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阅读,都是自我了解他者的过程|“也人”出版计划
“也人”(The Other)是上海书店出版社旗下全新的人文社科品牌,倡导在阅读中理解他者,理解自己。日常生活、人间百态、学人心路、世界历史、社会问题、精神困境、女性主义……“也人”关照着个体自我,也注视着所有他者,以下是2022-202X年的出版计划,期待有缘的读者与我们同行。
已出版
待出版
中国纪事
《现代精神之花:一个东北工业城市的具体与抽象》
这个东北的城市是一个工业中心,
几乎一切都沉浸在日常生活的节奏中,
其中却有比高雅更重要的真实
(封面待定)
徐前进 著
内容简介
城市是现代人的故乡。在思想意义上,城市是现代精神之花。无数的线条、色彩、语言、行为、技术在现代城市里汇集、重新组合,然后以一种无法描述的方式展示着现代精神。本书试图以作者的个体感受去记录一个东北工业城市的世界,阐释这个城市的精神,为未来留下一份中国当代本土视角的城市文本。
作者简介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历史学家与未来的关系,已出版《流动的丰盈:一个小区的日常景观》《驶于当下:技术理性的个体化阐释》。
2.《“打工人”纪事》
他们的足迹里,藏着中国的八十年
沈燕妮 主编
内容简介
本合集由10篇不同作者的写作文章集结而成,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时间跨度长达八十年,讲述了在中国10个各不相同的打工人。他们,是在西南大山地底掘进、修建隧道的工人;是在新疆雪地骑马奔腾、便捷邻里的骑手;是在北京街头售卖新鲜水果的水果摊阿姨;是沈阳医院里日复一日帮助患者的陪诊师……各行各业或许离奇,或许隐秘,但不乏勇于开拓、创造不凡的人们。在几十余年的时代变迁中,他们分布在全国的不同地方,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职业故事,构成了一张巨大的打工地图。在这张打工地图里,藏着一个更真实的中国,也是我们不曾仔细了解的中国。
作者简介
沈燕妮,网易“人间”非虚构写作频道主编,大龄普通女青年。曾任深圳电视台编导、网易“另一面”编辑、成都商报驻京记者,代表作《天津爆炸百日:握不住眼泪的村庄》《空难魔咒的背后——飞行员心理健康问题隐忧》《香港人的生活资源从哪里来》。
3.《胖子美食家》
长沙街头飘香的食物,
情感和牵挂编织而成的人生百味
(封面待定)
索文 著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湖南人写的面食故事。作者以一个湖南人的视角写下十五种面食,烧麦、糖盒子、馄饨、疙瘩汤……一些清淡,一些浓厚,互为补充。味觉里寄托的情感,就像书中主人公对于食物的态度,米饭如常,面食如稠。食物的故事里不仅只有美味,更有牵挂的人与情。这些味蕾故事里,也藏着属于我们每个人与食物联结背后的独家记忆。
作者简介
索文,湖南浏阳人,从网易广州社区的文学版版友到《人间》长期作者,累计刊发近40万字作品。已出版《我的浏阳兄弟》。
4. 《离婚律师手册》
不成婚,便成仇,
破裂的婚姻之名,构成了沉重的仇恨枷锁
(封面待定)
蔡寞琰 著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离婚律师,蔡寞琰写下了自己见证的、尘封在心中许久的真实故事。十年变态婚姻关系,她终于拿着刀戳向自己的脸;带孕出嫁的女人,多年被家暴、折磨,她默不作声,她想给孩子赎罪;被母亲卖给不同男人的“傻女”,遇到了真心疼自己的男人,“这次我只想跟他领一张红本本”……对蔡寞琰来说,手捧法的温度,是他的追求,是他想看到的美好未来。他从一线律师的视角出发,带着强烈的怜悯心,写下细腻、真实、有力的文字,讲述曾见证的那些破裂的婚姻,以及由男女之情、婚姻之名构成的仇恨枷锁。破裂爱情故事的背后,展露着人性中最幽暗的角落,残酷而真实。
作者简介
蔡寞琰,一线律师,在人间发表作品30万余字,在其他平台以其他笔名写作的小说作品20余万字。擅长罪案、社会题材的写作,作品具有强烈的怜悯心,文笔细腻且有力量。相关作品已售出影视版权。
5.《住在人间》
我们都活在名为房子的困局里
(封面待定)
沈燕妮 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一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居所”故事。恩爱的夫妻为了能让孩子有个学区房办理了假离婚;住在燕郊的年轻人每天花费几小时去北京上班;住进城中村的中年人塞满了琐碎又贫寒的日子;在县城漂泊八年,前前后后搬家十一次……故事围绕着“不可或缺”的房子展开,故事中的人们,或是为了结束飘来荡去的日子,又或者是为了一种踏实的安全感,在陌生或熟悉的地域折腾着他们无从休憩的灵魂。他们寻求的方寸之地,却带来了长久的困顿。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
沈燕妮,网易“人间”非虚构写作频道主编,大龄普通女青年。曾任深圳电视台编导、网易“另一面”编辑、成都商报驻京记者,代表作《天津爆炸百日:握不住眼泪的村庄》《空难魔咒的背后——飞行员心理健康问题隐忧》《香港人的生活资源从哪里来》。
6.《与重刑犯面对面:检察官手记》
你和重刑犯对视过吗?
