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夜空】第217期|汪华华:美在问政山
新安
夜空
让文学唤醒梦想 用艺术点缀人生
美在问政山
汪 华 华
“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这是苏轼在《墨君堂记》中盛赞竹子的传世佳句。
我亦喜爱竹子。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层峦叠嶂、河流密集。受到亚热带湿润季风影响,多山湿润气候让徽州成了竹木生产基地,森林覆盖率超过80%。
古歙东郊的问政山,以竹而闻名遐迩。
求知之美
闲暇之余,带着少时的记忆,迈着寻找美的步伐,我从歙县中学向问政山登高前行。路过举办校庆不久的紫阳书院,我不由感慨万千。
南宋淳祐六年(1246),州守韩补为纪念朱熹,在歙县城南门外问政山南坡望紫阳山方向,建立书院,宋理宗赵昀钦赐御书“紫阳书院”。明洪武初,书院重建于歙县县学右之射圃,是历史上全国著名的书院之一。
因崇文重教,进学之风在徽州历来昌盛。清康熙、乾隆先后为紫阳书院御题“学达性天”“道脉薪传”匾额,光绪末年改书院为紫阳师范学堂。这座因理学家朱熹而建的书院,在岁月沧桑之中,见证了古徽州数百年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在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守正创新、兴文重教、化育乡风的不朽佳话。
现在古紫阳书院的历史建筑山门坊、三元坊、下马碑、泮水桥、文公泉等依然守望在歙县中学校园内,在朗朗诵读声中,见证着徽州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的茁壮成长。
往事悠悠,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记,不经意间,心中的那一根心弦被悄然拨动……记得在歙县中学求学期间,最喜欢来到这紫阳书院,过山门坊爬问政山观竹。
抬头举目间,郁郁葱葱的翠竹跃入眼帘,竹上的叶子雀跃地随风舞动,如激流中的扁舟,朝前争渡。少时的我是很诧异的,这些竹子在冬天的漫天飞雪中,是谁给它们温暖?在盛夏的烈日炙烤下,是谁替它们遮阴?没有,但竹子以坚强的品格克服了一切困难,顽强生存。
岁月在竹子挺拔的身躯上攀援,在竹海无垠的绿涛中轮回,望着问政翠竹,你就会明白,竹子是傲岸的,它的傲岸可与松柏媲美;竹子是坚毅的,它的坚毅可与蜡梅并肩;竹子是秀美的,它的秀美可与桃花争艳。问政翠竹的精神,激励着徽州的后裔子孙发奋图强,书写求知上进的美丽华章。
人文之美
问政山,位于徽州古城歙县东郊,东北有承旧岭高眉尖,西南以鲍川半山为屏,其形似凤翔鸾舞、宛若玉屏,峰峦叠翠之中又处处山花烂漫,千百年来为古城挡风御寒,孕育一方百姓,在民间也有玉屏、华屏山之称。
“问政苦不远,只在东南郊。当年贤太守,询俗留衡茅。”明代徽州大儒唐仲实的诗文记述了唐代刺史问政的故事。据史载,唐大中十一年,京兆府万年县人于德晦出任歙州刺史,因为官清正廉洁,善于倾听民意,当时的歙州在晚唐“大中之治”中大放异彩。
于方外,满腹经纶,于德晦堂兄。多次登临玉屏山,十分中意这里的风景秀丽和凤形、燕形、虎形等小山拱卫的山势。鉴于兄长从政阅历丰富,可以为自己歙州刺史任上的政务答疑解惑,于德晦决定为其兄在此构筑山房,美其名曰:“问政山房”。每遇有政务疑难,即上山咨询,此举有力促进了当时歙州官场廉洁奉公、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聂师道,字通微。性聪淳直,言行谦谨,养亲以孝闻。唐景福至光化年间,聂师道跟随于方外在问政山房修行。后唐五代期间,吴太祖杨行密闻其名,召至广陵,尊为国师,号称问政先生。其后,多有徽州知府、歙州县令为体恤民情,上山问计于民,问政山之名得以传开。
《歙县志》记载:元朝至正十八年十二月,朱元璋率部由宣城至徽州,驻跸玉屏山宝相寺,召故老耆儒,问政事。朱升首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姚琏则曰:“罢筑城,不嗜杀人,休民养国。”这些治国平乱稳天下的军政方略深受朱元璋赏识,还特邀请老儒士们进京做客并参议国事。
