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满天星” (125)】祁门安茶振兴在路上
祁门安茶
振兴在路上
安茶,祁门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后期半发酵紧压的传统工艺名茶。以箬叶、竹篓为包装,其外形紧结匀齐,色黑褐、香气高长、汤色橙黄,因其“安五脏平六腑”功效明显,故在民间有“六安茶”之称。
QIMEN
祁门安茶产业发展现状
/ 振兴在路上 /
祁门安茶自明朝发端,清朝风靡于两广和东南亚一带,1937年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停产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直至1992年重新试制成功。此后又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祁门安茶产业发展势头喜人,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迎来历史好时机。
(一)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产销势头呈现两旺
祁门县在培育出以“老六安”“江南春”“一枝春”为代表的安茶生产经营主体基础上,还引入祥源集团参与安茶生产经营,目前全县安茶生产经营主体30家,拥有安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25名,其中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9名、县级非遗传承人15名。近年来,由于安茶的独特工艺和特有品质,逐步受到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广泛关注,产量产值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24年,祁门县安茶产量近700吨,产值超亿元,同比增幅133.3%、150%。目前,祁门安茶已在全国28个省份建立销售终端1000余家。
(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茶旅融合效应初显
祁门安茶已推出区域公共品牌“孙义顺”,创建老六安、汪升平等安茶商标10余个。先后举办安茶“夜露节”等系列安茶宣传推广活动,组织祥源茶业、老六安等安茶企业参展,推出《安茶“祁”遇记》等微短剧,组建祁门安茶协会,发展46家会员单位,制定安茶安徽省地方标准,推动有资质企业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安茶影响力明显提升。祁门县在溶口乡投资建设的祥源祁门安茶产业文化博览园,除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外,设置安茶体验接待区,芦溪乡利用倒湖十八湾等风光,正加快“舟上安乡”茶旅融合项目,设有中高档接待客房22间,为茶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安茶每年生产始于谷雨时节,从初制到精制有14道工艺,生产周期跨度约6个月,能够较好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在我们祁门一枝春茶厂调研了解到,企业能够带动就业岗位(包括固定用工及编织竹篓临时用工)近200个,普工日工资约120元,熟练的打围工日工资高的有400元。包装半斤安茶的竹篓收购价格已从十年前的每个1.5元涨至如今的3.5元,熟练工每日编织竹篓多的达80个,编竹篓、采箬叶能够有效解决留守老人及中心城区陪读家庭妇女的就业问题,有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目前,祁门县从事安茶产业生产的人员已达5000余人,茶企务工人员每年可增加收入约1.5万元。
QIMEN
当前安茶产业发展壮大面临问题
/ 振兴在路上 /
目前,安茶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部分安茶生产经营主体已拥有一定资本积累和生产加工技术、市场推广经验,但在发展壮大中仍面临着部分问题,比如,公共品牌对日益增多的厂家缺乏约束;土地、人工等要素难以保障发展壮大的需求;陈茶仓储等关键环节有难度等。
(一)品牌维护力度不足
目前,安茶虽已建立起“孙义顺”区域公共品牌,但使用门槛较低,当地符合生产资质的安茶生产企业及个体户、小作坊交纳一定费用后均可得到授权使用。有调查企业反映,随着安茶销售行情转好,今年来,祁门县已有部分生产绿茶、红茶企业开始转生产安茶,随着安茶市场的扩大,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红改黑”“绿改黑”的茶企、小作坊涌入安茶竞争行列,若公共区域品牌维护不好,将导致安茶生产经营主体陷入恶性竞争中,最终影响公共区域品牌质量。
(二)扩大产能面临要素保障难
芦溪乡是安茶原产地,优良的自然生态也利于安茶生产保持香味,且生产所需的箬叶、竹篓等原材料大多在本地或周边乡镇供应,既可节约运输生产成本,也逐步形成了以芦溪乡为中心的安茶产业链,但随着安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留在芦溪乡当地发展会面临缺少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问题,同时,安茶精制环节对人工依赖性大,仅仅依靠芦溪乡2500人左右的常住人口,用工短缺也将制约产业发展。