凝视对方的眼睛,
就像提着手电,钻进一条深邃幽暗的隧洞。
(封面待定)
左权 著
内容简介
在检察院待久了,左权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心怀隐恶的思想犯。假若没有刑罚的威慑,恶的疆界就会无限拓宽。可越是沉浸在黑暗之中,越要感受那些无心之善,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护墙。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就是左权“筑墙”的方式。在本书的故事里,既有罪网牵缠的困兽,也有负重前行的普通人,而大多数嫌疑人则深陷于人鬼之间的灰色区域,他们的故事也不停重新定义着善恶。
作者简介
左权,犯罪学协会成员,现为人民检察院干警,从事重罪检察业务。在人间开有专栏《检察官笔记》。
学人札记
7.《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二十个片断》
照相机般扫描中国历史,层层递进拨开历史迷雾
(封面待定)
葛剑雄 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从春秋、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选取了二十个有代表性并对当时及后代历史发生巨大影响的事件,夹叙夹议,以点及面,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照相似的扫描。其中有对今人不太注意的历史事件的深刻挖掘,也有对今人错误的历史认识的颠覆性纠正。
作者简介
葛剑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环境史等方面研究。著有《中国人口发展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悠悠长水:谭其骧传》等。
8.《北美学踪:从温哥华到波士顿》
跨越十年的北美访学之旅,
见证一位青年学人的心路历程
(封面待定)
唐小兵 著
内容简介
从温哥华的UBC,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相隔十年的访学经历,串连起一位青年学人的学思历程。穿梭于北美高校之间,唐小兵以细致的观察、独到的眼光和思辨的话语,留下了自己或深或浅的踪迹。
作者简介
唐小兵,湖南衡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著有《十字街头的知识人》《与民国相遇》《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等。
9.《我是谁:一部情感、思绪与精神的自传》
一代人文地理学大师
对人生、志业、世界、时代的深沉自白
[美] 段义孚 著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段义孚先生讲述了自己的整个人生经历, 把童年放在世界格局的大舞台中联动叙事,回忆在欧美求学的岁月,提及为什么选择地理学,把自己的生理和精神特质展示给读者,完成自我剖析。同时,全书引出他的《恋地情结》《逃避主义》《无边的恐惧》等十部地理学著作,介绍其写作的机缘和内容的主旨。段先生还从审美、情感和精神等角度切入,把空间和地方等关键地理要素纳入这一过程,变诘屈聱牙的学术语言为引人入胜的文学语言。
作者简介
段义孚,享誉全球的美籍华裔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人本主义地理学之父,被称为地理学界中的“小王子”,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代表作包括《恋地情结》《逃避主义》《无边的恐惧》《回乡记》《神州》等。
世界历史
10.《世界历史的动力》
失去了精神根基的社会或文化日薄西山,
无论它外在表现得多么繁盛
[英] 克里斯托弗·道森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道森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围绕“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主题展开,意图展现各种社会学因素如何成为世界历史事件与变化的动力,不仅考察历史的社会学基础、文化与文明等发展的各个阶段及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根源,也探究历史的意义,即历史本身的意义。本书从社会学过渡到世界历史,借鉴社会学研究方法,从文明、文化等角度研究世界历史,同时反思西方近代文明。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道森,当代著名的文化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史学家,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历史学著作在范围和视野上可与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著作比肩。道森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兴趣集中在文化哲学方面,其主要著作有《世界历史的动力》等。
11.《魔物的诞生:1760年代法国热窝当怪兽事件》