在徽州民间,广为流传的斩尾龙故事,是问政山最美的传说。相传,问政观许真人除暴安良、伸张正义,将小乌龙斩去尾巴并收留于龙虎山。其母王夫人去世后安葬在问政山。每逢清明,斩尾龙来祭母时,母亲都会嘱咐斩尾龙不能充满仇恨,要风和雨顺,为百姓造福。
在我的记忆里,伴着母亲娓娓述说的徽州民间故事,幼小心中深埋下问政山种种善良与美好,将我带入甜美的梦乡。这是我铭记一生的家园风情。
山巅之美
雨后初霁,登临问政。茂林修竹在阵阵清风中绿意盎然,新修的柏油路宛如彩虹飘带,蜿蜒直通山巅。沿途的翠竹、绿梅夹道相迎,风吹过竹林,沙沙的声音漫过心底。沿途不时有登山客人在新建成的村史馆、观景台上驻足赏景。
步入问政竹林绿道,仿佛置身竹的海洋。千棵万棵竹子一株接着一株,紧紧依偎在一起,青绿的躯干、青嫩的绿叶,齐刷刷地指向蓝天,正直、伟岸。风平叶静时,呢喃无语、苍翠欲滴;微风过处后,修篁攒动,叶声哗然。
问政山道曲径通幽、石级缓伸,随着山势变化,山中翠竹的绿色,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显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行走间,问政山特有的乌金砂红泥芳香萦绕鼻端,微闭上双眼,偶尔几声蛐蛐的浅唱低吟,伴竹枝摇曳的余音缭绕,又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奇的美妙世界,令人痴迷沉醉。
在钟楼峰,建有庆钟楼。此楼原为万仞花屏亭,又名问政楼,明嘉靖年间重建并置办古钟用以报时和预警。清咸丰年间兵燹楼毁,光绪年间又重建,1935年再毁。2016年在原址再建庆钟楼,并铸钟续悬。庆钟楼巍峨壮观,是问政山山巅俯瞰徽州古城的最佳之处。
风铃清响、钟声悠扬,从庆钟楼极目远望,徽州古城尽收眼底。只见这座始建于秦的古城,以问政山为东屏,山峦耸秀、叠峰互抱,射、富资汇扬之水后,顺城东北而西下,与西来之丰乐合为练江,绕城东南隅而下。澄澈的练江,明如皎镜、轻波微漾,云峰塔影、倒映中流。两岸长堤风柳,荫带城郭。江中横卧的渔梁坝,涛声轰鸣、飞珠溅玉,徽商沿新安入钱塘,就此启航梦想。
问政山古村落沿着山巅而建,村头村尾二三里。站在山巅任何一个地方,只见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连绵起伏,近处的竹林满目苍翠、绿叶葱郁,千亩竹海蔚为壮观。倘若此时做几个深呼吸,清新的空气伴着竹子的气息沁人心脾,整个人都会透着悠悠的凉爽。这是大自然赋予问政山特有的绿色氧吧,让人流连忘返。
一幢幢保存完好的徽派老房和新建楼房,掩映在绿色的竹海之中,翠竹林海之中粉墙黛瓦若隐若现,伴随袅袅炊烟升起,云雾袭来,雾霭氤氲、恍如仙境。如同画卷般的徽州山水,在问政山巅铺展开来,美不胜收。
贡笋之美
阳春三月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
甲辰龙年春天,雨露丰沛,气候宜人,问政山的春笋长势格外喜人。清晨,村民们顶着晨曦在竹林间采挖春笋。苍翠欲滴的竹林深处,此起彼伏的锄头声中,一根根白壳透着嫩黄的竹笋被装进竹筐,然后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送达千家万户,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应初中同学邀请,我前往问政山探春和挖笋。挖笋是有学问的,一看竹叶,二看竹节,三看土地上的裂缝。外行的我,尽管很努力,但成效不佳。那一边,只见同学用脚拨拉几下,停下来,锄头下去三两下,一只完好的笋就出来了。同学看见我诧异的眼神,笑着说他们从小在竹林长大,走过的地方,脚底都能感受到竹笋的拔尖生长,这是问政山人特有的灵性。
从竹园回到同学的家,已临近中午。好客的同学之妻已将一锅香飘四溢的火腿炖冬笋端上餐桌,看着这腊味扑鼻、笋香诱人的极品美食,我无暇客套,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火腿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冬笋洁白细腻、咸中有甜。食之,令人停箸不下,欲罢不能。真乃一口问政山笋,便知徽州春滋味。
