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学堂的变迁史,是部正能量的革命剧
解读岭东同文学堂旧址
岭东同文学堂旧址建立于1888年,可以说这座建筑是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留存时间最久的一座。
她不仅开辟了汕头清末新式学堂新式教育的先例,也是广东省第一座新式学堂。她见证了中国革命史和地方教育史,留下周恩来、丘逢甲等历史名人的闪光足迹。
同文学堂不同历史时期扮演过不同的角色,她的变迁史,可以说是一部正能量的革命剧。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 – 汕头市外马路129号
始建年份 – 1888年
占地面积 – 2008㎡
建筑构造 – 贝灰沙砖木结构
历史时刻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砖古瓦,老楼新生
民国时期曾经名噪一时的岭东同文学堂,现是外马路第三小学的校址,位于汕头市外马路129号。
该址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汕头市重要的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是一处坐北向南、三进二天井的祠堂建筑,建筑面积约2008㎡。
△ 同文学堂旧景
第一进门上挂有丘逢甲题写的“同文学堂”牌匾,大门两边置石鼓,两侧石墙上各刻楷书古训四幅于上部、竹画四幅于下部,门内石匾刻“与物为春”。
多年前,有关部门还在第二进的大院中央设立周恩来的半身塑像。
△ 同文学堂俯瞰图
△ 二进大院中央的周恩来雕像
从有关资料中获悉,1887年起,有多位绅士商贾带头议建同庆善堂(汕头埠第一座善堂),便由肖钦、赖札园等人集资购得这片临海滩地后,再向众商户募集资金约1万余元,于隔年动工建造。
善堂落成之后,因无资金可办善事,便一直闲置着。
1900年,有人提出善堂与其闲置,不如借出来办学堂,于是就成了同文学堂的校址。
△ 里院
△ 正殿讲坛望里院
同文学堂办了7年后,1908年汕头商业不断发展,急需人才,同文学堂便改为中等商业学堂。
1915年又改名广东省立岭东甲种商业学校。1924年遵照新学制,改办高级中学商科附设初中。
1929年停办初中,附设初级商科,至临解放时改为省立岭东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解放后,该校改名为省立岭东高级财经学校,归属合作事业管理总局管理,1953年停办。
此后,这里一直作为学校使用至今。
△ 赭红色外墙与山门
2016年8月,该旧址文物修缮项目被列入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的“十个历史文物保育项目”,也是市政府“百日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整个修缮工程按照“修旧如旧,不增不减”的原则进行施工。纪传英古建筑营造的团队为了保质保量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工人们日夜加班奋战,晚上常常加班三个小时。
同文学堂的修缮凝聚了多方的心血和汗水,在各方的努力下,完成修缮工程的三个难点,在2017年春节期间如期和市民见面。
一时间,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 门楼麻石石豉
旧址重修开放,规模悉具,获得称赞。
东厢平房清拆后,汕头市南华建筑公司鼎力支持,捐资125万元,在旧地建中式园林。
园中有亭台楼榭,奇石修竹,市民游客可在这其中休憩漫步,两相得宜。这片中式园林也因此得名“文园”。
△ 文园景观
百年学堂的由来
要说同文学堂的由来,还得从我国近代爱国志士、教育家、诗人丘逢甲说起。
丘逢甲,祖籍嘉应镇平(今蕉岭县),生于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台湾苗粟县),光绪十五年进士。
办学与吟诗贯穿其一生,梁启超称他为“诗界革命之巨子”。
△ 丘逢甲肖像邮票
(于1962年10月5日世界客属第二次恳亲大会在台北市发行)
△ 于右任和丘逢甲的交谊(左)、
丘逢甲行书条幅(广东省博物馆藏)(右)
1895年《马关条约》后,丘逢甲组织义军在台湾抗日,失败后内渡回潮汕,入籍海阳县,先后执教于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
1899年在潮州试办新式书院“东文学堂”。
1900年丘逢甲与主教潮州金山书院的何寿朋(大埔人)商议组建同文院,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向华侨筹募办学资金,共募得捐款5240.5元。
△ 前埕
归来后经人牵线,相中汕头同庆善堂作为校址。丘逢甲的《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学堂的办学宗旨和具体办法:“国何以强,其民之智强之也,国何以弱,其民之愚弱之也。”
△ 中西交融(上至下:市天主教堂、洋商会馆、同文学堂)