一则荒诞离奇、举国关注的怪兽事件背后,
隐藏着新兴媒体的推波助澜、
旧制度的社会危机、启蒙时代的新旧胶着
[美] 杰伊·史密斯 著
内容简介
1764-1765年,法国中南部热窝当地区一名女子险遭野兽残害。事后她声称,攻击她的那个怪物来自丛林深处,既像狼,又像人。此后大半年中,又有数十人被类似生物袭击,多人死伤。人们的恐惧迅速蔓延至全法国乃至全欧洲,热窝当的野兽也进入了法国民间传说。这个怪兽是什么物种,为什么杀死了那么多受害者,为什么偏爱妇女和儿童的肉呢?为什么当时的人认可了法国当局的最终说法,觉得怪兽只是狼或一群狼?为什么这个故事在法国旧制度历史中经常被忽略呢?法国史学者杰伊·史密斯在本书中给出了答案。
作者简介
杰伊·史密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学教授,专攻近代早期法国史,以研究贵族政治文化著称,代表作包括《荣誉文化》《18世纪的贵族》《魔物的诞生:1760年代法国热窝当怪兽事件》等。
12.《智慧巴黎:启蒙时代的科学之都》
启蒙时代的巴黎,智者无所不在:
著作等身的法兰西学院院士,热情钻研的爱好者,
严谨认真的教授,觥筹交错的科普学者……
巴黎成为当之无愧的“科学之都”
[法] 布鲁诺•贝洛斯特 著
内容简介
从巴黎拉丁区到绍塞-昂坦街,从丹菲尔城关到圣殿大道……本书如同一封邀请函,引领读者探索那个时代智者频出的巴黎。从大讲堂到客厅,从实验室到博物商店,沿途将偶遇布丰伯爵、孔多塞侯爵、拉瓦锡、狄德罗这些学术巨匠,还有无数共同书写这段历史的发明家、冒险家、工匠、资助人……
作者简介
布鲁诺•贝洛斯特,巴黎第一大学科学史教授,曾出版《现代科学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教育的历史》《技术体制的形成:大革命到第二帝国时期的科技学院与学生》等书。
13.《中世纪地中海地区的货币、价格和文明》
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经典作品
从货币、价格角度讲述地中海文明!
[意]卡洛·奇波拉 著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一系列奇波拉在美国发表的讲座内容组成,主要探讨中世纪货币的演变。奇波拉将丰富的知识与愉快而巧妙的叙述融合在一起,他首先概述了中世纪早期货币的历史,当时以实物支付盛行,硬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一种交换媒介。之后,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国际流通货币(拜占庭货币、阿拉伯第纳尔,等等),以及用于日常交易的“小额货币”。他还提到了“纸币”的特殊案例,比如里拉,它被用于记账业务,但没有实物等价物。最后,奇波拉用了一个涉及商品、书籍和货币运输成本的例子,解释了如何评估价格的相对价值,以及价格告诉我们的社会状况。
作者简介
卡洛·M.奇波拉,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哲学学会成员,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研究员,著有《欧洲经济史》《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1000—1700》《人类愚蠢的基本法则》《中世纪地中海地区的货币、价格和文明》等。
14.《权力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权力:
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18世纪,欧洲革命/改良兴起,民族国家登场,
在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背后,文化的身影不容忽视
[英] 蒂莫西·布莱宁 著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剑桥大学现代欧洲史教授蒂莫西•布莱宁探索了改变18世纪欧洲的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间,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所代表的宫廷文化由于公共领域的出现而从中心移至边缘。作者展示了在公共领域中诞生的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机构和群体:期刊、报纸、小说、图书馆、咖啡馆、协会、记者和评论家。正是在这里,舆论宣称自己是文化和政治的终极仲裁者。对于既定的秩序而言,这股新力量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作者简介
蒂莫西·布莱宁,剑桥大学现代欧洲史荣休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近代史》期刊主编,著有《约瑟夫二世与开明专制》《法国革命战争的起源》《浪漫主义革命》《腓特烈大帝》《权力的文化和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音乐的胜利:作曲家、音乐家及其艺术的降临》《追逐荣耀:1648—1815》等十余部著作。
15.《刺杀亨利四世:刺杀暴君的问题
与绝对主义君主制的巩固 》
凶手拉瓦亚克的刺杀究竟是心态失衡的行为,
还是一种神秘主义的阴谋?
