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夜空】第127期|方长英:金竹散章
夜
新
安
空
让文学唤醒梦想
用艺术点缀人生
金竹散章
方 长 英
风景在路上
出杞梓里,进英坑,上金竹。从杞梓里到英坑,峡谷间溯溪而行的12公里,都是为了上金竹作铺垫。进了英坑,村口不过桥,左手边顺溪穿村,三弯两拐,沿坡起势,路在这里开始抬头,宛如一首歌,坡、岭、降、尖,来回折叠变幻,路,细如鞋带,抬高的视线,离天更近了一些。
车窗外,树木在秋末冬初,有着晚唐之韵。被视线装帧的村庄,在山脚下黑白分明,阳光斜打的山脊,硬朗俊逸,有着雄伟的阳刚之美。崇山峻岭高低起伏浓淡相宜,是画家点染皴泼的大写意,“我有地图不用,我有泪水不流,我有梦里驰骋的江山,替日月守住向北的秘密……”
跨龙门坑过槐竹山,车子在山腹之上继续攀爬,走这样的山路,有一个好处,你必须慢,慢下来,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
山山如川,金色的核桃树林传递着风的消息,红杉树铺好了红地毯,踩上去的双脚旋转出内心的欢唱。枝头上跳跃的松鼠、路边盛开的油茶花、池塘里伫立的枯荷、麦坞(地名)叠响的瀑布、老尖(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旷远……
瓦上林场,我的同学黄淑萍、洪晓春(中国好人)夫妇又巡山去了,三十几年与大山作伴,和流泉为邻,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历者,才有资格开口说话。
古老的命脉里藏着自然的法术,时空序列,万物简净,一切都是刚刚好,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金色的村庄
从英坑到金竹11.5公里,车子在山头翻越,大山是册页,翻篇之下,眼睛忙不过来,停车打卡拍照,这是留住美景的唯一方式。从山脚旋上山顶,在山脊之上穿行,翻滚过山头,从山的另一边滑溜到金竹水库,再转过一个弯,倚坐在半山腰的村庄,跳入眼帘。
“金竹山庄,盖塌南乡”,大开大合之后,放眼四野,开阔顺畅,村庄依山而建,一层一层向上生长,我说不出那些光与影之间的回声,表里山河,万言一默。
一个村庄的繁华和虚空,自细微的尘埃之处慢慢升起。上金竹、下金竹、前半、古洞,四个自然村,五百年历史光轴,一代又一代人在美丽的传说中繁衍生息。
我的先人从封山狩猎到刀耕火种,土里活命,树下埋人,历经天灾人祸,旧社会黑暗势力的蹂躏,“金竹暴动”一声枪响,冲破黎明的曙光,在时空的无涯里,伤痛总是最先落地。冰冷的烈士墓碑上,13位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片青山。缅怀和凭吊是对逝去生命的尊重,是对今日幸福生活的感恩。
秋阳里,众多的山峦连绵起伏。那些走远的往事被小拇指勾回了眼前,梳着发髻的姑婆,横梁上悬挂的火腿,正月里热气腾腾蓝边碗里的盖浇面,6岁女孩脖间飘扬的深蓝色纱巾……现在,他们正迎面走来,你看,生活又移走了他们温情脉脉的剪影,侧身拱手,我们都送出了时光的旧船票。
站在金竹村去共和村的观景台上,夕照晚霞,炊烟袅绕,山水相依,两两相望,整个金竹村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我的表叔方辉斌讲:金竹村宛如一只展翅的燕子。我的叔叔程鸿志讲:金竹村就像一枚党徽。我的父亲方辉元讲:金竹村似一颗长尾巴的北斗星。我讲:金竹村是家乡和故乡的一个平坦,她是走远的家,她是走近的梦。
古树 古屋 古井
古铜色,这是我想钉在黄昏额上的一块匾,匾上就用狂草写上古树、古屋、古井。深秋洒金,落叶有意,站在岭头,村庄转过半个身子,留给我们的是光影漏下的半个金汤匙。金竹山庄背后的那棵银杏树,是村庄的制高点,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一棵古树不屑于有这样的想法。
村委会上空猎猎红旗招展,风踢飞了山坡上金丝皇菊的半吨清香,核桃林眯细着长眼睫,风从金黄的狗尾巴草上吹过。流泉深井,低处的事物从地心翻捡出童年的踉跄,清冽的水波纹倒映着沧桑的容颜,半壁井圈勒紧命运的绳索,磨盘石的光润承接着飞溅的水珠。
蜿蜒的台阶落满了西风,西风悠长,如一首正在传唱的歌谣。不能言说的空巷里,封存着一段段青梅往事。阳光照进来,“永和堂”在那里,“世德堂”在那里,老宅就是凝固的瞬间。众屋,一个家族的集散之地,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左右着生活的走向,在一年中某个节点,或某个着重音的音符之上,加强着姓氏血统的传承。