丘逢甲在文中表明了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的原因,“我潮同志等患中国之弱之由于民之不学也,因思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爰立庠序,呼同类特创设岭东学堂,举我邦人士与海内有志之徒而陶淑之。”
有说法认为,岭东同文学堂是广东第一所新式学堂。从办学章程来看,岭东同文学堂与旧式学堂大有不同。
△ 前埕窗口
△ 后殿窗饰
为了广泛造就人才不分地域,惠潮梅及其他州县人士均可报名入学,并规定对心情浮滑、立心卑贱者概不收。
到学后如有酗酒嗜烟,不从教规即辞退。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学西欧教育,以启发引导为主的学风。
△ 前殿匾额 - 与物为春
开粤东一代新学先声
1901年春,同文院改名岭东同文学堂正式开办,由丘逢甲任监督及总理,主持全面工作;
何寿朋任总教习,温廷敬(大埔人)掌管教务兼授史地课程,何士果为教习,师资力量在当时算是很雄厚的。
△ 中殿
据潮汕青年学者考证,同文学堂虽为新式学堂,但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
开办经学、史学、国文、日文以及化学、生理卫生、算学等新学课程。
之所以教授日语,是因为丘逢甲认为“西学有用之书,日本人皆已译之,能读东文即不啻能读西文也”。
△ 里院
所以学堂以日文代替西文进行外语教学,还专门聘清日本学者熊泽担任日文教学。
后来,学堂还增设地理、英文、图画等课程。
此外,同文学堂还特开设兵式体操课程,聘请日本东亚同文会退伍军官为教习,并向当时的惠潮嘉道台申请领取枪弹,作为学生上课练习射击之用,开启了粤东地区民办教育的先例。
△ 外院屋檐木雕装饰
△ 里院屋檐
△ 里院屋檐木雕梁架
1902年,丘逢甲奏请朝廷批准岭东同文学堂为官立学堂,命名为“奏办岭东同文学堂”,并得到官方拨款作为常年经费。1905年,又增办简易师范班。
1907年1月8日,同文学堂还在汕头海关前举办了一场学生运动会,为潮汕地区举办学生运动会之首。
△ 外马三小操场
名家辈出,创东江革命政治新纪元
同文学堂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培养了不少良才悍将,对潮汕社会的影响很大。
其中,何天瀚(兴宁人),1900年考取同文学堂,天资聪慧,得到丘逢甲等人的器重,被破格提聘为该校教师,后来成为中国同盟会初期核心领导人之一;
林百举(梅县丙村人),因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后加入同盟会,是《孙中山年谱》的主要编撰者;
△ 屋檐木雕花饰
“中国新显微镜制造家”李任重(兴宁人),1900年入读同文学堂;
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陆军中将姚雨平(平远人),1905年考入同文学堂;
广东省政府主席黄慕松(梅县人),肄业于同文学堂;
“中国性学第一人”之称的潮汕第一位哲学博士张竞生(饶平人),1904年考入同文学堂。
△ 厝头嵌瓷装饰
△ 屋顶嵌瓷
△ 屋脊嵌瓷
△ 屋脊嵌瓷
此外,南洋华侨、广州武装起义策划和参与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修明(蕉岭人),国民党中央检查委员和海外党务委员李次温(梅县人),黄冈起义参与策划者、广东省议员林国英(饶平人)等人也是同文学堂学生。
△ 门楼肚书法绿竹石刻
同文学堂,不仅见证了中国教育史的变迁,也经历了中国革命史的风云变幻。
1911年农历三月,汕头同盟会是在同文学堂内秘密成立的,潮汕各地都派出代表参加。
与此同时,将《中华新报》定为汕头同盟会会刊,主笔为温廷敬,发行至海外暹罗各地。
△ 梁架上的木瓜与花坯
△ 檐廊梁架双狮驮斗
△ 凤冠叠斗与花坏
1926年,周恩来在此主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共产党人主导的国共合作地方政权“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
同年2月22日至3月3日,周恩来在此召开东江各属行政会议。
△ 周恩来雕像
参加会议的有所属各县(市)长、教育局长和农工商学妇等人民团体的代表95人,还有特邀代表恽代英、刘尔崧、彭湃、邓颖超以及何应钦等,共124人。
大会通过了93项议案,都是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这次大会启政府与人民合作之机,开东江革命政治之新纪元,在当时十分引人注目,可以说是中国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最初雏型。
△ 学堂内墙面剪影
END
旧址地址 _ 汕头市外马路129号
总策编 | PRODCER
郑仲标
摄影 | PHOTOGRAPHY
蔡海松 翁志雄 吴钊全
图片 | PICTURE
《汕头旧影》
部分网络
视频 | VEDIO
潮姆
资料 | MATERIAL
《汕头埠旧影故事》
《金平工商联》
书法 | CALLIGRAPHY
吴著明
编辑 | EDITOR
马己芬
你可能还想查阅:
声明:凡转载名家志原创文章,请开头标注完整来源和文末附上以下二维码;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未经授权转载,统统关小黑屋啦。
Copyringt ©名家策划管理
▽ 友情推介 ▽