[法] 罗兰•穆尼埃 著
内容简介
亨利四世是法国强势王朝波旁王朝的创建者,被世人赞誉为“贤明王亨利”。然而,这位国王却于1610年在巴黎被刺身亡,留下无数谜团。本书追踪了这一事件,一扫臣民爱戴的 “贤明王亨利”的形象,描述了君主的政策所引发的紧张、挫折和怨恨。这些让国王看起来像个暴君,在一些人眼里,将他处死的必要性变得合法。但是,亨利四世的死并没有使国王的绝对权力减弱,相反,“它加强了绝对权力,并使国王的形象前所未有地神圣化”。
作者简介
罗兰•穆尼埃,20世纪法国富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曾参与创建近代欧洲文明研究中心,并担任该机构的领导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16-18世纪的法国史,涉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有《刺杀亨利四世:刺杀暴君的问题与绝对主义君主制的巩固》《笔、镰刀和榔头:法国从中世纪到大革命的制度与社会》《18世纪的科技进步》等著作,曾执笔《新编剑桥近代史》第四卷《法国的制度与社会,1610-1661》一章。
16. 《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
讲述李氏朝鲜王室最大的悲剧,
揭开思悼世子之死的真相以及权力和人类的本质!
[韩] 郑炳说 著
内容简介
韩国经典历史影片《思悼》叙事蓝本!1762年朝鲜王朝思悼世子李愃被其父英祖困于米柜饿死,对于该事件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首尔大学郑炳说教授利用《朝鲜王朝实录》《承政院日记》等各种历史资料和个人文集等,从多方面分析和考察了思悼世子的死亡,更加准确地讲述了这一朝鲜王朝最大的悲剧。
作者简介
郑炳说,韩国首尔大学国文系教授。专攻韩国古典文献、文学, 主要研究朝鲜时代的宫廷历史、边缘文化及中朝文化交流, 著作包括《我是艺妓:读消愁录》《九云梦图:从图画中读九云梦》《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等。
17. 《微服出行:
约瑟夫二世的欧洲启蒙运动之旅》
神罗皇帝微服私访记
这位君主隐姓埋名,不带随从,没有盛况,
走遍了他辽阔的帝国
[奥地利] 莫妮卡·切尔宁 著
内容简介
18世纪末,欧洲皇室开始衰落。年轻的哈布斯堡皇帝约瑟夫二世意识到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他急切地吸收启蒙思想。他会见了普通百姓,参观了医院和工厂,寻求新的见解,以帮助他建立一个现代国家。当他拜访凡尔赛宫的妹妹时,他看到法国大革命正在地平线上隐现。基于无数的资料,本书讲述了一个身处巨变时代的超凡人物的故事,他远远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
作者简介
莫妮卡·切尔宁,国际知名作家和电影制作人,曾在维也纳学习政治学和哲学。她对欧洲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转折点特别感兴趣,曾拍摄《维也纳会议中的女人们》《玛丽亚·特蕾莎》等影视作品,著有《安娜•萨彻和她的酒店》等畅销作品。
18. 《忧郁的秩序:
移民管理与边境制度的现代起源》
护照、签证、出境审批等证件和流程何时开始出现?
世界各国边境制度如何从移民的历史中发展而来?
中国移民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何种角色?
内容简介
16-19世纪,不断有国际性移民潮出现,移民现象与国家对移民的管控两者相伴而生。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移民控制模式起源于19世纪晚期白人国家对亚洲移民的限制。本书试图说明边界控制是1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试图控制亚洲移民的结果。在国际流动沉寂的当下,本书对移民管理和边境制度起源的考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告诉我们,移民和边境的历史脉络并不简单,与此有关的现实也同样复杂难解。
作者简介
亚当•麦基翁,美国著名移民史学家。先后在美国东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终身教职。他是全球史和华人移民流散现象研究领域的先驱,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全球历史项目的创始人之一。
19. 《屈辱政治:一部近现代史》
强制剃头、网络暴力,集体羞辱是如何常态化的?
羞辱以及由此带来的屈辱感
是如何成为一种胁迫和控制手段的?