方、程、吴、江,四个家族,他们一衣带水,又暗自较量。古树,古屋,古井。高低错落,相互成全,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清晨和黄昏的告别。一场一场的风吹过村庄,把土墙吹旧,把村庄的事物吹远,又把远处的灯火带回到乡村的夜晚。
农村新农人
辉斌是我表叔,和我同年,是我初中同学。我从夏家坟去英坑,他从金竹去英坑,一个教室里的青葱岁月,我竟然一点都记不起来了。这么些年,我们都在城市流浪,在内心里寻找,向着一个叫故乡的地方,一点一点地回归。
出走是时代洪流的必需,回归是心灵魂魄的召唤。
站在金竹山庄四楼的窗前,推窗见山,近处的菜地,菜地里的青菜、萝卜,远处坡地如雪似银盛开的贡菊,一条路蜿蜒盘旋通往山外。再远处薄霜把山峦又染了一遍,枝头上的红杮子仿佛下一秒就要坠落,天空的蓝干净得让人想流泪,抬起头来,朝着云端发呆,朝着山峰和树木之上去仰望。
19岁出门去苏州打工,48岁回来,那天听辉斌叔打电话,吴侬软语一口苏州话,人这一生,你走过的路,看过的景,吃过的饭,都溶在你的血液、经历里。出走半生,带着积蓄和梦想回来,响应国家振兴乡村的号召,建房开了金竹村第一家民宿,在金竹降、共和路岭头个人出钱出力建了3个观景台,带领村民修通了英坑到金竹5公里红军路,金竹水库到茶林场的户外步行道正在修整中……“我是这里的人,我们这里的金丝琥珀蜜枣、山核桃、贡菊、茶叶品质都很好,我们自己讲好没有用,要让外面更多的人,体会它的好,要把我们金竹村宣传出去,把我们这里好的东西卖出去。”
乡村的夜晚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寂静是一个奢侈的词,天上的星星像水晶一样透亮,风梳理着阳台青石板上的凉意,一壶热茶里开始的话题,如茶香一般漫溢,岭后夜色如水,大山的皱褶处,我的太奶奶就睡在那里吧?
“乡村新农人,这是认领回来的标签,你的另一枚金光闪耀的招牌,羡煞人的眼”,我笑着说。说起辉斌在复旦大学读博的儿子,他笑了,那笑声响彻金竹村的夜空……
金丝琥珀蜜枣
糖化于水,一枚青枣飞奔着进入八月的日历,闲置了一年的铁锅又派上了用场,煮枣、烘枣的香甜飘荡在整个村庄的上空。
糖锅焦,兰花枣,是奶奶从斜襟布衣的小口袋里掏出来的,那个小口袋隐匿在胁下左前方一点点的落地(方言,指地方),奶奶伸进三个指头,大拇指、食指、中指,严格意义上不叫掏,应该是夹,那电影慢镜头一样的动作,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和期待。
我的叔叔程鸿志是生产队的枣师,今年七十多岁,制枣制了几十年,对一枚枣的拿捏毫厘不差。以前的金竹枣厂最多时生产金丝琥珀蜜枣二十多万斤,那时由供销社统一收购青枣加工,再由外贸部出囗到美、日、韩、印等四十多个国家。糖锅焦是煮枣时粘在锅壁上的糖,枣子倒出来后,用铁锹慢慢铲下来,大小随意,巴掌大的一块最过瘾,用手钳着,一点一点送上舌尖,舌头舍不得用力,牙齿更是抿得紧,不然咯吱咯吱,两下就灰飞烟灭。兰花枣是次品,属于刀工不过关,煮开花的那种,那时能托枣师买一包兰花枣,是天大的幸事。
如果把甜蜜排排队,依次是生枣、蜜枣、枣蜜(枣花蜜)、糖锅焦、枣油。枣油是煮枣时撇去最上层的白色泡沫,浸在枣子中间透亮的那一层,形似梨膏,呈褐亮色。枣油治咳嗽和咽炎,有一定效果,小时候生病,奶奶就从瓷罐里舀一勺,冲水给我喝。后来包产到户,家家户户做蜜枣,枣油多了也就不那么稀罕了,过年做冻米糖时放下去,再点缀上芝麻、桂花,那味道真是绝绝子。
金丝琥珀蜜枣浓缩的是一代人的乡愁,时代的马车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奔赴一场甜蜜的旅行。
【END】
“
作者简介
方长英,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上海铁路局作家协会常务理事。2017年10月参加安徽省文联高研班学习。在《世界华文作家》《安徽文学》《中国铁路文艺》《人民铁道》《新民周刊》《大风诗刊》《新安晚报》《香港每日电讯》《大江晚报》等发表诗文五百余篇(首)。诗文多次入选作品集。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陈夏暑
图片摄影|潘成、王修兰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
(微信同步)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王婧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