边有许多围看猜拳的亲朋好友,只看见母亲走上去悄悄地扯了父亲的衣角,暗示父亲不要喝得太高,随即转身又和旁人微笑闲聊。到底是农村喜事,大家心里都高兴着呢,点到即止,不能太败兴。







那夜,什么时候告别黎阳婆的?我记不得了。似乎我玩累了,在角落里睡着,是父亲将我背回家去的吧?那晚一直有酒气在我的大脑里挥之不去,父亲那时候酒量好,真年轻啊!


黎阳婆过辈(徽州老话:去世)之后,不知道为什么父母没有继续和建国叔三兄妹如常来往。偶尔遇见便寒暄几句,然后各奔东西。徽州人向来有“一代亲,两代表,三代就歇了”的说法。意思亲戚至第三代,也就渐行渐远了。所谓有缘尽缘,无缘即走远,亦是随心即安。如此想来,我也就释怀了。


其实关于黎阳,还有其他片段记忆。







小时候去洪里外婆家,从屯溪老大桥,到西镇街,再过小桥,便直接走进黎阳老街。老街下街较繁华,沿街有商家店铺,打铁店,纸扎店,百货店等等;过了中街,右手边有黎阳小学,街巷阡陌纵横相通,从这中街也可以穿插到黎阳婆的家里;到上街,多是凡尘烟火的百姓人家;快到上街尽头看见黎阳镇镇政府,和老街尽头接壤的是黎阳镇供销社,那里有集市菜市,自然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了。


长大后我去休宁洪里中学补习,骑自行车去上学。老街石板路面不宜骑行,而是经过小桥,左转逆率水河流而上。沿河行,左边江景真好,水面波澜壮阔,偶有白鹭飞过江面,如凌波仙子。依次过去又有数个水埠头错落有致,江边妇女边浣洗边高声谈笑。缓缓骑行至屯溪一中门口,我偷偷往大门里瞟上一眼。因一分之差,这扇门将我这辈子生生拒之门外,想及此,蓦然泛起一丝年少的酸涩和不甘心。







再过去一点,我看见熟悉的巷弄口那棵柳树。它和我一样,也长大了。我又将视线投往黎阳婆家的巷子里,心情顿时豁朗。建国叔的喜宴仿佛还是昨天,黎阳婆家是途经黎阳心底最温暖的慰藉。那年,那辆26寸的女式“凤凰”牌自行车载着我,每星期一次的屯溪至洪里往返骑行时光,一路上隐匿着年少的快乐和悲伤,依然清晰如昨……


想及此,我有点恍惚。还记得,每年去黎阳婆家拜年,她总说,“娘家人来看我了”,除了给我们红包,临走嚷着一定还要让我们驮两根红皮甘蔗回家,说是红红火火节节高,图的就是娘家有个生活好愿景。







当时只道是寻常,蓦然回首已半生。不曾想,几十年后的我,凭借屯溪几个姑婆的往事和美好时光,一遍遍地贩卖和消费着城市记忆和乡愁。只是,我终将知道了,一个人的往事和记忆都是限量版的,它早已在暗中标好了次数和情义的多寡。


回忆黎阳的文字至此,夜已深。我和晓雪聊起关于黎阳共同的记忆,思绪纷乱。我说,我好像觉得记忆里的时空和现实是断片的,不是同一个时空,我有仓皇错乱之感。过了一下,她回我:生活其实不是你经历过的过程,而是你记忆中的样子。


哦?是这样啊。在黑暗中咀嚼着她这句话,我终于安然睡去。











作者简介:程云芬,2009年初涉散文创作,陆续在《读者》《新安晚报》《黄山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字。现为安徽省作协会员,黄山市作协会员。诗和远方我无法企及,凡俗的生活真实热烈,文字给我向内生长的力量。感谢生活,感谢文字!









标题题字:盛文运

美术作品:盛文运







书画家简介:盛文运,1967年生在徽州,祖籍江西临川。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黄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黄山市政府文艺奖评委,黄山市"十佳文艺之星" ,安徽省 "皖军书法50家"。


1988年河南书法函授院研修生班毕业,师承李刚田先生。国画书画篆刻作品自80年代始,三十余次在全国、国际书画展中参展、获奖。并有多幅作品散见于《书法》《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全国各级专业报刊,书画作品被安徽省文史馆、赖少其艺术馆、黄山市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国画作品两度获"黄宾虹艺术奖"。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胡纯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微信同步)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


要求:

原创首发!

要有正能量!

有温度!

有力度!

有深度!


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程红妹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肖平


 往期推荐 

🔗



【新安夜空】第1期 |  许春樵:那一刻连烟灰都不敢弹落

【新安夜空】第2期 | 程鹰:启蒙三昧

【新安夜空】第5期 |   陈先发:黑池坝笔记(节选)

【新安夜空】第6期 |  洪振秋:江南忆,最忆是徽州

【新安夜空】第8期 |  胡建斌:雨中,邂逅徽州

【新安夜空】第11期 |  黄山诗院:美丽四重奏

【新安夜空】第13期 |  孙婉君:好的……

【新安夜空】第14期 |  程亚星:黄山五绝

【新安夜空】第15期 |  许若齐:乡村小酒店

【新安夜空】第16期 |  黄山诗院:蝴蝶停在火车上

【新安夜空】第17期 |  谢光明:玉竹

【新安夜空】第18期 |  吴炯:温暖的木头

【新安夜空】第20期 |  李萍:嵯峨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