[德] 乌特•弗雷弗特 著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国际知名的情感史学者乌特•弗雷沃特回顾了过去两百多年的历史,从政治、司法、外交和教育等多个角度,审视了羞辱以及由此带来的屈辱感是如何成为一种胁迫和控制手段的。比如,法国妇女曾被剃光头以惩罚其与德国士兵的关系,而在美国,犯人也曾被游街示众。直到今天,我们仍能看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的嘲讽声音如何使公众羞辱的现象无处不在。这些故事揭示了羞辱作为一种工具,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所显示出的相似之处,事实上,它不仅存在于历史中,更在21世纪被重新发明——羞辱,不仅源于自上而下的政治力量,也来自现代社会的普通人。
作者简介
乌特•弗雷弗特,德国著名历史学家,研究领域包括德国近现代史、社会和性别史、情感史。柏林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学会情感史中心负责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院士,曾获“莱布尼茨奖”、联邦德国十字勋章等荣誉。代表作包括《兵营中的国家》《德国史中的女性》《屈辱政治》等。
20.克里斯托弗·希尔作品集
《革命的世纪:1603-1714》
《英国革命的思想起源》
《天翻地覆:英国革命中的激进思想》
《弥尔顿与英国革命》
希尔在公众头脑中确立了17世纪是“革命的世纪”的观念,
希尔就是英国革命的同义词,
17世纪成为“希尔的世纪”
[英] 克里斯托弗·希尔 著
内容简介
在西方历史学家中,克里斯托弗·希尔代表了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英国革命史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本系列收入的四部著作均为他的代表作,有直接论述英国革命的,也有描述革命爆发前的思想、生活、宗教情况的,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处于革命巨变时代的英国,可以算作是一部部完整的社会革命史,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希尔 ,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一生著作颇多,在当代英美历史学界占有卓越的地位,专长17世纪英国革命。代表作包括《革命的世纪》《天翻地覆》《英国革命的思想起源》等。
21.《何为英国性:
英国的文化、国家认同及社会思想》
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不列颠、大英帝国
……英国、英联邦、欧洲……
英国的民族认同问题远比我们想的复杂
[英] 克里尚·库马尔 著
内容简介
近年来,由于英国脱欧、苏格兰公投等事件,英国性及英国民族主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书对英国民族性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英国民族性与其他国家民族性的不同。作者克里尚·库马尔质疑长久以来的假设,探究了英国民族认同的起源。同样,他还考察了大英帝国在塑造英格兰和英国民族认同方面的作用,分析了“英国人的神话”、英格兰和英国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英国与欧洲的关系,等等。
作者简介
克里尚·库马尔,英国著名社会学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特级讲座教授, 2018年美国社会学协会历史社会学部巴林顿·摩尔奖得主。研究领域包括英国性、乌托邦、全球化问题等,代表作包括《千年帝国史》《何为英国性》等。
社科前沿
22.《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
为了治愈(精神)疾病,
你愿意改写灵魂(记忆)吗?
[加]伊恩·哈金 著
内容简介
在当今的社会中,“多重人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和流行文化中。多重人格是疾病吗?拥有多种人格的人会怎样?大多数被诊断出的患者是女性,为什么性别重要?定义疾病如何影响患者的行为?有关各种人的知识体系如何与人互动?……哈金回应这些问题和类似的主题,探索了当代多重人格运动的发展和与此相关的历史、哲学问题。
作者简介
伊恩·哈金,加拿大著名哲学家,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曾获得加拿大勋章,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哲学、语言哲学、语言哲学、统计推理、社会学、学科史、心理学等等,致力于在英美哲学与大陆哲学特别是法国哲学之间架起桥梁。代表作包括《驯服偶然》《表象与介入》《重写灵魂》《疯狂旅行者》等。
23.《疯狂旅行者:一种暂时性精神疾病的历史》
在过去,到处旅游是一种精神疾病……
[加]伊恩·哈金著
内容简介
自1886年至1909年,数十位男性发现自己在解离性神游状态下漫游欧洲,明明心里没有目的地,却穿越国境,乃至跨越大陆。这些人最后会不可避免地被警方拘留或是关进疯人院。《疯狂旅行者》讲述了第一个被诊断为“疯行者”的阿尔贝·达达的精彩故事。哈金利用达达的医生菲利普·蒂西耶的记录,试图搞清这种奇怪的流行病。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哈金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包括精神障碍的本质、对其诊断的文化影响,以及这个百年之前的案例对当今过度精神分析的社会的意义。
作者简介
伊恩·哈金,加拿大著名哲学家,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曾获得加拿大勋章,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哲学、语言哲学、语言哲学、统计推理、社会学、学科史、心理学等等,致力于在英美哲学与大陆哲学特别是法国哲学之间架起桥梁。代表作包括《驯服偶然》《表象与介入》《重写灵魂》《疯狂旅行者》等。
24.《黑色大西洋:现代性和双重意识》
黑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参与者,
改写了现代性的历史!
