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4)】定潭:有颜值有文化

黄山日报
2024-08-28


核心提示


乡村振兴,就是要建设“六有乡村”(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秩序、有福祉)。今天我们选择介绍歙县定潭村,是因为它在建设“六有乡村”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年古村翰墨香


徽州的千年古村不少,歙县深渡镇定潭村是其一。


定潭村名,早先称“定山“。据称当地村民为祈求山川安定、生民安定,将村中的兔形山改名“定山”。后因定山脚下有深潭叫“定山潭”,故又将村名取作“定潭“,以表达百姓安居乐业的期愿。



甫一进村,长达百米的文化墙映入眼帘,墙面上龙飞凤舞,楷书、行书、隶书书体荟萃,列列展示着定潭村的历史文化、名人趣事、村规民约等。每走十余米,便会撞上一幅幅用笔讲究的国画墙绘,定潭十景、黄山风光,尽收眼底。仿佛在参观一场书画艺术展。



这些作品皆出自于定潭本地村民之手,张美辉、张寿根、张兆德、张安恭、张再水、张月根、凌建立,号称“定潭七贤”,他们年纪最长的81岁,最小的也已57岁,他们担起了全村各项文化活动重任,小到义写春联,大到修撰村志,劳作之余,他们把写字作画当作生活消遣,用笔墨描绘丰满的精神世界。





乡村书画看“七贤”


定潭的“七贤”并非来自书画世家,多数是读小学时才拾起的毛笔,尔后有了兴趣,与书法和国画结下不解之缘。



81岁的张美辉,上小学时,与同为定潭出身的新安画派张仲平大师是同窗。虽年过八旬,张美辉仍然每日习书写字,记者在其家中所见的铁画银钩,字体苍劲有力。张美辉祖上三代经商,他却一头扑进了书里。自幼爱看古典书籍,又记忆力超群,如今已值至杖朝之年的他通晓村中古事,近年编写的《定潭村志》中有大量内容都来自于他的回忆和口述。



1946年出生的张寿根,8岁进入定潭小学读书,因家中贫寒,农活过重,弟妹幼小,长期辍课回家务农导致读到15岁仍在读三年级,好在18岁时参军入伍,在部队时得以习书绘画,练就了今天的功底。建于明末清初的世德堂造型设计、建筑工艺等都别具一格,砖木石雕更为精湛,青砖八字墙、九龙戏珠、九世同居等才子佳人画面,巍然壮观、气势宏伟,只可惜在文革中遭破坏。复原世德堂的原貌,成为张寿根多年的夙愿。2004年,他历时11天,前后共用了7张画纸,凭着记忆重绘世德堂前厅原貌, 2017年又凭记忆绘出1958年前的定潭古村全貌(如今定潭村志上的全村图就是他的手绘图),为村中文化记忆做了件大事。



七贤结缘书画,多从学校始习书画。然而,凌建立却是半路出家,后来居上。凌建立20岁出头外出打工,从事木工,前后辗转过多个城市。2008年,凌建立在屯溪一家酒店大堂看见画家胡锦张在创作花鸟,顿时产生浓厚兴趣,当场提出拜师请求,之后如愿学习一月有余,半路出家的他遂将画画当成了终身的爱好。如今,凌建立的画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有一些画作已被收入了国画作品选。






丹青妙笔“六代传”


定潭的书画风气,与定潭的书画文脉相关。



定潭最重要的文化象征是六代翰墨,三代大家。清末举人张恩诰是歙南著名教育家、新安书法大家,其子张翰飞有新安画派“三雄“之称,为安徽百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其孙张君逸是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双位高才生,也是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第四代的张仲平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安画派大家;第五代张宏为安徽省绿色书画会员、省美协会员;第六代的张丹青为西南交大硕士,大学教师,书画、写作皆佳。



新安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一家六代,薪火相传,文脉绵延近两个世纪,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




世医国医“张一帖”


新安医学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一帖”是新安医学影响最大的世医家族之一。从明代嘉靖年间算起,传承至今已有460多年历史,是北宋张扩、南宋张杲的后裔。明代嘉靖年间张守仁独创的“十八罗汉末药”,以治疗急性热病和内科疑难杂症而名声大噪,往往是一帖药而起沉疴而得“张一帖”之美名。



2010年,“张一帖内科疗法“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一帖”传承不衰在当代杏林传为佳话,其第十四代传人李济仁、张舜华夫妇,第十五代传人张其成、李艳、李梃、李标、李梢一直致力于发扬家传医术和祖国医学事业。如今,两代人中,“五子四博导”“两代七教授”,在我国中医界影响甚巨,被著名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誉为“当代新安第一家”。其家庭秉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之家风而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瓜子铺语录



“昌溪府、坝潭县,定潭是个金銮殿。”这是当地世代相传的一句民谚。而今,定潭已是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这些都与定潭的文化张力紧密相关。


定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旧有新安画派三代大家,又有国医中药“张一帖”,更有新时代的书画“七贤”,这些都是定潭文化的符号。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在乡村振兴的推进中将产生超强的爆发力。



题字:姬臣

策划 :瓜子铺工作室

文字:程向阳 彭灵杰 姚子艺

图视:江永言 向日葵

制作: 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程红妹 责任编辑:程向阳二审:徐海生 终审:王存之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3)】黄山田:谁来种?如何种?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2)】胡门:黑鸡养殖富农家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1)】仁里村:慈孝乡里 花果飘香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0)】卖花渔村:江南一枝梅 香遍千万家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9)】板桥:鱼跳“农”门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8)】上岩:“红灯笼”照亮幸福路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7)】澄塘:雪里蕻 雪里红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6)】宏潭豆腐乳 佐餐一扫光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5)】五城米酒,能饮一杯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