“问政山笋甲天下”。据传以前徽商出去经商,从渔梁码头上船,船头置上砂锅,放入徽州火腿和问政山笋,炭炉文火一直慢炖到杭州后,方圆数丈香味弥漫。一天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路过徽商船只,闻到以后寻香而至,品尝以后赞不绝口,御赐名为“问政贡笋”。热气升腾之间,少时在渔梁码头,目睹船老大在船头以炭火炖问政山笋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春笋以问政山为冠,红箨白肉,落地即碎。”问政山的白壳苗笋,笋壳黄中泛红,笋肉白皙,质地脆嫩微甜,以手指捏其笋肉,可以溢汁,足见其的细嫩。清代诗人汪薇赞曰:“群夸北地黄芽菜,自爱家山白壳苗。”问政山笋不但味美,还具有独有的清香,能够开胃、促进消化、低糖低脂、富含植物纤维,是老百姓餐桌上非常美味的绿色健康菜肴。
《安徽通志》记载:笋出徽州六邑,以问政山者味尤佳。“问政山笋”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奋进之美
执绿为笔作答卷,山水为墨绘新篇。
问政村,依山就势、群山拱卫,万亩竹海,青翠生姿。村头400多年的问政门作为徽城的外城墙,是徽州古城歙县4座城门中的东门,堪称村庄甚至歙东的文化地标。村中还有宝相寺、庆钟楼、斩尾龙母亲墓碑遗址、一寺二观十三庵等10余处文化古迹。仅唐至明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佳作多达30余首,文化名村不虚盛名。
问政文脉,岂止于此?
近年来,问政村以打造省级美丽乡村及黄山市村落景区为契机,积极争取整合各类资金,进行问政村美丽乡村、村落景区建设,对村间道路改造拓宽、问政古道修复、村庄绿化提升、建设村史馆和竹林漫步道等。今人通过深入挖掘问政文化,以文入景、以景阐文,让徽文化的颜值和气质,穿越时空贯穿整个问政古村落。
这两年,问政村接上了县里的自来水,前年即便遇到大旱,村中也未断过水,这是往年干旱所不能想象的。更令人开心的是,从红卫场(行知中学)、歙县中学、渔梁、方家村四个方向修建了上山的公路,汽车可以到达山顶,交通的便利对问政贡笋做大做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地处山巅的问政村老百姓私家车的拥有量已不在少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千亩自然竹海和丰富历史遗存,推出“花、竹、菜、游、学”主题,开发“赏花”“挖笋”“种菜”“徒步”“研学”等系列体验式、沉浸式旅游项目,举办问政贡笋节,培育经营主体,延伸竹笋、笋干到竹篮、竹筐等竹制产品的产业链条。
村支书汪永飞介绍,问政村目前拥有竹海4000余亩,年产值达4000万元,户均竹笋收入在3万元左右,依托笋竹产业,成立了问政贡笋专业合作社,1100多人的问政村成为歙县排位靠前的富裕村。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发展的美丽图景,让问政村的村民幸福指数直线提升。
“千寻练带新安水,万仞花屏问政山”。古歙问政村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打造“贡笋飘香,居竹问政”品牌,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美发展。问政山,正以独有的魅力,走出了一条彰显徽风皖韵特色的生态富民之路。
END
“
作者简介
汪华华,歙县人,原从事丝绸的织造,现供职徽投集团国资公司。偏爱徽文化,对徽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事,有着浓浓的眷恋和情感。文章发表于《丝绸》《中国交通报》《黄山日报》《黄山晨刊》《中国轻工文库》等报刊。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陈夏暑
摄影图片|向日葵、问政村
联合出品|黄山市作协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
(微信同步)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王婧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