[英]保罗·吉尔罗伊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挑战了当前文化研究的假设和实践,丰富了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吉尔罗伊认为黑人文化在美洲和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被看作是现代性的。在书中,保罗·吉尔罗伊向我们阐释了一种“黑色大西洋”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单一的非洲文化、美国文化、加勒比文化或是英国文化,而是所有这些文化的总和。这种文化的主题超越了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界线,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从未被提及的文化。
作者简介
保罗·吉尔罗伊,英国著名的黑人理论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2019年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奖项霍尔贝格奖获得者,现为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种族与种族主义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吉尔罗伊1986年在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取得博士学位,是斯图亚特·霍尔的得意门生,也被认为是霍尔之后最重要的种族理论家之一。
25.《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从左拉到维勒贝克》
法国知识分子已死?
法国知识分子因“恐犹症”而兴起,
又或因“恐穆症”而衰亡?
[以]施罗默·桑德著
内容简介
法国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全世界知识分子的鼻祖与仿效的楷模。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是一个为人类贡献和传承大量精神财富的群体,更是因为他们是全世界最敢于挺身站在权力与暴力面前为正义呐喊的群体。他们代表了人类自由、平等的最高价值。但近年来,法国右翼思想家的声音引人注目地占据了上风。人们心目中的“法国知识分子”死了吗?对此,国际知名的以色列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本书中,他试图推翻某些与“知识分子”形象有关的神话,向法国知识分子投去了一种既清醒又辛辣的目光。
作者简介
施罗默·桑德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教授,曾任教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出生于奥地利林茨,是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波兰裔犹太人,幼年时生活在难民收容所,后举家迁往雅法。1982年获得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致力于民族与民族主义、法国知识分子历史、电影史等研究领域。著作《虚构的犹太民族》《虚构的以色列地》《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被称为“虚构三部曲”,在以色列和西方学界引起轰动与争议。另著有《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知识分子、真相和权力》等。
26.《着陆何处:如何在政治上找到方向》
爬梳晚近全球经济与生态危机的历史脉络,
拆解民粹话术,让政治重新着陆,
遏制失控的扩张梦!
[法]布鲁诺·拉图尔 著
内容简介
这既是一本水晶般犀利的小册子,也是新世纪的一部教科书。布鲁诺·拉图尔在我们正在经历的不同事件(气候变化、移民、治理失调、不平等现象暴增)之间建立起了关联,由此厘清了这个看似混乱、实则极为自洽的情境。拉图尔认为长期以来贯穿政治场域的主轴——一边是“全球的”(le Global),一边是“地方的”(le Local)——已经不再发挥作用,它正被一条新的轴线取代。这条轴线由“离地的”(Hors-sol)和“地球的”(Terrestre)组成。如何在我们的新土地、新领土上,在这个超越现存边界与身份的“地上”着陆?艺术与科学将在这一历史转折时刻扮演怎样的角色?本书给出了回答。
作者简介
布鲁诺·拉图尔,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人类学家,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国际科学与技术研究学界的重量级学者,行动者网络理论创立者之一。代表作有《实验室生活》《我们从未现代过》《自然的政治》《潘多拉的希望》等。
27.《无价:人命如何定价》
从保费、医疗费、赔偿金到汽车召回标准,
现代社会如何为人命标价,又存在哪些问题?
[美]霍华德·史蒂文·弗里德曼著
内容简介
“要钱,还是要命?”这不只是一句老套的台词,而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保险费、生儿育女到政策制定,甚至是恐怖攻击的赔偿金……我们都有一个价格。哥伦比亚大学顶尖统计学家、卫生经济学家霍华德·史蒂文·弗里德曼,从社会各层面的人命定价案例,探析我们究竟如何被政府、经济学家、法律、企业、医疗体系、保险公司,甚至是我们自己定下价格,并带我们思索:这样的定价方式合理吗?