(三)陈茶仓储保管存在风险
调查发现,安茶不同于绿茶,安茶陈茶口感更好,价格也将有每年10%—20%的升值,安茶企业大多采取陈茶搭配新茶销售的模式,几乎每家安茶企业都有一定量的陈茶,部分企业安茶陈茶价值达上千万元。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茶企对安茶陈茶的保管条件一般,大多依靠人工及经验管理,价值不菲的安茶在陈化过程中,若保管不善,既容易出现串味霉变,也面临着火灾水灾带来的风险,会给茶企造成不少损失。
QIMEN
安茶发展的几点建议
/ 振兴在路上 /
当前,安茶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已驶入快车道,需要广大安茶生产主体把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挥产区优势,逐步打造安茶产业集群
安茶的保健和存储保值升值功能性强,现有安茶企业和对安茶有投资意愿的企业,都看到了安茶的潜在市场,当地政府也把安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核心产业。将安茶产能推向更高能级,首先要逐步构建以芦溪乡为核心产区及县内其他乡镇为主产区的安茶产业布局,加快安茶原料的绿色、有机生态基地建设,建立核心产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安茶原料量足质优。其次还要依托祥源、老六安、一枝春、江南春等安茶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小作坊的规范生产,提质增效,塑造好品牌,打造好安茶产业集群。
(二)提升品质,确保安茶标准统一质量稳定
做大做强安茶产业固然需要加大投资、扩大规模进而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但也应注意避免一哄而上,特别是原有绿茶、红茶产区,如果不注重安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及生产环节的质量参数控制,盲目开展“红改黑”“绿改黑”,可能出现不同厂家生产的安茶口感不同,质量难以保障。要发挥安茶协会引领作用,督促企业严格遵循安茶传统制作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和生产技术,推进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开展仓储和发酵技术研发,组织安茶生产技术权威和非遗传承人对所有从事安茶生产的企业进行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把关,同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质量检测,确保安茶质量稳定性。
(三)加强品牌宣传维护,打响安茶茶旅品牌
持续办好安茶“夜露节”“开祁门·见黄山”复兴安茶系列邀约会等活动,同步做好直播、短视频、微短剧等方面引流宣传,鼓励茶企走出去参加国内外茶叶展销会和品牌推广活动。引导使用好“孙义顺”安茶区域公共品牌,发挥祁门安茶协会管理作用,适度提高入会门槛,实行安茶生产质量技术工艺审核准入制,严厉打击以次充好行为,维护品牌形象。突出把茶旅融合项目纳入宣传推广范畴,整合安茶文化博览园、傩舞非遗文化、倒湖自然风光等资源,与旅行社、旅游网站加强合作,推出茶旅主题游玩线路,提高安茶文旅知名度。
(四)解决要素保障,助力安茶产业发展壮大
支持核心产区企业及掌握核心技术的安茶非遗传承人与有意愿有实力的安茶投资者进行合资合作和技艺传承。整合箬叶加工、竹篓编织等产业链,引导安茶研发中心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等入驻园区,解决安茶发展资金、土地要素问题。加强对提香、陈化等环节由人工、经验主导向数字化质量参数控制转型,精确控制发酵、烘焙等关键环节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存储安全。支持企业研发或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竹篾加工及仓储保管等设备和技术,加快安茶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文字:陆骏(国家统计局黄山调查队)
图片:图片:程向阳 芦溪乡人民政府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乡村振兴“满天星” (120)】石墨、香榧双“地标” 乡村振兴“黟”起飞
【乡村振兴“满天星” (121)】徽州区:探索徽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乡村振兴“满天星” (122)】上丰:节俭办会 实“柿”求“柿”【乡村振兴“满天星” (123)】傍霞村:在绿水青山间探寻发展路径【乡村振兴“满天星” (124)】星洲:率水之滨 “世外”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