作者简介
霍华德·史蒂文·弗里德曼,世界顶尖的统计学家与卫生经济学家,是资料科学及成本效益分析应用的专家,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因在联合国许多重要项目中担任首席统计模型专家而广为人知,代表作包括《国家的测量》《无价:人命如何定价》等。
28.《此生:为何向死而生使我们自由》
如果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该如何生活?
我们该对家庭、社区、环境承担怎样的责任?
[瑞典]马丁•海格隆德 著
内容简介
本书被誉为“21世纪出现的第一部存在主义哲学巨著”,将生存哲学与基本政治经济问题结合起来,深度阐述了:我们如何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如何使我们超越宗教和资本主义?海格隆德大胆地为世俗主义辩护,他认为,要拥抱生命赋予我们的自由,就必须摆脱关于永生的幻想,追求“责任”“爱”等世俗信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时间是我们能拥有的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但资本主义不断压榨、挤占我们的自由时间。他以存在主义立场,分析人类基本的存在问题,并对社会进行了重估,得出不平凡的结论:只有世俗信仰和民主社会主义,才能给有意义的人类生活“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作者简介
马丁•海格隆德,知名瑞典哲学家,耶鲁大学比较文学与人文科学教授。著有多部广受赞誉的作品,包括《渴望时间:普鲁斯特、伍尔夫、纳博科夫》《此生》等,曾被英国《展望》杂志评选为“全球50位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被视为“美国新左派的指导明星”。
29.《父权制与资本积累:
全球劳动分工下的女性》
入选20世纪最重要的百本社会学书籍
《第二性》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作品
[德]玛丽亚·密斯 著
内容简介
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成为白领的今天,我们经常听到一种声音:你们女人已经很平等了,都超过男人了,所以我们现在要追求的是阶级平等,而不是性别平等。密斯的经典著作《父权制与资本积累》给了这种论述一记响亮的耳光。密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依赖于在全球各个层面维持分工和不平等。妇女在家庭内的无酬劳动、维持生计型生产者的劳动、存在于非正式经济中的劳动以及大自然的劳动,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及其资本积累过程中被隐藏在地下不可见的部分。这种资本主义父权制理论在当下变得更加重要。
作者简介
玛丽亚·密斯,德国社会学家、女权主义作家,毕业于德国科隆大学社会学系。曾在印度工作多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参与许多女权行动和著述。1979年在荷兰海牙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妇女与发展项目。著有《妇女与最后的殖民地》《父权制与资本积累》《生计视角:超越全球经济》以及自传《村庄与世界:我的生活与我们的时代》等。
30.《耶鲁需要女性:她们如何改写藤校规则》
她们是第一批进入耶鲁的女大学生,
校园中男女平权的开路先锋
[美]安妮·加德纳·珀金斯 著
内容简介
耶鲁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男性俱乐部,1969年,这所美国最高等的学府决定开始向社会招收女本科生。第一批最优秀的女学生入学后,发现自己处于一种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文化氛围中。这批女学生决定抗争,从沉默到发声,由孤立走向联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争取,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也投身到当时美国的社会运动中。在本书中,作者通过采访耶鲁的首批女学生,展现了她们入学后面临的重重困难和她们为了改变做出的勇敢尝试。
作者简介
安妮·加德纳·珀金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曾就读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具有历史学和高等教育学的双重教育背景。她是《耶鲁每日新闻》的第一位女编辑,对美国高等教育问题以及美国社会文化有着深入独到的理解。
域外观察
31.《卧底警局:一位法国记者的潜入调查》
警察暴力是如何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
法国警察内部是滋生偏见和种族主义行为的温床吗?
为什么惩罚警察这么困难?
这些宣誓过的警察男女到底在想些什么?
[法] 瓦伦汀·让德罗 著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详尽、深入、大胆的法国警局纪实报道。从没有记者尝试过这样巨大的挑战——到警局卧底调查。年轻的法国媒体记者瓦伦汀·让德罗成功做到了,并带来一份稀有、珍贵的记录。他在警察局待了六个月,关注巴黎鱼龙混杂的19区。这里的警方常被指控执法过度,受害者和警局各执一词 。作者加入警方的执法行动,记录了法国警方的问题,也记录了这个职业的高尚和人情味。
作者简介
瓦伦汀·让德罗,法国媒体记者,曾化身流水生产线的工人和超市职工,出书揭露法国底层劳动者的艰辛。让德罗从2017年9月开始卧底进入警界,他使用真名进入圣马洛的法国国家警察学校,成为级别最低的“安全助理”,后来被派到他非常想去的巴黎19区警察局,自2019年3月至8月在局里当警察,这段时间正好是“黄背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对警察暴力的指责层出不穷。
32.《消逝的韩光:
低薪、过劳、霸凌,华丽韩剧背后的血汗与悲鸣》
“再这样拍摄下去,会死人的”,
连续工作55天只休息2天,才换来光鲜亮丽的韩剧。
已故李韩光PD梦想的世界,是否会到来?
[韩]李韩率 著
内容简介
一本关于韩剧制作的悲伤报告书,记录李韩光PD遗嘱的呐喊、反抗,以及韩剧幕后工作者的那些事。2016年韩剧《独酌男女》于结局创下高收视率,隔日却传出副导李韩光轻生身亡的消息。本书完整地把一个过劳个案的发生、事后究责,以及各界在预防工作上的努力记录下来,无论是对于政策拟定、预防职灾,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的努力,都是最好的提醒。
作者简介
李韩率,韩剧《独酒男女》已故李韩光PD的弟弟。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解决韩国连续剧制作劳动环境的问题,成立了“韩光媒体劳动人权中心”。并以非营利公益运动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议题。兼任“韩国无壳蜗牛住宅合作组织”“李韩烈纪念事业会”理事长。
33.《国王:一个街头故事》
西方最懂观察&叙述的知识分子
以感性诗意、良心气节,
书写一个感动人心也刺痛人心的当代故事!
[英]约翰· 伯格 著
内容简介
在高速公路旁的荒地上,到处都是破碎的卡车和坏掉的洗衣机。这里居住着一群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曾经充满希望,如今却被抛弃。故事的叙述者“国王”是一对无家可归的夫妇收养的流浪犬,他从屠夫那里偷肉,和他人分享温暖。其犬类的情感使他既能从人类的苦难中解脱出来,又能罕见地洞察同伴们的生活。通过他的感官世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群边缘人在混乱和痛苦中生存下来的尊严和力量。
作者简介
约翰· 伯格,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画家,被誉为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代表作包括艺术专著《观看之道》《毕加索的成败》等,小说《我们在此相遇》《G.》等,曾获英国布克奖及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
福
利
转发此文(截图发后台),
并在评论区留言书目中您最想阅读哪本,
即有机会获得
《流动的丰盈》&《驶于当下》
及2022年出版的该品牌所有图书
1月20日开奖
(只有两个名额哦,请写下真诚的爱书理由吧)
这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小区的缩影!
司空见惯的场景中,
亦有值得记录、思考的真实
驶于当下的每一辆汽车,
都是现代性的化身!
最后的最后,附上一则招聘信息,我们等待喜欢这些书目的营销小伙伴加入:
你需要做的事包括:
1.负责人文社科类市场书籍的对外推广:
(1)媒体对接:统筹现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资源,与之保持良好的联系,组织发布新书营销资料
(2)活动跟进:策划、组织线下活动并全程跟进
(3)开拓新路:针对重点新书,尝试B站、抖音、播客、社群等新生代的图书推广形式
2.根据每本图书的市场定位,制定合适的营销方案(不一定面面俱到,但需要有执行性):
(1)制定推广时间线,把握营销节奏,有重点、有层次地投放宣传物料
(2)和编辑搭档沟通确认营销事宜,提醒编辑准备相关物料
(3)在做好新品图书营销之外,积极考虑既有图书推广的可能性
3.在一定情况下,适度参与图书出版前中期工作:
(1)参与社内相关品类的选题立项事宜,给出建议
(2)在图书装帧设计、宣发物料准备阶段,给出建议
你需要的基本特质包括:
1.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市场营销、新闻传播类或人文社科类专业背景,有1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相关媒体资源者优先考虑
2.思维清晰,认真细致,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执行力强
3.热爱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并乐于分享、推广自己的见解
4.对社会热点、营销新形式有一定敏感度
简历请投2683596049@qq.com
(有人文社科类选题推荐也可投递)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sbph_shsdsj
新浪微博/小红书:上海书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